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4-03-28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现代”与“传统”原本是一对二元对立的概念,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其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并逐渐开始向二元统一的状态过渡。曾经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若仍能保留着一些活力的话,事实上从某些角度来看,它已然具有相当的现代性。所以,无论我们如何尽力地去保护传统文化的纯粹,在社会不断变迁的过程中,仍旧无法改变传统向现代的流变,虽然这种流变是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将这对概念视作一个整体,是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存续的基础视角,也是其得以扩充发展空间的关键条件之一。

    ②费孝通先生说: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这意味着,站在“历史时间轴”的视角去看待“传统”与“现代”时,“传统”成了“现代”的基础,而任何时期的“现代”也终将会变为“传统”。

    ③文化的形成与传承,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不同的社会结构所孕育出来的文化特征也是不同的。影响着文化流变的主要因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时间与空间两个向度。对于当代的人们来说,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质,应该是它的“过去式”,是先于现代社会结构而产生并被保留下来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我们一方面由于对历史的尊重而竭力地继承着这些传统,另一方面却也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格格不入。这当然是社会变迁造成的。但是,如果我们将视角从历史的具体节点扩大到不同时期,并将其串联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话,就会发现任何一种传统文化,直至今日都遵循着“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转换、循环复始。

    ④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对现代社会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其中有些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来的社会功能,而有些外显特征较为具体的,则逐渐被贴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签。例如语言与文字的交互发展,表情达意的功能一直被传承到了今日,这一方面是人类智慧的发展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社会功能的需要,正因为有了语言与文字的交互影响,人类社会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当今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时间”已经以一个崭新的概念构建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快速的生活节奏带给人们的压迫感,使得语言和文字在使用的时候更注重其简单化、清晰化与标准化。利用通信手段来替代传统的语言与文字,已然成为社会常态,互联网逐渐成为语言与文字的主要媒介。而由语言与文字发展出来的歌曲、戏曲、书法等,则都以“艺术”的各类形式被留存了下来。回看整个交互发展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以语言与文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源动力,而传统文化的原型,虽然表面上看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但事实上却从未走远——从代替语言的表情包的本质意义上看,我们似乎依然能够看到其与早期象形文字,甚至与远古图腾的同质性。

    ⑤本杰明·史华慈认为,将“传统”与“现代”两个范畴截然对立是错误的,“传统”与“现代”往往相互渗透,相互既矛盾又融合地客观存在着。传统本身是一个不断演进、变化的存在,里面包含的思想、质素,复杂万端而且常常相互冲突。李孝悌先生也认为在一个快速变迁的现代化社会中,其实包含了许多传统的质素。事实上,只有那些被迫主动向现代进行转变的传统文化,才得以被以“传统”的名义长久地保留下来,至于那些不能或不愿被迫主动改变的传统,最终将成为历史的记忆。

    (摘编自刘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存续》)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纯粹的传统文化并不存在,因为只有那些已具有相当现代性的传统文化才能保存下来。 B . 影响传统文化流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向度,其中时间向度更为重要。 C . 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看,任何传统文化都必须遵循着“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转换。 D .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变迁,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存续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必然性。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 . 文章第①段指出了将“传统”与“现代”视为一个整体对于传统文化存续的重要意义。 B . 文章第②段引用费孝通的话,进一步阐述了“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C . 文章第④段举例论证,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语言和文字简单化、清晰化与标准化的重要性。 D .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传统”只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融入“现代”才能长久保留。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情包从本质意义上讲,其实也是“传统”的一种现代存在方式。 B . 外显特征较为具体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变迁进程中都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 . “传统”在向“现代”流变过程中关键是要对历史的尊重而竭力地继承着这些传统。 D . 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的流变中,往往是被迫主动的,因此过程常常呈现出激烈对抗的状态。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博物绘画在中国古已有之,我们的祖先很早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动植物。五代宫廷画家黄筌所绘《写生珍禽图》颇具艺术表现力,画家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清代蒋廷锡所绘《塞外花卉图》中,记录下他在塞外观察到的66种野生花卉。这两幅绘画看似只是个例,人们印象中更多的是重视笔墨的梅兰竹菊等题材的写意之作,但在传世的大量绘画作品中仍不乏博物绘画,它们还有待于人们深入发掘。

    中国博物绘画在20世纪初才真正走向独立发展,伴随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性的博物绘画逐渐为国人所熟知。这类服务于科学研究的绘画被应用于我国自然科学等研究领域,其中创始性的代表画家是冯澄如。他在20世纪前期绘制了中国最早一批生物科学绘图,并创新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科学绘图形式相融合。新中国成立后,这类博物绘画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生物资源普查以及动植物志书的编纂推动了生物科学绘图的发展,这类博物绘画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代表性的成果便是历经半个多世纪陆续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和《中国动物志》,两套丛书汇集了众多画家的数万幅作品,由此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生物科学绘画风格。

    (摘编自王钊《图绘自然:博物绘画在中国》)

    材料二:

    博物绘画是科学与美学、自然与人文完美的融合。博物绘画之美表现在如下维度:一是客观精确之美。一幅博物绘画创作需要长时间的辛劳与耐心,也成就了其精确细致。博物画家利尔画一只鹦鹉有时就需要3个月的时间,需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其特征和情貌。二是色彩斑斓之美。博物绘画还原了大自然最为丰富的色彩。博物学家费迪南德·鲍尔的色卡仅绿色就有200多个,红色、蓝色等也有100多个,以展现描绘对象颜色细微的变化。三是复合叠加之美。博物绘画中,为了节省成本,无奈将同一种动物画在一幅画中,比如一幅博物绘画将不同种类的蝴蝶画在一起,展现出令人炫目的效果。有的甚至将不同类的动物放在一起,比如梅里安把蛇、青蛙和蛾子放在一起,讲羽化成蝶的故事,用空间表现时间,有哲学的意味和情趣,真正把读者带入了大自然奇妙的情境之中。

    (摘编自张文静《访中央编译局薛晓源:领略博物绘画精细浑厚之美》)

    材料三:

    博物学绘图在教学、科研中起到很好的辅助和支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其一,博物学绘图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和手段,只有博物学绘图才能达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统一。其二,植物界中,不同类群的植物形态结构和大小千差万别。从植物的细胞结构(微观),到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直至复杂的植物群落、景观生态(宏观)均可以通过博物学绘图的技巧来真实地表达出来。

    摄影很难充分表现植物的主要特征(如:叶脉走向、叶缘锯齿形态、花的内部组织结构等特性)。光线与拍摄角度对物体的影响——由于照片受到光线和拍摄角度的限制,有时不能清楚地表现某些植物分类特征(绘图可以表现细节)。博物学绘图可以通过对物体各部分细节的描绘,正确细致反映植物的花朵、果实、根、茎、叶等部位和形态特征。

    (摘编自胡冬梅《博物学绘图的历史使命》)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筌所绘《写生珍禽图》证明我国五代开始有博物绘画,只不过当时并未独立发展,博物绘画直到20世纪初才走向独立。 B . 中国博物绘画的发展,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国家对生物资源的普查、动植物志书的编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C . 中国传统的梅兰竹菊等题材的写意画历来被人们重视,但这不妨碍博物绘画的创作,绘画作品中不乏博物绘画。 D . 博物绘图是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让人们在欣赏博物绘画的同时既能获得审美享受,也能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的祖先已开始用绘画记录动植物,但这些绘画并非为科学研究服务,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科学绘图。 B . 单纯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是不能完成博物绘画的,必须与西方科学绘图形式相融合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博物绘画。 C . 博物绘画所展现的事物是客观精确的,这是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写意画做不到的。 D . 与摄影相比,博物绘画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使命,在教学、科研中具有很好的辅助、支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3. (3)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记录动植物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因此有人认为,博物绘画会逐渐被其他手段取代,请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啼晓鸡  吴伯箫

    ①犬守夜,鸡司晨,殆与人之食色相似,那是天性。

    ②从很早就向往“鸡犬之声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那种古朴的乡村生活。“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渊明翁《归园田居》里的名句,也是从心底里爱好着,玩味不置的。这还不是什么遁世思想,有以寄迹山林;实是田野风物,那竹篱茅舍、豆棚瓜架之类,所给予的熏染过深的缘故所致。

    ③在都市里,烟囱、楼厦挤得满满的;处处都是摩托车、霓虹灯,金与肉的辉映。人们黄昏起床,黎明就寝,昼夜生活压根给它翻了个儿,对守夜司晨的鸡犬之声他们怕很生疏吧。那同古昔战场上长矛盔甲一样,在氯气炮坦克车的队里,怪嫌寒乞的。于今,报晓么,有自鸣钟,有早号,汽笛;防护么,有警察,红头阿三。鸡狗禽兽之裔,还不上一边去!你看,一更二更敲着梆子过夜的更夫,都躲到僻静的城角落去了呢。

    ④可是,虽说如此,对喔喔的鸡啼、汪汪的犬吠,还是觉得有些亲近。无论在哪里听到,总仿佛遇故知还乡里般情味,这也许是没落的表征吧,对这点没落却是固执着的。你且想想看:秋天,晌午时分,老大的太阳,正煦暖地晒着,温都都的;在乡间,一个小村落里,谁家禾场上秋收后一大堆草垛的顶上,高高站了一只丽花大公鸡,骄傲地昂着头,尾上长长的飘翎招展着,那样洒脱,那样美,映了日光在熠熠闪耀。它遥遥地先兀自向四方眺望一会,忽然伸长了脖颈,“哥嘟嘟……”响亮地叫起来了。停一息,听了听什么,“哥嘟嘟……”又叫了一声。紧跟着,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不知有多少雄鸡,百数十个吧,也一齐答了应声;这里喔喔,那里喔喔,远远近近,嚷成一片地闹着。你不神往么?草垛跟前,谁家烂漫天真的孩子,手指点在腮边,红红的脸,都看呆了呢。“咯咯哒,咯咯哒……”你瞧,偏偏那边又来了母鸡生了蛋的呼唤,真教人高兴!要是太平丰年,家给人足的时候,在这一阵正午的鸡啼声里,你想象不到家家的饭菜香,及那食桌边熙熙和乐的情趣么?

    ⑤犬吠呢?你且别怕。虽则踏入一座山庄或走近一家宅院的时候,总会有瘦的,肥的,波波嗡嗡的大小狗,以凶凶嘴脸向你袭来示威;然而它不致就伤害你的,不过虚张声势,迎你过来送你过去而已。若真的在一家门口伫立稍久的话,那吠声便会给你唤出一个人来。“狗!谁呀?”清脆娇婉的声音,说不定还是一位桃花面素朴的姑娘哩。要是熟,就请进作个客人;不熟,“这家杏花开得真好!”或“枣都红满树了?”说了一句话就走也行。那条狗,一壁厢,却已用亲熟的目光注视着你,摇了尾巴了。

    ⑥怎么样,可过瘾?

    ⑦若然有工夫,以袖手旁观态度,看看鸡斗,瞧瞧狗打架,不也有趣么?你看那胜者的趾高气扬,败者的垂头曳尾,就很令人兴感。甚而爱管闲事,以同情心驱策,都想打抱不平。可是我不劝你去学唐明皇:因了喜欢民间清明节的斗鸡戏,便在宫中修了鸡坊,选六军五百小儿,养千数长安雄鸡,来驯扰教饲。那是满可不必的。“软温新剥鸡头肉”,不客气,咱们万岁爷晚年原有点儿荒唐。养狗,而至喂肥了无所事事,去看它赛跑,逗裙边旋风呢,也无聊;酒色财气,鱼鸟狗马之什,成了癖,是都足以使人不争气,堕往泥潭里去的。

    ⑧要真的像孟尝君的食客,鸡鸣狗盗,也罢了。本来么,鸡叫开关,偏偏夜才三更,不到鸡叫时候,你就学那一声,骗一回塞边鸡,骗一回守关人,有啥关系?总比愁白了头发还过不去关好得多多不是。看来伍员是比较笨的。“绛帻鸡人报晓筹”,《周礼·春官》中就有所谓祭祀夜呼以警百官早起的“鸡人”在。

    ⑨说回来,犬以守夜吧,夜里犬吠却有点怕人。特别那一阵紧一阵慢,村犬狺狺然的齐声乱吠,就往往把孩子们关在了被里。以为哪里又遭了毛贼了。大人们也不敢睡熟,惯常坐起来,放土枪,警备万一的不测。鸡啼呢,就好:长夜漫漫何时旦?当你在旅床上辗转不寐,风雨夜雷电交迫的时候,啼鸡一声,就有了盼头了。尽管是漆黑漆黑的夜,总敌不住一遍遍的鸡声相催,慢慢地东方欲白,月没星稀,就黎明了,就大亮了。

    ⑩农家春耕季节,鸡叫头遍长工就起来喂牛。鸡叫三遍就带了犁耙绳索上坡。最怀念:闪烁的星天下,料峭的春风中,鸡啼声里,犬吠声里,那伴了三头耕牛,两只猎狗,一车农具的上坡人啊。咯啰啰的说话,隐约约的人影,犹如梦中。在跟前你不愿同他们一块儿走走么?于我是迷恋着的。还有,除夕夜阑,祠堂前,家人正围绕着发纸马,烧金银锞,放鞭炮的时候,五更鸡啼也一声声繁了起来,那情景又是怎样的静穆,深远呢。很多人童年记忆的网里,对此怕就打着很密的结吧。

    ⑪鸡鸣的时辰真怪:在夜要欲曙天,在昼要日当午;阴雨也罢,冷暖也罢,到时辰就喔喔地啼了起来。且是那样有尺寸斟酌的。你万物的灵长啊,康德老先生那有名的哲学散步,虽以时间的准确,惹了人的异常叹服,但比之唱晓雄鸡,不是还有点距离么?是不想,想来确够神秘。

    ⑫有闻鸡起舞的故事,有长鸣鸡的传说。有野鸡群鸣的古磨笄山。朝有“束带待鸡鸣”,野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喂,你锁在都城的朋友,笼里金丝雀与夫架上鹦鹉听够了,何妨于星月夜、驿桥边,胸怀郁悒时候,去听一听那千户万户的鸡鸣犬吠声呢。它是可以给你很多慰安很多鼓舞的。不信,前路茫茫正自踌躇当儿,隐隐的雄鸡啼处,山那畔村舍就不远了。

    一九三四年十月,于“山屋”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用“长矛盔甲”与“氯气炮坦克车”,类比“鸡犬之声”与“摩托车、霓虹灯”等,表达了对乡村落后现状的隐忧。 B . 第④段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乡间正午鸡啼的热闹场景,绘形绘声,生动逼真,字里行间洋溢着和乐、欣愉。 C . 第⑥段用简洁的反问句,既小结前两段对乡下鸡鸣犬吠景观的描写,又引出后两段对古事的征引,为揭示文章主旨做了铺垫。 D . 文末提醒“锁在都城的朋友”去听听“鸡鸣犬吠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知识青年的呼吁:走向广阔的乡土,追求光明的未来。
    2. (2) 本文的选材、表达方式特色鲜明,请分别简要分析。
    3. (3) 有评论指出,吴伯箫散文“真切地体现出语言意浓、自然、精巧的特点”。试以本文为例,加以简要评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

    晋安帝讨南燕,慕容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公孙五楼曰:“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遣段晖率诸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较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来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迎战,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户口众多,非可以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以卒芟。设使芟苗守城,以全性命,所不能。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十里而军,军垒成,用马为便,宜出岘逆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入岘,自贻窘迫。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守马阁之险,卒擒于邓艾。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而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已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兵四万就段晖等于临朐,战败,超奔广固,数日而 , 燕地悉平。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

    材料二:

    且夫地利亦何常之有哉?函关、剑阁,天下之险也。秦人用函关,却六国而有余,其末也,拒群盗而不足。诸葛武侯出剑阁,震秦、陇,规三辅;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也。故金城汤池,不得其人以守之,曾不及培之丘、泛滥之水;得其人,即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知求地利于崇山深谷、名城大都,而不知地利即在指掌之际,乌足与言地利哉?

    (选自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朕,文中是南燕皇帝慕容超的自称,古代皇帝的自称有“寡人”“孤”等。 B . 拔,指被攻破,与“函谷举”(《阿房宫赋》)中的“举”字都是表被动。 C . “迨其末也”与“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迨”字意义不同。 D . 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用来指其所辖地区。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安帝进攻南燕时,公孙五楼向慕容超提出了上、中、下三策,结果都遭到了慕容超的否定。 B . 慕容超认为自己占据着有利的地形,有强大的军队,纵使晋军过了岘山,也可以击败晋军。 C . 慕容镇以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诸葛瞻不守马阁之险的事例劝说慕容超利用岘山阻守晋军。 D . 慕容超派遣段晖率军进驻临朐,准备在东莞与晋军决战,结果被晋军打败,只得逃往广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绝其粮道。

      ②而不知地利即在指掌之际,乌足与言地利哉? 

  • 5. 古代诗歌阅读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送杨山人归嵩山  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1. (1) 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虽然都以“归嵩山”为题材,但无论是在情感表达上,还是在创作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B . 王诗“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两句,赋予“流水”“暮禽”以人的情态,使景物更加多情动人。 C . 李诗“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两句描写月亮挂在溪边的松树之上,显现出嵩山秀丽的迷人景色。 D . 李诗实写嵩山玉女峰散布着开满紫花的菖蒲,杨山人采摘菖蒲赠送给诗人,表现出二人深厚的友谊。
    2. (2) 与李诗不同,王诗随着沿途不同景色的移换,暗含着诗人情感细微的变化,请结合王诗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阿房宫赋》中,从“取”和“用”两方面来写秦因奢靡丧失民心的两句是“”。
    2. (2) 边塞诗词中常有对军中号角的描写,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一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一句。
    3. (3) “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龙类,在古代诗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蛟”的身影,如“”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Ⅰ

    《2023中国诗词大会》继续创新,以“欢喜”“寻味”“本来”“天下”“十年”等为主题串联诗词,结合文物、绘画、工艺等不同文化元素,利用考古成果,发掘遗产价值,探察古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复原古代社会的千姿百态,可谓____,让人眼前一亮。本年度诗词大会邀请18位民间出题人,其中不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中国诗词大会》用诗词唱诵祖国壮美山河,用经典诠释中国文化遗产,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思想观念、道德追求恰如其分地融入新时代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充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是____的中华文化的缩影。考古与文物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不应____,只停留于表面形态的片面展示,还可通过场景复原、沉浸体验、实验考古等多种方式对其功能、组合及在古代社会所扮演角色进行深入挖掘,多层次揭示文物蕴藏的历史信息、文明要素,在丰富公众历史文化滋养的同时,激活文物在新时代的生命力。近年来,《中国考古大会》《考古公开课》等扎根于历史传统的考古文物类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极大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先贤哲思在现代社会再次苏醒,当人文经典与时代精神交相呼应,文化自信也得到了阐扬与涵育。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以“文化自信”为开头,将文中画横线句子修改为一个长单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面是《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场以“本来”为主题词的观众推介语,请仿照画波浪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将第八场以“天下”为主题词的观众推介语补充完整,要求句意连贯,内容符合主题,语言生动得体。

      示例:

      《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场本来

      “本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宏伟抱负,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傲然风骨,是“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的爱国热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文化包容。“本来”是守住初心、回归本真。《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期将带我们共同寻觅诗词中的源头活水,坚守“本来”,奔赴“未来”。

      《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场天下

      。“天下”是江山,是人民;是岁月,是英雄。《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八期“天下”将带我们一同领略“胸怀天下、心系天下、爱达天下、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

  • 8. 语言文字运用Ⅱ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高”人们都已不再陌生,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作息的不规律,高体重,这“第四高”犹如____,打得人们措手不及,严重威胁着大众健康,并呈现出患者年轻化的趋势。

    肥胖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进食高热量食物却不运动,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都可能导致肥胖。所谓“胖从口入”,肥胖____。在我国,高体重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酒桌文化、重油重盐、喜食肥甘厚腻等,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如今肥胖症已经正在成为全球重大慢性疾病之一,它的可怕之处,并不是让人失去美丽的皮囊,就是失去了身体各个方面的健康。不仅如此,许多肥胖症患者都伴随着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鼾”,但许多人不知道,____。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死亡的肥胖症患者就高达数十万人。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我、自我、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理论。“本我”是本能的我,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奉行现实原则;“超我”是道德的我,他遵循理想的原则。简单来说,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人的理想化目标,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者。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