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联...

更新时间:2020-09-26 浏览次数:176 类型:竞赛测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日是凸显文化认同的重要时间节点,每个社会成员都是节日参与者,都会在生命历程中            地感受和保留节日记忆。这种记忆虽然伴随年龄和社会角色的变化而变化,但它首先是一种具有群体文化特质的记忆,( )。如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样,每逢佳节,人们也都会感受到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            的文化认同。

           这种建立文化认同的过程,也是一种从个人到家、国、天下的文化体验过程。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联系着社会成员的身心感受和生命历程,也是群体与个人、小家与大家之间的重要纽带。节日文化由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开始,以亲情为起点,伴随公共性层级不断扩展,逐步展开与生存发展相关联、关系范围不断扩大的聚集与联动。在这种向外、向上的联系中,从家和万事兴到国泰民安,不断强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念。以民为本与家国天下            , 成为节日文化向心力所在。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中的作用            , 弘扬节日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传统节日文化联系着社会成员的生命历程和身心感受,也是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群体之间的重要纽带。 B . 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联系着社会成员的生命历程和身心感受,也是个人与群体、小家与大家之间的重要纽带。 C . 不仅传统节日文化联系着社会成员的身心感受和生命历程,也是个人与群体、小家与大家之间的重要纽带。 D . 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联系着社会成员的生命历程和身心感受,也是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群体之间的重要纽带。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怪乎“我们那时候过节”“我们那个地方过节”会被人们挂在嘴边 B . “我们那时候过节”“我们那个地方过节”,无怪乎人们会挂在嘴边 C . 挂在人们嘴边的无怪乎是“我们那时候过节”“我们那个地方过节” D . 无怪乎人们会把“我们那时候过节”“我们那个地方过节”挂在嘴边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周而复始  难以割舍  并行不悖  不言而喻 B . 一如既往  难以割舍  大相径庭  难以言喻 C . 周而复始  难以释怀  大相径庭  不言而喻 D . 一如既往  难以释怀  并行不悖  难以言喻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多,正取代玄幻题材成为网络文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打破了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多种职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聚焦时代变革与社会现实,为读者讲述不同行业人物的精彩人生,以现实主义精神建构网络文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网络文学更接地气,更具时代价值。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反映时代发展风貌与历程。这些作品以人物个体经历为线索,以小见大,从不同行业入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社会画卷。比如《大山里的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聚焦城乡、山村建设,讲述了青年一代支教山区、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作品描绘了奋战在一线和基层的祖国建设者群像,展现了“中国追梦人”的职业素养、人生信仰与精神风貌,书写了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改革历程。

        聚焦社会热点是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主旨所在。它们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动人心弦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力量。比如,《彩虹在转角》书写了身残志坚的青年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作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直击读者内心的痛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

        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着力点。比如,描写深圳发展历程的《深圳谣》,展现内蒙古草原牧民投身经济建设的《草原上的红飘带》等。一些少数民族作者运用双语写作,在作品中展现民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大量弘扬民族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让读者在阅读少数民族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

        除关注当下的现实题材作品,部分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也蕴含着现实主义精神。比如,书写英雄儿女奋战抗日的《遍地狼烟》,展现巴山红军游击队勇敢抗敌的《巍巍巴山魂》等,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张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家国情怀。

        但我们也应警惕网络文学中的伪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现实题材不等同于现实主义,一些作品虽聚焦都市或校园,却侧重展现“小时代”的奢华或“霸道总裁式”的爱情生活,过度消费青春,陷入了虚妄的拜金主义;一些作品迎合市场热点,虽有“职场”“正能量”等外衣包裹,但实质仍是空洞苍白的快餐式消费品,缺乏对真实生活的感受和洞察;有的作品主角光环强大,人物依靠非现实异能解决问题,缺乏逻辑性和真实性;有的作品过度宣扬丛林法则,缺乏人文关怀。这些作品偏离现实主义精神,简单迎合读者的低级阅读趣味,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缺乏创新精神。

        文学创作扎根人民生活之中,获得的不仅是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历史的回声,这是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走向经典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力的一种体现,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观照伟大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切实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

    (摘编自王婉波《从玄幻到现实:网络文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8日13版)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下网络文学已经完成由玄幻题材向现实题材的转化,成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部分网络文学作品针对社会现实问题,书写出人物感人心魄的故事和精神,能够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C . 以现实主义精神去发掘历史题材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是网络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 D . 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要走向经典化,获得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和历史的回声,创作必须扎根于人民生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作者概要指出了当下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创作原则、本质特性以及时代价值。 B . 二至五段采用层递式结构从作品风貌、主旨、着力点、题材等角度阐释了网络文学的特征。 C . 文章第六段主要采用例证法,严正地剖析了当下一些网络文学在创作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 D .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从现象到本质地剖析事理,阐明观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创作者从各自职业背景去聚焦时代与现实,塑造了不同行业的典型人物。 B . 阅读一些侧重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的网络文学作品,可使我们了解故事和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C . 当今的网络文学作品存在伪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简单迎合读者趣味,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创新精神。 D . 网络文学只有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现实,才能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情期间,各地中小学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效果怎么样?近日湖南省教科院智库“互联网+教育”研究团队进行了调查。

          近八成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此次调查共在全国收回问卷6.7万余份,其中在湖南收回5.1万份。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基本成为常态,79.34%的调研对象所在学校已经开展在线教学,城市和农村分别为83.41%、77.42%。

           录播、直播各显神通。调查发现,有36.48%的学校以“组织学习公共教学资源”为主,31.56%的学校以“教师录播或采用平台已建资源教学”为主,11.6%的学校以“教师直播教学”为主。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基本获得认可,但网络环境组织实施、师生互动交流等一些方面仍有改进余地。

          农村地区在线教育仍具挑战性。在线教育教学中,家庭是否具备上网条件、终端是否有电脑等设备,是重要影响因素。和城市相比,农村家庭电脑拥有率较低,在线教育教学对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家庭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摘编自《推动在线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2020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图片选自《新华网》)

        材料三: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些上课难的问题让人揪心。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无非四个方面:要么没有宽带接入,要么手机信号不稳定,要么缺少终端硬件,要么各项费用偏高。工信部曾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所有农村都能够村村通宽带,弥合“数字鸿沟”。疫情之下,更“硬核”的手段是把建设提速,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向毛细血管的末端,宽带网络不仅要进村,国家要想办法进入村民家里,让散居深山的农户拥有稳定的手机信号。

          让有学龄孩子的家庭通上宽带,或者有稳定的手机信号覆盖是当务之急,对有困难的家庭,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不用爬雪山、不用坐在悬崖边上网课,是国家对孩子最基本的呵护。

          与此同时,要鼓励没有在家上网课条件的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难。一些课开通前给学生的问卷上,所有针对是否具备在家正常上网课条件的问题,都只包含两个选项,一是“可以”,二是“不可以,但我能想办法克服”,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形式主义做法。一些地方官员甚至顾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自己上网课困难,会给地方形象抹黑,是不顾防疫大局,这显然也是必须纠正的错误观念。

          对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落下功课的同学,学校还应该制订补救计划,帮助学生在恢复课堂教学前把功课补回来,不能让“数字鸿沟”演变成“知识鸿沟”。

        (摘编自《解决课难不妨再“硬核”一点》,2020年3月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对中小学生进行在线教育,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种客观需求,但是不能只有在线知识文化的教育,而缺少了防骗意识的教育。鉴于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对网络上的各种骗局并不了解,同时在防骗意识上也严重匮乏,所以我们在开展在线教育的同时,也要对防骗教育进行补课。而这种补课,可以分为线下和线上方式来进行。

          从线下来说,在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交给孩子之前,要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同时还要向他们灌输正确、健康的价值观、金钱观,避免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从线上教育来说,制作网络课程的机构,不妨在每次上课之前先对孩子进行一段预防网络诈骗的教育,就像现在在上网课之前,都会有一段预防新冠肺炎的教育一样。这些措施,会有效提高孩子们的防骗意识。

          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做好技术预防工作,大人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告诉他们不要盲目扫描二维码,以防恶意软件和木马病毒被强行安装,更不要盲目点击不知来源的链接以防进入钓鱼网站。

    (《上网课也要补上“防骗课”》,2020年3月10日《北京青年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调查,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基本成为常态,有近八成的学校已经开展在线教学,城乡的差别不大。 B . 材料二表明,网课最大优势是便捷,不受地点限制,突出问题是开展在线教学或软件不稳定。 C . 针对上网课条件的调查,一些学校只浮于形式,甚至有官员顾虑学生反映的困难会抹黑地方的形象。 D . 由于未成年人对网络上的各种骗局缺乏了解,因此在开展在线教育时应将知识文化和防骗教育并重。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线教育教条件、终端等条件的制约,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的实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B . 从材料二可知,在线教学时虽然师生可以随时翻阅资料,但因不能面对面,所以互动体验效果不佳。 C . 疫情期间,在建设提速的“硬核”手段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将惠及每个村民,弥合“数字鸿沟”。 D . 未成年人的防骗教育分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以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金钱观,增强其防骗意识。
    3. (3) 当前疫情形势下的网络教学需要注意或解决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舍弃

    宁量

          刘仁树,村里人称谓他老刘,可年龄并不大,才50多岁。老刘是一个厚道、安分守己的好人,但平时喜欢看书,当然看农业养殖、种植等方面的书,每次到城里会到书摊前转一转。妻子务农,一女一子都在念大学。
          老刘那年在离村庄较远的峡谷山坳里花费几10万元钱办了一个兼种植的养殖场。刚好山是自家的责任山,田地是自家的责任田与自留地;有一口2亩多生产队一直荒废的水塘,被老刘租来养鸭、养鱼;沿着长满茂盛灌木和杂草的山坡盖了一排10间共200多平米的简易房。同时,也办理了相关手续。养了30头猪,100多只鸭子,50多只鸡,投放了2000多尾鱼苗。畜禽粪是相当好的有机肥,猪粪鸡粪种水果、种作物,鸭粪喂鱼;反过来作物又可以作为畜禽的绿色饲料,循环利用。
          经过2年的努力,老刘有了不菲的收获,每年收入稳稳当当,夫妻俩满脸春风,子女俩有了老爸的养殖场在学校用钱才有了“大手大脚”。
          村子里有些人嫉妒了。暗中向政府投诉,说是养殖场污染环境,要求取缔。
          开始一拨是普通的乡镇干部来做思想工作,夫妻俩不同意取消养殖场,老刘的妻子又哭又闹,又是骂,她的撒泼终于撵跑了乡镇干部。
          这次马副镇长亲自出马,放话了,“老刘,我知道畜禽粪是相当好的有机肥,但是新农村美丽建设是上面的政策,是形势,是政治任务!”
         “老刘啊,你们夫妻俩想想看,我们乡镇干部经过研究,如果你同意取消养殖场,镇政府给予补偿1万元”“否责强制执行,用推土机推!”马副镇长最后一句话,掷地有声。
          无奈,夫妻俩经过商量决定,在取消养殖场的调解协议书上签字。那些畜禽按打折慢慢处理。
          时值寒冬。被人取笑的蒙羞和财产损失的痛心像毛毛虫爬过老刘的浑身,让老刘坐立不安;养殖场的扫尾事还要处理,老刘走在路上,双脚像灌铅似的,几棵树木像秃了顶,枝头上有几枚黄叶在寒风中晃动,仿佛就要坠入山谷。
           夫妻俩躺在床上。妻子说:“这段时间市场畜禽价格飞涨,鸭子原来每斤卖15元,现在涨到了每斤21元,一只小小的鸭子需60多元”,妻子叹气道,“如果养殖场的100多只鸭子还在那就可以卖……”老刘劝妻子忘了过去,说:“事后想想,我们也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比如猪栏没有及时打扫和清洗猪粪,没有及时填埋畜禽粪。”老刘说,年过后到工业园区的工厂里打工。
          年初,老刘已找到一家电池厂看管污水处理的工作。夫妻俩吃住在厂里,每月6000多元工资。时间一晃,在厂里工作已有1年多了。
          某天,厂长老板笑着对老刘说:“老刘,给你加工资要不要?”
         “给我加工资不要,我是傻瓜呀!
          老板眼睛向污水处理池瞄瞄,诡秘地说:“他们都在黑夜里偷偷……”老板很含蓄。
          老刘已明白了,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是这样的为难事、苦差事啊,真是无缘无故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容我考虑一下,跟家里人商量再决定吧。”
          老刘回家与妻子讲,老板叫我把污水偷排到江河。老刘说,工业污染、重金属污染是“断子绝孙”的,不像畜禽粪。老刘的妻子这次也通情达理,说这抹良心的事不干,宁愿省吃俭用,反正孩子大学已毕业,有工作了。
          老刘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眉头一皱,红着脸说:“是为了那天事,辞职?”
        “不是,不是的。”老刘急忙说。
        “其实,你好好干,今后每月可以拿到8000多元。”
        “准备回老家开民宿。现在有了振兴乡村、扶持乡民的好政策,回乡创业正是时候!”
        “那也是啊,政府很重视振兴乡村的工作。好吧,老刘,那预祝您民宿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春天,百花齐放,桃红柳绿,阳光明媚。老刘夫妻俩走在乡村道路上。

    (选自“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第二段采用铺叙手法,从投入、规模、经营种类等方面介绍了老刘养殖场的兴旺景象,意在为下文描写老刘和妻子不愿舍弃养殖场做铺垫。 B . 老刘花费巨资兴办的兼种植的养殖场,有相关手续且经营合法规范,之所以被镇政府取缔,主要是因为收益颇丰后引起了村子里有些人的嫉妒。 C . 小说篇末的景物描写,既是写实,又象征了老刘夫妻回乡创业的美好愿景,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意蕴。 D .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的视角来描写老刘夫妻的创业经历,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选取典型事例来反映客观现实。
    2. (2) 请以老刘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 (3) 小说以“舍弃”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平,字昙定,顿丘人也。少有大度。及长,涉猎群书,好《礼》《易》,颇有文才。太和初,拜通直散骑侍郎,高祖礼之甚重。平因侍从容请自效一郡,高祖曰:“卿复欲以吏事自试也。”拜长乐太守,政务清静,吏民怀之。

          平劝课农桑,修饰太学 , 简试通儒以充博士,选五郡聪敏者以教之,图孔子及七十二子于堂,亲为立赞。前来台使颇好侵取,平乃画“履虎尾”“践薄冰”于客馆,注颂其下,以示诫焉。加平东将军,征拜长兼度支尚书,寻正尚书,领御史中尉。

          冀北刺史、京兆王愉反于信都,以平为镇北将军以讨之。平进次经县,诸军大集。夜有蛮兵数千斫平前垒,矢及平帐,平坚卧不动,俄而乃定。遂至冀州城南十六里。贼攻围济州军,拔栅填堑,未满者数尺。诸将合战,无利而还,惮于更进。平亲入行间,劝以重赏,士卒乃前,大破逆众。愉时坠马,乃有一人下马授愉,止而斗死。乘胜逐北 , 至于城门,斩首数万级,遂围城烧门。愉与百余骑突门出走,遣统军叔孙头追之,去信都八十里擒愉。冀州平,世宗遣兼给事黄门侍郎、秘书丞元梵宣旨慰劳。征还京师,以本官领相州大中正。

          延昌初,武川镇民饥,镇将任款请贷未许,擅开仓赈恤,有司绳以费散之条,免其官爵。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平高明强济,所在有声,但以性急为累。

          熙平元年冬卒,遗令薄葬。诏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帛七百匹。灵太后为举哀于东堂。赠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文烈公。

    (节选自《魏书·李平传》,有删改)

    [注]①秘器: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 B . 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 C . 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 D . 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易》”,是儒家的经典。《师说》中“六艺”即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B . “太学”,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庠序”则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于汉武帝。 C . “逐北”,“北”即“溃败的军队”,“逐北”即“追逐逃走的败兵”。《过秦论》中“追亡逐北”即是此意。 D . “有司”,“有”即“有……的权利”,“司”即“主管、管理”。古时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后也泛指官吏。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平为官清简,颇得民心。他主动向高祖请求外任,因为政绩突出,深得当地官员和百姓的感念。 B . 李平推行农桑,重视教化。鼓励督促农民耕田种桑,推崇儒学,建立学校、选拔教师来教化学子。 C . 李平沉着果敢,精于谋略。奉命讨伐王愉时,他遇险不惊,鼓舞士气,指挥若定,成功平定叛乱。 D . 李平精明强干,思虑深远。他为人性情平和,处事周密细致,在历任官任上都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有大度。及长,涉猎群书,好《礼》《易》,颇有文才。

      ②平亲入行间,劝以重赏,士卒乃前,大破逆众。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

    秦韬玉

    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

    大野几重开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开门见山,用“皆”“紧”“劳”等字眼,概括写出了塞下战事的频繁,营造了紧迫的战争氛围。 B . 颔联具体细腻地描写了战争环境的恶劣艰苦:黑山僻远,气候寒冷;青冢所在,沙平月高,凄清荒凉。 C . 颈联描写原野上矗立的雪岭和黄河依旧滚滚流淌,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塞下壮美景色的欣喜之情。 D . 全诗语言平实简朴,有异于唐边塞诗气象雄浑、慷慨激昂的风格,给人一种凄凉悲壮的低徊哀怨之感。
    2. (2) 尾联“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两句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通过善飞和善攀援的动物都一筹莫展的描写,强调了蜀道的高峻难行。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在琵琶女弹奏之前,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她弹奏技艺娴熟高超的两句是“”。
    3. (3) 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
六、语言表达
  • 8. 下面五句应用文稿的片段,都有用词不当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
    1. (1) 明天上午9点在学校体育馆举行的夏令营开营仪式,所有同学全部要穿着校服。(广播稿)
    2. (2) 王老师,班级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名单和材料已面呈您的办公桌上,请审阅。(留言条)
    3. (3) 肖明,你定于周一班会课在我班开展的职业规划交流活动,届时一定鼎力相助。(手机短信)
    4. (4) 经研究决定,进入学校大门时,所有骑自行车的同学都要下车在道路右侧推着走。(通告)
    5. (5) 非常荣幸能作为学长回母校和同学们交流,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禀告,谢谢!(发言稿)
  • 9. 请各用一句话对下面两则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每句不超过30字。

       材料一:

           2016年,唐国明《〈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问世出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惊喜,填没了《红楼梦》残缺的遗憾,使我们读到了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真正原貌。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因为作家唐国明对《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的发现《红楼梦》从此不再残缺,《红楼梦》从此真正原模原样地站立在了世界文化面前。

        材料二:

           2008年,《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冯其庸提议后40回作者宜署无名氏,得到了专家和出版商的赞同,彻底否定了所谓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高鹗续作说”。

           2018年国内出版《红楼梦》的权威部门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将《红楼梦》作者署名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有专家学者认为署名的变化,吸收了红学家们对后40回续书作者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区别作者和整理者的严谨态度。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律是一种品质,是克制人的劣根性最有效的办法。不能自律的人,迟早是要失败的。很多人成功过,但是昙花一现,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缺乏自律,忘记了自律。然而,很多人在走向自律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要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关键是专注于想做的事,而不是要戒掉的坏习惯。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