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2022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素养竞赛试卷

更新时间:2023-02-02 浏览次数:28 类型:竞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1·全国乙卷)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
    A . 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 . 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 . 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 . 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 2.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 .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 3. (2021·全国甲卷) 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 . 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 . 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 . 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 4. (2021·全国甲卷)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 . 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 . 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 . 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 . 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 5. (2020·新课标Ⅰ) 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
    A . 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 . 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 . 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 . 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 6. (2020·全国Ⅲ)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 . 内阁权势强大 B .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 . 社会经济凋敝 D .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 7. (2019·全国Ⅱ卷) 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 . 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 . 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 . 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 . 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 8. (2019·全国Ⅲ卷)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 . 主张国家至上 B . 批判封建伦理 C . 反对西方民主 D . 传播马克思主义
  • 9. (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 .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 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 D .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 10.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 .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阵营认同 B . 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 . 切断西方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 . 反映出“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 11. (2021·广东) 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
    A . 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 . 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 . 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 . 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 12.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 .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 13. 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 . 作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 B . 作者主张中体西用 C .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未变 D . 当时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 14. (2016·遵义模拟)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A . 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 . 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 . 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 . 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 15. 下图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6.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
    A . 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 B . 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 . 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D . 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 17. 如表是1965年与1962年各项经济指标的比较表(以1962年为基准)。该表反映出(   )

    1962

    1965

    粮食产量

    100

    121.6

    工业产值

    100

    151.5

    钢铁产量

    100

    183.4

    A .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 经济跃进产生严重后果 C . “左”倾思想得到彻底纠正 D . “八字方针”得到切实贯彻
  • 18.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的辩解》中指出:“进行历史研究中,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意在强调
    A . 要多角度地认识历史 B . 研究要有多元史观 C . 以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D . 历史科学的严谨性
  • 19. (2017·锦州模拟)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历史事件是一次性的,或自以为是独一无二的;杂事则反复发生,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它侵入社会的每个层次,在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刻下印记……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在材料中,布罗代尔强调(    )

    A . 日常生活的琐碎性使其不能成为独立、完整的史学体系 B . 可以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考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 . 可站在欧洲史学家的立场从总体考察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D . 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
  • 20. (2020高一上·盂县期中)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 .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 .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 .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 21.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 . 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 . 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 . 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 . 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 22.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 . 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 . 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 . 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 . 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23. (2017高二下·福州期末)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在《历史哲学》中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地中海是世界的心脏,中国、印度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而被合理排除于世界之外;历史中的一切是精神观念的表现,历史的目标就是精神的充分发展和充分的自我意识。他的世界史观(    )

    ①打破世界的孤立隔绝

    ②体现出了欧洲优越感

    ③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④形成于德意志统一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 24. 1953年10月,中共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这一举措的施行(   )
    A .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 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C . 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开始兴起 D . 服务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的开展
  • 25. (2020高三上·福州月考)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有些人只看到办社必须有机械化,而没有看到可以先办社后机械化,只有农业增产了才能给工业提供物质基础,要破除没有农业机器就不能办社的迷信。毛泽东这一观点的落实 (    )
    A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 . 推广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验 C . 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展开 D . 加速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程
  • 26.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消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
    A . 重商主义 B . 自由主义 C . 凯恩斯主义 D . 货币主义
  • 27. 1929年11月29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宣布:“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说明胡佛总统(   )
    A . 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 . 主张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 C . 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 D . 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 28. “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
    A . 通过立法建立社保体系 B .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C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 .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 29. 罗斯福政府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同时“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至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大力兴建公共工程。这些举措(   )
    A . 表明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 . 加剧了美国中下层社会的矛盾 C .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D . 具有抑制与救济相结合的特点
  • 30.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将要求因会授予我一件唯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付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这种授权之大,要如同我们正遭到敌军侵犯时一样。“这可能产生的结果是( )
    A . 联邦政府开始准备应对一场世界大战 B . 总统和联邦政府权力扩大 C . 国家干预导致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结束 D . 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改变
  • 31. (2018高三上·淮安月考) 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这表明新政(    )
    A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 . 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 C . 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 . 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 32.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A . 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 . 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C . 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 . 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法西斯政治危险
  • 33.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相同点是(   )
    A . 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 .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 . 将计划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 D .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领域
  • 34.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 . 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B . 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 . 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D .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 35.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

    A .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36.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   )
    A . 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 B . 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 C . 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 D . 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
  • 37.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 .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 . 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 .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38.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 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 . 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 . 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 .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39. 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
    A . 辛亥革命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抗日战争
  • 40. (2016高二上·郏县期中)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 . 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 . 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 . 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 .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41. (2022高一上·宁波月考) 1943年,身处北平的历史学家陈垣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至于史学,此间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亦欲以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此盖时势为之”。1945年,他完成重要著作《通鉴胡注表微》,表影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的民族气节、爱国思想。这说明(   )
    A . 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 B . 史学研究者必须紧跟时势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 C . 历史研究应以精密考证为基础,重在价值评判 D . 史学研究的价值在于求真求实,经世致用
  • 42. 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A . 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 B . 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C . 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 D . 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
  • 43. 苏美尔城邦小国著名的有埃利都、乌鲁克、乌尔,国外亚达学家,一般把苏美尔文明与城邦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即欧贝德文化期、乌鲁克文化期、捷姆迭特·拉色文化期和早王朝时期。这些城邦规模都不大,但彼此主权独立,城邦设有长老议事会和人民大会,但其政治作用却日趋减弱。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君权神授意识深入民主肌体 B . 个人专制主义统治逐步建立 C . 东方神秘色彩渗透民族血脉 D . 小国寡民不能适应日常管理
  • 44. 1922年5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篇“印度的卢骚”的文章,将甘地比作法国启蒙学家卢梭。这主要是由于甘地(   )
    A . 致力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 . 践行“禁欲主义” C . 抵制现代工业文明 D . 倡导超现实的自然主义
  • 45. 某学者指出:“在遣返对象中大都是下层人士……所以在相关书籍中很少提及;广大史学家只关心某些大人物的冤假错案,关心社会整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上的得失,但对成千上万普通而可怜的‘黑五类’不屑一顾……但历史的必然告诉我们百姓的凄惨苦难,才是最大的不幸……”该学者意在( )
    A . 发挥家国情怀在史学研究中的正向价值 B . 运用社会史观辩证剖析挫折的时代教训 C . 批判当代史学研究空洞浮华的研究方向 D . 号召历史学者形成清本溯源的评析方法
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总计10分)
  • 46. 材料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教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儒学的要义。
    2. (2) 结合所学,探究对材料二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分析应考虑哪些方面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4. (4) 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