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华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光 /2 光的折射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章2 光的折射

更新时间:2023-06-13 浏览次数:3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下·鄞州期末) 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了折射 B . 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通过透视玻璃发生反射 C . 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D . 因为光路可逆,所以学生通过玻璃也能看见听课教师
  • 2. (2022八下·宁波期末) 小明下自习到楼下后发现教室的灯还亮着,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小明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2八下·海曙期末) 如图所示,小科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自己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如图一)。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如图二)和C点(如图三)能先后被看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中应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 B . 一开始“看不到A点”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 . “又看见了”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D . 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αB等于刚看到C点时的入射角αC
  • 4. (2022八下·海曙竞赛) 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

    A . 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B . 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C . 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D . 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 5. (2022八下·鄞州期中)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 B . 景物逆光形成“剪影” C . 景物在汽车观后镜中成像 D . 透过放大镜观察植物
  • 6. (2022八下·鄞州期中) 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如图所示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2八下·北仑期中) 水中潜水员看到岸上的灯亮了,下图能正确表达该光路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22八下·余姚期中) 一束光斜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2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折射角与反射角分别是( )
    A . 20° 70 B . 20° 20° C . 70° 20° D . 70° 70°
  • 9. (2022八下·余姚期中) 目前,一种用于推毁人造卫星或空间站的激光武器已研制成功,如图所示,某空间站位于地平线上方,现准备用一束激光射击该空间站,由于大气层对激光的折射作用,应把激光器( )

    A . 沿视线对着看到的空间站瞄高一些 B . 沿视线对着看到的空间站瞄低一些 C . 沿视线对着看到的空间站直接瞄准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10. (2022八下·余姚期中) 如图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 B . C . D .
  • 11. (2022八下·宁波月考) 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    )

    A . 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 . 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 . 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 . 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 12. (2022八下·宁波月考) 如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A . B . C . D .
  • 13. (2022八下·海曙期中) 下列描述的现象与其成因的对应,正确的是(   )
    A . “镜花水月”——光的反射 B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的反射 C . “波光粼粼”——光的折射 D . “鱼翔浅底”——光的直线传播
  • 14. (2022八下·海曙期中) 在玻璃杯(其厚度不计)的杯底放一枚硬币。装水后将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不同的“两枚硬币”。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看到水中的“小硬币”,是光从空气射向水时发生了折射 B . “小硬币”是物体成的实像 C . “大、小硬币”都是虚像 D . 看到的“大硬币”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放大实像
  • 15. (2021八下·北仑期中) 最美人间四月天,宁波市的网红景点东钱湖之畔,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白鹭低飞,一湖春水踏微风,向东奔流而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水中的白鹭”比空中飞行的白鹭小一些 B . 我们看到湖中游动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柳枝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树下的亮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二、填空题
  • 16. (2022八下·鄞州期末) 在“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如图所示。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一正一倒的两个像,这是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现象产生的:舱内的灯光照到王亚平衣服上发生了 (填“漫”或“镜面" )反射。

  • 17. (2022八下·海曙期末) 如图所示,当一束光斜射进入水中时,光的速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不动,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填“左”或“右”)移动,逐渐加水的过程中,所看到光斑的位置也将逐渐(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 18. (2022八下·鄞州期中) 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则反射角等于 ,折射角等于 

  • 19. (2022八下·余姚期中) 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OB与折射光线OC之间的夹角为

  • 20. (2022八下·海曙期中) 四位游客踏春郊游。甲看见太阳刚从山顶升起,则太阳实际的位置位于山顶(选填:“上方”或“下方”);乙、丙、丁路过一水池,乙看到水池上方离水面6m处有一盏灯,发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6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在水池边平地上以1m/s的速度向前行走时,丙映在平静水面的倒影相对其本人的速度是m/s;丁走出一段距离后发现灯的倒影在平静水面中的位置是(选填:“不变”、“变化”)的。
  • 21. (2022八下·慈溪期中)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其中折射光是 (用字母表示,注意字母的书写顺序),反射角等于度。
  • 22. (2021八下·镇海期中)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荷尖上。一条大鱼从水中看到蜻蜓,如图是水中大鱼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若从大鱼的位置射出一束光线,应该选择A,B,C哪条路线才有机会射中蜻蜓?。 

  • 23. (2021八下·余姚期中) 如图A、B两架飞机,一架是实际的飞机,一架是从潜艇观察口O点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则 选填“A”或“B”)架是实际飞机。

  • 24. 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若保持入射点O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应使水面(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25.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 (1) 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γ表示)。
    2. (2) 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
      A . 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 . 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 . 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
  • 26. 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

    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 (1) 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选填“深”或“浅”)的虚像。
    2. (2) 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 , 则αBαC
  • 27. (2019八下·海曙期末)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一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如图二所示),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 (1) 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2. (2) 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
    3. (3) 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三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 28. (2021八下·慈溪月考) 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四、解答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