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7·安顺模拟)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碱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 (1)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

    2. (2)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 (3) 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4. (4) 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

    5. (5) 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2·东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可能是只蜥蜴

    赖利•布莱克

    ①2020年3月12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由中美科学家联合完成的研究,名为“缅甸白垩纪蜂鸟大的恐龙”——他们在缅甸白 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只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小的恐龙(广义恐龙包括鸟类)。研究团队建立了新属新种宽娅眼齿 鸟,属名眼齿体现出最鲜明的两大特点,即硕大的眼睛和密集的牙齿。

    ②这项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

    所外籍研究员邹晶梅、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路易斯。恰普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易柄如博士等学者共同完成。

    ③这次发现的宽娅眼齿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小的鸟类,同时也是最小的恐龙。它或许在9900万年前生活在缅甸北部,不幸被针叶树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保存至今。这块包裹它的琥珀重量不足3克。

    ④目前已知最小的现生鸟类为蜂鸟,最小的蜂鸟是吸蜜蜂鸟,重约1.95克,长5.5厘米。研究团队提到,从头骨尺寸来看,此次命名的眼齿鸟比蜂鸟还要短一些。

    ⑤眼齿鸟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其“牙齿”,这也是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眼齿鸟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小型化伴随着牙齿脱落和眼部增大等特征。然而,尽管该标本尺寸很小,但它的牙齿比其他所有的古鸟类都多;齿列也比其他鸟类长,一直延伸到眼部下面。上颌每侧有18~23颗牙齿,齿骨每侧有29~30颗牙齿,全部牙齿加起来约有100颗。大量的牙齿也提示:尽管体型超小,但它是一种肉食性动物。

    ⑥眼齿鸟的第二个特别之处是其“眼部”,直径约4毫米。鸟类和大部分爬行动物(包含恐龙、翼龙、鱼龙)的眼睛有一圈由巩膜小骨组成的巩膜环,将眼球围在中间,对眼球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⑦鸟类中的巩膜小骨一般呈方形而且非常简单,但眼齿鸟的巩膜小骨呈匙形,这种形态只在一些现生蜥蜴中发现过,这令研究团队非常困惑。

    ⑧另外,眼齿鸟双眼的朝向也不同于猫头鹰等巩膜环发达的鸟类,猫头鹰双眼向前,眼齿鸟则朝向两侧。眼齿鸟的颧骨弯曲,眼睛从头部侧面凸出。这种视觉系统在现生动物中从未发现。此外,眼骨的开孔(眼圈的内径)表明,眼齿鸟的活动模式为白天型。

    ⑨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引发了2020年最大的古生物学争议。一些古生物学家声称这块化石是一种蜥蜴,而不是恐龙。原论文的作者发表了一篇同样未经同行评议的回应,反驳了这些论点。但另一个研究团队展示了未发表的数据,该数据描述了一个类似的化石,该团队曾将其归类为蜥蜴。2020年7 月22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撒回上述研究的通知,古生物学家和恐龙爱好者们都很困感。

    ⑩“我们于2019年7月开始研究蜥蜴材料,并且已经强调我们的标本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蜥蜴,应该优先考虑。”布里斯托尔大学古生物学家阿诺.博莱特说。同年12月晚些时候,博莱特和他的同事们在一个研讨会上发现了第二个标本。几个月后,当他们完成分析并确定化石里的动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时,他们联系了《自然》杂志上关于“缅甸白垩纪蜂乌大的恐龙”论文的作者,这一研究团队最初将化石里的动物描述为鸟类。

    ⑪博莱特的同事、伦敦大学学院的苏珊.埃文斯说:“虽然质疑不断,但从另外一方面讲,这正是科学的意义所在。”新的化石物种被命名前,每个描述都提出了一个假设,再根据进一步的发现和分析进行测试。宽娅眼齿乌远非第一个经过更多发现和研究后被修正的史前动物。例如,著名的恐龙雷龙,1903年被重新标记为迷惑龙。2015 年,另一组研究人员提出雷龙确实是一种独特的动物,应该重新命名,又被正名为雷龙。因此宽娅眼齿鸟不断变化的性质只是古生物学如何自 我纠正的另一个例子。

    ⑫尽管这块化石不再被认为是已知最小的恐龙,但由于它不同寻常的特征组合,仍然引人注目。在科学工作中,正是因为研究者们敢于质疑,不断发现,才能够不断进步。

    1. (1) 通读全文,概括“宽娅眼齿鸟”具备哪些特点。
    2. (2) 说明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什么位置,并答出两条理由。

      专家们从一个独立研究团队在2020年8月份发布于网上的一份资料上得到了部分答案,它描述了来自同一琥珀采石场的一个相似“宽娅眼齿乌”标本。

    3. (3)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 (4) 任选角度说明本文语言的一个特点及表达效果。
  • 2. (2021·广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广元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不容小觑的城市。历经四千年的风吹雨打,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寸土……都诉说着岁月的变迁、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跟随历史的脚步,我们聆听、追寻……

    ②广元,一座风流人物青睐的城市。刘邦、诸葛亮等曾谋划天下大计于广元,留下诸多遗迹;杜甫、颜真卿、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众多文人名士,也都曾慕名寻访广元,留下大量诗文;司马光少年时曾随父居住广元,留下许多杰作。唐代诗人李白曾在路过剑门蜀道时,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

    ③广元,一座文化旅游交融的城市。迈进皇泽寺的大门,仿佛穿越千年,让人有幸目睹女皇真容;                                                          ;行于集水道、纤夫道、栈道、驿道、公路、铁路古今六道于一峡,被誉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的朝天古栈道,你能听到历史的车轮辘辘作响;漫步唐家河自然生态保护区,偶遇憨态可掬的熊猫、土生土长的羚牛……你会暂时忘却烦恼,沉醉其中。

    ④广元,一座烙有红色印记的城市。1933年至1935年土地革命时期,全市境内曾建立多个县乡苏维埃政权。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和原川陕苏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从巴中迁入广元旺苍,使广元成为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苍溪红军渡、旺苍红军城……这里都书写了太多红军战士的感 人故事,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沧桑,松柏常青、精神不朽!

    1.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文章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广元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不容小觑的城市。 B . 文章第②段中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对剑门蜀道“陡、险”的生动写照。 C . 从文第③④段可以看出广元是一座文旅交融的红色城市。 D .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 (2) 文段画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城楼、县衙、考棚等众多古建筑

      ②踏上千佛崖摩崖造像的探访之路

      ③步入昭化古城

      ④令人不禁感叹古人的鬼斧神工

      ⑤使人恍惚间置身三国、遥想当年

      ⑥雕刻精美的睡佛龛、莲花洞、三世佛窟等摩崖造像

      A . ③②①⑥④⑤ B . ②⑥④③①⑤                  C . ②③⑤④①⑥ D . ③④①②⑥⑤
  • 3. (2022·成都)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桂湖

    肖复兴

    ①桂湖在成都之北,湖面开阔,号称“川西第一湖”。

    ②桂湖,相传是杨升庵年轻时在湖边遍植桂花树而得名,又有说桂湖是杨升庵的读书处,也有人说是他的故居。当然,这样的传说,本不必较真。当年,湖是官湖,并不是杨家的私家花园,杨升庵中第入仕之前,怎么可以有权跑进湖中遍植桂花树? 他家那时候在城里的状元巷(这个名字也是因为杨升庵中了状元后改的),离着湖还有一段距离,他可以跑到湖边来说,也可以到这里读书,怎么可以绕湖沿提种植一圈桂花树?

    ③其实,任何传说都表达着百姓心中对历史对人物的评判尺度,是人们代代口口相传中渗透进来的感情。杨升庵是四川是成都更是新都人的骄傲。在明代,四川仅出过他一个状元。自然,杨升庵值得人们为之骄傲。杨升庵不仅成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还曾经在京为官时刚正不阿,因直言犯谏,而遭受贬黜,乃至发配充军,最后客死他乡,如此颠沛流离的命运,自然更会博得人们的同情和敬重。这样两重原因,成都人让桂湖归属于杨升庵名下,并让他植桂花树于满园之中,便可以理解了。

    ④事实上,桂湖中最重要的建筑升庵祠,是清代道光十九年一个叫张韦书的县官到新都上任后,敬重杨升庵而修建的。至于澄心阁、绿漪亭等亭台楼阁,更是后建的。

    ⑤桂湖,最值得看的,其实不是湖,而是春天里大门口的紫藤和秋天里满圈的桂花。

    ⑥那两架紫藤,左拥右抱,纵横交错。春天的时候,绿叶如盖,紫藤花如蝶飞舞,更似紫爆倾泻,或似一条紫龙腾空,是园中最为触目惊心的景象。在全国所有园林中,我从未见过这样巨大的古藤。同为明朝的古藤,与梅升庵、谢缙并称“明代三才子”的徐渭绍兴老宅里,他亲手种植的那架古藤,也难与之比抵。不要说徐渭没有杨升庵那样的骨气,投降在严嵩严党门下当走狗,而后又翻云覆雨,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杀了,就是古藤本身也难敌桂湖的这样铺天盖地的壮观。或许,花品里有人品,便忍不住想起美国生物学家塔克尔·波伦的话,他称郁金香、百合、兰花是植物界里的莎士比亚、密尔顿和托尔斯泰。那么,桂湖里的紫藤就应该是植物界里的泽畔长吟的屈原,起码也是和杨升庵命运相似的苏东坡,或是路谪八千的韩念吧?

    ⑦十多年前的秋天,我第一次来桂湖,正赶上桂花盛放,仿佛赶上了--场新嫁娘隆重的婚礼。花香馥郁,水流一样,弥散到四子里的四面八方。举目之处,身临之处,向往之处,处处都是桂花之香。金桂、银桂和四季柱,仿佛小姑娘、少妇和老夫人,齐齐地都跑进国中看新娘,个个裙袂叮当,衣襟带香。我从来没有用过这样浓郁的花香,几近醉人。同为花香,桂花香味浓都,要香就搅得周天香透,绝不遮遮掩掩,不屑于扭扭捏捏的小家子气和故作姿态的含蓄状,是花中的烈性子,迸发如潮,按捺不住,如烈酒。这一点,暗合了杨升庵的心性与品性。

    ⑧想想,桂湖这样--座园林,实属难得。

    (节选自《成都三湖》,有删改)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

    1. (1) 文末说“桂湖这样一座园林,实属难得”,桂湖“难得”之处有哪些?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2. (2) 文章第二段在谈及桂湖的传说后,连用了两个反问句,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3) 文章第七段中画线句有哪些妙处? 请简要赏析。

      金桂、银桂和四季桂,仿佛小姑娘、少妇和老夫人,齐齐地都跑进园中看新娘,个个裙袂叮当,衣襟带香。

    4. (4) 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编入一本文集,请从下面四本文集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A《故事成都》         B《古迹成都》         C《风骨成都》         D《文化成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