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数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2019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之四边形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4-23 浏览次数:971 类型:二轮复习
一、浙教版2019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之四边形综合题 <p align=left >解答题</p>
  • 1. 如图,在△ABC中,∠C=90°,AC=BC,AB=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边AB向点B运动.过点P作PD⊥AB交折线AC﹣CB于点D,以PD为边在PD右侧做正方形PDEF.设正方形PDEF与△AB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0<t<4).

    1. (1) 当点D在边AC上时,正方形PDEF的边长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 (2) 当点E落在边BC上时,求t的值.
    3. (3) 当点D在边AC上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 (4) 作射线PE交边BC于点G,连结DF.当DF=4EG时,直接写出t的值.
  • 2. 如图,以长方形OBCD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B点坐标为(0,a),C点坐标为(c,b),且a、b、C满足 +|2b+12|+(c﹣4)2=0.

    1. (1) 求B、C两点的坐标;
    2. (2) 动点P从点O出发,沿O→B→C的路线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DC上有一点M(4,﹣3),用含t的式子表示三角形OPM的面积;
    3. (3) 当t为何值时,三角形OPM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面积的 ?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
  • 3. 如图1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F分别为边AB、AD的中点.如图2所示,将△AEF绕点A逆时针旋转α(0°<α≤90°),射线BE、DF相交于点P.

    1. (1) 求证:△ABE≌△ADF;
    2. (2) 如图2,在△AEF旋转的过程中,若射线BE恰好通过AD的中点H,求PF的长;
    3. (3) 如图3,若将△AEF从图1的位置旋转至AE⊥BE,试求点P在旋转过程中的运动路线长.
  • 4. 如图,正方形ABCD,将边CD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E,连接DE,AE,BD交于点F.

    1. (1) 求∠AFB的度数;
    2. (2) 求证:BF=EF;
    3. (3) 连接CF,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AB,CF,EF的数量关系.
  • 5.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F在边BC上,过点F作EF⊥BC,且FE=FC(CE<CB),连接CE、AE,点G是AE的中点,连接FG.

    1. (1) 用等式表示线段BF与FG的数量关系是
    2. (2) 将图1中的△CEF绕点C按逆时针旋转,使△CEF的顶点F恰好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点G仍是AE的中点,连接FG、DF.

      ①在图2中,依据题意补全图形;

      ②求证:DF= FG.

  • 6. 在菱形ABCD中,∠ADC=60°,BD是一条对角线,点P在边CD上(与点C,D不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移动到点C,得到△BCQ,在BD上取一点H,使HQ=HD,连接HQ,AH,PH.

    1. (1) 依题意补全图1;
    2. (2) 判断AH与PH的数量关系及∠AHP的度数,并加以证明;
    3. (3) 若∠AHQ=141°,菱形ABCD的边长为1,请写出求DP长的思路.(可以不写出计算结果)
  • 7. 如图,已知长方形OABC的顶点A在x轴上,顶点C在y轴上,OA=18,OC=12,D、E分别为OA、BC上的两点,将长方形OABC沿直线DE折叠后,点A刚好与点C重合,点B落在点F处,再将其打开、展平.

    1. (1) 点B的坐标是
    2. (2) 求直线DE的函数表达式;
    3. (3) 设动点P从点D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折线D→A→B→C向终点C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求当S△PDE=2S△OCD时t的值.
  • 8.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过点P作PD⊥AC于点D,以PD为边向右作矩形PDEF,且PA=PF,点M为AC中点,连接PM.设矩形PDEF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点P运动的时间为t(t>0)秒.

    1. (1) 填空:PD=(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 (2) 当点F落在BC上时,求t的值.
    3. (3) 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 (4) 直接写出直线PM将矩形PDEF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3时t的值.
  • 9.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F分别在边AB,AD上,且∠ECF=45°,CF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G,CE的延长线交DA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AC,EF.,GH.

    1. (1) 填空:∠AHC∠ACG;(填“>”或“<”或“=”)
    2. (2) 线段AC,AG,AH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3. (3) 设AE=m,

      ①△AGH的面积S有变化吗?如果变化.请求出S与m的函数关系式;如果不变化,请求出定值.

      ②请直接写出使△CGH是等腰三角形的m值.

  • 10. 如图,在△ABC中,∠A=30°,∠C=90°,AB=12,四边形EFPQ是矩形,点P与点C重合,点Q、E、F分别在BC、AB、AC上(点E与点A、点B均不重合).

    1. (1) 当AE=8时,求EF的长;
    2. (2) 设AE=x,矩形EFPQ的面积为y.

      ①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3. (3) 当矩形EFPQ的面积最大时,将矩形EFP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匀速向右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矩形EFP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 11. 如图(1),在Rt△ABC,∠ACB=90°,分别以AB、BC为一边向外作正方形ABFG和正方形BCED,连接AD、CF,AD与CF交于点M.

    1. (1) 求证:△ABD≌△FBC;
    2. (2) 如图(2),已知AD=8,求四边形AFDC的面积;

    3. (3) 在△ABC中,设BC=a,AC=b,AB=c,当∠ACB≠90°时,c2≠a2+b2 . 在任意△ABC中,c2=a2+b2+k.就a=5,b=4的情形,探究出k的取值范围.
  • 12. 长方形ABCD位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移动.

    1. (1) 如图1,若AB⊥x轴且点A的坐标(﹣4,4),点C的坐标为(﹣1,﹣2),在边AB上有动点P,过点P作直线PQ交BC边于点Q,并使得BP=2BQ.

      ①当S△BPQ S长方形ABCD时,求P点的坐标.

      ②在直线CD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MPQ是以PQ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M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2) 如图2,若AB⊥x轴且A、B关于x轴对称,连接BD、OB、OD,且OB平分∠CBD,求证:BO⊥DO.
  • 13.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M在射线BC上,且∠BAM=θ,射线AM交BD于点N,作CE⊥AM于点E.

    1. (1) 如图1,当点M在边BC上时,则θ的取值范围是(点M与端点B不重合);∠NCE与∠BAM的数量关系是
    2. (2) 若点M在BC的延长线时;

      ①依题意,补全图2;

      ②第(1)中的∠NCE与∠BAM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写出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14. 如图,在矩形ABCD中,AD=6,M是AD的中点,点E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ME.

    1. (1) 如图1,若AB=3,过点M作MG⊥ME交线段BC与点G,连接EG,判断△GEM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 (2) 如图2,若AB=3 ,延长EM交线段CD的延长线于点F,过点M作MG⊥EF交线段BC的延长线于点G

      ①直接写出线段AE长度的取值范围:

      ②判断△G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15. 如图①,∠QPN的顶点P在正方形ABCD两条对角线交点处,∠QPN=α,将∠QPN绕点P旋转,旋转过程中∠QPN的两边分别与正方形ABCD的边AD和CD交于点E和点F(点F与点C,D不重合).

    1. (1) 如图①,当α=90°时,DE,DF,A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2. (2) 如图②,将图①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ADC=120°的菱形,其他条件不变,当α=60°时,(1)中的结论变为,请给出证明;
    3. (3) 在(2)的条件下,若旋转过程中∠QPN的边PQ与射线AD交于点E,其他条件不变,当点E落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时,探究DE,DF,AD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用加以证明).
  • 16. 如图1,已知点O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EOF=90°,∠EOF绕着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角度,0°≤α≤180°,其中边OE从OC开始旋转,OE与OF分别交正方形的边于M,N两点.

    1. (1) 求证:OM=ON;
    2. (2) 如图2,把题目条件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BAD=∠EOF=60°,其他条件不变,当α度数在什么范围时,OM=ON仍成立,并说明理由;
    3. (3) 如图3,把题目条件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BAD=∠EOF=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当α度数在什么范围时,OM=ON仍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用含β的式子表示)
  • 17. 在数学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探究如下问题:

    1. (1) 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PA=2,PB= ,PC=1,试求∠BPC的度数.

      李明同学一时没有思路,当他认真分析题目信息后,发现以PA、PB、PC的长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他突然有了正确的思路:如图2,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P′A.连接PP',易得△P′PB是正三角形,△P′PA是直角三角形,则得∠BPC=

    2. (2) 如图3,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PA= ,PB= ,PC=1,试求∠BPC的度数.
    3. (3) 在图3中,若在正方形ABCD内有另一点Q,QA=a,QB=b,QC=c(a>b,a>c),试猜想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BQC的度数与第(2)问中∠BPC的度数相等,请直接写出结论.
  • 18. 如图(1),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5,OC=4,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转,使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

    1. (1) 请直接写出D、E两点的坐标;
    2. (2) 如图(2),线段AE上有一动点P(不与A,E重合),自点A沿AE方向做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ED的平行线交AD于点M,过点M作AE平行线交DE于点N.求四边形PMNE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 (3) 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以A,M,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19. 已知四边形ABCD和AEFG都是正方形,

    1. (1) 如图1,E、G分别在AB、AD上,连CF,H为CF的中点,EH与DH的位置关系是,数量关系是
    2. (2) 如图2,在图1的基础上,把正方形AEFG绕A点顺时针旋转α(α为锐角),(1)中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 (3) 如图3,在(2)旋转过程中,当点F落在BC上,且AE:AB=时,有AB平分EF.
  • 20. 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度,并使各边长变为原来的n倍,得△AB′C′,我们将这种变换记为[α,n].

    1. (1) 如图①,对△ABC作变换[58°, ]得△AB′C′,则S△AB′C′:S△ABC;直线BC与直线B′C′所夹的锐角为度;(直接写出结果)
    2. (2) 如图②,△ABC中,∠BAC=30°,∠ACB=90°,对△ABC作变换[α,n]得△AB′C′,使点B、C、C′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矩形,求α和n的值;
    3. (3) 如图③,△ABC中,AB=AC,∠BAC=36°,BC=2,对△ABC作变换[α,n]得△AB′C′,变换后点B、C、B′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平行四边形,则n的值为.(直接写出结果)
  • 21.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F分别在BC、CD上,连接AE、EF、AF,且∠DAE=∠AEF.

    1. (1) 求证:EF=BE+DF;
    2. (2) 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G,连接FG,求证:∠EFG=90°;
    3. (3) 在(2)的条件下,若tan∠DFG= ,EF= ,求S△AEF
  • 22. 如图1,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5,OC=4.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使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边AE上有一动点P(不与A,E重合)自A点沿AE方向向E点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0<t<5),过P点作ED的平行线交AD于点M,过点M作AE的平行线交DE于点N.

    1. (1) 直接写出D,E两点的坐标,D(),E(),直接判断四边形NMPE的形状为
    2. (2) 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NMPE是正方形?
    3. (3) 当t为何值时,以A,M,E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并求出相应的时刻点M的坐标.
  • 23.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AB=2,E是对角线BD上一点,F是射线CB上一点,且EF=EC.

    1. (1) 求证:AE=EF;
    2. (2) 若BE=AB,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判断AF与EC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3. (3) 当点E从点B运动到点D的过程中,求线段FB与BE满足怎样的等量关系.
  • 24.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边上的一点.

    1. (1) 如图1:当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时,且∠EAF=45°,则EF、BE、D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请说明理由;
    2. (2) 如图2:当AB=AD,∠B=∠D=90°,∠EAF是∠BAD的一半,问:(1)中的数量关系是否还存在?(填是或否)
    3. (3) 在(2)的条件下,将点E平移到BC的延长线上,请在图3中补全图形,并写出EF、BE、DF的关系.
  • 25. 问题探究

    1. (1) 如图1,已知锐角△ABC中,点D在BC边上,当线段AD最短时,请你在图中画出点D的位置.
    2. (2) 若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在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上,则称这个四边形为该三角形的内接四边形.

      如图2,在Rt△ABC中,AB=6,BC=8,∠B=90°.矩形BEFG是△ABC的内接矩形,若EF=2,则矩形BEFG的面积为.

      如图3,在△ABC中,AB=6 ,BC=8,∠B=45°,矩形DEFG是△ABC的一个内接矩形且D、E在边BC上.若EF=2,求矩形DEFG的面积;

      问题解决:

    3. (3) 如图4,△ABC是一块三角形木板余料,AB=6,BC=8,∠B=30°,木匠师傅想利用它裁下一块矩形DEFG木块,矩形DEFG是△ABC的一个内接矩形且D、E在边BC上,请在图4中画出对角线DF最短的矩形DEFG,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DF的长度.
  • 26. 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四边形PBCD为平行四边形,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F.

    1. (1) 如图1,当P为AC的中点时,求证:FC⊥PD;
    2. (2) 如图2,当P为△ABC内任一点时,连接PA,PF,AF试判断△PA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 (3) 当B,P,F三点共线且AB= ,PB=3时,求PA的长.
  • 27. 如图

    1. (1) 【探索发现】

      如图①,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B=90°,小明想从中剪出一个以∠B为内角且面积最大的矩形,经过多次操作发现,当沿着中位线DE、EF剪下时,所得的矩形的面积最大,随后,他通过证明验证了其正确性,并得出:矩形的最大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的比值为

    2. (2) 【拓展应用】

      如图②,在△ABC中,BC=a,BC边上的高AD=h,矩形PQMN的顶点P、N分别在边AB、AC上,顶点Q、M在边BC上,则矩形PQMN面积的最大值为.(用含a,h的代数式表示)

    3. (3) 【灵活应用】

      如图③,有一块“缺角矩形”ABCDE,AB=30,BC=40,AE=20,CD=16,小明从中剪出了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B为所剪出矩形的内角),求该矩形的面积.

  • 28. 如图

    1. (1)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 ∠BAD.求证:EF=BE+FD.

      小明想到条件∠EAF= ∠BAD应用需要转化,将△ADF绕顶点A旋转到△ABG处,此时△ABG≌△ADF,把线段BE、FD集中到一起,进一步可以再证明EF=EG=BE+FD.

      证明:延长EB到G,使BG=DF,连接AG.

      ∵∠ABG=∠ABC=∠D=90°,

      AB=AD

      ∴△ABG≌△ADF.

      小明没有证明结束,请你补齐证明过程.

      基本运用:请你用第(1)题的解答问题的思想方法,解答下面的问题

    2. (2) 已知如图2,△ABC中,∠CAB=90°,AB=AC,E、F为BC上的点,且∠EAF=45°,

      求证:EF2=BE2+CF2

      拓展延伸

    3. (3) 已知如图3,等边△ABC内有一点P,AP=8,BP=15,AP=17,求∠APB的度数.
  • 29. 如图1,正方形ABOC中,AF⊥AE交OC的延长线于F,E在线段OB上运动,∠OEF的平分线交AO于D.

    1. (1) 如图1,求证:∠AEF=45°;
    2. (2) 过D作DH⊥EF于H,试探究DH、AC、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 (3) 在第(2)题的条件下,如图点K为ED的延长线上一点,且∠EKO=∠EFO,KG⊥OC于H,EF=13,DH=2,直接写出OG的长.
  • 30. 如图1,正方形ABCD中,E、F分别在BC、CD边上,点M是AE与BF的交点,且AE=BF;

    1. (1) 求证:BE=CF;
    2. (2) 如图2,以CF为边,作正方形CFGH,H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DH,判断BF与DH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
    3. (3) 如图3,连接AG,交DH于P点,求∠APD的度数.
  • 31. 如图

    1. (1) 【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明同学的方法是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到△ADG的位置,然后再证明△AFE≌△AFG,从而得出结论:
    2. (2) 【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 ∠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 (3) 【结论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东6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西2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南方向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南偏东40°的方向以5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与指挥中心O之间夹角∠EOF=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直接写出结果.
  • 32. 定义,我们把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垂美四边形.

    1. (1) 概念理解: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B=AD,CB=CD,那么四边形ABCD是垂美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2. (2) 性质探究:如图①,垂美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AB、CD与BC、A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出证明.
    3. (3) 问题解决:如图③,分别以Rt△ACB的直角边AC和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FG和正方形ABDE,连结CE、BG、GE.若AC=2,AB=5,则

      ①求证:△AGB≌△ACE

      ②GE=

  • 33. 将长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O为原点,顶点C,A分别在x轴和y轴上,在OA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连接CE,将△EOC沿CE折叠,OA=12,OC=20.如图所示,

    1. (1) 如图①,当点O落在AB边上的点D处时,点D的坐标为;点E的坐标为
    2. (2) 如图②,当点O落在长方形OABC内部的点D处时,过点E作EG∥x轴交CD于点H,交BC于点G.求证:EH=CH;
    3. (3) 在(2)的条件下,设H(a,b),求出a与b之间的关系式;
    4. (4) 如图③,将长方形OABC变为正方形,OC=20,当点E为AO中点时,点O落在正方形OABC内部的点D处,延长CD交AB于点T,求此时AT的长度.
  • 34. 如图

    1. (1) 发现:如图1,点A为一动点,点B和点C为两个定点,且BC=a,AB=b.(a>b)

      填空:当点A位于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用含a,b的式子表示)

    2. (2) 应用: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3,AB=1,

      如图2所示,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ACE,连接CD,BE.

      ①请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线段BE长的最小值.

      ③如图3所示,分别以AB,AC为边,作正方形ADEB和正方形ACFG,连接CD,BG.图中线段CD,BG的关系是,线段BG的最大值是

  • 35. 如图

    如图①,在长方形OABC中,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的坐标为(4,0),点C的坐标为(0,6),点B在第一象限.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A﹣B﹣C﹣O的路线匀速移动(即:沿着长方形移动一周).点P移动的时间为ts.

    1. (1) 点B的坐标为;当t=4s时,点P的坐标为
    2. (2) 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移动的时间.
    3. (3) 如图②,若将长方形OABC沿着AC翻折,点B与点B'重合,边AB'与y轴交于点E,求出点E的坐标.
  • 36. 菱形ABCD中、∠BAD=120°,点O为射线CA 上的动点,作射线OM与直线BC相交于点E,将射线OM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射线ON,射线ON与直线CD相交于点F.

    1. (1) 如图①,点O与点A重合时,点E,F分别在线段BC,CD上,请直接写出CE,CF,CA三条段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2. (2) 如图②,点O在CA的延长线上,且OA= AC,E,F分别在线段BC的延长线和线段CD的延长线上,请写出CE,CF,CA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 (3) 点O在线段AC上,若AB=6,BO=2 ,当CF=1时,请直接写出BE的长.
  • 37.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一个锐角等于60°的菱形纸片,将一个∠EDF=60°的三角形纸片的一个顶点与该菱形顶点D重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这个三角形纸片,使它的两边分别交CB,BA(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E,F;

    1. (1) 当CE=AF时,如图①,DE与DF的数量关系是
    2. (2) 继续旋转三角形纸片,当CE≠AF时,如图②,(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 (3) 再次旋转三角形纸片,当点E,F分别在CB,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③,请直接写出DE与DF的数量关系.
  • 38. 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AB=5,点F是边DC上的一个动点,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至△ABE,点F的对应点E落在CB的延长线上,连接EF.

    1. (1) 如图1,求证:∠DAF+∠FEC=∠AEF;
    2. (2) 将△ADF沿AF翻折至△AGF,连接EG.

      ①如图2,若DF=2,求EG的长;

      ②如图3,连接BD交EF于点Q,连接GQ,则S△QEG的最大值为

  • 39. 已知,在矩形ABCD中,BC=2,连接BD,把△ABD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FBE,旋转角度小于360°.

    1. (1) 如图1,当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直线EF过点D,求AB的长.
    2. (2) 若AB=4,如图2,取AB边的中点P,过点P作直线EF的垂线PH,垂足为H.

      ①若PH交线段BD于点G,当△BPG为等腰三角形时,求BG的长;

      ②直接写出PH长的取值范围.

  • 40.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决问题:和、差、倍、分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截长法与补短法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的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某特定线段,或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某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有关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1. (1) 如图1,在△ABC中,若AB=12,AC=8,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2. (2) 问题解决: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ABC+∠ADC=180°,E、F分别是边BC,边CD上的两点,且∠EAF= ∠BAD,求证:BE+DF=EF.

    3. (3) 问题拓展:

      如图3,在△ABC中,∠ACB=90°,∠CAB=60°,点D是△ABC外角平分线上一点,DE⊥AC交CA延长线于点E,F是AC上一点,且DF=DB.

      求证:AC﹣AE= AF.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