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2-23 浏览次数:16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 1. 科学实验操作需要规范严谨。以下是小洪同学的科学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盛放NaOH溶液 B . 称量NaCl质量 C . 气密性检查 D . 氢气还原氧化铜
  • 2.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肥皂水的pH值约为8 B . 一台40寸的液晶电视机的功率约为200瓦 C . 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000pa D . 一名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克服重力做功约为30000焦
  • 3.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B .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C .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D .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4. 2022年金华市中考体育考试增加了排球垫球项目,方法是用手臂将排球垫向墙壁,反弹回来后又重复垫球,如图所示为垫球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排球被墙壁反弹回来的瞬间,受力平衡 B . 排球从墙壁弹回手臂过程中,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C . 排球撞击墙壁到反弹回来的过程中,排球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 D . 垫排球时,排球离开手臂上升过程中,手臂依然在对排球做功
  • 5. “宏观—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 C . 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 . 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和助燃剂
  • 6. 小金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1九上·宁波月考)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外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 FeCl3、NaOH、Na2SO4、KCl B . KNO3、HCl、NaOH、FeCl3 C . NH4Cl、KOH、Na2SO4、BaCl2 D . Na2CO3、HCl、CaCl2、HNO3
  • 8.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质量均为M克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100克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B . 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恰好完全反应 C . 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 D . 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一定时间
  • 9. 如下除杂、制备、鉴别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是(   )
    A .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 ,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 . 制备Cu(OH)2 , 可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 C . 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HCl四种溶液,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就可完成 D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 10. 如图为CO还原CuO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过程中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 该反应中氧化铜被还原了,还原剂是CO C . 实验时点燃酒精灯后再将甲酸滴入热浓硫酸中 D . 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只有分解反应
  • 11. 挂钟的分针转动的动力来自机械齿轮,可认为是作用在C点且方向始终与分针垂直的力F,当分针匀速由A位置(如图甲)顺时针转动到B位置(如图乙)过程中,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为(   )

    A . 逐渐变大 B . 逐渐变小 C . 先变大后变小 D . 先变小后变大
  • 12. 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各组物质按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 . C、CO、O2   B . Mg、MgCl2、ZnSO4 C . Ca(OH)2、CaCl2、Na2CO3   D . BaCl2、BaCO3、H2SO4
  • 13. 科学方法在生活和学习中广泛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研究不同的金属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不同时,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B . 学习盐酸和硫酸的性质时,利用了比较法 C . 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利用了建模法 D . 观察玻璃管中煤油上升的高度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利用了类比法
  • 14.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Ⅰ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电源电压为3V B . R1的最大功率为0.2W C . R2的最大阻值为10Ώ D . 电路的总功率变化了1.2W
  • 15. 某学习小组同学做完铁与稀硫酸总应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M全部倒入盛有一小块铜锌合金的烧杯中,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他们得出的现象或结论如下:①M中一定不含铁单质;②烧杯中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③滤液中一定含有ZnSO4;④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单质;⑤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 4个 B . 3个 C . 2个 D . 1个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1. (1) 朵朵家新买了一个家用电热水壶,如下图,其中所用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 . 不锈钢外壳 B . 酚醛塑料手柄 C . 纯铜导线 D . 聚氯乙烯线
    2. (2) 爱思考的朵朵发现这个热水壶的铭牌上标着:220V1100W,家里电饭煲的铭牌上标着:220V800W。不计热量损失,用它们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省电。(选填“热水壶”“电饭煲”或“一样”)
    3. (3) 铝合金也属于合金材料,其中主要含有铝、铜、镁三种金属,科学实验小组同学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个实验。经仔细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三个实验中只需选做两个实验即可验证铝、铜、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17.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污染废水排入太平洋,引起了全球公愤。核电站发电时能量所释放的核能来自。(填“核聚变”或“核裂变”)
  • 18. 保温瓶中开水未装满时,塞上塞子,如图甲。忽然听到“噗”的一声,塞子蹦了出来,同时看到一股“白气"从瓶口冒出。小科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推出塞子,气体的内能,这是通过(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此过程与乙图中所示的原理相似。

  • 19.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0N,滑轮重10N,绳和测力计重及摩擦不计,弹簧秤示数为60N,物体B的重为N;若物体B匀速向上运动的速度为0.2m/s,则人做功的功率为W。

  • 20. 为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有关,小洪同学找来了两根不同阻值的电阻丝,多块相同的泡沫块以及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源等,设计的方案如图甲所示。

    1. (1) 实验时接通电路,几秒钟后发现泡沫块被电阻丝“切断”。由此可知,该实验方案是通过测量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时产生的热量多少的。
    2. (2) 实验时,小洪第一次将滑片处于阻值最大处后,闭合开关,读取电流大小并记录相关实验现象,然后断开开关,向左移动滑片后,马上闭合开关,进行第二次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及现象……。小洪的实验过程是否正确?理由是?
  • 21. 为了防止门被风吹动,常在门背后和墙上安装如图甲所示的“门吸”。图乙是简化后的模型。门可以绕轴O自由转动,门宽为1.2米。“门吸”与O位置关系、“门吸”引力大小和方向如图乙所示。(摩擦力忽略不计)

    1. (1) 关门时可将门看成一个杠杆,以下杠杆类型与之相同的是

      ①行李车   ②晾衣竹竿

      ③做俯卧撑 ④弯腰取物

    2. (2) 关门所需的最小力F是牛。
  • 22. 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则④中溶液中存在大量的阳离子是(用符号表示),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观察到现象有

  • 23. 光伏发电技术已走向许多百姓家,其简化电路如图。

    1. (1) 控制开关(填“s1”、“s2"或”s1和s2 , ")闭合,则说其明太阳能电池板正为蓄电池充电。
    2. (2) 以光伏发电为电源的路灯,若其电源的输出电压为36V,电流为0.5A,则输出功率是
    3. (3) 某用户的光伏发电板总功率为1600W,一天有效光照时间按5h计算,该用户满负荷使用,一天的耗电量是kW·h
  • 24. 已知某固体混合物由BaCl2Na2SO4、Na2CO3、CaCO3四种物质中的几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过程的探究实验。

    ①.取少量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

    ②.往烧杯中加入数毫升的稀盐酸并搅拌,发现有气体生成,杯底仍有体剩余,并得到上层清液A。

    ③.继续往2中烧杯的所得物质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并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碳酸钠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第②步上层清液A中肯定存在的溶质有
    2. (2) 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有种。
三、实验探究题(26题6分,27题10分,其余每题8分,共40分)
  • 2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组实验。每次实验均让小钢球从同一斜面上静止滚下,撞击同一水平木板上的同一木块,记录并比较木块被推出距离的大小。请回答:

    1. (1) 设计甲、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本次实验是研究的动能大小。

      A.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的动能

    2. (2) 小明同学发现乙、丙实验中木块被推出的距离差不多远,由此得出结论:动能大小与质量无关。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不能通过比较乙、丙实验得出此结论,原因是
    3. (3) 小阳同学提出在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也可以这样设计实验方案:拿走木块,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将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释放,通过比较小球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也可以得出探究结论。你认为他的方案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26. 学习了杠杆知识后,小明和小亮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他所选择的器材有:铅笔、橡皮若干(每块橡皮质量为10g)、细线、刻度尺等。

    1. (1) 他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部位置,铅笔静止后如图甲所示,若想调节铅笔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细线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2. (2) 调节水平平衡后,他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挂在杠杆支点两侧,如图乙所示。他所测数据记录在表中

      动力F1/N

      动力臂 /m

      阻力 /N

      阻力臂 /m

      /

      /

      0.2

      0.02

      0.1

      0.04

      0.004

      0.004

      小亮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普遍规律,小亮接下来的做法应该是     

      A . 改变力的大小 B . 改变力的方向 C . 改变力的作用点
    3. (3) 在实验过程中,铅笔水平平衡后(如图乙),小明不小心将前端细长的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她立即将细笔握住,并将断笔芯放到左端细线下方固定好(如图丁),则松手后的笔(选填“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 27. 一个额定电压是3.8V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20Ω,小明想测量它的额定功率.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1个、规格分别为“10Ω1A”和“50Ω0.5A”的滑动变阻器2个,导线若干。

    1. (1) 小明设计了图甲所示电路,他应选用规格为的滑动变阻器.
    2. (2) 图乙是小明根据电路图连接的实物图,同组的小刚说有一处连接错误,请你在图乙中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
    3. (3) 改正错误连接后,小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原因是
    4. (4) 实验后同组的小刚观察了电压表的刻度盘如图丁所示,小刚指出该实验误差比较大,小刚之所以这么认为的原因是,接着小组同学改用电压表的0-3伏的量程重新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画出他们重新实验的电路图
  • 28. 在燃烧正旺的炭火盆上,不小心洒上几滴水,会看到有火苗窜起。这是什么气体在燃烧?小越、小响、小轩和小孟同学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对气体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组内交流,形成共识】火焰是气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既然有火苗,水与炽热的碳反应肯定产生了可燃性气体,同时应该还有未反应的水蒸气。

    【提出猜想】

    小孟:可能含有CO;

    小越:可能含有H2

    小响:也可能是CO和H2的混合物;

    小轩:不排除有非可燃性气体生成,有可能还有少量的CO2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上实验装置图,并进行了实验(已知试管内棉花不参与反应,它的作用是制造水蒸气)。

    1. (1) 丙装置中浓氢氧化钡溶液的作用是
    2. (2) 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存在CO的现象是
    3. (3) 小孟认为:根据上述现象还不能确定气体中的某一种成分是否存在,要证明该气体是否存在,只需将上述装置稍作改进即可。你认为小金的改进方法是
    4. (4) 小响小认为该实验装置经上述改进后,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结论】:炽热的碳和水蒸气反应有H2、CO和CO2生成。

  • 29. 碳酸氢钠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药品,在工业上有很多制取方法。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查询资料发现了一种“气相固碳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整理资料:

    Ⅰ.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发生两步反应:

    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H2O+CO2=2NaHCO3

    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表(部分)

    温度/℃

    0

    15

    20

    30

    Na2CO3溶解度/g

    7.1

    13.25

    21.8

    39.7

    NaHCO3溶解度/g

    6.9

    8.72

    9.6

    11.1

    1. (1) 15℃时,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溶于100g水中(如图1),而后匀速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2),图1所示实验中,产生CO2的装置应该选择:(填序号);

    2. (2) 为了确定M处溶液的溶质成分,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NaOH和Na2CO3

      加入溶液

    3. (3) 实验中如图2所示,t2后溶液pH基本不变,则此时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四、分析计算题(30题8分,31题6分,32题5分,33题8分,34题8分,共35分)
  • 30. 为控制疫情,市政管理部门配备了如图所示的消毒车按时对人流密集的主干道路进行消毒。消毒车罐体容积为4500L,空载质量约5000kg,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50cm2发动机的额定功率约为95kW。(ρ药水=1.0x103kg/m3)

    1. (1) 如图,消毒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并消毒时,具有的动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空载时,消毒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 (3) 当该车装满药水,在水平公路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测得速度为10m/s,则发动机在2min内所做的功是多少?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 31. 小明家有一台额定电压为220V的加湿器,说明书上的电路图为图甲。R1、R2为发热电阻,且R2=3R1 , S为旋转型开关。1、2、3、4为触点,通过旋转开关S可实现“关”、“低挡”、“高挡”之间的转换(低挡为小功率加热,高挡为大功率加热),其高挡功率为440W。

    1. (1) 求高挡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2. (2) 求加湿器处于低挡时的电功率;
    3. (3) 加湿器的P﹣t关系如图乙所示,加湿器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 32. 用不纯的锌片(杂质不参加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六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加入锌的质量(g)

    2

    4

    6

    8

    10

    12

    稀硫酸的质量(g)

    60

    60

    60

    60

    60

    60

    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g)

    5

    15

    16.1

    16.1

    16.1

    1. (1) 上表中第2次实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克;
    2. (2) 若将(10+m)g这种锌片放入60g这种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g;
    3. (3) 该实验所使用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33. 实验室有一瓶由含杂质的碳酸钠均匀混合物粉末,为了测定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取5克样品和稀硫酸反应,实验结束后丙中共收集到220mL的液体,已知该环境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00克/升。(资料: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不溶也不反应)

    1. (1) 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小明同学将丁装置放在乙中,丁装置中装有的试剂是,管a应该与 (选填“b”或“c”)连接。
    2. (2) 求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3) 为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下列观点或操作合理的是      
      A . 反应结束后由于甲装置中残留了CO2会使得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 . 将甲装置中的稀硫酸换为稀盐酸 C . 计算气体体积时,减去分液漏斗所加入的稀硫酸溶液的体积 D . 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排尽装置内原有的CO2 E . 反应结束后,充分冷却再读取丙中水的体积
  • 34. 某同学用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自制简易爱迪生灯泡。他将直径0.5毫米的铅笔芯两端接上导线,放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如图甲),连接2伏电源和电流表,闭合开关,铅笔芯发光并渐渐变亮,稍后渐渐变暗,断开电路,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铅笔芯明显变细。继续通电,铅笔芯烧断掉落。

    请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