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3原子的结构模型 培优卷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4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不需要用到的是………………(    )

                                                     

    A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 .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 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 2. 如图为物质、元素及构成微粒的相互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 B . 由图可知,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 . 原子得到电子可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可形成阳离子 D . 不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质子数一定不相同,电子数也一定不相同
  • 3. (2024八下·浙江) 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原子核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4. 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 . 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 . 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 . 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 5. 佛山西樵山是岭南名山,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山林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氧分子上形成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负氧离子的相对质量是……………(     )
    A . 16 B . 32 C . 32克 D . 33
  • 6. 对于 Fe、Fe²⁺、Fe³⁺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A . ①③④⑤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③④⑤
  • 7. 日本福岛核泄漏成分中有碘-131和铯-137等。碘与铯的本质区别是( )
    A . 质子数不同 B . 中子数不同 C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 .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 8. (2022八下·滨江期末) 日本政府计划在2023年春季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里,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氢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 . 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C . 氚与氢元素不属于同种元素 D . 氚原子与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 9. (2022八下·杭州月考) 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a粒子流轰击金箔上出现散射的实验示意图。以下是根据该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 绝少数a粒子向两侧偏转,说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正电  B . 绝少数a粒子偏转的角度很大,说明原子“核”外有带负电的电子  C . 绝大多数a粒子仍沿原来方向穿过,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D . 绝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核”
  • 10. (2022八下·杭州期中) 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B . 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C . 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 . 该碳原子还存在同位素原子14C,即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
二、填空题
  • 11. 如图代表氢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这三种原子的原子核内均含有个质子,核外都有个电子。
    2. (2) 这三种原子因为数相同,所以它们都是氢原子;但中子数不相同,因此它们是氢的
  • 12. 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

    IA

     

    0

    1

     

    ⅡA

    ⅢA

    IVA

    VA

    VIA

    VⅡA

    He

    2

    Li

    Be

    B

    C

    N

    O

    F

    Ne

    3

    Na

    Mg

    Al

    Si

    P

    S

    Cl

    Ar

                              

    1. (1) 图1中第3周期、第VA族的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第2周期、第0族元素所组成单质的化学式为;和F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元素的名称为
    2. (2) 图2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否占同一格子?。你的依据是它们
  • 13. (2023八下·仙居期末) 为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个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如图甲。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现象2: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 (1) 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2. (2)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点(用字母表示)。
    3. (3) 卢瑟福构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若以O、●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所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______。
      A . B . C . D .
  • 14. (2023八下·洞头期中)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 (1) “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2. (2) 卢瑟福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3. (3)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        (填字母,可多选)。
      A .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 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E . 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 15. (2023八下·下城期中)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下列问题:

    1. (1) 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了一种含有铱元素(Ir)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四氧化铱离子),离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2. (2) 考古学上常用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 16.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填“正确”或“错误”)。 
    2. (2) 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符合“行星模型”,即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2-Z-11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   

      A . 建立模型的过程 B . 得出结论的过程 C . 提出问题的过程 D . 验证证据的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
  • 17. (2023八下·新昌期中) 卢瑟福用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在 1903 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

    现象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 (1) 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现象 1 产生的原因:
    2. (2) 通过该实验的上述三种现象(选填“能”或“不能”) 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3. (3) 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选填“质子”或“中子”)
  • 18. 核事故中往往泄漏出污染物131I(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 mg 127I(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131I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 (2) 131I与127I的关系是     (填字母)。
      A . 同种元素 B . 同种物质 C . 同种分子 D . 同种原子
    3. (3) 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元素)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

      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

    4. (4) 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I2)却会引起碘中毒。KI和I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19. (2021八下·洞头期中)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实验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 (1)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下图甲中的(填“甲”或“乙”或“丙”或“丁”)。

    2. (2) 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图乙中的(填字母),并根据以上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四、解答题
  • 20. (2023八下·浙江期中)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时间 

     
     

     人物 

     
     

     对“原子—分子”的认识 

     
     

     1803年 

     
     

     道尔顿 

     
     

     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1809年 

     
     

     盖·吕萨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 

     
     

     1811年 

     
     

     阿伏加德罗 

     
     

     提出分子学说。引入分子概念,指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897年 

     
     

     汤姆生 

     
     

     提出电子嵌于原子表面的枣糕型原子结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1903年 

     
     

     卢瑟福 

     
     

     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1. (1) 道尔顿原子论中由“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代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2. (2) 根据盖·吕萨克的分子假说,水通电分解反应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粒个数比为。 
    3. (3) 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否定了“原子单不可再分”的观点。 
    4. (4) 如图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甲、乙、丙、丁四条运动轨迹中,不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填标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