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2023届高三语文最后一卷试卷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14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
  • 1. 现代文阅读 I

    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 当然有。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在肯尼亚马萨伊马拉草原上,我们总能看到长颈鹿在悠然地嚼着金合欢的叶子。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所以,聪明的长颈鹿自然会找新的地方进餐了。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 300 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这种现象其实也发生在大熊猫身上,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挑嘴的大熊猫就只愿意吃冷箭竹,像毛竹、麻竹这样的竹子根本就不入它们的法眼。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 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 桉叶油仍然有毒。对于食草动物而言, 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相对来说,作为考拉食物的三种桉树中的桉叶油含量远不如柠檬桉、蓝马里桉、辐射桉、丰桉这些应用于精油生产的桉树。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 400 克的桉树叶,这仅仅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吃下的蔬菜总量,但这却是一只考拉一整天的能量来源。

    考拉会细嚼慢咽,尽可能地避免快速摄入大量的毒素。所以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约为 4~6小时,而吃饭快的人可能一天的进餐时间加起来只有十几分钟。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而考拉的这种做法显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节能”,毕竟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依赖于这半斤八两的桉树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考拉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能量进行剧烈运动,只能选择慢吞吞地生活。

    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1824 年,科学家首次在美国落基山脉东坡发现了这种甲虫,谁也没想到这种生活在野生杂草刺萼龙葵上的小小甲虫,最终变成了人类农业生产的“噩梦”。1855 年,就在被首次发现的 30 年后,人们发现马铃薯甲虫开始啃食美国科罗拉多州马铃薯,并且它们的胃口出奇的好,所有的马铃薯叶片都是它们嘴巴里的美味,如果叶子被啃食得过于干净,它们还会去啃食马铃薯块茎。所到之处如风卷残云,因为最早的危害发生在科罗拉多,所以这种虫子也被称为“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目前,马铃薯甲虫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的主要马铃薯产区,成为农田一霸。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马铃薯的茎叶绝对不是什么好食物,因为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说这些物质可以让动物闻风丧胆一点都不为过。首先,龙葵素可以抑制胆碱酷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醋酶被抑制失活后,乙酷胆碱大量累积,以致胆碱能神经兴奋增强,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再者,龙葵素还能与生物膜上的笛醇类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穿孔,引起膜结构破裂。当龙葵素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胃肠道、肝脏等体内脏器的细胞结构。高剂量的龙葵素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所以人吃下含有龙葵素多的食物时,轻则出现口腔和喉咙刺痒的症状,严重者表现为体温升高和反复呕吐而致失水、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如果剂量更高则会因为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

    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的解毒体系。在马铃薯甲虫体内活跃的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系统,这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这个清除的过程,就像在垃圾焚烧厂焚烧垃圾一样清除有害物质,毕竟燃烧通常也是氧气与有机物剧烈反应的过程,只不过在生物体内这种垃圾处理过程会温和很多。至于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系统就像是点火系统,让马铃薯甲虫拥有了可以熊熊燃烧的抗毒小宇宙。

    更重要的是,马铃薯甲虫对多种农药都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今天人类手中的大多数农药已经无法对抗来势汹汹的甲虫大军。拟除虫菊醋类农药是用量最多的农药之一,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农药几乎已经变成了饮料。就连新型的 Bt 蛋白(苏云金芽跑杆菌蛋白)类农药在对付马铃薯甲虫的时候也显现出了颓势。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风报信”在文中指金合欢在感受到大量乙烯后,就会主动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B . “只可远观”在文中指食草动物因桉叶油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一般不敢食用桉树叶。 C . “节能”在文中指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 D . “噩梦”在文中指马铃薯甲虫因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和抗药能力强对农业影响很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植物中含有的单宁一旦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B . 考拉采用少吃多消化的进食方式,成功地稀释分解了桉树叶中含有的有毒成分,避免中毒。 C . 马铃薯的茎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这种物质能够保护它不被大多数动物啃食。 D . 马铃薯甲虫体内的解毒体系,能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颈鹿、树袋熊等动物采用挑选食物的方式来对抗植物毒素,都能通过稀释毒素来降低中毒的风险。 B . 桉树能分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桉叶素来抵御动物的侵害,很多动物都难以解除桉树的这一防御武器。 C . 龙葵素既可以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中毒症状出现,也能引起生物膜结构破裂。 D . 马铃薯甲虫对各种农药具有强大的农药适应能力,即使新型的Bt蛋白类农药也难以将它底杀灭。
    4. (4)  科普文和科学论文一样,也同样讲求严密的逻辑性,这篇文章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 (5)  动物世界的解毒办法究竟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2. 现代文阅读I

    暗礁险滩

    徐纪周 朱俊懿 白文君

    文本一

    滚滚黑云,风雨欲来。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空气仿佛在周围凝结。临江省教育整顿第三指导小组正在一辆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省 A 牌照考斯特中巴车上,他们感觉自己正在驶向一个硕大无比的黑洞,又或者,黑洞正在将整辆车慢慢吞噬。

    车厢里的气氛有些古怪,说不上是压抑还是沉重。有的人在闭目养神,有的人拿着材料不敢发出声音般轻轻地扇着,仿佛要扇走这鬼天气带来的令人窒息的感觉。

    纪泽——省纪委监委一室副主任、省教育整顿第三指导组副组长——正在闭目养神,却仍有一股威压向四周散发。此人行事貌似粗枝大叶,却是刑侦审讯的一把好手。旁边坐着的是徐忠,气质跟纪泽截然相反。他戴着方框眼镜,相貌温和,擅长信息整理和统筹工作。在不久前的全省扫黑除恶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中他荣获了“扫黑英雄”称号,在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扫黑办主任何黎明的举荐下,又担任起了教育整顿第三指导组组长。此时,他正全神贯注地读着手里的文件,面前的小桌板上还散放着许多。文件名称是《关于京海市强盛集团涉黑问题和政法队伍中存在“保护伞”问题举报材料》,其中几个字格外显眼。纪泽回头看了看身后,又转头看着旁边的徐忠,颇有些挪揄意味地说道:“徐组长,这一车上上下下就属你级别最高,你现在还用功,这叫我们情何以堪呢?”

    徐忠摘下眼镜,闭上眼睛,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揉着眼眶和眉心,轻声得像是自言自语:“京海市人口全省排第二,经济排全省第一,名声比省会还响亮,资料自然是多如牛毛。这次被举报的强盛集团又是京海数一数二的民营企业,社会关系复杂。我不抓点儿紧,等去了丢人现眼吗?”

    纪泽轻声笑了笑:“临时抱佛脚。”

    “你都记住了?”

    纪泽不置可否地轻轻挪了挪身体,用手轻轻敲了敲自己的头:“我脑瓜子比你好使。”

    “哦?”徐忠来了兴致,“那你谈谈,打算怎么对付这个强盛集团?”

    纪泽轻轻摇摇头,用手拨开一点儿挡在车窗上的黑色防晒帘,眼睛看了看窗外说:“我先不动它。”说完,他用手在小桌板的纸堆里翻了几下,找出一份简历。纪泽看着徐忠,用手轻轻地在这份简历上敲了敲。

    徐忠接过来看了一眼,眯起眼睛:“政协副主席龚开疆?”

    “这封检举信中提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建筑领域。龚开疆曾先后担任京海市青华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京海市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目前是京海市政协副主席。在他担任青华区副区长期间,也是强盛集团承包政府项目最多的时候。要说他们没有瓜葛,我是不信的。而且我打听过,龚开疆这个人心理素质很差,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看来你还真做了不少功课。”

    纪泽舒舒服服地往后一靠,又闭起眼睛,说:“到时候我负责约谈,你在旁边鼓掌就行了。”“哼,你可不要小看了他们。强盛集团在京海盘踞了二十年,董事长高启强从一个卖鱼贩子做到市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涉及的官员怎么可能只是一个龚开疆?”

    “要变天喽!”政法委书记安长林军人出身,六十出头,正靠在轿车门上,抬头看着黑压压的天空。

    “这场雨能下多大?”市委书记贺国权问着身边的市长赵立冬。

    “我看下都不一定下得成,顶多一阵风。”市长赵立冬不紧不慢地说道。就在这一个小小的高速收费站,停着一排黑色政府用车。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因为天气的原因而显得困倦,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谁也想不到,就这么一个高速收费站,今天京海市的一把手来了四个,带着各自的司机、秘书,围在高速公路京海出口的下道,等待着调查组的到来。市委书记贺国权和市长赵立冬凑在一起交流工作。秘书们识趣地站在一个不远不近的位置,既听不到领导谈话,又可以一喊就到。

    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德海六十来岁,身体硬朗,神情自若,时不时呷一口保温杯里的热茶,眺望两眼天色。

    云重风急,低压压得人喘不上气,空气中似乎有雨水的味道。

    天边一道闪电,紧接着响起滚滚闷雷。

    安长林笑着说道:“霍呦,没准是一场大雨啊! 这声闷雷还怪吓人的。老孟,你怎么看?”孟德海抱着保温杯,鼻子里哼了一声。

    ——节选自《狂飙》

    文本二

    2019年,作为一个老牌电视剧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创作工作。再次翻开卷宗,“扫黑”和“打黑”,一字之差,其性质、工作取证的艰辛程度截然不同。在调研过程中,我看到许多黑恶势力生长、“做大”,大多与“保护伞”深度勾连,形成盘踞一方的“毒瘤”,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秩序。

    出于中戏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过讨论,我和朱俊懿决定以《茶馆》《天下第一楼》这类经典三幕剧为蓝本,以警匪故事为主线,描摹时代变迁中的芸芸众生。故事分为三个单元,截取这二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三个时间剖面,讲述人在不同的命运关口所作出的不同选择。

    如果你能喜欢这个故事,那么当你在为安欣和高启强的命运而感慨万千时,也请记住朱俊懿和白文君的名字,他们为这本书、这部剧付出了很多。

    ——节选自徐纪周《<狂飙>序》

    1. (1)  下列关于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写滚滚黑云,风雨欲来,空气凝结,进入京海犹如进入“黑洞”,甚至“黑洞”要把考斯特中巴吞噬,写出工作组进入京海时内心产生的窒息恐慌。 B . 叙述副组长“威压散发、行事貌似粗枝大叶”,与“相貌温和、擅长整理和统筹的组长”不同,说明两人性格不和,将会有重大分歧与矛盾而影响工作。 C . “我看下都不一定下得成,顶多一阵风”,市长赵立冬语意双关,表面说天气刮风下雨,其实还寓含着市长赵立冬认为省教育整顿小组就是一股风而已。 D . 最后写“云重风急”“天边闪电”“滚滚闷雷”,在这样的天气里京海市领导在高速出口处等待省教育整顿小组到来,烘托了领导履行职责的认真负责。
    2. (2)  下列关于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以“暗礁险滩”为标题,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寓示着工作组扫黑除恶会碰到看不到的重重困难,随时都可能触礁灭亡。 B . 文本一开头叙述简洁,写出了非同寻常的天气特征,省教育工作组在这样极端险恶的天气里出行,暗示着工作组要面临压力。 C . 文本一勾勒人物形象,使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主要人物先后出现,使读者初步了解了各具特色的人物。 D . 《狂飙》借助《茶馆》《天下第一楼》结构,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通过警匪斗争的故事,表现安欣、高启强等人的命运。
    3. (3)  作家注重用人物的言辞来塑造人物,展示情节发展。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4. (4) 文学作品是“个人的心灵世界”,但“构筑心灵世界的材料却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结合文本二谈谈《狂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灵世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 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 , 欲立其子。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日抚军,守日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 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威将安用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里克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对曰:“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里克谢病,不从太子。狐突御戎,先友为。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之! 偏躬无愿,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梁余子养曰:“帅师者,受命于庙,有常服矣,不获而龙,君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罕夷曰:“龙奇无常,金玦不复,虽复何为? 君有心矣。”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曰‘尽敌而反’,敌可尽乎? 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羊舌大夫曰不可。太子将战,狐突谏曰:“不可,昔辛伯论周桓公云:“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婴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周公弗从,故及于难。今乱本成矣,立可必乎?孝而安民,子其图之!”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A君B之C嗣D嫡E不F可G以H帅I师J君K失L其M官N帅O师P不Q威R将S安T用U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嬖,文中是受宠爱,和《齐桓晋文之事》中“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的“嬖”意思相同 B . 誓,文中是“约束”的意思,和《伶官传序》中“誓天断发”的“誓”意思不相同。 C . 右,文中指执兵器立于车子右边的武士,称为车右,又叫骖乘,可御敌也可力役。 D . 勉,文中是“努力、尽力”的意思,和成语“勉为其难”中的“勉”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一项的是( )
      A . 晋侯想立骊姬为夫人,分别用龟甲、蓍草进行占卜,占卜结果相反,他只相信吉利的结果,没听从卜人的劝说。 B . 晋侯派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认为率军作战、决断行军的谋略等不是太子的职责,因此坚决反对并据理力争。 C . 申生率军队出征时,晋侯为他准备左右异色的军衣和金玦,狐突、先友等人随行,而里克却以生病为由,没有陪同。 D . 太子准备作战,狐突制止了他,并举了辛伯劝周桓公的事例,让他明白自己当前的处境,并且给他指出了具体的做法。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

      ②今乱本成矣,立可必乎?孝而安民,子其图之!

    5. (5) 对于晋侯赏赐给太子的礼物,大臣有什么不同看法?
  • 4. 古代诗歌阅读

    左掖梨花

    唐 邱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东栏梨花

    宋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左掖:官城正门左边的小门,也是唐时门下省的代称。《唐诗训解》评此诗:“此咏梨花而起近君子之想。”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邱诗与苏诗都以梨花为直接描写对象,题材大体相似,体裁上同属于绝句 B . 邱诗所写的梨花冰肌玉骨、艳丽清香,苏诗着重写梨花之白,未涉及香气。 C . 邱诗用村托的手法写出梨花的特点,神形兼备,苏诗则使用了烘托的手法 D . 邱诗的“春风”“玉阶”具有象征性,苏诗的“东栏”“一株雪”用法类似。
    2. (2)  诗人同咏梨花,展现情感态度并不相同,结合两首诗歌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自己谪居浔阳,虽有山歌村笛,但“”,欣赏了琵琶女演奏后,感觉“”,于是请求琵琶女再弹一曲。
    2. (2) 《九歌·东君》有言“援北斗兮酌桂浆”,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暗用其意,展现了极其宏伟的诗人形象。
    3. (3) 自然界中的各种天气现象时常能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风雨”一词就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语言文字运用I

    从小我就是个用耳朵阅读的人,是一个听故事的人。我出生在一个闭塞的乡村,那个地方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电,为了度过漫漫长夜,老人们便给我们讲妖精和鬼怪的故事。老人们说得煞有介事,我也就 ____ ,仿佛这些事就发生在我身边,这些故事既让我感到恐惧,又让我感到兴奋,也让我意识到了鬼怪故事的作用——饱含着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时在集市上还有一些乡村说书人。他们要把一个小说讲好几个月,所以经常在每一个故事里大量地____ ,随机演绎。有的时候讲某个人穿一条裤子,讲了一天还没穿上来。我从小就迷恋乡村中说书人讲述的这些稀奇古怪的古今中外的故事。当许多孩子都幻想成为伟大人物时,我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在集市上说书的人。

    最后要提到的,是来自我故乡的蒲松龄。蒲先生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他具有当今所有作家都____的丰富想象力。他用最典雅的语言写这种民间故事,使许多虚构的狐鬼妖的小说富有了生活气息。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但最终回归了传统。如今,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的传统,更是中国小说的传统。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处“用耳朵阅读”在意思上等同于后一句中的“听故事”,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3. (3)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呢。 B . 你看,说走就走了,可慌哩! 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C . 走不到百步,她们就和另一种河流——同在东洋厂工作的“外头工人”们汇在一起。 D . 倘使我相信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安慰——但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进入三月以来,沙尘天气增多,本次沙尘天气的沙子依然来自蒙古国的戈壁与沙漠。春季出现的蒙古低压把北边冷空气吸引下来并产生了把低空的沙尘吹到高空输送到较远地方的大风。

    沙尘自西北向东南,从蒙古到我国,正好经过三北防护林,但是____。三北防护林的作用是固定地面,保护土壤,目前已经取得卓越成效,但此次沙尘主要来自蒙古国南部戈壁滩,顺着高层的北风下来,高空可达千米,防护林的胡杨和梭梭树完全无法阻挡。

    ____,南下的沙尘止住了脚步,重庆等地没有出现沙尘天气。不少网友在感谢秦岭挡住了沙尘。秦岭地区的平均海拔高达 1200 多米,漂浮在空中的沙尘主要集中在近地面的低空中,低空气流很难越过秦岭。

    在未来,沙尘天气是否会成为常态? 每年的三到五月份都是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节,____。有些气候区常年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配合这种大风天气,沙尘是必然的天气现象。

    1. (1)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关于读书,有许多看似相近或者矛盾的说法。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治愚。”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著名学者邓拓说:“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这些说法对于正在读书求学的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求学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