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08 浏览次数:11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观察图片中有关河南的历史文化名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州名人,灿若星辰 B . 地处中原,兵争之地 C . 遗迹众多,历史厚重 D . 文墨飘香,文明腹地
  • 2. 某景区悬挂的一副对联中写道∶“ 象鼻分流,宝瓶倾润,弘图拓开天府,再造飞沙鹏运长。”这副对联赞颂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隋朝大运河 D . 元朝大运河
  • 3. 据史料记载,西汉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这个专门机构设立的核心意义在于(    )
    A . 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 . 保护来往的各国使团 C .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D . 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4. 有关下列地图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B .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重心在长江流域 C . 八王之乱后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D . 北方民族内迁中原,中原汉族南迁江南地区
  • 5. (2019七下·蚌埠月考) 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
    A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 .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 D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 6. 以下是北宋时期部分州县商税收入表。该表反映出北宋(    )

    州县

    苏州

    杭州

    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

    数额(单位∶贯)

    51000

    82000

    22000

    A . 民族政权并立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自然经济解体 D . 海外贸易发达
  • 7. “于是事权始归一。自唐以来,未有以郡县治卫藏如今日者。……自元、明以来,未有以齐民治番如今日者。”上述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C .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 .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 8. 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导致该文物流失的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信、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现代化尝试”指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0.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授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材料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1. 下面展示的是小明归纳出的某学习主题的内容,该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C . 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 . 近代化的起步
  •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作出修改,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在(    )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3. 观察下表,下列选项中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经济形态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 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 3%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 8%

    7. 1%

    A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 B . 1956 年底农业合作社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 . 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仍然剥削压迫人民 D . 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 14. 1978 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从经济体制方面看,“中国模式”指的是(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社会主义公有制 C . 生产资料私有制 D . 集体所有制
  • 1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这项政治制度,可以查阅的最早法律文件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6. 中世纪时,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如下图所示)里。观察如下图可以看出庄园经济特点主要是(    )

    A . 自给自足 B . 男耕女织 C . 商品经济 D . 共同富裕
  • 17. 从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历程年代数轴(见下图)可知,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拜占庭帝国分裂 B . 奴隶起义推翻了帝国 C . 外族入侵,连年战争 D . 统治腐朽,朝代更替
  • 18. 15、16世纪时,在当时的意大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彼特拉克说∶“ 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才干、 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这是因为(    )
    A .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 .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 .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 D .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19. “我不能呼吸”事件的起因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黑人男子在遭到三名警察的暴力执法后,经抢救无效后宣布死亡。由此追溯到1787年美国宪法的弊端是(    )
    A .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 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防止腐败 C . 奴隶制存在, 妇女与白人地位不平等 D . 种族歧视,黑人与白人地位不平等
  • 20. 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世界贸易额的快速增长直接反映了(    )
    A .   美国主宰着世界贸易额 B . 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世界贸易增长 C . 欧洲联盟制约了世界贸易 D .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综合题
  • 21. 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的建筑物也和希腊的大不相同,主要是些世俗建筑物,如浴室、圆形剧场、运动场和凯旋门等。罗马的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 砖和灰泥,使罗马人为大型建筑物修建宏伟的拱顶结构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 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摘编自[英]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和希腊建筑的不同之处。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3. (3) 综上所述,古代罗马人和中国人民对于世界文明的传播体现了什么共同精神?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若估量整个民族 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条件)日民族独立,日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摘编自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1. (1) 据材料一,指出1911--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探究其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这些“条件”是如何实现的。
    3. (3) 综上所述,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昙花一现”的原因。
  • 23.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他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 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1960年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的谈话

    材料三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原则”指的是什么原则?
    2. (2) 材料二中美国阻挠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成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3. (3)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苏联有许多学者 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

    ——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材料二 1929一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大爆发。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财产占有形式、生产调节方式、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向更高的层次调整,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较大的空间。新政的实践也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 《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生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理论》第三卷

    1.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 (2) 从上述三则材料中选择两个国家的改革加以比较,概括其相同点。
    3. (3) 综上所述,归纳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
  • 25. 在人类面临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的当下,探究全球化是学习历史的重点之一。请从下面两幅图片中提取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图片之间的关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