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12 浏览次数:1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图为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其建筑风格是(    )

    A . 四合院式建筑 B . 碉楼式建筑 C . 干栏式建筑 D . 徽派建筑
  • 2. (2020七上·包河期末) 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 3. (2018·烟台) 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4. (2020·东营)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周王室衰微 B . 分封制崩溃 C . 兼并战争不断 D . 注重兴修水利
  • 5. 毛泽东曾称赞“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下面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发生在春秋时期   
    ②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③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2016七上·灵璧期中)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 .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 诸侯争霸局面 C .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 商业繁荣局面
  • 7. (2019七上·宁津期中) 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 8. (2020七上·西安期末) 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这一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

    ①减轻赋税徭役    ②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提倡以农为本    ④废除严刑峻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9. 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 华人是黄色人种 B . 海外华人都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 C . 炎帝被黄帝打败 D . 中国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10. 考古学家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A . 商代文字很美很实用 B . 我国已发现最早的体系较完整的古文字 C . 甲骨文是字母文字的起源 D .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工艺成熟
  • 11. (2021·兰陵一模) 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    )

    ①巨鹿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2. 下面的示意图整体反映出(    )

    A .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D .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 13. 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战争,其中对抗匈奴的高潮的战役是(    )
    A . 河南之战 B . 漠北战役 C . 漠南之战 D . 河西之战
  • 14. 电视剧《光武大帝》描绘了刘秀起兵,最终建立东汉王朝的故事。艺术作品不同于史实,下列对刘秀的叙述,有史实错误的是(    )
    A . 刘秀在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 B .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C . 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并减轻农民负担 D . 光武帝采取各种稳定统治措施,出现中兴局面
  • 1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但最终实现统一全国的人物是(    )
    A . 曹丕 B . 司马懿 C . 司马炎 D . 司马昭
  • 16. 唐诗“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以西(今新疆及更远),在汉代被称为(    )
    A . 玉门关 B . 大秦 C . 天竺 D . 西域
  • 17. 东汉时,改进造纸工艺使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的人物是(    )
    A . 华佗 B . 李斯 C . 蔡伦 D . 毕昇
  • 18.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描绘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胡床、椅子、方凳等,这些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今天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 . 中外交往 B . 民族交融 C . 国家统一 D . 经济发展
  • 19.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纷纷南下,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方战乱不休 B . 统治者大力倡导 C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 南方经济发达
  • 20. 颁布“在朝廷中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等改革措施的人物是(    )
    A . 前秦苻坚 B . 北魏孝文帝 C . 南朝宋武帝 D . 南朝梁武帝
二、填空题
  • 2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根据提示内容填空。
    1. (1) 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被辑录成的书是:
    2. (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3. (3) 东汉张仲景撰写的发展中医学理论的医书是:
    4. (4)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5. (5)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品是:
三、识图题
  • 22. 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址、遗迹,令今人自豪。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示意图材

    料二:秦朝形势图

    材料三:丝绸之路示意图

    1. (1) 材料一图中都江堰渠首的三个主体工程是什么?谈谈都江堰存在有何现实意义?
    2. (2) 材料二秦修万里长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中长城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3. (3) 材料三丝绸之路开辟于哪一朝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意义?
四、综合题
  • 23. 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逾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选自《陈涉世家》

    材料二: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己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摘自《三国演义》

    1. (1) 材料一中“举大计”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天下苦秦久矣”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材料二中张角创立的宗教派别叫什么?后来张角等人发动的农民起义被称作什么?
    3. (3) 比较上述两则材料,分析两次农民起义在准备和结果方面有何异同。
  • 24. 制度建设伴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汉书·主父僵传》

    1. (1) 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何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从上至下的四个贵族等级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图中中央政府的三个主要官职分别是什么?图示秦朝政治建制被称作什么?
    3. (3) 材料三中“陛下”指的是谁?主父偃提出的建议被称作什么?
    4. (4) 综合分析比较以上三则材料,你最欣赏哪一种制度?并简单陈述你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