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鲁科版(五四制)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三节 测平均速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测平均速...

更新时间:2022-08-21 浏览次数: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AE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平均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   )。

    A . v1< v2< v B . v1= v2< v C . v1= v2>v D . v1< v< v2
  • 2. (2021八上·邹城期中) 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是小车下滑过程的示意图。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其中 , 秒表每格为1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果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静止的 B . 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增大斜面的坡度 C .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 D . 小车AC段平均速度小于BC段平均速度
  • 3. (2020八上·越秀期末) 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10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柱,将玻璃管反转后如图所示,观察气柱从A点运动到B点,这个过程中,气柱的运动情况如表(表中均以气柱上端移动的距离进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从A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

    2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

    A . 从表格数据可知,气柱的平均速度与它的大小无关 B . 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40cm位置时,它的平均速度为0.18cm/s C . 从表格数据可知,2cm高的气柱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它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D . 根据公式 可知:若本次实验中的气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 4. (2020八上·宜昌期末)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 . 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 .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 . 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 .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 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 5. (2020八上·聊城月考) 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 小车通过整个斜面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 . 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 .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 6. (2020八上·滨州月考) 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C . 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 .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 7. (2020八上·澧县月考) 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 . 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 . 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 . 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8. (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 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 B . 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 .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 D .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 9. (2019八上·龙岗期中)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 . 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 .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 .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 .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 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 10. (2019八上·平遥期中)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若路程s1段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s2段的平均速度为v2 , 路程s3段的平均速度为v3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3的时间t3 , 可以使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C点时停止计时 C . 可以用 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D .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 , 可以将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车头到达B点时停止计时
  • 11. (2019八上·深圳月考)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 90km/h B . 70km/h C . 50km/h D . 40km/h
  • 12. (2018八上·滨州期中) 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B .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C . 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 D .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大
  • 13. (2018八上·顺德月考) 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 小车AC段平均速度大于BC段平均速度 C . 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 .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 14.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 .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 m C .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 .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 15. (2018八上·蚌埠月考)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 10cm/s B . 9cm/s C . 8cm/s D . 7cm/s
  • 16. 用斜面和小车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小车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 7cm/s B . 8cm/s C . 9cm/s D . 10cm/s
  • 17.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要使斜面保持一个很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 B . 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 C . 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的平均值 D . 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
  • 18. (2017八上·南宁月考) 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tABtBC B . tABtBC C . vABvBC D . vABvBC
二、计算题
  • 19. (2020八上·西华期中)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共用时30min,并于当日16:30到达乙地;在行驶途中,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400m长的隧道,火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为25s.求
    1. (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 (2) 火车的长度.
  • 20. (2022八上·长春期末) 长春轨道交通6号线,是长春市正在修建的一条地铁线路,预计于2024年末开通运营,标识色为橙色,西起双丰站,东至长影世纪城站,运营于长春市绿园区、朝阳区、南关区,全长约30km,列车最高速度为80km/h。
    1. (1) 列车从双丰站出发,到达长影世纪城站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2. (2) 小明10:20乘坐地铁从双丰站出发,10:50到达长影世纪城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1八上·天河期末) 小明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为了验证猜想;

    1. (1) 首先,他把滑块在图示位置从静止释放,并滑到木板底部,测量下滑的路程 、下滑的时间 , 如图甲所示。接着,改变斜面坡度,但关于滑块释放的位置,小红、小芳的方案不同,如图乙,能验证小明猜想的是(选填“小红”“小芳”)的;
    2. (2) 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木块高度为cm;
    3. (3) 小明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①求:第1次实验过程的平均速度

      ②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次数

      坡度

      下滑路程/m

      下滑时间/s

      平均速度/

      1

      逐次变大

       

      2

      3

  • 22. (2021八上·罗湖期末) 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斜面应保持(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 ;
    3. (3) 段距离 , 小车在 段平均速度
    4. (4) 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 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 (5)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
      A . B . C . D .
  • 23. (2022八上·长春期末) 爱米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h:min:s”)。

    1. (1)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目的是方便测量 
    2. (2) 小车滑下来全程AC段用了 s的时间;
    3. (3)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 24. (2022八下·惠城期末) 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题图1所示。

    ①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②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

    ③如图2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四、填空题
  • 25. (2020八上·韩城月考) 如图是用闪频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空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竖直墙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10cm,闪光灯每隔0.1s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图可知,小球从位置A到E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小球通过E点时的速度为m/s;小球在AE段的平均速度为m/s。

  • 26. (2020八上·梅里斯月考) 如图是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频闪摄影照片,照相机拍照时每隔0.02 s曝光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s,此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大约是m/s.

  • 27. (2020八上·定陶期中) 已知甲、乙两物体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是它们在相隔相同时间内运动的不同位置,则物体(选填“甲”或“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3s,则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为m/s。

  • 28. (2020八上·通河期中) 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cm/s。

  • 29. (2020八上·额尔古纳期末)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若秒表每格为1s(实验中指针没有转过1圈),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 30. (2021八下·清远期末) 如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全程是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 31. (2021八上·佛山期中) 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机记录跑步者甲、乙两次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选填“甲”或“乙”,下同)跑步的平均速度大;
    2. (2) 图(b)中的图象描述的是的运动;
    3. (3) 若跑步路程6km用时20min,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m/s;
    4. (4) 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用随身携带手机APP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理由是
  • 32. (2021八上·江油期中) 运动场上男、女选手各一名分别跑40m的路程,要测量他们在10m内、20m内、30m内和40m内的速度,需要的仪器是。男、女选手分别跑完40m的路程,4名记时员的记录如表一所示;

    表一

    时间t(s)\路程s(m)

    10m

    20m

    30m

    40m

    2.1

    3.8

    5.5

    6.9

    2.6

    4.5

    6.0

    7.8

    表二

    速度(m/s)

    v1(10m内)

    v2(20m内)

    v3(30m内)

    v4(40m内)

    5.3

    5.5

    5.8

    3.8

    4.4

    5.1

    根据表一的数据,计算男、女选手10m内、20m内、30m内和40m内的速度,填入表二,其中有二项未完成,请补上。

    分析表二不同路程跑步的数据,两名选手在这40m跑步过程中的速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