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濮阳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1...

更新时间:2023-02-03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36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约4000~5500年前的福建县石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壶、豆等陶器与赣江、鄱阳湖流域的山背遗址同类器物相似。粤东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口岸有类似县石山文化的器物,也有良渚文化的玉琮。这体现( )
    A . 良渚文化源远流长 B . 南北方文化广泛交融 C . 中原文化影响深远 D .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 2. (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 在研究西周某一政治制度时,学者董恩林指出:周代受封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在分封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作者意在强调 (    )
    A .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 . 西周的国家政权开始逐渐趋向严密 C .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的政治特权 D . 礼乐制度保证了周王具有至尊权威
  • 3. (2017·江苏会考)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 通过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 西周政治的集权色彩较为浓厚 C . 通过分封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D . 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 4. (2021高一上·温州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质子制度反映了(      )
    A . 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 B . 诸侯争端有效解决 C . 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 D .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 5. (2017高二·拉萨月考)

    下图是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    )

    A . 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 B . 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 C . 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 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
  • 6. (2020高一上·辽阳月考)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
    A .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C . 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D .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 7. (2022高一上·官渡月考) 武帝“用宰相如儿戏,屠之如羊豕”,汉武帝时,丞相权位受到严重打击,以致人们视相职为畏途。下列属于削弱丞相职权的是(    )
    A . 平定“七国之乱” B . 设立“中朝” C . 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8.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
    A . 民族交融与繁荣开放 B . 经济发展与文化停滞  C . 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 D . 中外交流与政权分立
  • 9. (2022高一上·内乡县月考) 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未行分封没有藩辅”,各级官吏非自家子弟,当灭顶之灾到来时,皆自保其命,使中央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刘邦(    )
    A . 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侯 B . 设立刺史以加强监督 C . 分化了地方政府的事权 D . 废除了秦朝的郡县制
  • 10.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他们对中国古代立法有如下见地: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管子·七法》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今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害甚于无法

    《慎子·逸文》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

    《韩非子·诡使》

    据此,可推知先秦立法( )

    A . 取向公平公正 B . 强调因势制宜 C . 追求礼法结合 D . 重视社会和谐
  • 11. (2022高一上·辽宁月考) 汉高祖刘邦除秦苛法,实行“约法三章”,减轻田租。文帝时多次下诏降低“田租”或“租税”。以后田租三十税一成为两汉田租率的定制。这些举措(    )
    A . 加剧了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B . 贯彻了道家的仁政思想 C . 有利于稳定汉朝统治秩序 D . 说明政府开支日益减少
  • 12. (2022高三上·河南月考) 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节”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    )
    A . 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 B . 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 C . 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 D . 是社会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
  • 13. (2017高二下·陕西期末)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 .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 14. (2021·顺德一模) 元狩五年,汉武帝下诏,由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并严格规定形制和重量。元鼎四年,汉武帝下诏停止郡国铸钱,非上林三官钱不得流通,违者严惩。这反映了(   )
    A . 汉朝商品经济繁荣 B . 武帝时郡国经济实力强大 C . 中央铸币技术先进 D . 大一统思想深入金融领域
  • 15. (2021高一上·龙江月考) 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 . 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 . 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 D . 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 16. (2022高一上·汤原期中)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
    A . 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 B . 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C . 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 D . 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
  • 17. (2018高二下·南宁期中) 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
    A . 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 . 门阀政治影响政局 C .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 . 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 18. 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开凿时间

    河道走向

    起止点

    隋朝运河

    隋炀帝时

    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

    涿郡—余杭

    元朝运河

    元世祖时

    呈南北垂直形状

    大都—杭州

    A . 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 . 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 . 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D . 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 19. (2018高二下·成都开学考)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
    A . 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 . 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 . 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 . 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 20. (2017高一上·成安月考)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
    A .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 . 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C . 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 . 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 21. 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世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 即谓之更赋。更赋的实行( )
    A . 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 . 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 C .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 D . 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
  • 22.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下列对“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的两税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两税法取消丁税,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 B . 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 两税制下封建国家改变了赋税的征收标准和收税时间 D . 两税法简化税收明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 23. 《全唐诗》云:“浪没货鱼市,帆高卖酒楼”、“扬州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漠尘”。上述诗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 )
    A . 坊市界限打破 B . 草市普遍出现  C . 商税收入增加 D . 专业市场形成
  • 24.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唐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提出,从文明史的角度主要( )
    A . 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B . 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C . 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 D . 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 25. 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 )
    A . 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 . 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 C . 导致国家走向分裂 D . 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 26. 乾隆帝酷爱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此三帖也被后人称为“三希帖”(下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 )

    A . 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 . 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C . 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 . 结构简省,勾连不断.纵任奔逸
  • 27. 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了该城的龙沙门。由此可知( )
    A . 唐末火药已经用于军事 B . 唐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C . 军事需要促使火药发明 D . 宋代文献最早记载火药
  • 28. (2020高二下·双鸭山期中)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
    A .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 . 在地方设转运使 C . 设三司管理财政 D . 派文臣任知州
  • 29. 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统兵将领。这些做法( )
    A . 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B . 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 .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D . 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 30. 宋初,朝廷向一定级别的官员或官衙支赐专门钱物以供宴饮招待,这些钱物主要是公使钱、公使酒。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由原来的中央拨付改为由中央和地方杂收应付。这一举措( )
    A . 整饬了官场的贪腐之风 B . 缓解了中央财政压力 C . 缩小了地方财赋自主权 D . 强化了公使钱的管理
  • 31. 元代行省制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山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样划分的意图(    )
    A . 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 .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 . 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 . 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 32. (2017·新课标Ⅱ)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 .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 33. 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
    A . 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 B . 理学有教人消极避世之意 C . 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D . 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 34. 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 )
    A . 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 B .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C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 D . 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要求  
  • 35. 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 )
    A . 商业贸易繁荣 B . 中外交往频繁 C . 抑商政策废弃 D . 边疆治理加强
  • 36. (2020高三上·青铜峡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而唐朝书法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书法审美功能的发展 B . 文化的发展其有多样性 C . 政治局势影响文化走向 D . 汉字书写体系开始成熟
二、材料分析题(37题12分,38题16分,共28分)
  •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

    机构

    管理范围

    职能

    郡县

    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

    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

    属国

    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

    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

    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

    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

    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

    材料二: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不仅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来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糜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
  •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初年的周敦颐、程颢、程颐提出了新形式的唯心主义体系。周程以继承古代儒家自居,实际上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很多思想。他们的唯心主义体系,是古代儒家孔孟之道与道家老庄学说和佛教唯心主义的综合,他们都把封建社会等级制度说成是天经地义,把封建道德基本原则即所谓三纲五常绝对化、永恒化,从而满足官僚地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需要。

    ——郑红峰《中国哲学史》

    材料二: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尤其是文化领城,于唐、宋几个世纪内达到顶峰,这也是事实。在这几个世纪中,除了出现许多学者撰写的无所不包的各朝历史外,还出现了佛经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如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