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1-13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请把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 1. (2021七上·龙门期中)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 . 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 .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 .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 . 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 2.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图文物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3. (2021·常德)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
    A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 . 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 .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 . 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 4. 鼎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具有极其崇高的意义。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是(    )
    A . 司母戊鼎 B . 四羊方尊 C . 毛公鼎 D . 越王勾践剑
  • 5. 周初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作用不包括(    )
    A . 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 . 稳定政局 C . 扩大统治范围 D . 诸侯拥兵割据
  • 6.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其中主张“兼爱”“非攻”“尚同”“节用”的是哪一学派(    )
    A . 道家 B . 法家 C . 儒家 D . 墨家
  • 7.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由数百个演变到后期的十几个。这说明(    )
    A . 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 .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C . 历史正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D . 封建制度不断建立
  • 8. 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在①②③④所示的诸侯国中,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的是(    )

    A . B . C . D .
  • 9.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    )
    A . 仁者爱人 B . 以德治国 C . 有教无类 D . 因材施教
  • 10.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描绘的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
    A . 奖励耕织 B . 修建都江堰 C . 奖励军功 D . 修建灵渠
  • 11. 睡虎地秦竹简(如图)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

    A . 秦国统一战争 B . 秦朝北击匈奴 C . 秦末农民战争 D . 秦朝南征百越
  • 12. 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如图示意图的中心主题是(    )

    A . 地方推行郡县制 B . 三公权力至高无上 C . 中央集权制度 D . 加强文化控制
  • 13. 汉代贾谊在文章中写道“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 武王伐纣 B . 楚汉相争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七国之乱
  • 14. 根据如图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 . 牧野大战 B . 巨鹿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楚汉之争
  • 15. 时间轴有助于我们建立历史事件的时空关系。下列时间轴中①处应选择的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刘邦建立西汉 C . 张骞出使西域 D . 刘秀建立东汉
  • 16. 如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

    A . 长安——西域——中亚、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B . 长安——西域——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C .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D .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中亚、西亚
  • 17. 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 . 西域物产流入内地 B .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 北庭都护的设置 D . 丝绸之路的开辟
  • 18. (2021·绵阳) 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   )
    A . 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 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 .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 19. 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了一项重要政令,此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此政令是(    )
    A . 抚慰异姓功臣 B . 加强思想控制 C . 推恩令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0. 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    )

    A . 夏商周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 . 辽宋夏金元时期
  • 21. (2021·菏泽) 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 . 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 .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 22. 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接种疫苗,预防新冠。在东汉时期,也有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主张预防疾病,请问这位名医是(    )
    A .   张仲景 B . 扁鹊 C . 屠呦呦 D . 墨子
  • 23.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 嘉峪关—鸭绿江 B . 东海—陇西 C . 东海—南海 D . 临洮—辽东
  • 24. 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鲜卑族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步六孤

    拔拔

    长孙

    贺兰

    达奚

    独孤

    乙旃

    叔孙

    勿忸于

    丘穆陵

    尉迟

    A . 国家统一 B . 民族融合 C . 民族矛盾 D . 科技进步
  • 25. (2021·达州)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 . 《齐民要术》 B . 《农政全书》 C . 《本草纲目》 D . 《天工开物》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5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A、B房屋样式的名称。最早建造A、B房屋的居民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2. (2) 图A、B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如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四: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1. (1) 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2. (2) 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北史》

    材料三:“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变法?材料中包含了变法什么内容?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魏主”指的是谁。他想把都城迁到哪儿?
    3. (3) 材料三“正音”指什么?“魏主”进行的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4. (4) 通过对“魏主”改革的分析,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 29.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材料二: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首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骞通西域可能遇到的困难。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丝绸之路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