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4节 简单机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 3.4 综合练习

更新时间:2022-11-03 浏览次数:82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九上·余姚期末) 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天平 B . 钓鱼竿 C . 铡刀 D . 瓶盖起子
  • 2. (2021九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具有一定质量且分布均匀的杠杆可绕O转动,在A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杆向上的力,在从A转动到A’位置时,此过程中,力F将(    )

    A . 变大 B . 变小 C . 先变大,后变小 D . 先变小,后变大
  • 3. (2021九上·拱墅期末)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装置,每个滑轮的质量均相等且绳重和摩擦不计。用它们分别将重力为200N和100N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拉力均竖直向上,两装置中,相同的是(   )

    A . 拉力大小 B . 有用功 C . 额外功   D . 机械效率
  • 4. (2021九上·舟山月考) 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弹簧秤读数为10N,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米/秒(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

    A . 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牛 B . 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牛 C . 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瓦 D . 1秒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10焦
  • 5. (2021九上·金华月考) 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杆垂直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动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这个直杆(   )

    A . 始终是省力杠杆 B . 始终是费力杠杆 C . 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 D . 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
  • 6. (2021九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有一个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一个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则(   )

    A . 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 . 拉物体的速度越快,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C . 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90% D . 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N
  • 7. (2021九上·台州期中) 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运送砂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滑轮组中的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大小 B . 图中动滑轮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C . 绳子自由端下拉1m,桶上升2m D . 质量为50kg的工人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120kg的砂石
  • 8. (2021九上·台州期中) 用一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摩擦,下列方法中可以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
    A . 改变绕绳方法 B . 增加重物的提升高度 C . 加快提升的速度 D . 增加提升重物的重力
  • 9. (2021九上·海曙期中) 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 0-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 B . 1-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J C . 2-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 . 2-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 10. (2021九上·杭州期中) 为早日实现“建设美丽杭州,打造江南水乡典范”的目标,各项工程建设正在我市如火如荼的开展。如图为正在施工的工程车,下列关于工程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做的功越多,效率越高 B . 做功多的工程车,功率大 C . 延长工作时间,可提高效率 D . 做功越快的工程车,功率越大
  • 11. (2020九上·杭州月考) 小王搭了一块木板在平台上,用 F=400 N 的推力,将质量为 50 kg 的物体在 5 s 内匀速推上 1 m 高的平台,木板长 s=2 m(g 取 10 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推力的功率为80W B .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40% C . 推力做的总功为1000J D .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50N
  • 12.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用同样的轻绳(不计绳重和摩擦)和滑轮分别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G>G)。在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的过程中(   )

    A . F1>F2、η>η B . F1>F2、η<η C . F1<F2、η<η D . F1<F2、η>η
  • 13. (2021九上·椒江期中) 如图所示,长1米的粗细均匀的光滑金属杆可绕O点转动,杆上套一滑环,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着滑环缓慢向右移动,并保持金属杆处于水平状态。则测力计示数F与滑环离开O点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图象为(   )

    A . B . C . D .
  • 14. (2021九上·椒江期中) 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3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用时5s。所用拉力为110N。(不计绳重和摩擦力)以下相关计算的正确的是(   )

    A . 绳子端的移动速度为0.4m/s B . 动滑轮的重力为30N C . 拉力的功率为44W D . 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5%
  • 15.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不计滑轮和绳子重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4N B . 在 5s内拉力F的功为2J C . 拉力F的功率为0.2W D . 重力对物体A不做功
  • 16. (2020九上·余杭月考) 如图所示,用24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管测力计的示数恒为5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量,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5N B . 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4m/s C . 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4.8W D . 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4.8J
  • 17. (2020九上·兰溪期中) 如图所示,光滑带槽的长木条AB(质量不计)可以绕支点O转动,木条的A端用竖直细线连接在地板上,OA=0.6m,OB=0.4m。在木条的B端通过细线悬挂一个长方体木块C,C的密度为0.8×103kg/m3 , B端正下方放一盛满水的溢水杯。现将木块C缓慢浸入溢水杯中,当木块浸入水中一半时,从溢水口处溢出0.5N的水,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然后让质量为300g的小球从B点沿槽向A端匀速运动,经4s的时间系在A端细绳的拉力恰好等于0,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忽略细线的重力,g取10N/kg)(   )

    A . 木块受到的浮力为0.5N B . 木块C受到细线的拉力为0.3N C . 小球刚放在B端时A端受到细线的拉力为2.2N D . 小球的运动速度为0.2m/s
  • 18. 如图,用300N的力将重为5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   )

    A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 B . 动滑轮重100N C .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D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 19.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1N,小强用6N的拉力F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10N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上升0.4m。此过程中,额外功和机械效率分别是(   )

    A . 0.4J 83.3% B . 0.8J 91.7% C . 0.8J 83.3% D . 0.4J 91.7%
  • 20. (2020九上·江干期末) 如图所示,用300N的力沿斜面将600N的物体匀速推到斜面的项部,斜面的长度为3m,高度为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50% B . 人们使用斜面主要是为了省功 C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0N D . 运动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守恒
二、填空题
  • 21. (2019九上·江北期末)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滑轮,还有斜面。螺丝钉是一种类似的机械(填“杠杆”、“滑轮”或“斜面”),螺纹(填“密”或“稀”)一些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

  • 22. (2022九上·衢江期末) 如图为动滑轮,它相当于一个杠杆, 若用它将总重为1牛的钩码匀速提高2米,不计轮和绳重以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牛。

  • 23. (2021九上·镇海期末) 如图所示,用水平方向的力F拉绳子的一端,使物体A以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A在水平面受到的摩擦力为N ,拉力的功率为W。

  • 24. (2021九上·义乌期中) 如图所示,物重G=3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

    1. (1) 若滑轮重为2N,使物体上升20cm,则拉力F=N,滑轮向上移动cm。
    2. (2) 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移动20cm,则拉力F=N,物体上升cm。
  • 25. (2021九上·浙江期中)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0N,滑轮重10N,绳和测力计重及摩擦不计,弹簧秤示数为60N,物体B的重为N;若物体B匀速向上运动的速度为0.2m/s,则人做功的功率为W。

  • 26. (2021九上·海曙期中)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在B点悬挂重物G,在C点用弹簧测力计勾住,使杠杆AB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G,则AC:BC=。若弹簧测力计改为沿图示虚线方向拉,使杠杆AB 仍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7. (2021九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块足够长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着一个滑轮(不计滑轮自重及轴心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一端连接着弹簧测力计。在绳端3 牛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木板向右匀速运动了0.4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该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

  • 28. (2021九上·杭州期中) 用大小为250N、方向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将重为400N的货物由斜面底端推至车箱,已知斜面长s为4m,高h为2m,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为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斜面对货物的摩擦力为N。

三、实验探究题
  • 29. (2020九上·西湖月考) 小西学过有关“机械效率”的知识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体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物体移动距离s/m 有用功W/J 总功W/J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0 0.10 1.6 0.50 0.50 0.80 63%
    2 较陡 5.0 0.15 2.2 0.50 0.75 1.1 98%
    3 最陡 5.0 0.25 3.1 0.50      

    1. (1) 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
    2. (2)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省力”、“费力”);
    3. (3) 拉力F(“大于”、“等于”、“小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4. (4)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 30. (2021九上·金华期中) 下列是某科学研究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本实验均使用轻质杠杆)

    实验1:在直杠杆水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记录多组数据。得出:F1×s1=F2×s2(注:s1和s2分别表示支点到F1和F2的作用点的距离)。在直杠杆倾斜平衡时(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该结论适用于所有平衡时的杠杆吗?

    实验2:科学研究小组用一侧弯曲的杠杆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移动钩码,改变钩码数量,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格数据发现上述结论并不成立,但发现一个新的等量关系,即:(待填)。

    实验次数

    F1/N

    s1/cm

    F2/N

    s2/cm

    l2/cm

    1

    1.0

    10.0

    0.5

    21.3

    20.1

    2

    1.5

    20.0

    1.0

    31.7

    29.8

    3

    2.0

    30.0

    2.5

    25.5

    24.0

    s和l(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这两个量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哪个量才是有价值的呢?研究小组的同学观察到:支点到F的作用点的距离(s1)与支点到F1的作用线的距离(l1)是相等的。研究小组的同学又进行了实验。

    实验3:①移动钩码,使杠杆     (待填) 。

    ②继续实验,使杠杆平衡,记录F1、s1、l1和F2、s2、l2

    ③改变钩码数量,移动钩码,记录杠杆处于平衡时的多组F1、s1、l1和F2、s2、l2

    ④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弯杠杆的平衡条件。

    最后,通过科学思维,得出所有杠杆的平衡条件都是:F1×l1=F2×l2。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用于解释许多杠杆应用,如用图1方式提升物体比用图2方式省力,就可用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合理解释。请回答:

    1. (1) 实验2中,在研究一侧弯曲的杠杆时,发现的一个新的等量关系是
    2. (2) 将实验3中的①填写完整
    3. (3)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科学上被称为“力臂”。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建立这一科学量的价值。用下图中的图1方式提升物体比用图2方式省力的原因是
  • 31. (2021九上·温州月考)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1. (1) 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m。
    2. (2) 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         
      A . 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B . 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C . 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D . 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3. (3) 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构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L3表示)
四、解答题
  • 32. (2022九上·衢江期末) 小科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抬升重为200N的物体。

    1. (1) 如图甲,将物体匀速竖直向上抬升3m, F所做的功为
    2. (2) 如图乙,斜面长5m,高3m,拉力F=150N,沿斜面匀速拉动物体至斜面顶端,计算该斜面工作时的机械效率。
    3. (3) 如图丙,在20s内将重物匀速提升3m,已知动滑轮的重为10N。请计算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不计绳重及摩擦)
  • 33. (2020九上·越城期末) 小强用如图所示装置在10s内将重为450N的货物匀速提升2m,此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120W,不计绳子的重和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求:

    1. (1) 小强拉绳子的速度;
    2. (2) 拉力F的大小;
    3. (3) 动滑轮的重力。
  • 34. (2020九上·杭州期末) 小乐利用一个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和一根长1米的轻质杠杆AB自制了一个简易的称重装置,并对一株大白菜进行称重。简易称重装置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OA长始终为0.2米,蔬菜悬挂于距O点0.4米的C点,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g=10N/kg)

    1. (1) 大白菜悬挂C点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牛,求这株大白菜的质量。
    2. (2) 小乐发现若将这株大白菜悬挂点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弹簧测力计示数会超过量程。若要使轻质杠杆AB始终处于水平平衡,且测力计读数不超过量程,求大白菜悬挂点与O点距离的取值范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