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 )
    A . 170万年 B . 20万年 C . 3万年 D . 6000年
  • 2.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山顶洞人遗址 D . 半坡遗址
  • 3. (2022七上·黄冈月考) 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
    A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 神农尝草的传说 D .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 4. 半地穴式房屋类型在我国哪一地区分布最普遍(   )
    A . 钱塘江流域 B . 长江流域 C . 黄河流域 D . 珠江流域
  • 5. (2021七上·常德期中) 尧舜禹时期盛行的部落首领选举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宗法制 
  • 6. 下列有关于黄帝叙述不正确(错误)的是 ( )
    A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B . 部属创造文字和音律 C . 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D . 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 7.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这一记载反映夏朝实行了(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8. (2021·邵阳)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 .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 .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 . 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 .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 9. 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 奴隶使用铁农具生产 B . 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C . 周幽王引发国人暴动 D . 都城殷商业十分繁荣
  • 10. (2022·眉山)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 . 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 . 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 . 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 . 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 11. (2021七下·三明开学考)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 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 .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 .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 12. (2022七上·衡阳期末)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由数百个演变到后期的十几个。这说明(    )
    A . 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 .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C . 历史正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D . 封建制度不断建立
  • 13. (2020·东营)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周王室衰微 B . 分封制崩溃 C . 兼并战争不断 D . 注重兴修水利
  • 14. (2021七上·柳江月考) 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

    A . 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 .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 . 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 . 违背了历史潮流
  • 15. 诗人岑参在《石犀》中写道:“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提到的“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 . 总结教训,消除黄河水患 B . 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发展 C . 实行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 D . 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
  • 16. (2021七上·长春期中) “百家争鸣”中的“家”是指(   )
    A . 专家学者 B . 孔孟之道 C . 思想学派 D . 名门望族
  • 17. (2017七上·武威月考) 以下汉朝时期四位皇帝按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

    ③汉景帝

    ④光武帝

    A . ③①②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①③②④
  • 18. 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秦朝建立”这一史实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是下图中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下列属于秦汉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20.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 . 刘邦、项羽起义 B . 黄巢起义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黄巾起义
  • 21. 成语故事的背后蕴含着悠久的中华历史。下列成语故事搭配错误的是(   )
    A . 霸王项羽——约法三章 B . 楚汉之争——楚河汉界 C . 大将赵括——纸上谈兵 D . 陈胜吴广——斩木为兵
  • 22. 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以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依据材料可知刘邦(   )
    A . 刚愎自用 B . 善于用人 C . 英勇善战 D . 软弱无能
  • 23.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 . 公元前2世纪初 B . 公元前2世纪末 C . 公元前3世纪初 D . 公元前3世纪末
  • 24.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等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 .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C .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D .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
  • 25. (2016七上·海西州期末)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 . 皇帝专权 B . 外戚专权 C . 宦官专权 D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非选择题
  • 26.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传子,“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三: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四:如右图。

    材料五: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的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时代。

    材料六   汉武帝当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的繁荣阶段,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七  建武六年,光武帝刘秀下令精兵简政,提出一系列政策,一次就裁并了400多个县,约相当于当时实际控制县数的三分之一;后又“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即大约减少了当时官员的十分之一,达数万人之多,第二年,又大量复员军队。……

    ——译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1. (1) 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情?你认为这件事与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相比,有什么进步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频繁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在中央和地方创立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4. (4) 材料四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分别写出其意义。
    5. (5) 根据材料五指出,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6. (6) 材料五中“繁荣阶段”的出现得益于汉初实行的什么政策?汉武帝为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谁提出的什么建议?
    7. (7) 根据材料概括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此后,东汉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 27. 论述题

    历史上的许多人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这些人物通过他们的思想、行动和创新,创造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变革。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西汉、东汉时期的这些人物用他们的人生给历史长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求:依据材料提炼观点。结合材料从划线部分的五个历史时期分别选取一位历史人物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结合自己谈一谈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每个时期选择一个史实即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成文1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