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九年级科学2022年寒假每日一练:第一章解答题专练(中等难度...

更新时间:2023-01-12 浏览次数:25 类型:复习试卷
一、解答题
  • 1. (2022·龙港模拟) 小明用如图装置确定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加入反应物前,电子天平的示数为225.3克,分别用不同质量固体与稀硫酸充分反应,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固体质量(克)

    5.3

    10.6

    15.9

    稀硫酸质量(克)

    50

    50

    50

    电子天平示数(克)

    279.5

    284

    289.3

    1. (1)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会变质的原因是: 
    2. (2) 计算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 (3) 进一步分析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不考虑装置外部空气的进入,则其原因是: 
  • 2. (2022·滨江模拟)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

    ,请简答:

    1. (1) 反应产物中NH4Cl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它属于化肥中的肥。
    2. (2) 生产16.8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 3. (2022·丽水模拟) 市面上的牙膏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它们最主要的成分都有摩擦剂。碳酸钙常温下稳定,难溶于水,无毒无害,是最常用的摩擦剂。
    1. (1) 碳酸钙的上述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 (2) 碳酸钙含量影响牙膏的除污效果,小科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称取牙膏5g放入锥形瓶中,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乙。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g/L,求该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 (3) 下列情况会导致牙膏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    
      A . 实验结束还有部分水残留在导管里 B . 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C .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D . 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 4. (2022·台州模拟) 某蔬菜工厂用(NH4)3PO4、KCl和NH4NO3三种原料配制植物营养液,右图是1000g营养液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标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NH4NO3属于肥;
    2. (2) 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氮:氢:氧=
    3. (3) 求配制1000g 该植物营养液需要(NH4)3PO4的质量。
  • 5. (2022九下·杭州期中) 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时的溶液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 (1) pH=5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2. (2) 当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34克NaCl,则有多少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
  • 6. (2022·温州模拟) 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杂质硫酸钾,小海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 (1) 固体A是。(填化学式)
    2. (2) 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将溶液C蒸发结晶,能否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说明理由是
  • 7. (2022·慈溪模拟) 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大理石(含少量Fe2O3和SiO2)为原料提纯碳酸钙的实验流程。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氨水呈碱性,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H2O+HCl=NH4Cl+H1O。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 (2) 写出滤液A中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
    3. (3) 滤芯液B中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若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  。
  • 8. (2022·温州模拟) 工业上常通过煅烧石灰石来制备生石灰。为提高产最并减少能耗,需测定某温度下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分解所需的时间。小明取12.5克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并将所得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参与反应。

    可能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Ca(OH)2+2HCl=CaCl2+2H2O

    1. (1) 在稀盐酸的质量从0加至b克的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2. (2) 此次煅烧过程中产生的生石灰的质量为多少克?
    3. (3) 小明重新取等质量的该石灰石样品以相同条件煅烧60分钟后,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发现样品中碳酸钙仍未完全分解。请在右图中画出此次实验中烧杯及杯内物质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曲线。

  • 9. (2022·拱墅模拟) 小乐将表面锈蚀的铁钉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

    1. (1) 当稀盐酸质量小于10克时,铁钉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
    2. (2)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 10. (2022·宁海模拟) 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3
    1. (1) KNO3属于(填“钾肥”、“氮肥”或“复合肥料”);
    2. (2) K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 (3) 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 (4) 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kg。
  • 11. (2022八下·兰溪月考) 德国科学家埃特尔对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催化下的氧化反应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实现了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清洁排放。

    1. (1) 是铂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则这两种原子的中子个数相差个 。
    2. (2) 下图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金属铂表面催化下反应的微粒变化过程,则其先后顺序为。(用图中的序号排列)
  • 12. (2022·南浔模拟) 小常发现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欲知其组成成分。现取样品9.8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 (1)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g。
    2. (2) 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 13. (2022·慈溪模拟)   2022年“3·15”晚会曝光了老坛酸菜,号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实则在土坑腌制而来,除了制作过程卫生不达标,添加的防腐剂也是超标的,其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为白色或黄色结晶,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久置空气中会被氧化成硫酸钠。
    1. (1) 焦亚硫酸钠(Na2S2O5)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2) 焦亚硫酸钠(Na2S2O5)溶于水呈酸性体现其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3. (3) 请将该防腐剂久置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

      2Na2S2O5 + O2 = Na2SO4 + SO2

    4. (4) 防腐剂超标会破坏人体消化道菌群,如图是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双歧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②双歧杆菌是单细胞

      ③双歧杆菌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④从生物成分分析,双歧杆菌属于分解者

  • 14. (2022·舟山模拟) 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2NaHCO3=Na2CO3+CO2↑+H20,(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NaHCO3+HCl=NaCl+H20+CO2

    1. (1) 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人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选填“一”或“二”),理由是

    2. (2) 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标准。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序号 反应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   10 10 10 10 10
      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
    3. (3) 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 15. (2022九下·舟山月考)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原理:以 等为原料先制得 ,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其中: 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而析出)

    纯碱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图:

    1. (1) X的化学式为
    2. (2) 在农业上,与图中“副产品”可归为同一类化肥是______。
      A . B . C . D .
    3. (3) 小柯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4. (4) 关于小柯同学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 丙装置中插入液面的导管下端连接如图戊的多孔球泡装置,可以增大CO2气体与溶液接触的面积,提高CO2在溶液中的吸收率; B . 丙装置反应后的溶液中在同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 C . 实验结束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 晶体; D . 丁装置中的倒立漏斗能防止稀硫酸倒吸进入丙装置。
  • 16. (2022九下·温州模拟) 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已部分被H2还原的氧化铜粉末(含Cu和CuO)7.2g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

    1. (1) 7.2克固体混合物中含有CuO克;
    2. (2) 加完50克稀硫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出化学式);
    3. (3) 计算a的值;
  • 17. (2022九下·舟山月考)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工厂向河水中排放的酸性废液中含有CuSO4
    1. (1) 实验室实验时,我们观察到的CuSO4溶液的颜色为
    2. (2) 为了测定废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取了50g废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测得生成Cu(OH)2沉淀(无其它1.96g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的OA段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没有沉淀产生。AB段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CuSO4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沉淀质量是  ▲  克。

      ②计算50g废液中CuSO4的质量?

  • 18. (2022九下·舟山月考) 如图所示为新型材料“气凝胶”,它作为世界最轻的固体,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二氧化硅固体。这种材料密度仅约为3.6kg/m3。它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气凝胶对汽油等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强的吸附力,它的吸收量是本身质量的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国际”空间站、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上,都用到了气凝胶材料。

    1. (1) 从上述介绍中,请列举关于气凝胶的一点物理性质
    2. (2) 若将气凝胶压缩至很小体积之后它能迅速复原,此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 (3) 若某海域发生10.8t的原油泄漏事故,则理论上一次性吸收这些原油需要气凝胶的体积是m3(取气凝胶的吸收量为本身质量的600倍)。
    4. (4) 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质量为1.58×103t),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只需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钢的密度为7.9×103kg/m3
  • 19. (2022·杭州模拟)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保存的氢氧化钠固体(假定不含水分) ,是否变质了呢? 为测定其成分,张强在室温下称取该固体完全溶于水中后,加入 200g 某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实验精确收集生成气体质量如图所示。

    1. (1) 请你帮他判断该氢氧化钠固体(填“完全变质”或“部分变质”)
    2. (2) 求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 20. (2022七下·义乌开学考) 过年前,很多农村家庭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烧酒。其过程主要分为两步:发酵和蒸馏。粮食发酵后产生酒精,然后把酒槽中的酒精蒸煮至汽化出来。其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上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密封后仅通过输气管与外界相连,然后将“酒气”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烧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烧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比如50度烧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烧酒中所含酒精为50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密度/(kg/m3

    比热/[J/(kg·℃)]

    沸点/(℃,标准气压)

    1.0×103

    4.2×103

    100

    酒精

    0.8×103

    2.4×103

    78.5

    1. (1) 在制作烧酒的两个过程中:发酵属于变化,蒸馏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 (2) 冷凝池中用水冷却,主要利用的是水的大的特点,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3. (3) 制作烧酒时远远就能闻到酒香,这说明了酒精分子
    4. (4) 若产生了45度的烧酒,则20℃时100mL此烧酒中所含酒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21. (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 向含CuCl2和HCl的100克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200克,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Cu(OH)2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 (1) 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2. (2) N点所得溶液的pH值为(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7。
    3. (3) m1为多少克?(列式计算)
  • 22. (2022七下·长兴开学考) 某品牌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日行灯(车头灯)的反光镜上面部分就开始发白,影响反光效果,为了探究发生原因,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日行灯的结构图如图:

    1. (1) 初步探究

      [猜想]日行灯工作时的高温使反光镜表面物质熔化后变白。

      [查阅资料]反光镜材料为表面镀铬的团状模塑料,它的耐热性比一般工程塑料好,热变形温度为200~ 280℃,可长期在130℃下使用。铬的熔点为1800℃。

      [实验]该灯正常工作时,每20分钟测一次反光镜发白处附近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升高,3小时后保持在75℃左右。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分析评价]上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想并说明理由: 。

    2. (2) 进一步探究:

      [观察]发现灯座的焊接点附近有松香残迹。

      [查阅资料]松香外观为淡黄色至淡棕色(粉末为白色),有松节油气味,密度1.06~1.09/cm3 , 软化点72~76℃,加热后能挥发,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以上资料中主要是表述松香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提出假设]反光镜上面部分发白是由于松香加热后挥发并在反光镜上冷凝产生的。

      [制定方案]发白处可用来清洗,使它溶解。

      [实验]按制定方案清洗,表面的白色固体溶解,反光镜重新变得光亮。

  • 23. (2022九下·长兴开学考) 2020年9月,习近平在联大针对气候变化表示:“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下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的技术主要流程。当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经过吸收器.分离器和反应器后以低浓度排出从而达到碳减排目的。

    1. (1) 吸收器中,NaOH溶液用喷淋方式加入,其优点是
    2. (2) 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在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3. (3) 分离器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 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 24. (2022九上·定海期末) 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称得质量为20.0克,放入烧杯中;另取100克稀硫酸,分五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硫酸的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17.4

    14.8

    12.2

    12.0

    12.0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 第5次实验结束后,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那么溶液的颜色变为
    2. (2) 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
    3. (3) 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分数为多少?
  • 25. (2022九上·定海期末) 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某同学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10克氢氧化钠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完全溶解。将120克稀盐酸平均分6份依次加入到烧杯中。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图乙是该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建立的CO2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图像。(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

    1. (1) 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2. (2) 图丙是该同学用来表示当加入的盐酸溶液恰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完全反应时,反应前后烧杯内溶液中离子种类变化。那么“ ”表示的离子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3. (3) 请你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释:氢氧化钠固体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 26. (2022九上·吴兴期末) 冬季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抛撒融雪剂是融雪的常用方法。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钙或硫酸铜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小华为了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 (1) 融雪剂中氯化钠的质量。
    2. (2)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7. (2022九下·舟山开学考) 有一瓶混有硫酸的硫酸镁溶液100克。欲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该混合液中,生成的沉淀如图甲所示。

    1. (1) 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 (2) 在图乙中画出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镁元素的质量随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化曲线,并在坐标轴上标出相应的质量。
    3. (3) 求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
  • 28. (2022九上·仙居期末)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工厂向河水中排放的酸性废液中含有CuSO4
    1. (1) 实验室实验时,我们观察到的CuSO4溶液的颜色为
    2. (2) 为了测定废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取了50g废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测得生成Cu(OH)2沉淀(无其它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的OA段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没有沉淀产生。AB段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CuSO4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沉淀质量是  ▲  克。

      ②计算50g废液中CuSO4的质量。

  • 29. (2022九上·衢江期末) 取石灰石样品4克,把20克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 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最后称量,得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5次

    稀盐酸用量/克

    5

    5

    5

    5

    剩余固体质量/克

    3

    2

    1

    1

    1. (1) 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 (2) 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30. (2022九上·金东期末) 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下面实验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 (1) 实验中,红色恰好消失时,所得溶液的pH值为
    2. (2)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1. (2022九下·天台开学考) 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虎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0.0

    2.45

    7.35

    9.8

    9.8

    1. (1) 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没有生成沉淀?
    2. (2) 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 90 克 NaOH 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
    3. (3) 原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 (4) 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计算氯化 铜的含量。(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32. (2022·温州模拟) 以FeSO4·7H2O为原料制备铁红(Fe2O3)的一种方法如下:

    已知“沉淀”时的主要反应为: 2FeSO4+ H2O2+2H2O= 2Fe(OH)↓+2H2SO4

    1. (1) 用1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双氧水配制10%的稀双氧水,需要水千克。
    2. (2) “沉淀” 时调节溶液的初始pH约为4,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溶液的pH为3.0~4.5.为此需不断加入物质Z来调节溶液的pH,Z应具备的性质有     (填字母,可多选)。
      A . 能与酸反应 B . 能与碱反应 C . 不与FeO(OH)反应 D . 调节过程中的产物不是固体
    3. (3) “过滤”后需对固体进行洗涤与干燥。洗涤时被除去的沾于固体表面的阴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 33. (2022·温州模拟) 为测量某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温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如图甲),于分5次加入该稀盐酸溶液,每次加入稀盐酸溶液2.5克,观察到烧杯内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随后才有气泡产生,并记录实验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操作

    0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克)

    0

    2.5

    5

    7.5

    10

    12.5

    烧杯及相关物质总质量(克)

    74.50

    77.00

    m

    81.78

    84.06

    86.5

    查阅资料发现:碳酸钠与盐酸发生的总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若加入盐酸量太少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Na2CO3+HCl=NaHCO3+NaCl,等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

    1. (1) 实验前,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
    2. (2) m的数值为 。
    3.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4. (2021九上·新昌期末) 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1. (1) 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选填序号)。

      ①KCl    ②NaNO3    ③KNO3

    2. (2) 某同学取丰收牌钾肥(如图)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质量2.33克(杂质不与氯化钡反应),试计算这袋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并判断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 35. (2021九上·义乌期末) 为测量某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如图甲),分5次加入该稀盐酸溶液,每次加入稀盐酸溶液⒉5克,观察到烧杯内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随后才有气泡产生,并记录实验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操作

    0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克)

    0

    2.5

    5

    7.5

    10

    12.5

    烧杯和相关物质的总质量(克)

    74.50

    77.00

    79.50

    81.78

    84.06

    86.56

    查阅资料发现:碳酸钠与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过程中,若碳酸钠过量时发生的化学反应:Na2CO+HCl=NaHCO3+NaCl,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1. (1) 该实验结束后,往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   
    2.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 (3) 已知随着加入的稀盐酸总质量的增加,溶液中Na+的数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用图像表示出实验过程中溶液里HCO3-的数量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