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请结合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补全发言内容。

    2023年10月10日,伴随着闭幕式的烟花在杭州的天幕绽放,第十九届亚运会顺利落下惟幕。在这15天里,我们见证了一场场激烈对决,也看到了无数运动员顽强拼搏的身影。某班计划开展“探寻杭州亚运的独特魅力”班会活动,并邀请小文同学上台发言。

    【发言内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盛会让千年古都以一个底蕴深厚、乐观包容、面向未来的多元立体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这是一场①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作为抢占数字浪潮先机的“数字之城”,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办赛、参赛、观赛,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

    这是一场②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从场馆建设到水电供应,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生态之美与亚运之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杭州以体育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沉浸式体验,沿着生态优先的道路,营造出绿水青山间的绿色魅力。

    这是一场③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亚运的每一个元素都从传统中提炼,并在诠释中创新,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江南的人文底蕴和中华文明大气开放的内涵。如亚运志愿者的代称“小青荷”,④(介绍“小青荷”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杭州让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用温婉的江南底蕴在世界共同的集体记忆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人文魅力。

    以体育为载体,向八方来客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温度”,“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杭州亚运会将成为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一个重要契机。

  • 1. 阅读归纳。请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艾青诗选》研学任务表

    创作年代

    20世纪30年代

    1978年以后

    代表作品

    《我爱这土地》

    名句摘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把握意象

     

    鱼化石

    分析特色

    采用自由、近乎散文化的诗行

    结构整齐,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读这名句,应该用③的语调,因为我能体会到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读这名句,应该用激昂的语调,我能体会到诗人④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逆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已卯上元,予在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①杂糅,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就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③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

    【注】①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②过:指苏轼的小儿子苏问。③韩退之:即韩愈。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吕叔湘曾评价苏轼的文章:“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能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B .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公民的素质明显加强,多数境外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 . 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切身体验之中。 D . 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发展机遇,而是勇气不足,谋略不当。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判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戌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⑩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⑪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⑫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⑬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⑭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⑮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⑯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

    ⑰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裁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

    ⑱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 (1) 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小说用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极富感染力。文章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 (3) 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②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 (4) 本文结尾说:“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秀颀 吹毛求疵 遏制 名副其实 B . 决别 春寒料峭 雾霭 责无旁待 C . 寒喧 谈笑风声 娴熟 诚惶诚恐 D . 分歧 不屑置辨 缈茫 慷慨淋漓
  • 1.  请以《在    ▲     , 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诗题中的“送别”二字,历来说法不一。一说认为是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另一说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目中“送别”二字可删去。你更赞同哪一种说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 古诗文默写。
    1. (1)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终古高云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

      ,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

      ,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2) 文人的不同境遇,赋予了“夕阳”丰富的内涵。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

      流连忘返,忆旧时闲游之趣

      李清照《如梦令》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萧瑟秋景,染孤寂苦闷之绪

      王绩《野望》

       。

      日暮途远,抒怀人思乡之秘

      崔颢《黄鹤楼》

  •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默/言 佝/讴提携 B . 刻/永 红/妄自 C . 然/拖 /心神怡 D . 立/蓄 隐/人不倦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