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中段...

更新时间:2022-08-25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以下对北京人的考古发现中,最能证明北京猿人跟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在走向人的道路上已经经历了漫长过程的是(    )
    A . 石器、木器和骨器 B . 成堆的灰烬和兽骨 C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 . 北京人四肢骨化石
  • 2.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 . 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 .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 .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 . 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 3.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址。遗址中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遗物有骨耜、木耜、稻谷和稻壳、稻秆的堆积物,该发现可用于验证这一时期(    )
    A . 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B . 农业文明最早起源于长江流域 C . 水稻的种植已经遍及中国南部 D . 农业生产工具多为锋利的石器
  • 4. 下图是在陕西半坡出图的鱼纹彩陶盆,盆上有很精美的鱼图案,这主要说明(    )

    A . 半坡人的主食是鱼 B . 半坡人已能用工具捕鱼 C . 半坡人把鱼当图腾 D . 半坡人的想像力很丰富
  • 5. 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被誉为拜祖大典的“灵魂工程”。第十五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2021年4月12日至4月13日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举行。人们如此尊崇黄帝是因为他(    )
    A . 曾打败炎帝 B . 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C . 实行禅让制 D . 有很多发明和创造
  • 6. 西周青铜礼器“遂公盨”上铸有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意思是天命禹治水,开山疏导河流。这说明大禹治水传说(    )
    A . 始于西周 B . 真实可信   C . 源于想象 D . 有迹可循
  • 7. 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
    A . 注重封建礼制的建设 B . 确立周天子的专制王权 C . 加强西周对地方统治 D . 导致西周各国混战局面
  • 8. 徐宏在《二里头的“中国之最”》一文中指出:二里头发现了最早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殿、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这段文字在强调二里头(    )
    A . 是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 B . 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C . 已出现了阶层和等级界限 D . 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 9. 汉字是自源发展而来,自源就是源头在自身。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很多就是从甲骨文说起。甲骨文被发现后,研究者发现许慎总结的汉字造字方法在甲骨文中都已出现,至迟在3000年前,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文字体系。这段材料说明了甲骨文(    )
    A . 具有象形的特征 B . 在东汉时被考古发现 C . 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 . 借助其它文字发展而来
  • 10. 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 B . 反映西周冶铁技术高超 C . 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D . 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 11.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 . 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D . 周天子失去了往日权势
  • 12.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春秋时期结束于(    )
    A . 公元前5世纪后期 B . 公元前5世纪前期 C . 公元前4世纪后期 D . 公元前4世纪前期
  • 13.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到战国初年只有十几个诸侯国,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
    A . 经济力量不断增强 B . 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C . 社会文化高度繁荣 D . 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 14.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是(    )
    A . 废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 . 改革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 . 对有军功者授爵赐地
  • 15. (2015七上·临沭期末)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温故知新 C . 有教无类 D . 仁者爱人
  • 16.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制度更替。人们为解决社会危机给出了很多种方法:一种主张以仁义治国,一种主张以法治国,一种认为不应该强求,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请问他们分别是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
    A . 儒家、墨家、道家 B . 墨家、道家、法家 C . 墨家、法家、兵家 D . 儒家、法家、道家
  • 17. 从“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的秦始皇到“屯田冶铁丝绸路,凿井盐营汉鼎魂”的汉武帝,充分展现了威武的秦汉雄风。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
  • 18. (2021七上·电白月考) 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 . 皇权专制 B . 分封建国 C . 思想控制 D . 言即法律
  • 19. 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
    A .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 西汉独尊儒术 D .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 20. 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种现象说明秦朝时(    )
    A . 社会混乱 B . 楚汉之争激烈 C . 刑法严酷 D .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 21.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下列图片中属于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形势图的是(    )
    A . B . C . D .
  • 22. 汉文帝先后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体现了汉初实行的政策是(    )
    A .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B . 强化军权,维护统一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民族团结,安定边疆
  • 23. 思想家王韬说:“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秦国商鞅变法,国力大增 B .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 C . 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D . 汉武帝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 24. 汉初对匈奴政策从“和亲”到汉武帝时反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B . 西汉的强盛 C . 匈奴的实力削弱 D . 人民的要求
  • 25. 图中儒学在a点发展到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 . 统一文字 B . 实行“无为而治” C . 以法治国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6. 公元前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 .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B . 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 27. (2021七上·高州期中)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 B .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 神话传说 D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 28. 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29. 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名称一样。”据此判断新来的历史老师姓(   )
    A . B . C . D .
  • 30. 研读汉说唱俑的神态。这件文物说明汉朝老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的目标是(   )

    A .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 . 拥有深宅大院,良田千里 C . 建功立业,拜官封侯 D . 生活丰富多彩,开心快乐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7分,32题11分,33题12分,共40分)
  • 31.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所以,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

    材料三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周王授权的对象?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三中图1和图2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
    3. (3) 材料四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 32. 考古发掘、上古传说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甲同学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缫丝,人们就有了衣服穿。乙同学说:那是神话传说,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人们会搓合绳索,逐渐掌握了纺织技术。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阅读材料一,写出图一所示石器的制作方式,并结合所学写出考古学上对使用这种石器时代的称呼。图二文物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哪位同学的观点符合纺织技术起源的史实。从材料二的三件文物中选一项(写序号),说明这位同学的观点。
    3. (3) 出土文物与文献史籍相互印证,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三,文物1、文物2分别印证了图中哪部史籍所记载的历史(写序号)。并说一说甲骨文所承载的历史信息。
  • 33. 秦朝,虽然昙花一现,却也光辉灿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知识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秦朝思维导图。

    材料二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三  分封制与县郡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 (1) 结合材料一秦朝思维导图,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根据材料二,写出皇帝设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 (2) 根据材料三,归纳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秦朝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四中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三条即可)。
    4. (4)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暴虐成性,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