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专题03...

更新时间:2022-12-09 浏览次数:5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默写
  • 1. (2022高一上·长安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写神仙们驾着风云而来,画面神奇而飘逸。
    2. (2) 《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
    3. (3)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器代酒,通过祭酒行为表达某种人生感受的两句是:“。”
  • 2. (2022高一上·西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2. (2) 曹操《短歌行》“”两句本是写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诗人化用诗意,抒写自己对贤士到来的热烈期盼。
    3. (3) 杜甫《登高》中“ ”两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着笔,融入自己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
    4. (4)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革命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1. (1)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 (2) 鹰击长空,
    3. (3) 携来百侣曾游,
    4. (4)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 (5) 短篇小说《哦,香雪》中的香雪天真烂漫、活泼向上,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而《沁园春·长沙》中的毛泽东则与之不同,正如在诗中“,”所言,富有革命热情,关心国家命运。
    6. (6) 还顾望旧乡,
    7. (7) 何以解忧?
    8. (8) ,百年多病独登台。
    9. (9) 须行即骑访名山。
    10. (10) 风急天高猿啸哀,
    11. (11) 我欲因之梦吴越,
    12. (12)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4. (2022高一上·扬州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李白傲岸不羁的风骨的句子是:“。”
    2. (2) 韩愈《师说》中的“”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似。
    3. (3) “江”“月”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江”“月”同在一句话中出现,往往别有意趣,如“”,又如“”。
  • 5. (2022高一上·宁波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2. (2) 人的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劝学》就告诉我们:“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
    3.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夜幕突然降临时出现的可怕景象的句子是:“。”
    4. (4) 杜甫《登高》中表明诗人心中郁积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6. (2022高一上·宁波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地异变之后,梦中的李白看到了壮丽华美的神仙居所的两句是:“。”
    2. (2) 杜甫的《登高》中“”两句,使用动静结合

      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但又极富清冷感的秋景图。

    3.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苏轼虽遭贬谪,但借酒自解自慰、旷达洒脱的两句是:“。”
  • 7.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两句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
    2. (2)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概括了南朝宋武帝刘裕当年挥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⑶阅读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胸襟与情怀,《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道出了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1. (1) 《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
    2. (2) 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
    3. (3)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4. (4) 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5. (5)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
    6. (6)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9. (2022高一上·宁波期中) 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喜爱的句子:“。”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 (3)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场景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游泳以言志。
    4. (4) “烟”的意象比较多见,如《归园田居》中“”一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句形容瀛洲烟波渺茫。
    5. (5) 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
  • 10. (2022高一上·鹤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因为用心专一,而螃蟹“                ”是因为用心浮躁。
    2. (2)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 (3) 《琵琶行》中,写作者所处的地方也能听到音乐,只是这些音乐的声调不太高雅的两句是:
    4.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消愁。
    5. (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他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
  • 11. (2022高一上·贵港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写人们安于异族统治下的生活,与“烽火扬州路”形成对照。
    2. (2) 杜甫《登高》中,"”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写在江山美景中涌现出无数英雄。
  • 12. (2022高一上·南安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的句子是:“。”
    2. (2)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3. (3) 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4. (4)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5. (5) 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
    6. (6) 《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7. (7) 《梦游天姥吟留别》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族的傲骨性格(主旨)的句子:
  • 13.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突出了乐曲在高潮戛然而止时的景象,该句更衬托了音乐效果,扩展了诗歌的意境。
    3.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 14. (2022高一上·海宁期中) 根据提供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出正确的句子。(任选两句)
    1. (1) 《劝学》中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2. (2)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 (3) 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 15. (2022高一上·贵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
    2. (2) 在《荀子·劝学》中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学”比“思”更重要的名句是“”。
    3. (3) 人们常常以露水形容那些珍贵而短暂、晶莹又易逝的瞬间,正如曹操曾在《短歌行》中感慨的那样“”。
  • 16. (2022高一上·郫都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沁园春·长沙》中描写江水澄碧和无数船只竞渡景象的两句是“”。
    2. (2) 曹操《短歌行》中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两句是“”。
    3. (3) 杜甫《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衰颓失意却又难以借酒浇愁的两句是“”。
    1. (1) 指点江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2) 杜甫《登高》中的“”,两句都使用了叠词,借无边的秋景抒发自己无尽的感伤。
    3. (3) 《诗经·郑风》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被曹操借用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18. (2022高一上·丰城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2. (2) 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
    3.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4.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5. (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收复中原的忧虑。
    6. (6)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短歌行》中作者以“,”起兴,以引出下文对贤才待以嘉宾之礼。
  • 19. (2022高一上·宜昌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2.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通过熊和龙的叫声展现离奇险怪之景,让人觉得惊心动魄。
    3. (3) 《沁园春·长沙》中“”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游泳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 20. (2022高一上·黄陂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出场时穿着与出行工具的两句“”和“”如梦似幻。
    2. (2) 《短歌行》(其一)中,曹操化用《诗经》里的句子“”,情味缠绵悠长,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3. (3) 古人对生命易衰非常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发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唐诗宋词中比比皆是,如 “
  • 21. (2022高一上·郴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沁园春·长沙》上阕描写远望景象的句子“”化用了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的句意。
    2. (2) 《沁园春·长沙》中,先描写仰望之景,后描写俯瞰之景的两句是“”。
    3. (3) 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这两句诗过渡对往昔不平凡生活的回忆。
  • 22. (2022高一上·礼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2. (2)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一幅立体辽阔的江南秋景图。观“万山层林”之远景,看湘江“”。之近景,不仅远近结合,而且色彩鲜明。
    3. (3) 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比比皆是。请写出完整的两句:“”。
  • 23. (2022高一上·平遥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 (2) 《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到“”,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到“”,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 24. (2022高一上·广饶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的两句是“。”
    2. (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3. (3) 曹操《短歌行》中“。”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4. (4) 《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25. (2022高一上·辽源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自己的句子是“”。
    2.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3. (3) 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1. (1) 《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 (2)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3. (3) 《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27. (2022高一上·青阳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祭月,体现苏式豁达的两句是“”。
    2. (2) 《登高》中,诗人慨叹自己漂泊流浪,孤苦多病的两句是“”。
    3. (3) 《虞美人》中,“”抒发了李煜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悲叹。
  • 28.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连用两个比喻,表达对官场厌倦、渴望回归田园的诗句是“”。
    2.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3. (3) 《登高》中杜甫用“”两句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长江秋日图。
    4. (4)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5. (5) 《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29.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里的““表达了不同的学思观。
    2. (2) “没有人天生懂得道理”,这与《师说》中的““意思相同。
    3. (3) 《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1. (1)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的呐喊。
    2.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3. (3)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 ”的诗句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 31.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积淀名言警句
    1. (1) 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2. (2) 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以及无限悲凉难以派遣的句子是“”。
    3. (3) 《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等待女孩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4. (4) 《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游子回首望乡、长路渺茫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
    5. (5) 老子《道德经》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
  • 32. (2022高一上·邢台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李白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2. (2) 杜甫《登高》中的“”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3. (3) 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天资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4. (4) 韩愈《师说》中的“”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 33. (2022高一上·天水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2. (2) 《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的句子是:
    3.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把离别写得乐观开朗,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 34. (2022高一上·南平期中) 名句名篇默写
    1. (1) 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2. (2) 《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3.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4. (4) 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里的“”两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化作自己对贤才的无比渴望。
    5. (5)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做弟子的不一定不如老师,做老师的也不一定要贤于弟子,因为“”。
  • 35.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师说》第一段中“ ,?”这两句话,说明没有人是天生就懂道理的。
    2. (2) 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3. (3)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两句中,词人苏轼借洒酒祭月的举动来抒发人生感慨。
  • 36.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用“”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2. (2)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
    3. (3)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
  • 37. (2022高一上·兴化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的《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落叶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
    2. (2) 杜甫的《登高》中“”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 (3)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4. (4)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5. (5) 荀子在《劝学》中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地。
  • 38. (2022高一上·株洲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沁园春 ·长沙》中,词人 巧妙地借用“ ”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2. (2) 《短歌行》中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 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的 句子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 (3) 《归园田居》中,“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 很多空闲时间。
    4. (4)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两句,正是词人超越了表层的“对 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诗意地触及了关于宇宙与人生、永恒与短暂 的哲学命题的体现。
  • 39. (2022高一上·嘉兴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登高》从时空角度表“久客易悲秋,多病独登台”之情的句子是“”。
    2. (2) 《短歌行》中能体现作者求贤若渴、统一天下之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3. (3) 《琵琶行并序》以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琵琶演奏余意无穷的句子是“ ,
  • 40. (2022高一上·南关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老子》中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句,《劝学》中同样用人赶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2. (2) 在《劝学》一文中,作者用雕刻技术论证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稍作尝试就放弃就不会学有所成的句子是“。”
    3. (3) 在《劝学》中,作者说君子的禀赋、资质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君子“”,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