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求变”“求新”是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材料二 虽然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却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变法就转变为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政治斗争,新法必定失败,官僚体系具有天生的保守倾向,而且新政 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变法者很难证明自己的正确。因此,王安石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结果 是人亡政息。

    ——摘编自许小年《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的措施,结合所 学,简述商鞅变法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王安石在赋税和基层管理方面提供的“设计精巧的方 案”,简析王安石“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的原因。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变法 中得到的启示。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 在 1493年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将甘蔗带到希斯潘纽拉。……由于生产蔗糖需要密集的劳力……拓殖者试图奴役当地人,但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后者对旧世界的疾病不具免疫力,纷纷 高死于感染,拓殖者开始直接从非洲进口奴隶,于是开启了大西洋的奴隶交易。

    ——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 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

    ——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保持外交政策稳定和连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实践创新方面,中国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拓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中国打造的伙伴关系,从目的上来讲,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具有对立性,倡导的是要对话而不是对抗,所以,伙伴关系更具和平性。建立伙伴关系,需要伙伴国之间尊重彼此之间在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管控分歧,化解矛盾,找寻彼此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所以既有平等性,也兼具包容性。

    ——摘编自张启群《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玉米成为“上帝的赐福”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论述为什么西行的甘蔗是个“诅咒”。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原因,并概括19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表现。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如何“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并概括“中国打造的伙伴关系”的特点。
  • 1. 1941年,毛泽东鼓励党内同志加强对中国史的学习,为响应这一要求,《中国通史简编》在延安出版,其主旨在于“组成一部简明扼要的,通俗易懂的中国通史。”这一做法( )
    A . 适应当时民族解放的需要 B . 扩大了边区政府阶级基础 C . 旨在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 D . 意在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
  • 1. “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孙寿喜欢化啼妆、愁眉,这样就显得惹人怜爱,娇媚。佛教传入中国后,“苦”的思想得到传播,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这反映出(    )
    A .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 B . 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 C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未出现冲突 D . 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 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材料可用来说明中国革命(    )
    A . 理论体系走向完善 B . 前进方向开始明朗 C . 道路分歧逐渐淡化 D . 道路探索卓有成效
  • 1.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在向光绪帝谏言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时表示:“上既以为可废,请上自下明诏,勿交部议,若交部议,部臣必驳矣。”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
    A . 得到光绪帝的坚定支持 B . 存在过于理想化的倾向 C . 有力地冲击了八股取士 D . 弘扬了求真务实的作风
  • 1. 西晋段灼在上晋武帝表中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表明(    )
    A . 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把持 B . 中正选人根据道德评定 C . 选官的权力被收归中央 D .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 1. 下图所示为民国初期全国实业团体的总数。该情况的出现(    )

    A . 与国际地位提高有关 B . 与近代教育发展有关 C . 与国内外的环境有关 D . 得益于民主制的完善
  • 1.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告诫儿童面对尊长时:“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陈淳也在《启蒙初诵》中要求小儿做到“入则孝,出则悌”。这可用来说明该时期(    )
    A . 格物致知备受关注 B . 理学影响家庭教育 C . 理学禁锢人们思想 D . 政府重视以文治国
  • 1. 下表所示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部分外交活动。由此可以推知,我国(    )

    时间

    外交活动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89年

    派人参加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

    1997年

    原则上同意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

    2003年

    向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派出工兵连和医疗分队

    A .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 B . 外交活动侧重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C . 关注联合国机构改造 D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