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2

更新时间:2023-07-30 浏览次数: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多选题
  • 1. (2021·岳阳模拟) 一定温度下,在2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 相关数据见下表。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T1

    0.2

    0.2

    0.1

    T2

    0.2

    0.2

    0.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1>T2 B . I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 C . 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Ⅱ>Ⅰ D . 对于I,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0.2 mol CO和0.2 mol CO2 , 平衡正向移动
  • 2. (2022·聊城模拟) 某温度下,改变0.1mol/LK2Cr2O7溶液的pH时,各种含铬元素粒子及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H2CrO4是二元酸,其电离常数为Ka1、Ka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温度下的Kw=1×10-13 B . B点溶液中:c(K+)<2c(Cr2O)+3c(CrO) C . KHCrO4溶液:c(HCrO)>c(CrO)>c(H2CrO4) D . 该温度下反应Cr2O+H2O2CrO+2H+的平衡常数为1×10-13.2
  • 3. (2020·扬州模拟) 催化剂存在下,在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CO和0.3mol H2发生反应CO(g)+3H2(g) CH4(g)+H2O(g)。反应相同时间,CO的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CO(g)+3H2(g) CH4(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B . 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CO的转化率 C . 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改用性能更好的催化剂能提高CO的转化率 D . T1 ℃,CO(g)+3H2(g) CH4(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K>1
  • 4. (2020高一下·潍坊期末) T1℃时,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两点反应速率va<vb B . 0-t2时间段,反应速率v(SO3)= mol•L-1•min-1 C . t2时刻,向容器中充入一定体积的气体氦,则v、v均不变 D . 若反应在T2℃进行(T2<T1),反应进行t1分钟后,n(SO2)<0.8mol
  • 5. (2020高二下·连云港期末) 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各自充入1 mol CO和一定量的H2 , 分别在T1、T2、T3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 CH3OH(g)△H<0。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CO的转化率与投料比[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的平衡转化率:a>b>c B . 上述三种温度之间大小关系为T1>T2>T3 C . a点状态下再通入0.5 mol CO和0.5 mol CH3OH,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D . c点状态下再通入1 mol CO和4 mol H2 , 新平衡中CH3OH的体积分数增大
  • 6. (2020高二下·盐城期末) T℃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Cl2(g)⇌CO(g)+Cl2(g)△H=108kJ·mol-1 , 在4min、10min、14min时均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4min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体系的温度 B . 1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向体系中再充入Cl2 C . 14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容器的体积 D . 若T℃时,起始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Cl2、Cl2、CO均为0.20mol,则达到平衡前,v>v
  • 7. (2019高二下·宿迁期末)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气体A和气体B,发生反应: 2A(g)+B(g) 2C(g),反应过程中测定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时间/min

    n(A)/mol

    n(B)/mol

    0

    0.10

    0.060

    t1

    0.012

    t2

    0.016

    A . 在0~t1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0.088/t1 mol•L1•min1 B . 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 mol C和0.010 mol B,平衡时n(A)=0.012 mol C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0070 mol•L1 , 则反应的ΔH>0 D .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5mol A和0.090mol B,平衡时A转化率大于88%
二、选择题
  • 8. (2020·浙江) 一定条件下: 。在测定 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
    A . 温度 、压强 B . 温度 、压强 C . 温度 、压强 D . 温度 、压强
  • 9. (2020·天津) 已知 呈粉红色, 呈蓝色, 为无色。现将CoCl2溶于水,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存在以下平衡: ,用该溶液做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

    以下结论和解释正确的是(   )

    A . 等物质的量的 中σ键数之比为3:2 B . 由实验①可推知△H<0 C . 实验②是由于c(H2O)增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D . 由实验③可知配离子的稳定性:
  • 10. (2019·北京) 实验测得 溶液、 溶液以及 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随温度升高,纯水中 B . 随温度升高, 的溶液的 减小 C . 随温度升高, 的溶液的pH变化是 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 . 随水温升高, 溶液和 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 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 11. (2019·海南) 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的是(    )
    A . 增大容器容积 B . 升高反应温度 C . 分离出部分氢气 D . 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
  • 12. (2018·北京)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 .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一C键 D .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 13. (2018·全国Ⅲ卷) 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 .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sp(AgCl) C .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1 Cl- , 反应终点c移到a D .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1 Br- , 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 14. (2023·深圳模拟) 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少量正丁烷,可同时发生以下反应:

    反应1:(g) (g) + H2(g)     

    反应2:(g) (g) +H2(g)     

    反应3:(g) (g)   

    已知: , 其中R、C均为常数。反应1和反应2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稳定性: C . a为反应3中的变化曲线 D . 再向平衡体系中充入少量Ar,反应3的平衡常数增大
  • 15. (2023·聊城模拟)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目的

    操作

    A

    验证淀粉未水解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观察颜色变化。

    B

    验证结合H+的能力比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0.1mol/L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C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mL黄色Fe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D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观察颜色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2023·闵行模拟) 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甲、乙、丙中,发生反应:CO2(g)+C(s) 2CO(g),起始投料量如表,在不同温度下CO平衡浓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n(CO2)/mol

    n(C)/mol

    n(CO)/mol

    0.2

    0.6

    0

    0.4

    0.8

    0

    X<0.6

    1

    0

    A . 曲线Ⅰ、Ⅱ、Ⅲ对应的容器分别是乙、甲、丙 B . a、b、c三点所处状态的压强大小关系:pc>pb>pa C . 1100K时,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大小关系:甲>乙>丙 D . 1000K时,若起始向容器乙中加入CO、CO2、C各1mol,则v()>v()
  • 17. (2023·顺义模拟) 某同学设计下述实验检验[Ag(NH3)2]Cl溶液中的Ag+ , 实验如表:

    实验

    试剂

    现象

    试管

    滴管

    2mL[Ag(NH3)2]Cl溶液

    6滴0.1 mol∙L−1KCl溶液

    I中无明显现象

    6滴0.1 mol∙L−1KI溶液

    II中产生黄色沉淀

    6滴0.1 mol∙L−1HCl溶液

    III中产生白色沉淀

    6滴饱和KCl溶液

    IV中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I中的c(Ag+)较小,不足以与Cl-沉淀 B . II中存在平衡:AgI(s)Ag+(aq)+I-(aq) C . III说明NH3与H+的结合能力小于与Ag+的结合能力 D . 配离子与其它离子能否反应,其本质是平衡移动的问题
  • 18. (2023·顺义模拟) 工业上可用“氨催化氧化法”生产NO,以氨气、氧气为原料,在Pt-Rh合金催化剂存在下生成NO和副产物N2 , 两个竞争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Ⅰ.4NH3(g)+5O2(g)4NO(g)+6H2O(g)

    Ⅱ.4NH3(g)+3O2(g)2N2(g)+6H2O(g)

    现将1molNH3、1.45molO2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上述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内有关生成物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有效转化率=×1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400℃时,主要发生反应Ⅱ B . 由图分析工业上用氨催化氧化制备HNO3 , 最佳温度约为840℃ C . 520℃时,NH3的有效转化率约为66.7% D . 840℃后,NO的物质的量下降,可能是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所致
  • 19. (2023·郑州模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恒压、750℃时,CH4和CO2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反应经如下流程(主要产物已标出)可实现CO2高效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中,CO2的转化率为50% B . 过程②中CO2的吸收,不利于CO还原Fe3O4的平衡正向移动 C . 过程③中通入He的作用是催化剂,加快CaCO3分解 D . 过程①、②、③均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
  • 20. (2023·常德模拟) 工业上从废旧金属中回收金属Co时,有一步操作是加入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铵溶液“沉钴”,离子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之所以能发生,原因是Co2+结合生成难溶电解质促进了的电离 B . “沉钴”后,还要进行的操作为过滤、干燥 C . “沉钴”时不用Na2CO3的原因是:防止碱性比较强时生成Co(OH)2 , 降低产率 D . “沉钴”时通入适量NH3效果更好,是因为发生了反应:
  • 21. (2023·南通模拟) 在催化剂作用下,以为原料合成 , 其主要反应有:

    反应1     kJ·mol

    反应2     kJ·mol

    将体积比为1∶1的混合气体按一定流速通过催化反应管,测得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中曲线①表示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B . 720~80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出口处的量均增大 C . 720~80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的选择性不断增大 D . 其他条件不变,加入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产率
  • 22. (2023·许昌模拟) 与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对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原理解释

    A

    向ZnS沉淀上滴加适量0.1mol/LCuSO4溶液,振荡试管

    沉淀变为黑色

    Kap(ZnS)>Kap(CuS)

    B

    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溶液紫红色褪去

    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乙烯具有还原性

    C

    向植物油中加入Na2CO3溶液,加热

    溶液不再分层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2H2OH2CO3+2OHˉ,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D

    实验室中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制氧气

    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MnO2没有参与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23. (2023·普陀模拟) 已知合成氨反应3H2(g)+N2(g)2NH3(g)+QkJ(Q>0)。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对合成NH3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起始时H2物质的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由图可知,T1>T2 B . a、b、c三点中,b点时H2的转化率最大 C . 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值相等,c点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D . 若容器容积为2 L,b点对应的n=0.15 mol,测得平衡时H2、N2的转化率均为60%,则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
三、非选择题
  • 24. (2023·黄山模拟) 氨基甲酸铵(H2NCOONH4)为尿素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易分解。

    已知:

    Ⅰ.N2(g)+3H2(g)⇌2NH3(g) ΔH1= -92 kJ·mol-1

    Ⅱ. C(s)+O2(g)⇌CO2(g) ΔH2= - 394 kJ·mol-1

    Ⅲ. N2(g)+ 3H2(g)+C(s)+O2(g)⇌H2NCOONH4(s) ΔH3= - 646 kJ·mol-1

    Ⅳ.H2NCOONH4(s)⇌2NH3(g)+ CO2(g) ΔH4

    回答下列问题:

    1. (1) NH3的空间构型为。NH3的键角大于PH3 ,  分析原因:
    2. (2) ΔH4=。 T℃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H2NCOONH4(s),假设只发生反应Ⅳ,达平衡时测得NH3的浓度为c1;保持温度不变,加压(缩小容器的体积),测得新的平衡条件下NH3的浓度为c2 , 则c12(填“>” “<”或“=”)。反应Ⅳ在 (填“高温” “低温”或“任意温度”)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
    3. (3) 某温度下在一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N2和H2发生反应Ⅰ,起始压强为1MPa, 10min 末达平衡,测得平衡时压强为0.8MPa,则10min内v(N2)=MPa/min。此时平衡常数Kp=。对于该条件下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N2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C.其他条件不变时,若适当增加N2的用量,可以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ΔH1不变

    4. (4) 在一定的条件 下,将AmolN2和BmolH2充入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合成NH3 , 在不同的催化剂(甲或乙)下发生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H2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200℃时, a点对应的转化率(5%)不是使用催化剂甲下H2的平衡转化率。判断依据是:

  • 25. (2023·崇明模拟)               
    1. (1) Ⅰ.科学家对汽车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CO + 2NO2CO2 + N2。一定条件下,在L密闭容器中充入mol CO和mol NO,一段时间后测得CO、CO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起始投料比m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起始投料比 , 完成问题: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根据图1,用N2表示该反应达平衡过程中的平均反应速率是mol/(L·min)。

    2. (2) 已知:反应2CO(g) + 2NO(g)2CO2(g) + N2(g)中,每生成14克N2时放出373.23kJ热量,试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 (3)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图2中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相对大小关系是
    4. (4) 写出一条结论,可表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5. (5) 下列关于该可逆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其他条件不变,若充入N2 , 达到新平衡时,均增大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c.若适当增大压强,则平衡正向移动

      d.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体积扩大一倍,达到新平衡时,c(N2)小于原来的一半

    6. (6) Ⅱ.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验证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在温度为T0时,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T(K)

      NO的初始浓()

      CO的初始浓度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

      I

      T0

      75

      II

      T0

      50

      在图3中画出表中实验II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26. (2023·东城模拟) 电解锰渣的主要成分是MnS。一种由电解锰渣制取高纯MnSO4 , 的流程如图:

    1. (1) MnS与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浸出过程中,加入MnO2可减少有毒气体的生成,同时产生更多MnSO4 , 利用的MnO2的化学性质是
    3. (3)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从浸出液中除去Fe3+的操作的原理:
    4. (4) 过程I除去Ca2+并富集Mn2+的流程如图。

      已知:

      a.萃取剂E是溶解了P204(记为HA)的磺化煤油(一种有机溶剂);

      b.HA为一元弱酸,难溶于水,结构为[OR=];

      c.莘取时发生反应M2++2HAMA2+2H+(M2+表示Ca2+或Mn2+)。

      ①从结构角度分析MA2可溶于磺化煤油的原因:

      ②反应M2++2A-MA2的平衡常数用β表示。已知β(CaA2)>β(MnA2),判断调pH时ab(填“<”或“>”),结合平衡常数解释原因:

      ③试剂Y是

    5. (5) 不同温度下MnSO4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90

      100

      溶解度/g

      52.9

      59.7

      62.9

      62.9

      60.0

      53.6

      45.6

      40.9

      35.3

      过程II的操作为,洗涤,干燥。

  • 27. (2023·潍坊模拟) 甲醇合成丙烯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合成方式,“一步法”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由甲醇直接合成丙烯;“两步法”则分两步合成,其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I:甲醇醚化反应(DME)

        

    反应II:含氧化合物制丙烯反应(OTP)

        

    已知部分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C

    C=C

    C-H

    H-H

    O-H

    C=O

    C-O

    键能/

    356

    615

    413

    436

    462

    745

    360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一步法”合成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合成丙烯时有乙烯等副产物,若选择作载气时,保持总压不变,调控甲醇和的不同分压,各产物的选择性如下表所示(其他产物略):

      分压/MPa

      分压/MPa

      丙烯选择性/%

      乙烯选择性/%

      0.10

      0

      30.9

      7.51

      0.08

      0.02

      32.0

      7.42

      0.04

      0.06

      34.8

      7.03

      0.02

      0.08

      36.7

      6.48

      0.01

      0.09

      39.4

      5.43

      分析表中数据:要合成得到更多的丙烯,应控制甲醇的最佳分压为MPa。

    2. (2) 已知:。温度为500K时,在密闭反应器中加入2mol  , 若只发生反应Ⅰ,达平衡状态时,体系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填序号)。A.   B.   C.   D.
    3. (3) “两步法”中,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甲醇,初始压强为 , 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为 , 则平衡混合体系中,丙烯的体积分数为(用含的式子表示,下同),若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为60%,则反应II(OTP)的平衡常数
    4. (4) “两步法”中存在反应Ⅲ:    △H,同时也会有芳香烃等副产品,其中丙烯和芳香烃选择性与不同温度下反应I进行的程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要提高丙烯的选择性,可采取的措施是,当温度高于285℃后,丙烯的选择性降低,其原因是

  • 28. (2023·河东模拟) Cu(II)可形成多种配合物,呈现出多样化的性质和用途。
    1. (1) Cu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 (2) [Cu(NH3)4]SO4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是
    3. (3) 如图为Cu(II)配合物A和B发生配位构型的转变,该转变可带来颜色的变化。

      ①氢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

      ②已知:当Cu(II)配合物A和B配位构型由八面体转变为四方平面时,吸收光谱蓝移,配合物颜色由紫色变为橙色(如图所示)。

      若将配合物的颜色由紫色调整为橙色,需要进行的简单操作为

    4. (4) 已知:[CuCl4]2-为黄色;[Cu(H2O)4]2+为蓝色;两溶液混合为绿色溶液。在稀CuCl2溶液中加入MgCl2浓溶液,颜色从蓝色变为绿色,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5. (5) CuCl2和CuCl是铜常见的两种氯化物,如图表示的是的晶胞。已知晶胞的边长为ap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 , 则该晶体的密度为g•cm-3。(已知:1pm=10-10cm)

  • 29. (2023·温州模拟) 甲醇和二甲醚是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相关的主要反应有:

    制备合成气:I.        

    制备甲醇和二甲醚:II.               

    III.        

    请回答:

    1. (1) 有利于制备合成气(反应I)的条件是____。
      A . 低温低压 B . 低温高压 C . 高温低压 D . 高温高压
    2. (2) 一定条件下,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与反应过程如下图:

      ②在某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恒容容器中,投料为1molCO和2molH2 , 仅发生反应II和III , 在时达到平衡状态,请画出之间的变化趋势

    3. (3) 甲醇生成二甲醚的转化率可以根据冷凝液中的的相对百分含量来计算(忽略副反应和各物质的挥发)。冷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的质量分数为 , 则甲醇的转化率。(用含的式子表示)
    4. (4) 制备合成气(反应I)时,还存在反应 , 该过程可用于热化学能的储存。已知:储能效率(是通过化学反应吸收的热量,是设备的加热功率)。反应物气体流速、转化率、储能效率()的影响,部分数据如下表:

      序号

      加热温度/℃

      反应物气体流速/

      1

      800

      4

      1:1

      79.6

      52.2

      2

      800

      6

      1:1

      64.2

      61.9

      3

      800

      6

      1:2

      81.1

      41.6

      ①下列说法错误的

      A.反应I可以储能的原因是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将热量储存在高热值物质CO、H2

      B.其他条件不变,反应物气体流速越小,CH4转化率越大,有利于热化学能储存

      C.其他条件不变,越小,CH4转化率越大

      D.反应物气体流速越大,CH4转化率越低的可能原因是反应物与催化剂未充分接触

      ②在实验2和3中,经过相同的时间,混合气中CO2占比越低,储能效率越高,说明其可能的原因。(该条件下设备的加热功率视为不变)

  • 30. (2023·凉山模拟) NOx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环境,对其进行无害处理研究一直是科技界关注的重点。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针对柴油车尾气排放中的一项处理工艺。已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有如下反应发生:

      ①4NH3(g) + 5O2(g)  4NO (g) + 6H2O(g) ΔH1= - 905kJ·mol-1

      ②4NH3(g) + 3O2(g)  2N2(g) + 6H2O(g) ΔH2=- 1268kJ· mol-1

      ③4NH3(g) + 6NO(g) 5N2(g) + 6H2O(g) ΔH3

      反应③的反应热ΔH3=

    2. (2) 氨催化氧化时会发生(1)中的①、②两个竞争反应。为研究某催化剂的效果,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H3和2molO2 , 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物质的量关系如图:

      ①根据以上信息,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NH3转化为N2的平衡转化率的是(填字母)。

      A.升高反应温度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NH3和O2的初始投料比  D.及时分离出H2O

      ②520℃-840℃时体系中NO含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3. (3) 已知:2NO(g)+O2(g)2NO2(g)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a。

      I.2NO(g)  N2O2(g)

      II.N2O2(g)+O2(g)  2NO(g)

      ①决定NO氧化反应速率的步骤是(填“I”或“II”)。

      ②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O2气体,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在温度为T1和T2(T2>T1),测得c(NO)随t(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b,转化相同量的NO,在温度 (填“T1”或“T2”)下消耗的时间较长,结合图a分析其原因

    4. (4) 在恒温条件下,向初始压强为pMPa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CO和NO发生反应: 2CO(g)+2NO(g)N2(g)+2CO2(g),反应达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为20%,则NO的转化率为(保留一位小数)。该条件下反应平衡常数Kp= MPa-1(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 31. (2023·辽宁模拟) 转化为有机碳酸酯(DMC),可有效减少碳排放。转化为DMC的总反应为  , 可通过Ⅰ、Ⅱ两步反应完成:

    Ⅰ. 

    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有机碳酸酯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1mol中含有的键数目为
    2. (2) 反应Ⅱ的反应机理如图1所示,其中催化剂参与催化循环和脱水循环。

      ①该反应的催化剂是,该物质还有另一个作用一提高DMC的平衡产率,结合反应机理图分析其中的原因:

      ②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的混合气体以相同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a、b,仅发生反应Ⅱ.相同时间内的转化率如图2所示。

      M点(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的平衡转化率,原因是

    3. (3) 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如图3。

      ①对于反应Ⅱ,活化能(填“>”或“<”)

      时,该温度下。某温度下,在5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5mol和10mol , 发生反应Ⅰ、Ⅱ,反应经10min达到平衡,此时 , 则

  • 32. (2023·白山模拟)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我国全球首套焦炉气化学合成法生产无水乙醇的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实现,项目投产成功。
    1. (1) 3CO(g)+6H2(g)CH3CH2OH(g)+CH3OH(g)+H2O(g) ΔH=(用含ΔH1、ΔH2、ΔH3的代数式表示)。

      已知:i.2CO(g)+4H2(g)CH3OCH3(g)+H2O(g) ΔH1

      ii.CH3OCH3(g)+CO(g)CH3COOCH3(g) ΔH2

      iii.CH3COOCH3(g)+2H2(g)CH3CH2OH(g)+CH3OH(g) ΔH3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CO(g)和7molH2(g)仅发生反应3CO(g)+6H2(g)CH3CH2OH(g)+CH3OH(g)+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

      A.混合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达到平衡时,CH3CH2OH体积分数可能为25%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少量CO,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高效催化剂,乙醇产率保持不变

    2. (2) 醋酸酯加氢制乙醇是一个乙酰基产物制备乙醇的路线。

      ①醋酸酯加氢的催化效能如表所示:

      实验组

      催化剂

      原料

      反应条件

      反应性能

      温度/℃

      压力/MPa

      转化率/%

      选择性/%

      1

      Cu/SiO2

      醋酸甲酯

      190

      28

      96.1

      99.0

      2

      Cu-Cr

      醋酸乙酯

      250

      2.8

      接近完全

      93.8

      3

      Cu/ZnO

      醋酸乙酯

      185

      1

      56

      99.0

      4

      Cu/SiO2

      醋酸乙酯

      280

      4.0

      94.6

      96.6

      上述实验中,催化效能最好的为实验(填序号),与之对比,实验3中,醋酸酯平衡转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从表中所给条件的角度分析)。

      ②醋酸甲酯加氢历程一般认为可分为如下步骤(*代表催化剂位点,已知:CH3CO*+H·→CH3CHO):

      a.CH3COOCH3→CH3CO·+CH3

      b.CH3CO·+*→CH3CO*(慢)

      c.CH3O·+*→CH3O*(快)

      d.CH3CO*+3H·→CH3CH2OH

      e.CH3O*+H·→CH3OH

      ……

      其中,在b和c的步骤中,活化能较小的是(填标号,下同),控制总反应速率的步骤是,分析上述步骤,副产物除CH3OH外,还可能有(写一种即可)。

    3. (3) 甲醇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CO2、H2为原料合成CH3OH涉及的反应如下:

      iv.CO2(g)+3H2(g)CH3OH(g)+H2O(g) ΔH4<0

      v.CO2(g)+H2(g)CO(g)+H2O(g) ΔH5>0

      vi.CO(g)+2H2(g)CH3OH(g) ΔH6<0

      在不同压强下、按照n(CO2)∶n(H2)=1∶3进行投料,在器容中发生上述3个反应,平衡时,CO和CH3OH在含碳产物(即CH3OH和CO)中物质的量分数及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曲线(填“m”或“n”)代表CH3OH在含碳产物中物质的量分数,在T1℃下,压强为p3时,反应v的浓度平衡常数Kc=(填含α的表达式)。

  • 33. (2023·新疆模拟) 锶(Sr)是第五周期IIA族元素。自然界中的锶存在于天青石中,天青石的主要成分为SrSO4和少量CaSO4、BaSO4。以天青石为原料制备高纯SrCO3需要两个步骤。

    [步骤一]从天青石到粗SrCO3

    已知:i. Ca、Sr、Ba硫化物( MS)和硫氢化物[ M( HS)2]均易溶于水,

    ii.20℃时,Sr(OH)2、Ba(OH)2、Ca(OH)2的溶解度(单位为g)分别为1.77、3. 89、0.173;80℃时,Sr(OH)2、 Ba(OH)2、Ca(OH)2的溶解度(单位为g)分别为20. 2、101.4、0.094。

    1. (1) 焙烧过程中SrSO4转化为SrS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浸取时发生反应:2MS+2H2OM( HS)2+M(OH)2(M=Ca、Sr、Ba)。使用热水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原因是
    3. (3) 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4. (4) [步骤二]粗SrCO3转化为高纯SrCO3

      粗SrCO3中的杂质是BaCO3.有同学提出在实验室可以将粗SrCO3产物溶于酸,再加入Na2SO4溶液实现Sr和Ba的分离。设Ba2+完全沉淀时c(Ba2+)= 10-5mol·L-1 , 则溶液中c(Sr2+)一定不大于。该方案(填“合理”或者“不合理”)。[Ksp( BaSO4)= 1.1×10-10 , Ksp(SrSO4)= 3.3×10-7]

    5. (5) 实际的工业除杂和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i.溶液中存在 +H2O2+2H+具有强氧化性。 

      ii. Cr( OH)3的性质类似Al( OH)3 , Ksp[ Cr(OH)3]=1×10-31

      ①若酸溶过程中H+过量太多,则除钡过程中Ba2+去除率会下降,请从化学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原因

      ②还原过程中草酸(H2C2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为除铬,向溶液D中加入NH3·H2O调节pH为7~8。此过程不调节pH为13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