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12-28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70分,每题2分)
  • 1. (2021高一上·灵山月考) 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
    A . 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 . 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D . 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 2. 在大汶口发掘的一个氏族社会晚期的133座墓葬中,有8座无随葬品,125 座有般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的45座还有猪的下领骨随葬,少数基中有玉器、象牙器、骨雕制品等物品随葬。材料表明当时(   )
    A . 已出现贪污腐化现象 B . 随葬物品开始生活化 C . 阶級差别已日益凸显 D . 贫富分化已较为明显
  • 3.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文字最初是用于祭祀活动。西周时期,周天子垄断青铜器铸造权和对文字的解释权,并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赠予诸侯,由诸侯带到各自的封地。周天子旨在(   )
    A . 确立君主集权 B . 强化祭祀活动 C . 构建政治认同 D . 统一全国文字
  • 4. 《三字经》里提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维系了周朝“八百载”统治的政治制度是(     )
    A . 皇帝制和分封制 B . 分封制和宗法制
    C . 禅让制和宗法制 D . 分封制和禅让制
  • 5.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辽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
    A .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B .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C . 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D .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 6. (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人天性中有恶,要“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这说明此思想家(    )

    A . 主张提高道德自律性 B . 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C . 强调加强国家的统治 D . 吸纳了法家的思想
  • 7. 有学者认为,虽然百家争鸣中各学派发表自己的观点,批评别人的看法,但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如荀子政治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礼容法,兼言王霸。这说明(   )
    A . 春秋时期风气开放 B . 各派思想本质相同 C . 百家既争鸣又融合 D . 争鸣推动思想繁荣
  • 8. 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 . 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 . 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 C . 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 . 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
  • 9.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 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 整。秦汉的上述举措(   )
    A .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B . 有利于削弱地方强宗大族 C . 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 . 加速了宗法制度的瓦解
  • 10. 有学者指出:“是故秦者,古今之界也。自秦以前,朝野上下所行者,皆三代之制也;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非三代之制也。”该学者意在说明秦朝(   )
    A . 割裂了政治制度发展 B .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C . 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 D . 治国理念为后世所认同
  • 11.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秦汉时设朝议制度,遇军国大事及君王难断之事,皇帝便会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结果一般由宰相领衔上奏,最终决断权归皇帝所有。这一制度(   )
    A . 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 B .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 体现了权力的平衡与制约 D . 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 12.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 .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B .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 三教合归于儒 D . 现实统治需要
  • 13. 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 . 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 C . 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 .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 14. 汉高祖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汉武帝态度比汉高祖强硬 B . “和亲”政策不再起作用 C .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D . 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落
  • 15.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
    A . 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 B . 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C . 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 D . 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
  • 16. 东汉初期,许多农民成为豪强地主的部曲、佃客,以致国家的户口册在姓名、年龄与数量等方面都不真实。为此光武帝命各郡县实施“案比”“聚人田中”,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光武帝此举(   )
    A . 瓦解了豪强地主的势力 B . 提高了均田授田的准确性
    C .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 . 利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
  • 17.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
    A . 旨在终结宰相制度 B . 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C . 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D . 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
  • 18. (2021·南昌模拟)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家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 B . 世族文化影响扩大 C . 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 D . 印刷技术快速发展
  • 19. 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其原因不包括( )
    A .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B . 劳动力资源的充实 C . 北民南迁带来技术 D . 孝文帝改革的推动
  • 20. 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泽被深远,但隋朝却短命而亡。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这许多措施放在一起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 B . 隋朝的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 C . 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 D . 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 21.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此可知隋朝大运河(   )
    A . 使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B . 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 C . 保障了隋朝的统一和稳定 D . 加速了隋朝政权的衰亡
  • 22.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成为“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 . 东南地区的市镇经济发展快速 B . 水路运输成为唯一交通形式 C . 经济重心南移产生了重大影响 D . 交通建设有利国家统一稳定
  • 23. (2022高三上·杞县开学考)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
    A . 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 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 C . 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D . 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 24. 唐朝国力强盛,疆域拓展,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唐都长安的胡化盛极一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唐朝政府设立安西都护府 B . 唐代长安已被少数民族攻占 C . 唐朝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 D . 统治者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 25. (2022高一上·开封月考) 唐太宗时期,尚书省长官拥有参与朝廷最高级别的政治会议的权力,可以发布最高行政指令、监督各地方官府执行中央命令的情况。由中书省制定,经过门下省审批通过的各项文书,最终也由尚书省负责实施。由此可见,当时的尚书省(    )
    A . 监督百官执政情况 B . 属于国家中枢行政机构 C . 与中书省分庭抗礼 D . 已严重威胁到君主权力
  • 26. (2020高一下·潞城月考) 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北魏、隋、唐都曾推行均田制,宋、明等朝都有高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   )
    A . 保护小农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B . 抑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 C . 确立土地私有,保护地主田产 D . 恢复周礼古制,实现儒家理想
  • 27. 唐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通过考试仅是得到了做官的资格,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通过吏部的“释褐试”或曰“关试”,合格者才能授官。吏部考试的科目分为博学宏词和拔萃。《新唐书》记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 )
    A . 选官的标准趋向严苛 B . 保障了吏治清明与高效 C . 重视官员的实际才能 D . 冲击了世家大族的特权
  • 28. (2022高一上·辽宁月考) 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规定无论主户、客户,均按田亩资产多寡交税,而且贵族官僚、富商地主也得交纳。由此可知,两税法(    )
    A . 抑制了土地兼并 B . 延续了租庸调制 C . 扩大了收税对象 D . 加强了人身控制
  • 29. 易中天评价某制度“更看重的是权力的制衡,把立法与执法、决策与行政分离开……它是一个严密而精致的体系,尽可能地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他最有可能评价的是(   )
    A . 西周的分封制 B . 秦朝的郡县制度 C . 汉朝的中朝制度 D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 30. (2022高二上·宾县开学考) 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    )
    A . 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 血缘→品德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 . 血缘→门第声望→品德才学→考试成绩
  • 31. (2016高一上·如皋期中)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 . 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 . 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 . 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 32.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有同学以“科举取士”、“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作为关键词整理知识。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 . 隋唐盛世 B . 民族交融 C . 制度创新 D . 藩镇割据
  • 33. 唐朝国力强盛,疆域拓展,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唐都长安的胡化盛极一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唐朝政府设立安西都护府 B . 唐代长安已被少数民族攻占 C . 唐朝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 D . 统治者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 34.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
    A . 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 . 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 . 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 35. (2022高一上·通许月考) 中国古代出现过多次治世局面。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
    A .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B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文景之治 C . 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D . 康乾盛世—文景之治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二、简答题
  •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 (1)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
    2. (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再写出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至少列举两例),并举一例说明秦以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
  • 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把全国除了三辅、三河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十三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