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浛洸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1·邵阳)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 (2022七上·南海期末) 半坡遗址出土了用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这可用于印证半坡人(   )
    A .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 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C . 掌握纺织制衣技术 D . 以手工业生产为生
  • 3. “二重证据法”强调运用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以下相关史料的对比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 )
    A .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B . 殷墟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 C . 远古炎黄传说与黄帝陵遗址 D . 秦陵兵马俑与电视剧《大秦帝国》
  • 4.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①朝代的是( )

    A . 铸造精美的四羊方尊 B . 牧野之战中商军倒戈 C .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D .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5. 有学者认为,“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最终毁于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以下史实能够佐证其观点的是( )
    A . 盘庚迁殷 B . 涿鹿之战 C . 商汤灭夏 D . 平王东迁
  • 6. 商周青铜器在纹饰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这种按规矩制作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中。这体现了青铜器( )
    A . 影响后世工艺 B . 制造颇具规模 C . 规范社会秩序 D . 铭文内容丰富
  • 7. 某甲骨文记载了商王的一次车祸。据此可知,甲骨文(   )

    卜辞:“王占曰:……甲午,王往逐咒(兜:一种水牛),小臣甾(载)车,马甜(俄,突然)口(撞)王车,子央亦坠。”

    A . 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 B . 是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 C . 有助于了解商朝的社会状况 D . 丰富和推动中华文化的成长
  • 8. 春秋时期,郑灵公赐宴甲鱼汤却偏偏不给公子宋,公子宋大怒,用手指在鼎里蘸了蘸,尝到味道后才退下,郑灵公发怒扬言要杀死公子宋,却反被公子宋带人杀死。这反映了当时( )
    A . 经济发展遇到阻碍 B . 王室衰微 C . 旧有制度遭到破坏 D . 诸侯争霸
  • 9.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记载“民之见战也,如恶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凡战者,民之所恶也。能使民乐战者,王。”基于此认识,商鞅变法( )
    A . 鼓励耕织 B . 奖励军功 C . 严明法度 D . 确立县制
  • 10. 战国时代在热学方面已发明青铜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取火;在力学方面已经认识到惯性现象。材料描述的是,战国时期( )
    A .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 变法运动的盛况 C .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 七雄并立的形势
  • 11. (2022七上·兴仁期中) 如图为我国古代造福千秋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历经2200多年,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水利枢纽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通济渠 D . 永济渠
  • 12. (2022七上·南海期末)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对待别人的家庭如同对待自己的家庭),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体现的是(   )
    A . 韩非的“法治”思想 B . 孔子的“仁政”思想 C . 老子的“无为”思想 D . 墨子的“兼爱”思想
  • 13. (2023七上·和平期末)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观点不同甚至相反,“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各派主张虽然不同,但是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这体现了当时( )
    A . 文化兼收并蓄 B . 官府垄断教育 C . 思想严格控制 D . 社会动荡不安
  • 14. 《里耶秦简》中提及:“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世袭制 D . 三公制
  • 15. 有学者认为“秦统一后,统治者忘记了创业时的艰辛”。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秦始皇(   )
    A . 统一度量衡 B . 统一文字 C . 开创大一统 D . 大兴土木
  • 16.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与该诗描述相关的成语是(   )
    A . 退避三舍 B . 围魏救赵 C . 风声鹤唳 D . 四面楚歌
  • 17.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文帝),加之以恭俭,孝景(景帝)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一局面得益于(   )
    A . 尊王攘夷 B . 管仲改革 C . 北人南迁 D . 休养生息
  • 18. 汉武帝时加赐恩惠,使诸侯王得以施恩惠于子弟,多数疆域广大的诸侯国被划分出去了若干个小侯国。此“恩惠”指(   )
    A . 实施推恩令 B . 建立刺史制度 C . 铸造五铢钱 D . 实行盐铁专卖
  • 19. 汉代的统治者,把它(儒家学说)当做了一种材料,铸成了一条文化思想的狭路。在狭路的起点写着知识分子由此入口,在狭路的尽头堆积着大堆的禄米。这条路指的是(   )
    A . 百家争鸣 B . 尊崇儒术 C . 焚书坑儒 D . 无为而治
  • 20.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帝王”(即开国皇帝之意)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是(   )
    A . 汉高祖 B . 汉景帝 C . 光武帝 D . 孝文帝
  • 21. 东汉时期,汉顺帝皇后的哥哥梁冀遣私客到属县逮捉富人,被以它罪,拷掠钱财。这反映了当时(   )
    A . 宦官把持朝政 B . 外戚势力强大 C . 割据势力猖獗 D . 贫民流离失所
  • 22. 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把郡县乡的行政体制覆盖到新开地区;同时在这些地区修筑军事要塞,形成严密的边防体系和军事保障。这一措施有利于(   )
    A . 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B . 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C . 减轻农民赋税和徭役 D . 加强南北沿线交通
  • 23. 一部作品的目录(部分)。据此判断该作品是(   )

    五帝本纪第一

    夏本纪第二

    共12本纪

    吴太伯世家第一

    齐太公史家第二

    共30世家

    伯夷列传第一

    管晏列传第二

    共70列传

    A . 《齐民要术》 B . 《春秋》 C . 《九章算术》 D . 《史记》
  • 24. 培养时空概念是历史的基本学科素养。下面地图所示战役的影响是( )

    A .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 .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C . 导致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 D .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 25. 把历史事件放到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里去观察,更容易发现历史发展的趋势。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 .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 26. 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广泛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各地区,并在各地形成新聚落。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 . 八王之乱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农民起义 D . 自然灾害频繁
  • 27. 前秦军南下势如破竹,显示出一举歼灭东晋的气势,没想到遭受始料未及的大败,由华北五族各族合并混编而成的前秦军马上失去控制,陷入一片混乱。与此相关的战役是(   )
    A . 官渡之战 B . 淝水之战 C . 黄巾起义 D . 巨鹿之战
  • 28. 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   )
    A . 社会比较安定 B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 . 海外贸易发展 D . 积极进取开疆拓土
  • 29.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开展合作探究时,制作了图示卡片。下列选项与该卡片内容最契合的是( )

    A . 商鞅变法 B . 文景之治 C . 光武中兴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30. (2022·昆明)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收汉魏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王羲之行书风格的是(    )

    A . 《兰亭集序》 B . 《张猛龙碑》 C . 《颜氏家庙碑》 D . 《九成宫醴泉碑铭》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2分,33题15分,共40分)
  • 3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的生产工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广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种植业、畜牧业与采集渔猎并存。据现有资料,中国原始农业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已在某些地区发生。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55年开始,在位于现在河北石家庄市市庄村发掘出了战国中、晚期居住遗址,这个遗址属于中山国或赵国,其中发现农业生产工具四十七件,遗址中又发现有牛、羊、狗、猪、鸡、鱼的骨骼、鸡蛋壳及炭化了的高粱。

    ——摘编自词典网

    材料三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距今6000年左右中国古代原始农业的两个代表,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遗址中发掘的生产工具主要类别是什么?分析这类生产工具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粮食平均亩产量最高的是哪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时期最高的原因。
  • 32. 自古以来,史学家对古人有着各种评价与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译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对部分历史人物进行了等级划分,如下表

    上等

    中等

    下等

    周文王、孔子、孟子

    齐桓公、秦始皇

    夏桀、商纣

    材料三 对于汉武帝,《史记》作者司马迁一方面肯定其“外攘夷狄(对外抗击其他民族),内修法度(对内治理国家)”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也在《平准书》里揭露他晚年穷兵黩武、奢侈浪费、财政困难而加紧搜刮人民的情况,并在《封禅书》里无情地抨击他一味迷信、梦想会见仙人的荒唐事情。

    1. (1) 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对孔子的态度,列举孔子的思想主张。
    2. (2) 指出材料二中人物等级的划分受到哪家学派的影响,分析夏桀、商纣被划为下等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外攘夷狄”表现和“内修法度”在思想上的措施,并概括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评价。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有哪些因素影响史学家对古人的评价。
  • 33.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荀子》记载西周初年71国中姬姓(同姓)诸侯国比例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对官员定期的考核),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 (1) 与材料一相关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并归纳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及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到秦汉时期,地方制度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