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单元检测

更新时间:2022-08-03 浏览次数:56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三、材料分析题
  • 22. (2021七上·中山期中)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1) 从材料一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该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 (2) 材料二的“商君”指的是谁? “商君治秦。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 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 (4) 上述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 23. (2021七上·孝感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为各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政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请回答: 

    1. (1) “商”的建立者是谁?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特点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加以说明? 
    3. (3) 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特点。 
    4. (4) 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 24. (2020七上·锦州期末) 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逾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选自《陈涉世家》

    材料二: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己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摘自《三国演义》

    1. (1) 材料一中“举大计”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天下苦秦久矣”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材料二中张角创立的宗教派别叫什么?后来张角等人发动的农民起义被称作什么?
    3. (3) 比较上述两则材料,分析两次农民起义在准备和结果方面有何异同。
  • 25. (2021七上·伊通期末) 两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以思能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你在完成此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