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19-03-13 浏览次数:2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8八下·江门开学考) 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
    A . 实行土地改革 B . 实行农业合作化 C .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中共八大的召开
  • 2. (2017八下·孝南月考)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 .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B .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C .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D . 中国人民从此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 3. (2016八上·抚州期中) 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主力转变成(  )

    A . 学生 B . 商人 C . 工人 D . 先进知识分子
  • 4. (2018八下·南京期中) 学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内容后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
    A .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行动 B . 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 C . 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 D . 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 5. (2017八下·北京期中) 彭德怀曾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6.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①④③
  • 7. (2016八下·合浦期中)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 . 反抗外来侵略 B . 进行三大改造 C . 发展国民经济 D . 巩固新政权
  • 8. (2018八下·临川月考) 全国大陆获得统一和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时间分别是在(  )
    A . 1950年和1951年 B . 1949年和 1951年 C . 1951年和1952年底 D . 1949年和1952年底
  • 9. (2018八下·江海期中) 下列哪些事件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

    ①抗美援朝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一五计划     ④土地改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0. (2016八下·迁安期中) 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农业合作化 C . 手工业合作化 D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11.

    宣传壁画烙上时代的印记。图中所示内容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是(    )

    A . 瞎指挥 B . 浮夸风 C . 共产风 D . 高速度
  • 12. (2017八下·崇仁月考) 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3. (2018·威海)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 . 三大改造 B . “大跃进”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14. (2018八下·龙湖期中)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5. (2018八下·钦州月考)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口号、标语、宣传画往往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宣传画应出现在(    )

    A . 抗美援朝时期 B . 土地改革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16. (2016八下·大石桥期末)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约5000亿元,但这十年里,我国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 . 党中央的经济工作未受"左"倾错误的影响 B . 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左"倾错误竭力抵制 C . 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D . 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 17.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8. (2016八下·六合期末) 在“感动中国”人物中,与“会战石油,艰苦创业”这一描述相符的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邓稼先 D . 雷锋
  • 19. (2018八下·惠城期末)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了一幅学习卡片,请你给此卡片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标题应该是(    )

    A . 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艰难曲折的经济建设之路 C .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D . 外交工作的新进展
  • 20. (2017八下·东台月考) 每个时代都有楷模。在1956——1966年期间,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时代楷模是(   )

           ①黄继光    ②焦裕禄    ③邱少云    ④王进喜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b >非选择题</b>
  • 21. (2018八下·长春月考)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1949年当家作主】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的事件是什么?
    2. (2) 【1953年工业起步】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实施哪一计划?基本任务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什么?
    3. (3) 【1954年9月的法制】这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4. (4) 【1956年良好开端】这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 22. (2017八下·市中月考)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8年中国与美英苏等发达国家的工农业产品的比较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

    141

    63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

    41

    58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20

    144

    9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6

    418

    281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    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材料四:为了完成1958年1070万吨钢铁指标,全国上下热情高涨,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动员了约9000万人上山,砍树挖煤找矿,建起上百万个小土高炉、小土焦炉,用土法炼铁炼钢。现代化的大中型钢产企业也大搞群众运动,打乱了规章制度和政策的生产秩序。……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农业生产……出现了亩产13万多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奇迹”。……”

    ---------八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2. (2) 据材料二,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4. (4) 根据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四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危害。

    5. (5) 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 23. (2017·吴中模拟) 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为了保证潜伏部队的安全,被大火吞噬,纹丝不动,壮烈牺牲。20世纪60年代,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肝癌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