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秦灭楚的战争中,秦军出动兵力达60万,每天士卒口粮就多达 66667 石,以车载 25 石计,每天需要 2667辆运车转送。这主要反映出( )
    A . 当时战争就地取材 B . 秦国的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C . 秦军作战迅速高效 D . 秦国得到其他诸侯国支持
  • 1.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处口岸,只许广州一处和外商贸易。之后,清政府又陆续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等,对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居住场所、行动范围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这些措施旨在(   )
    A . 保持国家主权独立 B .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 . 保护本国商业发展 D . 抵御西方经济侵略
  • 1.  下图为原存于江西赣州某村的土地革命时期标语,该标语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

    A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 . 工农解放万岁,红军胜利万岁 C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打倒列强
  • 1. 在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每一个奴婢都是鲜活的,她们虽然身份卑微,但拥有高尚的心灵和纯洁的灵魂,贾宝玉也无视“主仆之分”,常与他们打成一片,这类情节在明清小说中比比皆是。这反映出当时(    )
    A . 程朱理学受到强烈批判 B . 经世致用思想广泛传播 C . 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 D .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 1.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可以通过时间轴去认识,以下事件与时间轴所示时间相匹配的是(   )

    A . 全面内战爆发 B . 重庆谈判 C .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 1. (2022高二下·台州竞赛)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 . 内阁权势强大 B .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 . 社会经济凋敝 D .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 1. (2023高一下·深圳期末) “鸡毛换糖”是浙江义乌长期以来流行的一种小商品交易方式。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方式一度被视作投机倒把,遭到禁止。1982年,义乌宣布开放小商品市场。这一变化得益于(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 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1. 汉初的侍中,职责是掌管皇帝的车、轿、衣服、器物等,甚至还负责给皇帝端尿盆,是皇帝的亲信。 武帝时,侍中开始参与朝政,但地位不高,“不干丞相、御史职事”。后来,担任过“侍中”职务的 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人,“权势出宰相右矣”。汉朝侍中权力的演变说明( )
    A . 内廷机构掌控了行政大权 B .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 . 机构调整服务于皇权需要 D . 汉代选官制度一脉相承
  • 1. 请依据下表内容,任选两个历史事件(现象)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背景事件

    历史事件(现象)

    思想主张(口号、纲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 1. (2024高三上·渝北月考)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脱产进修、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这一构想后来得到落实。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 ( )
    A . 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外交舞台 B . 意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 . 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 D . 彰显了新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