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暑假新课预习: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新时间:2021-07-23 浏览次数:4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扬州)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
    A . 英法联军 B . 英法美联军 C . 英法美俄联军 D . 八国联军
  • 2. (2021·天水)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2021·岳阳) “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句诗赞颂的收复新疆的湖南人是(   )
    A . 曾国藩 B . 李鸿章 C . 左宗棠 D . 张之洞
  • 4. (2021·深圳押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向来洋药(鸦片)……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唯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以上规定使清政府(  )
    A . 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开始大量进口外国药品 C . 采取禁止鸦片贸易的措施 D . 对所有进口货物征重税
  • 5. (2021·南宁模拟) 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结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B .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 促使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6. (2021·沈丘二模) 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导致该文物流失的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2021·乌苏二模) 在谈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法国海军上尉巴吕直言不讳:“野蛮战争的邪恶,必然导致这些与我们自诩的文明格格不入的种种行径。”这里评说的史实是:(    )
    A . 贩卖鸦片烟 B . 割占台湾岛 C . 火烧圆明园 D . 占领南京城
  • 8. (2021·南皮一模)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指出“……不出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其间有兴学堂、派学生游学外国之事,大率皆为兵起见”。材料评述史实的起因是(    )
    A . 鸦片战争的失败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 .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D .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 9. (2021·阿勒泰一模)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掠,一个放火焚烧“,雨果笔下的“两个强盗“指(    )
    A . 英国和美国 B . 英国和法国 C . 美国和俄国 D . 英国和俄国
  • 10. (2021·长清一模)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俄国
  • 11. (2021·曹县二模) 咸丰十年(1860年),奕䜣曾上奏道:“自开城后,该二国带兵二万余,分踞京城,所有城内仓库及各衙门,彼亦深知。”奕䜣上奏所指的事件是(    )
    A . 英军控制南京下关江面 B . 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 C . 美、俄两国趁火打劫 D .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 12. (2021·砀山模拟) 圆明园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是由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建造而成,却遭到英法联军野蛮焚毁。圆明园被焚毁于
    A . 鸦片战争时期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 甲午战争时期 D . 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
  • 13. (2021八下·高州开学考)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这一个国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2021八下·无为开学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我国获利最多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沙俄 D . 美国
  • 15. 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获得更多赔款 C . 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 .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1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侵略者洗劫并焚毁的皇家园林是(    )
    A . 颐和园 B . 圆明园 C . 紫禁城 D . 万春园
  • 17.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 .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战争 B . 都是因鸦片输入而引起的 C . 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D . 两次战争都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8. 黑龙江黑河市的瑷珲历史纪念馆的西侧,建有一面风铃墙,上面悬挂1858个风铃,寓意不忘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的割地之耻。这次“割地之耻”是指(    )
    A . 割北方领土给俄国 B .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 割九龙司给英国 D . 割台湾岛给日本
二、材料分析题
  • 19. (2020七上·肇东月考)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进行,欧洲列强继续扩大在亚洲的侵略态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圆明园

    1. (1) 上图建筑毁于哪次战争中?当时和英国一起犯下罪行的是哪个国家?
    2. (2) 这场战争中,清政府在哪一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3. (3) 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
  • 20. (2020八上·成武月考) 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840年爆发的战争中,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而船只多系水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二:1842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鲜的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并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它让战争达到顶点,让我们(英国)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让荣耀和利益不可阻挡的到来。”

    材料三:雨果在《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写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1. (1) 指出材料一中“战争”的名称。该材料认为这场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2. (2) 指出材料二中“条约”的名称。在此条约中,“千百万的赔款”具体是多少?“永久割让的一座岛屿”是指什么地方?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条约内容外,请再写出“条约”的一条内容。
    3. (3) 材料三陈述的内容发生于哪一次战争中?“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分别是谁?
  • 21. (2019八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他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因此拒绝了“修约”的要求,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达到重新“修约”、扩大侵略的目的。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

    1. (1) 材料一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为什么要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用战争手段”指的是后来发生的哪一场侵略战争?
    3. (3) 材料三的“那里”指的是什么地方?参与这场洗劫的强盗是谁?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 22. (2019八上·亳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如图是在海外漂泊15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材料三: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 (1) 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在这场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社会?
    2. (2) 材料二中的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5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这次战争的侵略者犯下了哪一暴行?
    3. (3) 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4. (4) 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