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
  • 1. (2016·温州)

    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

    1. (1) 小明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2) 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3. (3) 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明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查阅资料发现,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某校九年级要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化学老师准备实验药品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未盖瓶塞。对于该固体是否变质,老师让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
    1. (1) 探究一:该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了?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猜想Ⅱ: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交流与讨论 提出猜想二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分成三份,三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李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Ⅰ成立

      小王

      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Ⅰ成立

      小陈

      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猜想Ⅱ成立

    3. (3) 解释与结论

      ①小王和小陈认为小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②有同学认为通过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不含 Na2CO3 , 原因是

      ③有同学认为小陈的方案也不是最优的,理由是;你认为可以将加入的氯化钙溶液换成溶液,可以更好地证明猜想Ⅱ成立。

    4. (4) 探究二:该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如何?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猜想Ⅱ: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

      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三位同学按照讨论的方案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

      猜想正确

      ②向①的试管中加入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5. (5) 反思与交流

      在讨论实验方案时,小李提出可以用氢氧化钡溶液替换氯化钡溶液,最后被小王否定,否定的理由是

    6. (6) 拓展延伸

      ①氢氧化钠应保存。

      ②若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应在溶液中滴加,充分反应后再过滤。

  • 2. (2023·舟山) 小舟要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实验室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

    [实验原理]Zn+H2SO4=ZnSO4+H2

    [发生装置]根据反应条件与反应物状态,小舟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选填“甲”或“乙“)。

    [收集装置]为了得到干燥的氢气,小舟设计了如图丙的装置,装置中液体a可以是

  • 3. (2022·椒江模拟) 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后,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 (1)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装置B玻璃管内、外壁分别贴有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或湿润滤纸条,打开K1 , 关闭K2和K3 , 并向玻璃管外壁上4号滤纸条喷醋酸,观察到,3号滤纸条不变色,4号滤纸条变红。由此证明了CO2能与水反应。
    3. (3) 紧接着又打开K3观察到低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4. (4) 如图所示CO2验满操作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5. (5) 为保证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棉花团上应事先浸有(填”NaOH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