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李鑫同学带领他的实验小组在实验室进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其中部分器材如下:

    A.白炽灯 B.凸透镜 C.双缝片 D.滤光片 E.测量头 F.单缝片

    1. (1) 请帮助实验小组,按照合理顺序将以上器材安装在光具座及遮光筒上(填字母)A、B、、E。
    2. (2) 按正确顺序安装并正确操作,白炽灯发出的光经蓝色滤光片后,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若想减少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 )
    3. (3) 该实验小组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条纹,在用测量头测量第1条至第6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分别如下图所示。

      可求得相邻两亮条纹间距mm。

  • 1. 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使用的双缝间距d已知。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2. (2) 当屏上出现了干涉图样后,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mm)观察到第一条亮纹的位置如图乙中(a)所示为1.130mm,第五条亮纹位置如图乙中(b)所示,可得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x=mm(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再测出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L,即可根据公式=(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算出光的波长。
  • 1. 在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时,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电源(电动势E=18V)

    B.电压表V1、V2(量程均为15V,内阻约15kΩ)

    C.定值电阻R0(阻值900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Ω,最大电流2A)

    E.开关S及导线若干

    1. (1) 实验原理图如图甲所示;
    2. (2) 根据图甲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选填“左”或“右”)端。
    3. (3) 实验方法一: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记录下相应的电压表V1、V2的示数U1、U2 , 如下表所示。

      U1/V

      5.0

      7.0

      9.0

      11.0

      13.0

      U2/V

      2.9

      4.1

      5.3

      6.4

      7.6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U1-U2图线,根据图像算出电阻Rx=Ω。

    4. (4) 实验方法二: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记录电压表V2的示数U3 , 再将电压表V2接至b、c间,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记录电压表V2的示数U4。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作出U3-U4图像如图丁所示。根据图像算出电阻Rx'=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 (5) 分析由于电压表V2不是理想电压表而带来的系统误差,方法一的Rx测量值真实值;方法二的Rx测量值真实值(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方便观察条纹想减少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以____;
    2. (2) 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1条亮条纹到第10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 则单色光的波长
    3. (3) 某次实验中单色光的波长为630nm,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mm,测得第2条亮条纹到第5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mm。则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  某班级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将注射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逐一连接,在注射器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实验中由注射器的刻度可以读出气体的体积V;计算机屏幕上可以显示由压强传感器测得的压强压强p,从而获得气体不同体积时的压强数值。根据获得的数据,做出相应图像。分析得出结论。

    1. (1)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2. (2) 某同学测得多组压强ρ和体积V的数据后,在坐标平面上描点作图,因压缩气体过程中注射器漏气,则作出的图线应为下图中(选填“a”或“b”)。

    3. (3) 实验中某同学在操作规范、不漏气的前提下,测得多组压强p和体积V的数据并作出图线,由于未计入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之间软管内的气体体积,作出的图像可能为____;
  • 1.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

    G.以t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 (1)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cm。

    2. (2) 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l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404.0l+2.36。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取π=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3) 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l图线,而应作图线

  • 1.  如图为实验室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 (1) 若入射小球质量为 , 半径为;被碰小球质量为 , 半径为 , 则____
    2. (2) 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投影位置为O , 经多次释放小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两球的平均落点位置MPN , 并测得它们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 , 已知入射小球的质量为 , 被碰小球的质量为 , 只要验证等式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动量守恒。仅用线段表示
  • 1.  某同学在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在白纸上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界面bb';

    ②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连接P3、P4 , 通过P3、P4的连线与bb'的交点O'和aa'上的入射点O,作出玻璃砖中的光线OO',测量出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 , 填入表格中:

    ③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代表两种介质的界面,过aa'上的O点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

    ④在线段AO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 , 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P4 , 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1、P2的像和P3 , 记下P3、P4的位置:

    1. (1)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为(用步骤前的序号表示);
    2. (2) 实验中测出了多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 , 并作出了sinθ1—sinθ2图像如图,则实验时,光线是由(选填“空气”或“玻璃”)射入(选填“空气"或“玻璃”);该玻璃的折射率为

  • 1.  如图所示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气垫导轨上安装了1、2两个光电门,两滑块上均固定一相同的竖直遮光条。

    1. (1)  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读数为d=mm。
    2. (2)  用天平测得滑块A、B的质量(均包括遮光条和弹性碰撞架) 分别为 两个滑块的碰撞端面装有弹性碰撞架(图中未画出);调整好气垫导轨后,将滑块A向左推出,与静止的滑块B发生碰撞,碰后两滑块没有粘连,与光电门1相连的计时器显示的先后挡光时间为 和  , 与光电门 2 相连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为 。从实验结果可知两滑块的质量满足mA(填“>”“<”或“=”) mB;滑块A、B碰撞过程中满足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则说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 1.  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器材如下:

    电压表(量程 , 内阻

    电压表(量程 , 内阻约为

    滑动变阻器

    待测定值电阻

    电源(电动势 , 内阻不计)

    开关和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选填“左端”“中间”或“右端”)。
    2. (2) 在此电路图中,A为电压表(选填“”或“”)。
    3. (3) 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读数分别为 , 根据实验电路图,可得(用表示)。
    4. (4) 若电压表实际电阻小于 , 则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