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双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生物第五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道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 1. 兴趣小组在一次农田物种丰富度调查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微生物,由于该农田长期种植豆科植物,因此兴趣小组猜想该微生物很可能为根瘤菌。下列特征最能说明该微生物为根瘤菌的是( )
    A . 具有细胞壁、核糖体、拟核,没有染色体 B . 能够利用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能量将N2转化为NH3 C . 能够利用氧化NH3释放的能量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 D . 将其细胞膜中磷脂铺展为单分子层并测得其面积为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 2.  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广泛分布在各种生物体内,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酶能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有序地进行 B . 胰蛋白酶既可用于去除坏死组织又可用于促进伤口愈合 C . 有些载体蛋白既是运输某物质的载体又是一种催化ATP水解的酶 D . 痢疾内变形虫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相关的酶以此溶解人肠壁组织获取营养
  • 3.  细胞连接是指在细胞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骨架等形成的细胞之间的连接结构。常见的细胞连接包括:a.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如图甲所示;b.常见于高等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细胞连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图甲所示,小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可增大细胞膜面积,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B . 如图乙所示,内质网参与形成胞间连丝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功能 C . 某些细胞连接处相关蛋白被固定无法运动,但此处细胞膜仍可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 由蛋白质、纤维素构成的细胞骨架可能引导某些物质移动并参与形成细胞连接
  • 4.  线粒体内膜上有质子泵,可以将线粒体基质中的质子不断泵至膜间隙,使线粒体内膜形成跨膜电位,这是线粒体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保障。在缺氧等因子刺激下,外膜通透性增大,内膜膜电位降低或线粒体肿胀破裂,导致AIF等凋亡因子进入细胞质基质,细胞进入凋亡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内膜都只有保护和分隔功能 B . 线粒体的唯一功能就是为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 . 线粒体内膜形成跨膜电位需要能量也影响着能量的产生 D . 细胞凋亡是线粒体内凋亡因子控制的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 5.  某品牌原浆苹果醋的简概工艺流程为:“苹果采摘→挑选清洗→破碎榨汁→酵母发酵→醋酸发酵→陈酿2年左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挑选清洗”即可消除杂菌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B . “酵母发酵”产物有利于溶出苹果中的风味物质并保留在苹果醋中 C . “酵母发酵”结束后需改变通气条件、降低温度才有利于“醋酸发酵” D . “醋酸发酵”时若发酵液停止产生气泡即代表发酵结束
  • 6.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医学研究、农业育种、生物技术产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遗传学应用及其相关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我国培育的形态各异的金鱼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有关 B . 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C . 在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的应用与DNA多样性和特异性有关 D . 根据早期雏鸡的羽毛特征区分雌性和雄性与伴性遗传有关
  • 7.  如图表示一种常见的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作用原理。G蛋白由三个亚基构成并具有一个GDP/GTP结合位点。当激素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后,受体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并使Gα亚基上的GDP与之脱离。之后,GTP与Gα亚基结合并使Gα亚基分离。分离后的Gα亚基催化GTP水解为GDP并激活细胞膜上的效应酶,引发后续生理变化。下列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图可知G蛋白偶联受体至少具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及羧基,且均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B . G蛋白偶联受体的作用过程说明受体蛋白具有催化、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功能 C . Gα亚基可将GTP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化为效应酶的活化能并提高后续生理变化的反应速率 D . 由于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因此温度、pH等因素可能改变G蛋白的生物活性
  • 8. 某活动组欲通过质壁分离实验推测植物耐寒的机理。材料和用具: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常温和4℃低温预处理24小时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葫芦藓叶片,吸水纸,显微镜等。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葫芦藓叶片

    常温预处理

    4℃预处理

    常温预处理

    4℃预处理

    细胞最早出现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秒

    80

    166

    153

    230

    相同时间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占比例/%

    100

    35

    100

    30

    相同时间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原生质体长度与细胞长度比值/%

    41

    80

    40

    87

    A .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葫芦藓叶肉细胞的原生质层中都有花青素,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B . 常温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大于葫芦藓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C . 低温预处理后,溶液中的蔗糖分子进入细胞液导致质壁分离时间延长 D . 该实验表明植物细胞可通过增加细胞液的浓度来适应低温环境
  • 9.  在细胞周期进程中,某些时间点对控制细胞周期的转变有重要作用,这些时间点称为细胞周期检查点。CDK能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形成复合物,推动细胞跨过各个时期的检查点进入下一阶段,如图所示。如果细胞周期过程出现异常,不能通过检查点,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期细胞指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分裂,但在接收到相关信号时又可重新开始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G1期、G2期和M期都没有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 人体内处于G0期的细胞可能有B细胞、干细胞、红细胞等 C . 一个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均由不同的周期蛋白(cyclin)参与调控 D . 没有形成纺锤体可能抑制CDK1-cyclinB复合物的活性,细胞周期将停留在M期
  • 10.  如图为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处于三个时期的细胞显微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图①可知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减数分裂Ⅱ与减数分裂Ⅰ的纺锤体在空间上相互垂直 B . 形成水稻花粉细胞所经历的时期依次是③→②→① C . 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花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对 D . 图②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是12,图③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含量的比值是1:2
  • 11.  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中FF、Ff、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60%、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兔群所有个体的脂肪颜色基因共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B . 该兔群自由交配的下一代FF基因型频率为36%,ff基因型频率为4% C . 该兔群自由交配的下一代F基因频率为60%,f基因频率为20% D . 若该兔群中两只白色脂肪兔交配,后代为淡黄色脂肪兔的概率为25/256
  • 12.  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及相关细胞之间的关系。X、Y、Z表示三种液体环境,1、2、3表示对应液体环境中的某种细胞。细胞2为Y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和碳酸酐酶,该酶催化CO2与水结合生成H2CO2 , H2CO3解离为HCO3- , 从细胞2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大部分细胞生活的环境是Z,若细胞3代谢过强或过程1受阻,均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B . 机体可通过成熟细胞2合成碳酸酐酶缓解碳酸酐酶活性丧失所造成的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 C . Y中过多的可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加深、加快,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 体液由X、Y、Z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水,说明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 13.  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在听到发令枪声之后,身体需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才能完成起跑的动作。据统计,人类完成这一系列反应所需时间至少0.1s,因此现今世界短跑比赛规定:运动员在发令枪响0.1秒之内起跑将被视为“抢跑”。下列关于“抢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听到发令枪响后,运动员交感神经兴奋并支配肌肉作出起跑动作

    A . 听到枪响并起跑的反射弧为:耳-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全身肌肉 B . 兴奋传导过程中离子的参与,体现了无机盐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功能 C . 由抢跑时间的规定可推知:枪声刺激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至效应器至少需0.1秒
  • 14.  研究发现在某些物质的诱导下,基因的工作状态会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可诱导调节,相关机制如图所示。为验证这一机制,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放在乳糖培养液中,发现细菌在早期不生长,一段时间后开始生长,随后分离出β-半乳糖苷酶(催化乳糖水解)。根据以上资料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当无诱导物时,阻遏物通过与操纵基因的结合来影响结构基因的转录过程 B . 一段时间后细菌开始生长,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C . 乳糖通过诱导大肠杆菌合成β-半乳糖苷酶基因来实现对乳糖的水解利用 D . 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转录起点可能位于阻遏基因与操纵基因之间
  • 15.  人类的ABO血型由IA、IB和i三个基因决定(IA、IB对i为显性,IA和IB为共显性),指甲髌骨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自然人群中发病率为199/10000),相关基因用D(d)表示。现有一个指甲髌骨综合征的家系,该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对Ⅱ-2精子细胞相关基因的电泳结果。若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指甲髌骨综合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 Ⅲ-1体细胞中最多含有23条来自Ⅰ-2的染色体 C . 第三代子女中性状有所不同,说明ABO血型基因和D(d)基因独立遗传 D . Ⅲ-5与当地某一女性患者婚配,所生后代中正常男孩的概率为99/398
二、综合题(共4道小题,共计55分)
  • 16.  如图甲为果树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过程,数字代表生理过程,字母代表物质;图乙表示夏季晴朗白天,该农作物在不同遮光条件下相关指标的日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能吸收红光的色素是,物质D包括ATP和,ATP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生理意义是
    2. (2) 当细胞质基质中的Pi浓度低时(填“有利于”或“不利于”)蔗糖的合成,蔗糖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物的根、茎、果实和种子中,摘除叶片附近的果实会(填“促进”或“抑制”)该叶片的光合作用。为提高单果的质量,从有机物分配的角度应采取的措施是:及时修剪基部枝叶和适当
    3. (3) 由图乙可知,当遮光比例达到10%以上时,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增加更显著,这说明间作时(填“高秆”或“矮秆”)作物需要将更多的无机盐用于合成叶绿素。
    4. (4) 在图乙中,与10%遮光处理相比,未遮光处理植物干重较小。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启示是大棚种植作物需要合理遮光、大田(野外)种植作物需要
  • 17.  白色脂肪组织(WAT)负责将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棕色脂肪组织(BAT)则通过产热消耗能量来维持机体的代谢健康。但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促使体内棕色脂肪细胞凋亡。科学家使用紫外线照射培养液,诱导棕色脂肪细胞凋亡,之后离心得到上清液用于培养健康棕色脂肪细胞,并检测健康棕色脂肪细胞中产热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产热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上升。
    1. (1) 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除此之外脂肪还具有的功能是。(至少回答一点)
    2. (2) 科学家进一步通过分析发现:棕色脂肪细胞凋亡后,其上清液中有三种物质含量显著上升,分别为:腺嘌呤、次黄嘌呤和肌苷。目前已知增强棕色脂肪细胞分化和产热程序的关键胞内信号分子是cAMP。现需结合上述研究成果,设计实验验证:提高健康棕色脂肪细胞内cAMP含量并促进细胞产热的物质是肌苷而非次黄嘌呤、腺嘌呤。请写出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棕色脂肪细胞若干,分为A、B、C三组,
    3. (3) 研究结果揭示了肌苷促进棕色脂肪细胞产热增强的原理,如图甲所示;图中UCP1的功能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当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可通过UCP1蛋白流至线粒体基质,此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将,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大。

    4. (4) 科学家最终得出结论:凋亡的棕色脂肪细胞能够增强周围健康脂肪细胞的代谢产热强度,请综合上述所有研究结果,说明该现象的原理:凋亡的棕色脂肪细胞能释放大量肌苷,,通过提高cAMP含量,,最终提高健康脂肪细胞的代谢产热强度。
    5. (5) 棕色脂肪细胞可通过膜蛋白ENT1吸收细胞外的肌苷。科研人员构建了ENT1缺陷小鼠,将其棕色脂肪细胞分离出并培养在含3H标记的肌苷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ENT1缺陷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a)以及对照组(野生型小鼠)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b),则a、b的关系为:ab(填“>”“<”或“=”),该研究方法称为
  • 18.  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导致的并发症,F蛋白可抑制肝癌细胞的转移。研究发现细胞中的circRNA可通过miRNA调控F蛋白基因的表达,而且F蛋白还具有使circRNA去甲基化的功能,相关机制见下图。miRNA是一种单链小分子RNA,可与mRNA靶向结合并使其降解。

      

    1. (1) 前体mRNA的合成需要DNA模板、酶、和能量等条件,经剪接、去甲基化后的circRNA通过(细胞结构)进入细胞质基质。一个circR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数目为
    2. (2) circRNA与mRNA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对的竞争性结合,调控F蛋白基因表达的过程,而且该调控过程具有(填“正反馈”或“负反馈”)的特点。
    3. (3) 研究发现miRNA的含量升高有利于肝癌细胞的转移,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4. (4) 根据以上信息,除了降低miRNA的含量之外,试提出一个肝癌治疗中抑制癌细胞转移的新思路:
  • 19.  柠檬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品酸度调节剂,食品工业生产柠檬酸时,可以红薯粉为原料经黑曲霉发酵获得,如图为黑曲霉发酵工程生产柠檬酸的简要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产柠檬酸的优良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育种获得。(答出一种育种方法即可)
    2. (2) 据图分析,黑曲霉的代谢类型是,将菌种接种至A培养基的方法为,将该菌种由A培养基转接至B培养基的目的是
    3. (3) 请从培养基营养成分的角度分析,加α-淀粉酶的作用是,加蛋白胨的作用是
    4. (4) 有人认为柠檬酸发酵工程的生产过程中pH将不断下降,会抑制杂菌的生长,因此C培养基不需要灭菌,但相关技术人员则认为该观点不正确,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5. (5) 在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操作人员会定时检测培养液中的黑曲霉浓度以了解发酵进程,若将稀释了100倍的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包含16个小格)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则理论上统计的中方格中黑曲霉平均数量应不少于个才能达到个/mL的预期浓度。
  • 20.  家蚕起源于中国,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家蚕的幼虫期为25天左右:1~2龄期7~9天;3龄期4天;4~5龄期13~15天。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对家蚕饲养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突变体,该突变体在3龄期生长停滞,个体小,4龄期全部致死。为研究该突变体致死基因的遗传特性,小组构建了家蚕的致死基因系统(系统中每一只蚕都含有致死基因,不考虑性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随机选取系统中雄蚕M、雌蚕N各一只,开展如下实验:

    1. (1) 根据实验可知,致死基因是由(填“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
    2. (2) 将实验二的家蚕随机进行交配,中3龄家蚕幼虫生长停滞型与正常型的比例是
    3. (3) 兴趣小组继续探究致死基因的来源,通过基因测序与数据库比对,发现致死基因来自拓扑异构酶基因的突变,将致死基因与正常基因的mRNA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如下:

      根据比对结果可知,与正常基因相比,致死基因在基因突变时发生了,该变化最终导致致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功能有所异常,具体的解释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