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1分,满分25分)
  • 1. 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远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山顶洞人
  • 2. 如果一个旅游团队要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应该去(  )
    A . 北京西南周口店 B . 云南元谋县 C . 陕西西安半坡村 D . 浙江余姚河姆渡
  • 3. 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 . 种植水稻 C . 用鱼叉、鱼钩、渔网捕鱼 D . 烧烤食物
  • 4. 世界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青铜精品是(  )
    A . 司母戊鼎 B . 四羊方尊 C . 象尊 D . 牛尊
  • 5. (2017七上·宜兴期中)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原因的共同点是(    )
    A . 诸侯的反叛 B .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 . “国人暴动” D . 少数民族的进攻
  • 6.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有关鼎的成语。请问成语“问鼎中原”中的“鼎”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 权力与地位 B . 吉祥美好 C . 显赫富贵 D . 人口众多
  • 7. (2023七下·襄州开学考)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 8. 看如图人物画像,他曾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 . B . 伯益 C . D .
  • 9. (2020七上·德惠期中)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的?”(    )
    A . 管仲 B . 商鞅 C . 主父偃 D . 董仲舒
  • 10. (2016七上·端州期末)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

    A . 牧野之战 B . 春秋争霸 C . 楚汉之争 D . 官渡之战
  • 11. 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留青史,“他”指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D .
  • 12. (2017七上·天水期中) 《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 . 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 .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 . 金文的形成和发展 D . 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 13.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 . 炎黄战蚩尤 B . 商汤灭夏 C . 牧野之战 D . 春秋争霸
  • 14. (2017七上·长春期中)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15. (2020·青岛) “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 . 周王室势力大减 B . 周朝即将灭亡 C . 分封制得到巩固 D . 周朝政局稳定
  • 16.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项措施直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A .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B .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 . 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D . 推广统一文字小篆
  • 17. (2022七上·榆树月考)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很多至理名言,由其弟子整理记载在书籍里,此书是(        )
    A . 《论语》 B . 《道德经》 C . 《春秋》 D . 《史记》
  • 18. 下列不属于秦始皇加强对全国统治的措施是(  )
    A . 统一文字 B . 实行盐铁专营 C . 统一车轨 D . 在中央设置御史、丞相、太尉
  • 19. (2021七上·武威月考)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他采取的政策是(   )
    A . 以德化民 B . 勤俭治国 C . 休养生息 D . 废除严刑峻法
  • 20. 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
    A . 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 . 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 . 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 . 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 21.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大运河
  • 22. (2020七上·岷县期中)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 焚书坑儒 C . 修筑长城   D .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 23.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

    A . 淮河流域 B . 黄河流域 C . 长江流域 D . 珠江流域
  • 24. (2021七上·德惠月考)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 秦末农民战争的教训 B . 秦亡的教训 C . 经过长期战争,经济萧条 D . 恢复社会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 25.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把“秦皇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
    A . 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B . 二人都是暴君 C . 二人对中国大一统都做出过重大贡献 D . 二人死后陪葬的物品都很多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 26. 阅读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材料一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

    材料三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张居正《杂著》

    1. (1)  材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这一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2. (2)  秦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负责监督皇帝的言行与决断。
    3. (3)  材料二中“罢侯”指的是废除禅让制,“置守”指的是实行郡县制。
    4. (4)  秦朝郡县的长官由民主选举产生,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5) 材料三中秦始皇“创制立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6. (6)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 27.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王朝更替】

    【制度创新】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感悟启迪】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史记•殷本纪》

    1. (1) 请你完成表格,记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起止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亳殷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镐京

      周幽王

    2. (2)  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
    3. (3)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写出周代的贵族等级有哪些,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4. (4)  据材料三、四回答,夏朝、商朝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 28. 社会形态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请以“变革的时代”为题撰写历史小短文。

    要求: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分别对经济、政治、思想及民族关系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进行阐述,并分析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