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新)

更新时间:2023-11-12 浏览次数:27 类型:一轮复习
一、诗歌鉴赏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池上絮

    (唐)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柳絮

    (宋)卢梅坡

    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注】①絮:柳絮,柳树的花。诗中的“杨花”即柳絮。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七绝均以“花”称柳絮,都写到柳絮在晴空飘舞飞扬,颇具审美意趣。 B . 韩诗将柳絮置于池面晚霞映水的场景进行描写,卢诗并未描写此种场景。 C . 韩诗中的“自飞飞”和卢诗中的“一段风情”,均着意于表现柳絮的风韵。 D . 韩诗以“不得归”突出春逝,卢诗用“看尽”点明春暮,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这两首诗分别蕴含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两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到桂州

    黄庭坚

    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嶒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 奈此百嶂千峰何。

    秋思

    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 , 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①桂州:宋属广南西路,治临桂(今桂林)。②李成:五代宋初画家,为山水画派代表。郭熙:北宋画家,擅画山水。③并(bīng)刀:古代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所产剪刀,以锋利著称。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诗首句将桂岭比作雁荡山,同时交代了桂州城被群峰环抱的特点。 B . 黄诗次句描写桂岭的山色与山势,“苍玉”喻其色,“忽”字极具表现力。 C . 陆诗首句摄取典型深秋景物入诗,写景历历如绘,着色鲜明,富于动感。 D . 陆诗次句转写秋声,可使景物更具层次感,“哀”字物我兼写,一语双关。
    2. (2) 同样是面对大自然景物,两位诗人的反应有何区别?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3. (2023·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 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 , 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①参寥子:即诗僧道潜,常与苏轼相酬和。元祐六年,苏轼因治理有功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②谢公:指谢安。《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开头,以风向多变以及潮水涨退等景象暗指世事的无常,表意比较含蓄。 B . “几度斜晖”以转瞬即逝的黄昏,表达诗人对相聚美好却无比短暂的伤感之情。 C . 共赏西湖、访春山之雅事,“空翠烟霏”之妙趣,都强化“诗人相得”的意味。 D . 诗中的情景涉及古代、往昔、眼前、来年等时间维度,气度恢弘,情感深挚。
    2. (2) 古人常以“进”“退”代指官职的升、降。苏轼的这首词与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反映“进”和“退”之忧。请结合这两首词分析。
  • 4. (2023·石家庄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 

     咏雪 

     白朴 

      【大石调】【青杏子】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宣晚。冻疑沼沚,寒侵帐暮,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篇】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阏,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同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腾问小蜜,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1. (1) 下列选项中对于这组套曲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曲中大雪纷飞、寒凝大地的景象,暗示着元代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欺压,揭示了社会矛盾。 B . “疑在玉壶间”写出了夜雪澄净无瑕的特点,其中“疑”字写出了人物身置美境的恍惚之感。 C . 风雪肆虐与宴饮欢歌的场景,与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讽刺辛辣。 D . 本套曲由同一宫调的五支曲子组成,每支曲子单独押韵,曲调不同,但都围绕“咏雪”展开。
    2. (2)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白朴这组套曲是怎样“咏雪”的。 
  • 5. (2024·郫都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

    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人物、环境、故事要素气质鲜明,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 B . 这首词具有散文特征,联想和想象丰富生动,行文精巧别致。 C . 标题霜天晓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于环境描写。 D . 这首词与《涉江采芙蓉》相同,塑造人物都用了心理描写。
    2. (2) 请从闺怨诗的角度,以窗内闺中人为基本要素,对全词作鉴赏分析。
  • 6. (2024·青羊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

    辛弃疾

    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

    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

    【注】①三山:辛弃疾在瓢泉闲居近十年,此时被起用,为官三山。②老头皮:宋真宗召隐士杨朴作诗,杨朴提及妻子的送别诗中有“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将他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③鹧鸪啼:鹧鸪啼叫的声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回忆在瓢泉隐居时的生活,作者沉醉于饮酒赋诗,非常逍遥快活。 B . 上阕结尾“蓦地”一句化用典故,写出作者闲居将近十年又被起用的心情。 C . 作者因为年迈体弱,无力关心政事,所以闲来无聊时在窗下学习鹧鸪啼叫。 D . 本词多用口语,风格清新自然,下笔看似随意,实则寓庄于谐,意蕴深厚。
    2. (2) 词题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分析。
  • 7. (2024·锦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阅江楼

    王守仁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注]①阅江楼:朱元璋当皇帝后,曾在南京城西北狮子山顶建此楼。②登临:《毛传》中有“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之语。③新亭:亭名,故址在江苏江宁县南。《世说新语》:“过江诸人,相邀新亭。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狮子山顶的阅江楼虽荒芜却“旧有盛名”,所以吸引高皇朱元璋来此驻扎军队。 B . 诗人在阅江楼上凝望无边山色,遥看天地间大江奔流,思通古今,感慨万千。 C . 末句化用典故,用“新亭”这个无奈偏安的文学符号来表现自己的怆然之叹。 D . 本诗因物兴感,叙述、议论、抒情结合,不仅构思巧妙,而且蕴含深刻哲理。
    2. (2) 诗中蕴含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请结合全诗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九)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①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释:①汩:搅混。②纡辔:回车。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在清晨的叩门声中发端,诗人衣裳还来不及穿好就去开门,写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 B . 请问来者是谁,是农人提着壶远道来探望我,诗人有感于田父的好心肠,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 C . 入仕做官确实可以学习,但违逆自己初心就会走入迷途,诗人态度非常坚决,我的车不能回转。 D . 本诗的情怀志趣与《归园田居(其一)》类似,叙事朴实,有生活气息,体现陶诗典型风格。
    2. (2) 《屈原列传》中屈原、渔夫问答的内容,与苏轼的《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形式相近,本诗也设为问答方式,请解析这样写的作用。
  •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九)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回车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释:①汩:搅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在清晨的叩门声中发端,诗人衣裳还来不及穿好就去开门,写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 B . 请问来者是谁,是农人提着壶远道来探望我,诗人有感于田父的好心肠,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 C . 人仕做官确实可以学习,但违逆自己初心就会走入迷途,诗人态度非常坚决,我的车不能回转。 D . 本诗的情怀志趣与《归园田居(其一)》类似,叙事朴实,有生活气息,体现陶诗典型风格。
    2. (2) 《屈原列传》中屈原、渔夫问答的内容,与苏轼的《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形式相近,本诗也设为问答方式,请解析这样写的作用。
  • 10. (2023·天津市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乌夜啼 

     陆游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千秋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注】①金鸭:金鸭形的香炉②打马:是宋代妇女闺房中的一种游戏。 

    1. (1) 下面对宋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 . “金鸭余香”是指金鸭形的香炉中余香袅袅,且点明了身份,贵妇人。此句之意境近于戴叔伦《春怨》诗“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看似幽雅,实则透露了孤独无聊。 B . “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这两句写了女主人美丽的头发染了香气很浓的“兰膏”,午后睡在床上,玉钗下坠时滑润无声。女主人公虽衣着雍容华贵,但遮掩不了她的孤独无聊情绪。 C . “打马”之戏,女词人李清照精于此道,她的《打马图经序》中说到“打马爰兴,樗蒲遂废。”也就是说“打马”这种棋艺游戏在深闺中逐渐盛行,而投色子的游戏已衰退。而此词中的“阑珊打马”指妇女们游戏的兴趣正浓,以此反衬诗人的孤独寂寞。 D . “潇湘梦”暗用了岑参《春梦》诗:“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写在梦中远涉异地,去找寻心上人。陆词借此表达了自己思慕远方游子之情感。 E . 词的后两句应用了倒装,陆词把惊梦放在莺啼之前写,为的是使两者的关系,似即似离,又不写出怨意,显得比较婉转含蓄,情调避免了悲凉。
    2. (2) 这是陆游少数的艳词之一,写得旖旎细腻。艳而不悲,但艳中又透着丝丝“怨”意,请赏析词人是如何写的“艳”,艳中又有什么样的“怨”意呢? 
  • 11. (2023·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 , 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 . 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 . 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 . 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 (2)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2. (2023·湖南会考)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留别郭八王昌龄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诗第一、二句叙事、写景,第三、四句。全诗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之情。

  • 13. (2023·新高考I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 [注] ,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 自然流畅。 B . 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 . 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 . 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 (2)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 14. 补答   古代诗歌阅读

    文士二首

    陶安

    其一

    文士甘藜藿,林栖阅岁华。一衾春自足,千驷我何加?

    雨雪欺茅屋,乾坤任钓槎。今朝烟火晚,带露采松花。

    其二

    文士经纶学,时来志或酬。玉堂清不夜,金鉴照千秋。

    白发忧民瘼,丹心为国谋。所期功业盛,富贵一浮沤

    【注】①玉堂:官署名,此处指翰林院。②金鉴:指对人进行讽喻的文章与书籍。③浮沤:泡沫。

    1. (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驷我何加”“富贵一浮沤”虽修辞手法不同,但都表现出读书人对富贵生活的蔑视。 B . “雨雪欺茅屋”一句用拟人手法描写文士的居住环境,“欺”字有“欺负、欺侮”之意。 C . “丹心为国谋”指文士一心为国谋划,其中的“丹心”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 D . 两首诗歌表明文人要努力坚守自身的志向,不能依赖外部条件,坚守志向才能实现抱负。
    2. (2) 两首诗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两种生活模式,每一种生活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有其艰辛和不易,请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15. (2023·辽宁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

    游西溪归泛舟湖上晚景奇绝和散原作①

    清末民国初·俞明震

    西溪暝烟送归客,艇子落湖风猎猎。

    芦花浅白夕阳紫,要从雁背分颜色。

    颓云掠霞没山脚,一角秋光幻金碧。

    欲暝不暝天从容,疑雨疑晴我萧瑟。

    忆看君山元气中,沧波一逝各成翁。请将今日西湖影,写入生平云梦胸②。

    [注]①西溪;在杭州西湖西北。散原:陈三立的号,陈为晚清诗坛魁首,与俞友善。②云梦:古大泽名,云梦胸,比喻胸襟阔大,志高气壮。

    1. (1) 下列各项对诗歌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西溪”句紧扣标题“游西溪归”,“艇子”句则紧扣“泛舟湖上”,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张本;“送”字将事物写活,“落”字更是不同凡响。 B . 下面四句中,“要从”句化用周邦彦“雁背夕阳红欲暮”,但别有新意,四句一有植物,一有动物,一明有山,一暗有水,组织上既自然又精巧。 C . “从容”本写人,“萧瑟”本写物,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其颠倒,加强了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的反差,天色从容变化,诗人内心却无法平静。 D . 最后四句,诗人让思绪在今昔之间流淌,“忆看”写昔,“沧波”写今,“请将”又写今,“写人”又写昔,环环相扣,逐层深人,章法非常严谨。
    2. (2)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16. (2023·石家庄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①拾遗,朝廷谏官,负责规劝天子改正过失。杜拾遗即杜甫。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铺写“丹陛”“紫微”“天仗”“御香”,似是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实则暗示朝官生活的死板。 B . 颔联写朝堂活动只用“入”与“归”,透露了朝廷公务的空虚无聊,令立志建功的诗人感到厌倦。 C . “青云”“鸟飞”隐喻飞黄腾达者,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厚禄。 D . 本诗对仗极为工整。中间两联对仗,首联也对仗;联中不但词性相同,而且连颜色词也相互对应。
    2. (2) 有人评价此诗“曲折隐晦,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请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不尽之妙”。
  • 17. (2023·合肥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

    寻杨七郎中宅即事

    岑参

    万事信苍苍,机心久已忘。

    无端来出守,不是厌为郎。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

    逢君开口笑,何处有他乡。

    [注]大历元年,岑参由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杨七郎中”《全唐诗》作“阳七郎中”,此从明抄本。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因为“信苍苍”而“忘机心”,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自寻解脱。 B . 从诗的内容看,虽然出为嘉州刺史不是诗人主动要求的,但对这一任命诗人是颇为得意的。 C . 尾联的“逢”字扣题目中“寻”字下笔,使得诗歌在抒写心绪的同时又不失叙事上的脉络。 D . 首联是诗人并非针对一时一事的情绪化表达,为结句“何处有他乡”的旷达释然做支撑。
    2. (2) 即事诗是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的诗歌,颈联描写了诗人眼中怎样的一种景象?它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作用? 
  • 18. (2023·合肥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

    左掖梨花

    唐 邱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东栏梨花

    宋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左掖:官城正门左边的小门,也是唐时门下省的代称。《唐诗训解》评此诗:“此咏梨花而起近君子之想。”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邱诗与苏诗都以梨花为直接描写对象,题材大体相似,体裁上同属于绝句 B . 邱诗所写的梨花冰肌玉骨、艳丽清香,苏诗着重写梨花之白,未涉及香气。 C . 邱诗用村托的手法写出梨花的特点,神形兼备,苏诗则使用了烘托的手法 D . 邱诗的“春风”“玉阶”具有象征性,苏诗的“东栏”“一株雪”用法类似。
    2. (2)  诗人同咏梨花,展现情感态度并不相同,结合两首诗歌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
  • 19. (2023·南京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归①

    杜    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②,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诗人辗转返回成都草堂之时。    ②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计年计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题“春归”可理解为春天即将离去,也可以理解为在春天欲尽的时节诗人归家,诗歌以景、事、情等与之相呼应。 B .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中,“静”字写出远鸥“浮水”的神韵,而“斜”字则表现了轻燕迎风低飞的情态。 C . 诗人“醒复醉”,与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同样表现了因人生不称意而生发的愤激无奈之情。 D . 全诗层次清晰,先写草堂及周边的景物和触发的情感,再写赏春的具体行为和所见之景,最后抒写对人生的感悟。
    2. (2) 古人评点本诗“自伤自解”,诗人是如何“自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20. (2023·南京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凤归云·恋帝里

    柳永

    恋帝里,金谷园林,平康巷陌,触处繁华,连日疏狂,未尝轻负,寸心双眼。况佳人、尽天外行云,掌上飞燕。向玳筵、一一皆妙选。长是因酒沈迷,被花萦绊。

    更可惜、淑景亭台,暑天枕簟。霜月夜凉,雪霰朝飞,一岁风光,尽堪随分,俊游清宴。算浮生事,瞬息光阴,锱铢名宦。正欢笑,试恁暂时分散。却是恨雨愁云,地遥天远。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既运用典故等手法描写帝都的繁盛,也通过词人的心理感受来侧面表现其繁华。 B . 下阕铺叙帝都四季风光,但美景已成过往,“可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惋惜之意。 C . 词的最后两句情景交融,词人满心的愁绪似乎弥漫在这浩渺的天地之间,耐人寻味。 D . 本词叙事描写极有章法,用“恋、况、更、算”四字勾连起全词,诗歌内容逐层展开。
    2. (2) 有人认为这首词可能写于柳永准备参加科考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可能写于柳永多次科举落第浪迹天涯之后。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本篇阐明你的理由。
  • 21. (2023·天津市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定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罢官,加之牙齿病痛,内心愁苦之情用一“凉”字全部托出。 B . 颔联“脱屦”“敷衾”的动作,看似平淡,恰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C . 在诗人眼中,定林幽静的环境适宜修身养性,祛除心中的烦忧。 D . 这首诗即兴即事,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
    2. (2) 赏析诗歌颈联。
    3. (3)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22. (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 春回大地,暖阳让肥沃的土壤复苏,春水流淌潋滟生辉,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 C . 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而“胡不归”又巧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 D . 诗歌结尾写诗人远离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而且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2. (2) 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 (3) 这首诗表达作者哪些情感?
  • 23. 古代诗歌阅读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今甘肃凉州。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 . 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本诗感情更丰富。 C . 首联用淅淅沥沥的春雨和明艳的黄鹂,营造了清新明丽的意境,为下文抒发感情作了铺垫。 D . 尾联既有好友出使归来的喜悦,又有自己滞留边塞、归日无期的伤感,含蓄蕴籍,意味深长。
    2. (2) 请赏析颔联中“飘”与“挂”二字的妙处。
  • 24.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寒食①书事

    [宋]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 , 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寒食:在清明节前两天(一说前一天),寒食节,据传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②赵鼎:字元镇,因反对与金议和,被贬广东。③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在岘山种田。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坟事。④麦饭:用磨过的麦子连皮做成饭,用于祭祀。

    [双调·折桂令]寒食新野道中

    [元]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注]①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②髻双鸦:即双髫,髻色黑如鸦羽,称鸦髻。

    1. (1) 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诗首联写寒食节时家家户户插上柳枝,这标志着冬季已经过去,草木开始返青抽芽。 B . 卢曲开篇写柴门边的犬吠,茅屋上的燕语,描绘了一幅物物相争、各显其能的天然画卷。 C . 两首作品都写到乡村人事,赵诗借典故写村民举家上坟,卢曲以发色不同写人物情态。 D . 两首作品中“不管暮笳”的醉卧者和少女眼中“马上哦诗”者这两个人的情感截然不同。
    2. (2) 这两首作品中,“梨花”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 25. (2023·温州会考) 下列对《登岳阳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A . 首联今昔对照,虚实交错,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下文描写酝酿气氛。 B . 颔联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宏气象,可以想见诗人胸襟之博大。 C . 后四句诗人转向写自己孤舟老病、颠簸困顿的处境,充满了自哀自怜的情感。 D . 本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感情真挚动人,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