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数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如 , 在坐标轴上有一点 , 它与两点形成的三角形与相似,则点的坐标是

  • 1.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在角的内部引两条射线如果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与这个角互余,那么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这个角的内余角. 如图1,若射线OCOD的内部,且 , 则的内余角.



    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 (1) 如图1, , 若的内余角,则
    2. (2) 如图2,已知 , 将O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得到OC , 同时将O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得到OD. 若的内余角,求的值;
    3. (3) 把一块含有30°角的三角板COD按图3方式放置,使OC边与OA边重合,OD边与OB边重合,如图4,将三角板COD绕顶点O以6度/秒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时间为t秒,在旋转一周的时间内,当射线OAOBOCOD构成内余角时,请求出t的值.
  • 1. 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起对应关系,揭示了数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 , 点B表示数b , 点C表示数c , 其中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多项式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一次项系数为c.

    1. (1)
    2. (2) 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此时点B与某数表示的点重合,则此数为
    3. (3) 若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之比为2∶2∶5,则折痕处对应的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可能是多少?
  • 1. 如图,中, , 将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交于点D交于点E交于点F , 当BDF重合时停止旋转.

    1. (1) 证明:在旋转过程中
    2. (2) 如图1,当平分时,证明:
    3. (3) 如图2,若 , 在旋转过程中,当是等腰三角形时,求该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度.
  • 1. 已知为实数,且 , 则的值为.
  • 1. 如图,抛物线经过点三点,设点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在轴下方,四边形是以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

    备用图

    1.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2) 当点运动时,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3. (3)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 使平行四边形为正方形?若存在,求点,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1.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为 , 点的坐标为

    1. (1) 求直线的解析式;
    2. (2) 点M是坐标轴上的一个点,若以为直角边构造直角三角形 , 请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M的坐标;
    3. (3) 如图2,以点为直角顶点作 , 射线轴的负半轴于点 , 射线轴的负半轴于点 , 当绕点旋转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直接写出它的值;若变化,直接写出它的变化范围(不要解题过程).
  • 1. (2024九上·扶余期末) 自主学习,请阅读下列解题过程.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0.

    解:设=0,解得:=0,=5,则抛物线y=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0)和(5,0).画出二次函数y=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x<0,或x>5时函数图象位于x轴上方,此时y>0,即>0,所以,一元二次不等式>0的解集为:x<0或x>5.

    通过对上述解题过程的学习,按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解题过程中,渗透了下列数学思想中的.(只填序号)

      ①转化思想     ②分类讨论思想    ③数形结合思想

    2. (2) 一元二次不等式<0的解集为
    3. (3) 用类似的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0.
  • 1. 善于思考的小明在解方程组时,采用了一种“整体代换”的思想,解法如下:

    解:将方程8x+22y=10变形为2(4x+10y)+2y=10.③

    把方程①代入③,得2×6+2y=10,解得 y=-1.

    把y=-1代入①,得x=4,

    ∴原方程组的解为

    请你运用“整体代换”的思想解决下列问题:

    1. (1) 解方程组
    2. (2) 已知x,y,z满足试求 z 的值.
  •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点的横纵坐标的绝对值之和等于点的横纵坐标的绝对值之和,则称两点为“等和点”下图中的两点即为“等和点”.

     

    1. (1) 已知点的坐标为

      在点中,与点为“等和点”的是 只填字母

      若点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且两点为“等和点”,则点的坐标为 ;

    2. (2) 已知点的坐标为 , 点的坐标为 , 连接 , 点为线段上一点,过点轴的垂线 , 若垂线上存在点的“等和点”,求的取值范围.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