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婺城期末) 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这是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细胞实现这一过程的结构是(      )
    A . 叶绿体 B . 细胞膜 C . 细胞壁 D . 液泡
  • 1. 下列同学对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甲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不着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 B . 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 C . 丙说:要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 . 丁说: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
  • 1. (2023七上·绍兴期末) 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7s B . 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7g C . 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50cm D .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3℃
  • 1. (2023七上·绍兴期末) 概念之间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关系。若有关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则下列选项中的概念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M

    孢子植物

    物理变化

    液化

    变质岩

    N

    种子植物

    化学变化

    汽化

    岩浆岩

    Q

    被子植物

    化学性质

    蒸发

    玄武岩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3七上·浙江期中) 某些蚊子能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叮咬人类的伊蚊为材料开展相关研究。

    1. (1) 伊蚊属于(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 (2) 为深究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几分钟后发现,伊蚊全部趋向人的气味一侧。科研人员的假设是
    3. (3) 科研人员测定出人和动物的气味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气味分子a、b、c和d的含量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两种气味分子。
    4. (4) 为了研究上述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图3所示的三组实验。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2或3的某个区;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
  • 1. (2023七上·杭州期中)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字母按要求填空:

    可用来被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

  • 1. (2023七上·绍兴期末) 海带是一种大型的藻类植物,其细胞中碘的浓度已经高于海水中碘的浓度,但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与这种现象相关的细胞结构是 (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 1. (2023七上·绍兴期末)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她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刚好被吹干。这一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不变
  • 1. (2023七上·绍兴期末) 下列现象能作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    )
    A .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 B .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C . 蜡烛燃烧时状态发生了改变 D . 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1. (2023七上·长兴期末) 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时做的两个实验。

    1. (1) 图甲是小科在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其中气泡是由形成的,白雾是由形成的。
    2. (2) 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小科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请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