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08 浏览次数:13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并被世界确认为人类社会应该确保的道德底线。这句格言应源自(    )
    A . 老子 B . 庄子 C . 孔子 D . 孟子
  • 2. 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的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是(    )
    A . 禅让制 B . 郡县制 C . 行中书省 D . 分封制
  • 3. 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历史上第一次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的广大地区交通路线逐步开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    )
    A . 通西洋商路 B . 通天竺路线 C . 陆上丝绸之路 D . 海上丝绸之路
  • 4. 以下材料共同说明唐朝(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 . 兴盛的原因 B . 农业的发展 C . 衰落的过程 D . 割据的结果
  • 5. (2020·德州)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
    A . B . C . D .
  • 6. (2020·宜昌)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表明(    )
    A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 .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 . 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 D . 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
  • 7. (2020·福建) “(他)把明朝的铁锚拋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
    A . 出使西域 B . 西游天竺 C . 东渡日本 D . 七下西洋
  • 8. (2020·北京) 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建制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郑成功后代割据台湾。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 . 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 .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 . 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 . 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 9.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俄国
  • 10. 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杨洁篪正告美国“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对比“两个辛丑年”,120年前,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 .  《辛五条约》签订 B . 《北京条约》签订 C . 《马关条约》签订 D . 《南京条约》签订
  • 11. 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 “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 12. (2020·自贡) 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

    A . 全民族抗战 B . 局部抗战 C . 分散抗战 D . 自发抗战
  • 13. (2020八下·耒阳月考) 西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 新中国的成立 D . 西藏的和平解放
  • 14. (2020·宜昌) 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开启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巨变的重大事件是(    )
    A . 开国大典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二大
  • 15. (2020·自贡) 吴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三步走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6. 当地时间2021年2月26日中午,联合国安理会,宣布全票通过包括中国在内15个安理会成员国及97个联合国会员国共同提交关于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分配的草案。中国行使联合国安理会权益,源自于(    )
    A . 1971年重返联合国 B .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 .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 .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7. 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2021年1月,我国天通一号03星顺利升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

    A . 核能利用临 B . 走向太空 C . 大国外交 D . 军队改革
  • 18. (2020·包头)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曾说:“我们不模伤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雅典成为“邻人榜样”是因为(   )
    A . 商业繁荣 B . 开疆拓土 C . 文化教育 D . 民主政治
  • 19. (2020·阜新) 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和欧洲,其中向中国“拜师学艺”的是(   )
    A . 幕府统治 B . 大化改新 C . 明治维新 D . 武士集团
  • 20. 下面漫画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一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

    A . 《权利法案》 B . 1787年宪法 C . 《人权宣言》 D . 《民法典》
  • 21. (2020·大兴安岭) “机器生产”“工厂”“铁路”等流行语最早集中出现在19世纪上半期的国家是(    )
    A . 西班牙 B . 葡萄牙 C . 英国 D . 日本
  • 22. (2020·昆明) 1921年春,为缓解危机,恢复和发展生产,苏维埃俄国在列宁领导下调整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等”。这一政策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国家工业化 D . 农业集体化
  • 23. 1929~1931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上台之后,大力推行改革,全国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这说明(    )
    A .  变革了社会制度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增强了国家干预 D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4. 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为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其中,西欧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    )
    A . 欧洲煤钢共同体 B . 欧洲联盟 C .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 . 欧洲共同体
  • 25. 某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制作了下面资料卡,其中“________”应填写(    )

    主题:_______________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结束后

    凡尔寒—华盛顿体系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后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后

    多极化趋势

    A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B . 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C . 世界科技的发展历史 D .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序号

    史料

    解读

    1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卫鞅认为: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孝公认同了卫鞅的观点,实行变法。

    2

    ①奖励军功,发展武备,平民可因军功拜府。

    ②普遍推行县制,其官员受君主任免,集权于朝延。

    ③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生产栗帛多者,免除其本身徭役

    左边变法措施中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的是______,利于经济发展的是______。(每项选填一个序号)

    3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左边史料反映的改革施是____④____

    4

    秦孝公保肴、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强兵,长雄诸侯。……,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

    ——《史记》

    依据左边划线部分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变法的影响是___⑤____

    5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

    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已亥,诏不得以

    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左边史料反映的改革措施有:穿汉服、____⑥____

    6

    魏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史料反映了魏帝为巩固统治,革除鲜卑故习,学习汉族礼仪文化,使鲜卑族汉化的史实。

    材料二: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次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史稿》

    魏帝改革是西、北各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斗争、交融的一次总结。魏帝冲破重重障碍,放弃自己民族的旧俗,毅然地进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材料一“解读”。
    2. (2) 以事件为依据,将以上史料分为两类。
    3. (3)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在《反对本本主义》文中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所以才能够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表现出革命的首创精神、……从而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道路。尽管革命的发展还会遇到挫折,但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最终走向胜利的。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

    1. (1)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开始,到一大片船结束。”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条船”和“一大片船”分别代表的事件。年代尺在“1935年”处哪一会议被称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 (2) 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时期党的革命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3. (3)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写出一条值得传承、发扬的“党的成功经验”。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史实

    1856年3月30日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召见莫斯科贵族时已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承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些”

    1857年1月3日

    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员会的大多为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至1858年底

    在欧俄各省,除阿尔汉格尔斯克外,已普遍建立起贵族委员会

    1861年3月3日

    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

    1864年

    颁布《省、县、地方机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

    材料二:他(林肯)拥护联合,拥护美国的长久和平。他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一个坚定的意志。

    材料三: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文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1. (1) 根据材料一表中史实,归纳俄国农奴制收革的方式。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长的四年斗争”所代表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指出林肯“不动摇的信念”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日本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