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年春季联赛高二下学期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26 浏览次数:17 类型:竞赛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诗礼文化是自西周以来先民创造的文明产物,经先秦儒家的阐释发扬,既塑造了文献经典系统,又形成了礼乐教化传统。从“诗礼”的具体词意上看,“诗”最早指的是《诗经》,如孔、孟、荀等先秦儒家提到的“诗”都是专指《诗经》,但后来,随着诗歌形式和诗歌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逐渐倾向于把类似《诗经》的优雅、隽美的语言,如后人创制的诗词歌赋等,统称为“诗文化”。“礼”是先民生活、政治规范的体现,相传后经周公整理并推广,形成一套秩序规则、仪式制度,后来也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诗”是优雅文辞的集中体现,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以优美、典雅的语言来叙事、抒情、言志,表达思想、情感、意志等精神性的东西。从实质上看,“诗”是以优雅、隽永的语言方式来实现对于人心的教化,促进人心的端正化,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诗”的最大特质就是精神上的端正性,也就是符合儒家伦理价值的正统原则。正因为“诗”代表着儒家价值的正统性,又因为其语言上的优美以及发音上的节奏感,故而可以用来作为推行教化的载体。从《毛诗序》来看,“诗”言志,是用语言将人之“情”与“志”予以外在呈现,以便人们相互理解、交流。最重要的是,“诗”在传达作者意图的同时,还展现着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政教”的意义。如果“诗”仅仅体现个人情感意志的话,就不可能发挥巨大的社会政治意义,正是因为“诗”承载了儒家的政治判断、政治价值、政治关怀,故而能够担当教化的功能。“诗”的优美形式,是为了衬托其表达的政教事业的崇高价值。

    “礼”是界定上下等级尊卑的人际关系之社会规范,也是一种敬重秩序的生活方式,“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上》)。“礼”的确立和维系,意味着社会秩序、生活方式的确立,所谓“礼义立,则贵贱等矣”(《礼记·乐记》)。按照儒家典籍的记载,在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与政治生活中,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到国家的战争、朝觐、祭祀天地等政治事务,礼乐典章和礼俗仪节都深深参与其中,所谓“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礼记·祭义》)。儒家将整个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持都寄托在“礼”上,使得“礼”成为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治理中最为重要的依据。儒家认为,如果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因循的是礼乐教化,而非更具暴力强制色彩的刑罚措施,则能反映社会秩序的和谐,从维持秩序的角度来说也更为长久而有效。

    从“诗”“礼”的原初本质来看,“诗”更倾向于以优美的方式发挥教化作用,而“礼”则更倾向于从仪式的形式上发挥规范作用。虽然后代的“诗”转变为一种文艺作品,后代的“礼”也有一些流于形式,但从实质上看,“诗”与“礼”具有鲜明的“悦服人心”“安定秩序”的意义。诗礼之教能够助人“远恶向善”,能够保障差等性的社会秩序,使得人们不至于轻易犯上作乱,切中了人们对于教化与规范、优美与秩序的诉求,故而历代对其追念不已。

    (摘编自朱承《“诗礼复兴”与回溯传统的社会心态》)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礼文化是文献经典系统和礼乐教化传统,由西周先民创造,后经先秦儒家阐发而形成的。 B . “诗”因为具有精神上的端正性特质,承载着儒家价值的正统性,所以能够担当教化的功能。 C . 儒家认为礼乐教化是建立与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它比暴力强制的刑罚措施更长久且有效。 D . 诗礼之教之所以受到历代推崇,是因为其能悦服人心、安定秩序,契合了人们的理想诉求。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诗礼文化立论,依次论述了其发展历程、内涵属性以及在日常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B . 文章多处引用,目的是论证儒家对诗礼文化的取舍和贡献,同时增强文章权威性和说服力。 C . 对诗礼文化,文章着重阐释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又有着不同特质和发挥着不同功能。 D . 文章结尾既充分肯定了诗礼文化的意义,也指出了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决定着社会秩序、生活方式,因为它在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与政治生活中无处不在。 B . “诗”包括《诗经》和后世创制的诗词歌赋;“礼”是一种体现规范、敬重秩序的生活方式。 C . “诗”“礼”虽然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但前者侧重于教化功能,后者以发挥规范作用见长。 D . “诗”以优美的形式体现人的“情”与“志”时,也展现了社会政治生活,发挥着教化作用。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伦敦霍乱地图”促使伦敦建成了第一套现代城市下水道系统。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中,通过分析疫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与地点,结合当地重要的公共设施分布和公共空间分布,分析潜在的高危场所,并针对性地采取发布专业技术指南的方式,指导政府管理、财政经济拨款、产品开发、援助计划。可见,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荡之中都孕育着变革,变革后的城市更加智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大城市率先暴发,并以点带面向各大城市蔓延,给人口众多、流动性大、开放度高的城市带来了巨大挑战。广州市作为全球城市,高人口流动性意味着高风险,防疫工作难度大。广州能够迅速建立疫情防控指挥系统,得益于在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所做的两方面工作:第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对各地、各部门的资源、数据进行了整合,为防疫期间绘制防控地图奠定了基础;第二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提前谋划,先后布局多个创新创智单元,为城市智慧大脑持续提供助力。

    (摘编自《危机与转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市应对思考———以广州为例》)

    材料二:紧急动员则能够帮助国家快速集聚常规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控制和调动资源的能力,并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前提和保障。这些资源既包括人力物力资源,也包括精神力量资源;既涵盖体制内的行政资源,也涵盖体制外的社会资源。如在应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一公共危机事件中,中国以超强的动员能力在短短数日之内将上千万吨物资运往灾区,并从全国各军区调集派遣14万人的部队奔赴前线进行抗震救灾,涉及区域之广、动用力量之多和投入速度之快,创下了我国军队救灾的历史纪录。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超强的全国动员能力进一步得到展现:全国各地派出医疗队伍驰援湖北,社会各界捐赠大量物资支持抗疫一线,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半个月时间便极速建成并交付使用。快速实现资源集聚的紧急动员过程,不仅仅是化个体为整体、化局部为全局,还是一种化分散为集中、化无形为有形的国家行动过程。紧急动员的资源集聚功能,有利于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针对性地快速落实,从而高效调动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快速聚焦公共危机的治理目标,有效防控公共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和升级。在紧急动员过程中,危机治理的动员主体运作得当,能够提升组织形象、增强组织权威,并进一步提升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动员的组织力和引导力。

    (摘编自孙晓晖刘同舫《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动员的功能边界和优化策略》)

    材料三:

    图1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演化过程与关键结点

    (摘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问题与关键节点》)

    材料四:

    日本政府在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中,注重依法规范政府及相关职能行政部门在应对危机事件中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这种立法先行的做法,一方面能够增强危机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确立危机管理体制与机制启动实施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依靠法律可以调整危机情境下的各种社会关系,以防止因突发事件导致国家和社会秩序的失控。日本政府平时注重利用各种形式培养国民应对危机的意识。首先,政府搭台,民众唱戏。第四届“防灾推进国民大会”于2019年10月19—20日在名古屋市举行,来自产官学界、非营利组织、市民团体以及群众代表15000多人参会。该次大会的主题是“做好应对大规模灾害准备,让我们变得更好———防灾从平时做起”。其次,寓教于乐,普及防灾文化。日本在防灾减灾教育方面,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体验防灾文化。再次,日本重视公共危机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2002年7月,日本政府批准成立了专门培训危机管理专业人才的“日本防灾士机构”。参加者按照“防灾士教本”规定的内容,接受两天的授课培训,考试合格者被授予具有民间资格的“防灾士”认证书。

    (摘编自王德迅《日本危机管理体制机制的运行及其特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列举伦敦、美国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举措,意在阐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了城市发展的变革。 B . 广州能迅速建立疫情防控指挥系统,主要是顶层设计为防疫期间绘制的防控地图起了决定作用。 C . 紧急动员能帮助国家调动人力物力资源和精神力量资源,并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前提和保障。 D . 日本政府重视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与执行,为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提供了一定保障。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对全球大城市应对能力的挑战日益严峻,谋划和建设智慧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B . 在系列公共危机事件中,能快速实现资源集聚的事实,充分展示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和处置能力。 C . 根据材料三图表分析可知,只要在关键节点采取措施,就一定能十分有效地把控突发的危机事件。 D . 日本政府为有效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注重培养国民应对危机意识、普及防灾文化和培养专业人才。
    3. (3) 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有哪些应对的策略?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补天

    孙道荣

    认识老唐很偶然。

    那天因为急事出门,出了地铁口,天忽然下起暴雨。朋友的店就在一百多米处,但雨太大了,没带雨伞,我犹疑着,是干脆冒雨奔跑过去,淋成个落汤鸡呢,还是等雨小一点再过去。

    就在我犹疑不决时,有个人拿着一把伞,戳到我面前。

    他嘴里还说着什么,风大,雨急,进出的人又多,人声嘈杂,我没听清。我想,他是见我没带伞,要卖伞给我吧。

    我摇摇头,身子不自觉地往后退了退。家里的伞太多了,很多都是出门忽然遇雨,临时买的。再说,刚才出门匆忙,身上也没带钱呀,我又不会手机支付。

    他还是坚定地将伞递到我面前。这人可真是怪,我心里嘀咕着。嘴上对他说,不好意思,我不买伞。

    他听了我的话,笑了,说,我不是卖伞的,我看你没带伞,雨又这么大,你拿去用吧。还有这样的好事?我不相信地打量了他一眼,他穿着雨衣,头上还戴着一个竹编的斗笠,透过雨衣,能隐约看见他里面穿的是黄色的工服,看样子是个环卫工人。

    见我还是不相信,他一把将伞塞给我。

    我接过了伞。我说,谢谢你。这样吧,我就到前面不远的地方,我去拿一把伞,就回来还你。

    他笑笑,没事,不用还我的。

    我撑着他给我的伞,向朋友的店走去。事情办得很顺利。回来的时候,我跟朋友借了一把伞,又带上了他送我的那把伞,我要还给他。

    地铁口找了一圈,却没有看到那个人。我又在地铁站附近转了一圈,远远地看到一个环卫工人在冒雨清扫路口的一滩积水,我走过去,果然是他。

    他也认出了我,一手拄着扫把,一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没想到,你还真来还伞了,一把旧伞,不值当呢。

    我说,你帮了我忙,已经非常感谢了,伞嘛,自然应该还给你。

    他憨憨一笑,收了伞,用劲甩了甩,然后折叠好,塞进身边的环卫车的座位底下。我看到里面,还有几把伞。便好奇地问他,你带这么多伞出门干什么?他嘿嘿乐了,说,很多人跟你今天一样,出门忘记带伞,却突然碰到大雨了。我呢,遇到了,就送给他一把。

    还有这样的好人?!我就这样认识了他。

    再次见到他,是个中午,晴天。从朋友的店里出来,看到一个环卫工人蹲在树底下,吃着自带的盒饭。我认出来了,是老唐。

    我走过去,请他到朋友的店里坐着吃饭。他坚持不肯。我返身回到朋友的店里,搬了两张凳子过来,给他一张,我自己一张。我们坐在大树底下,随便聊了起来。

    他比我年长十来岁,听口音,是江西人。一问,果然是婺源的。

    我还是很好奇,他为什么会在雨天送伞给别人?再说,他哪来那么多伞呢?

    他告诉我,他有一个祖传的手艺,就是修伞。以前在老家时,他在镇上摆了一个摊,专门给人修伞。刚开始的时候,人们用的还是油布伞,笨重,但伞面大,遮风挡雨的效果很好。那时候,一般人家,也就一两把伞,坏了,绝舍不得扔掉,花钱重买一把。穷呢,哪敢浪费啊?因而,他的修伞生意也好。说是修,其实更多的是补。油布破了一个洞,或撕了一个口子,拿来让他补。老唐说,先在破洞四周刷上桐油,待桐油微干了,撕下一块他用竹料自制的油纸,封上,再刷一层桐油。等桐油收干了一点,再贴一层油纸,如此往复三四次,破洞就修复如初了,看起来就跟新伞一样。

    老唐在说起这些时,不像一个修伞匠在修伞,倒更像一个民间的艺人,陶醉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他说,那时候,修一把伞只要一两角钱,但因为是个技术活,挺受人尊重的。他也靠了这门祖传的手艺,养家糊口,日子过得还不错。

    他说,后来,伞的品种渐渐多起来了,折叠伞、自动伞流行了,这倒没难住他,原理都差不多,他很快就掌握了修理的技术。真正致使他撑不下去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伞破了、旧了,不再找他修理,而是扔了,直接换一把新伞。他的生意,渐渐冷淡了。

    有一次,一个年轻姑娘,拿了一把旧式的雨伞来找他修,伞骨差不多散架了。他对姑娘说,这把旧伞,不值得修了,修理的钱比买把新伞还贵呢。姑娘却央求他一定要修好,说这是她奶奶用过的伞,小时候,奶奶就是用这把伞接送她上学的。姑娘说,奶奶走了,我想修好这把伞,留个念想。

    老唐说,人间的每把伞,都有一个故事呢。

    后来,修伞的生意撑不下去了,老唐就进了城,做了一名环卫工。

    我扫地的时候,经常会捡到别人扔掉的伞,大多只是些小毛病,修修还能用。老唐说,我就将它们修好,随身带着,遇到下雨天,有人没带伞,我就送给他,挡挡雨。

    吃过饭,老唐要继续工作了。跟他告别时,他忽然说,以前,有个来修伞的人跟我说,你们修伞的人,是在补天呢。这句话,

    我记了大半辈子。我也记住了,老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19期)

    1.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还有这样的好事?”“还有这样的好人?!”,就细腻地刻画了“我”猜忌厌恶的心理。 B . 文中通过老唐之口补叙自己修伞的人生遭际,既是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C . 本文情节一波三折。“我”不想要老唐的伞,受用后去还伞,询问老唐为何准备这么多的伞,老唐谈自身修伞的经历。 D . 小说结尾“你们修伞的人,是在补天呢”的交代,照应了标题,使结构严谨完整,又卒章显志,意在引发读者思考。
    2. (2)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3) 小说以“补天”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贤基,字鹤田,安徽旌德人。道光十五年进士 , 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持正敢言,数论时政得失,多所采用。文宗即位,应诏上奏,请懋圣学,正人心,育人才,恤民隐,尤被嘉纳。

    咸丰元年,超擢工部侍郎。二年,以时事可危,疏请下诏求言,略曰:“粤西会匪滋事,二年以来,命将出师,尚无成效,甚至围攻省城,大肆猖獗。南河丰工未能合龙,重运阻滞,灾民屯聚,在在堪虞。河工费五百万,军需费一千余万,部臣束手无措,必致掊克削①,邦本愈摇。今日事势,譬之于病,元气血脉,枯竭已甚,外邪又炽,若再讳疾忌医,愈难为救。惟有开通喉舌,广觅良方,庶可补救万一。请特旨令大小臣工悉去忌讳,一改泄沓之故习,各抒所见,以期集思广益。”疏入,谕部院大臣、九卿、科道有言责者,各据见闻,直言无隐。

    三年正月,命贤基驰赴安徽会同巡抚蒋文庆及周天爵办理防剿事宜。安徽境内无大枝劲旅,团练亦散漫无可恃。七月,湖北败贼窜陷英山,扰太湖,分犯洪家埠,贤基檄游击赓音太、伍登庸击走之。八月,贼复自江西窜踞安庆,贤基赴舒城、桐城劝募团练,为官军声援。赓音太、伍登庸战殁于集贤关。贼犯桐城,绅士马三俊率练勇迎战失利,遂失守。已革按察使张熙宇退驻大关,贤基抗疏劾之。时方驻舒城,或告以无守土责,未辖一兵,贼锋甚锐,可退守以图再举。贤基曰奉命治乡兵杀贼当以死报国敢避寇幸免乎十月贼至登陴守御城陷死之。

    文宗初闻舒城失守,即曰:“贤基素怀忠义,必能大节无亏。”及奏上,深悼惜之,赠尚书衔,加恩于舒城建专祠后安徽请祀乡贤,特谕:“贤基品行端正,居官忠直,名副其实。”即报可。

    (选自《清史稿·吕贤基传,有删改》)

    【注】①掊克:亦作“掊”,聚敛;搜括。削:犼狌ā狀狓狌ē,剥削、盘剥。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贤基曰/奉命治乡兵/杀贼当以死报国/敢避寇幸免乎/十月贼至/登陴守御城/陷死之/ B . 贤基曰/奉命治乡兵杀贼/当以死报国/敢避寇幸免乎/十月贼至登陴/守御城陷/死之/ C . 贤基曰/奉命治乡兵/杀贼当以死报国/敢避寇幸免乎/十月贼至/登陴守御/城陷死之/ D . 贤基曰/奉命治乡兵杀贼/当以死报国/敢避寇幸免乎/十月贼至/登陴守御/城陷/死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殿试及第者之称,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会试录取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为三甲的都称为进士。 B . 文宗,是咸丰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每个帝王只有一个庙号。 C . 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长官称尚书。 D . 专祠,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立的祠宇。古时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得敕后可以在立功或原任地方建立专祠。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吕贤基洞悉时事,持正敢言。面对土匪滋事,民不聊生,各部官员束手无措的时局,他通过设喻来阐明危害,提出对策,最终赢得皇上的采纳。 B . 吕贤基临危受命,矢志抗贼。他奉诏命急赴安徽会同当地官员办理防剿事宜,一边指挥军队抗贼,一边用奖励之法招募团练,为官军遥作支援。 C . 吕贤基忠于职守,慷慨赴死。在盗匪大兵压境时,他恪守治兵杀贼的使命,力排众人避敌锋芒、图谋再举的建议,誓死镇守抵御,直至以身殉国。 D . 吕贤基忠诚大义,为人敬仰。文宗听闻他的死讯后,不仅深切哀悼,而且对其气节和行为大加赞赏,特别恩准在舒城为他建造专祠以供后人瞻仰。
    4. (4)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应诏上奏,请懋圣学,正人心,育人才,恤民隐,尤被嘉纳。

      ②后安徽请祀乡贤,特谕:“贤基品行端正,居官忠直,名副其实。”即报可。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登岳阳楼晴望

    张碧

    三秋倚练飞金盏,洞庭波定平如?。天高云卷绿罗低,一点君山③碍人眼。

    漫漫万顷铺琉璃,烟波阔远无鸟飞。西南东北竞无际,直疑侵断青天涯。

    屈原回日牵愁吟,龙宫感激致应沈。贾生憔悴说不得,茫茫烟霭堆湖心。

    【注】①张碧,唐末诗人,屡举进士不第,寄情诗酒,擅长古风,多抨击黑暗现实,同情人民疾苦。②?(chǎn):铲平。③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 (1) 下列对诗歌句意理解与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登临的时间、地点、楼中饮酒和周围环境特点,为后面写景抒情做铺垫。 B . 中间六句,运用比喻、夸张、衬托等手法,撷取天、云、水、山等意象来具体描写洞庭之景。 C . 最后四句,在缅怀古人之时,又联想自己的身世遭际而引发共鸣,虽悲中带愤,但并不消沉。 D . 整首诗遵循登临、览景进而抒情的写作思路,意境开阔雄浑,词语劲健生新,富于浪漫气息。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中,孔子认为从教师的角度教导、启发学生,应该秉持“”的原则,做到引而不发。
    2.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落顽强抗争的精神。
    3. (3) 《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之所以能做到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对“回家”再熟悉不过的我们,为了疫情防控暂时按下停止键,适时改变春节团圆计划。过去的一年,每个人都无法避及生活的起伏,承受重压与欢欣,感受失望与希望,目送生命的离去或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个人经历与时代大事_______,动荡在个人生活中留下印记,也被写入我们的共同记忆。中华文化中的家国同构就这样深深地_______进现实。家与国的频密互动,让我们得以及早扭转战局,更沉着应对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国与家的变化相互映照,来之不易的发展果实,最终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一个个家庭的变化中。没有压垮我们的困境,却让我们更坚韧。_______之后,没有人比我们更懂平静的可贵。

    只要不放弃我们对春天的信念,齐心做好迎春的准备,就一定能捕捉到最先关于春天任何的讯息。那些曾带领我们走出疫情阴影及贫困泥沼、穿越发展迷雾及_______声浪的,也将继续带领我们征战未知、走向更广阔地带。那些在坚定伸出援手、齐声在心里呐喊的瞬间,挤压出的藏掖在生命深处的力量,也将让时间充满更多的想象力。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只要不放弃我们对春天的信念,齐心做好迎春的准备,就一定能捕捉到最先关于春天的任何讯息。 B . 只有我们不放弃对春天的信念,齐心做好迎春的准备,关于春天的任何讯息才一定能最先被捕捉到。 C . 我们只要不放弃对春天的信念,齐心做好迎春的准备,就一定能最先捕捉到关于春天的任何讯息。 D . 只要不放弃我们对春天的信念,齐心做好迎春的准备,就一定能捕捉到任何关于春天最先的讯息。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B . 拿莫温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会叫你继续到两个小时以上。 C . 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D . 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休戚相关      映射    惊天动地    置疑 B . 息息相关      映射    惊心动魄    质疑 C . 休戚相关      反射    惊心动魄   质疑 D . 息息相关      反射    惊天动地   置疑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将课外读物推荐书目写入语文教材标准,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希望学生“少做题、多读书”,但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却存在“为了考试而读书”的现象。,也为某些不当出版行为带来了可乘之机,故意传递有关图书为官方权威指定的虚假信息。此类现象严重误导了消费者、造成市场混乱,使家长和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抉择。这一现象背后同时折射出。在读物市场需求呈井喷式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大量跟风出版、低端重复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为此丰富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高质量读物成为当务之急。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长七改”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七号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来,采用了适应典型故障模式的制导控制技术,火箭会根据位置、速度等信息,自行规划一条最优的路径去飞行,更加智能。具备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7吨的基础,同时具备零倾角轨道、奔月轨道等高轨发射能力。“长七改”火箭后续将逐步成为我国中型高轨火箭的一个基本型,承担一系列国家重大任务。在2025年前将每年执行3到5次发射任务,后续还将根据任务需求升级,发射零度轨道倾角卫星以及执行探月、探火和小行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的发射。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牛年,对中华民族来说,牛是刻苦、踏实、坚韧的象征。

    材料二:“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出生在陕北榆林的作家路遥的这句名言,总能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材料三: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三种“牛”的精神,为中国今年的奋斗状态奠定了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育才中学将举办“中国牛”演讲比赛,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以参赛选手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中国牛”精神的理解。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