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4节 能量的获得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4节 能量的获得同...

更新时间:2023-11-20 浏览次数: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九上·新昌期末) 2020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越野挑战赛于12月20日在镜岭镇雅庄村鸣枪开跑。跑步过程中运动员部分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   )
    A .   二氧化碳和水 B . 乳酸 C . 乳酸和二氧化碳 D . 酒精和二氧化碳
  • 2. 制作面包和酿酒时,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发酵产生的( )。
    A . 二氧化碳和水 B . 二氧化碳和葡萄糖 C . 氧和酒精 D . 二氧化碳和酒精
  • 3. 下列食 品的制作过程中,用到发酵技术的是( ) 。
    A . 可乐 B . 酸奶 C . 豆浆 D . 果汁
  • 4. 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 。
    A . 二氧化碳、水 B . 酒精和二氧化碳 C . 乳酸 D . 酒精、二氧化碳和水
  • 5. (2023九上·拱墅期末) 下列有关人体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将体内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属于异化作用 B . 按异化作用方式不同,可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 C . 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D . 人和酵母菌的代谢类型相同,都是异养需氧型     
  • 6. (2023九上·嘉兴期末) 同学们在长跑测试后会感到全身肌肉酸痛,对此现象的解释:剧烈运动时,①氧供应不足,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②能量消耗增加,心跳加速,血流量增加,体内呼吸作用加强;③乳酸刺激肌肉,大脑产生酸痛的感觉,其合理的顺序是(   )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 ②①③ D . ②③①
  • 7. (2022九上·浙江月考)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一种尖端医疗技术被媒体反复提起,那就是人工心肺机 (ECMO)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图中甲为“电动泵”,推动血液循环,相当于人的心脏 B . 图中乙为“氧合器”,相当于人的肺,对血液供氧,完成血液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 . 图中的血管A和血管B是患者连接人工心肺机的两条血管,则所流血液颜色鲜红、氧含量较高的是“血管A” D . 图中丙为“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中发生的呼吸作用
  • 8. (2022九上·平阳月考) 如图甲和乙所示,小乐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汁制作葡萄酒。图甲装置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图乙装置中不含氧气;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一段时间内图甲和乙装置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B . 图甲装置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C . 图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 . 图丙中的曲线②表示图乙装置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
  • 9. (2022九上·定海期末)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思想,以下结构与功能表述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结构

    功能

    A

    鸟的肺结构致密并与特殊的气囊相通

    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B

    心脏的心肌发达

    为血液运输提供动力

    C

    大静脉管腔内有静脉瓣

    防止血液倒流

    D

    小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22九上·仙居期末) 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下列有关动物呼吸器官叙述正确的是( )
    A . 鱼的呼吸器官是肺 B . 青蛙的呼吸器官是鳃 C . 鸟的呼吸器官是皮肤 D . 狗的呼吸器官是肺
  • 11. (2022九上·婺城期末) 与有氧呼吸相比, 生物的无氧呼吸特点是(   )
    A . 不需要酶的参与 B . 一定产生乳酸 C . 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D . 产生能量较少
  • 12. (2021九上·嘉兴期末) 2020年10月25日,2020嘉兴马拉松线上赛启动仪式在嘉兴市中央公园举行。许多运动爱好者都参与到马拉松比赛中,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补水点,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运动员主要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B . 运动员体温升高的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增加 C . 补水是为了维持水盐平衡,肾脏是调节水盐平衡的重要器官 D . 比赛中,人体血液中乳酸大量积累,pH 迅速下降而使血液呈酸性
  • 13. (2020九上·滨江月考) 下列关于人体中氧气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 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 B . 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 . 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D . 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 14. (2020九上·椒江月考)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酵母菌在条件Y下进行的呼吸可进行酿酒 B . 酵母菌在条件X下进行的呼吸被称为发酵 C . 物质a是水,物质b是二氧化碳 D . 等量葡萄糖在条件X下比在条件Y下产生的能量多
  • 15. (2020九上·余杭期末) 在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补水点,还有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 运动员主要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B . 血液中乳酸大量积累, pH迅速下降使血液呈酸性 C . 补水是为了维持水盐平衡,肾脏是调节水盐平衡的唯一器官 D . 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 16. 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
    A . 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 . 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 C . 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 D . 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
  • 17. 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 .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 . 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C . 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 . 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
  • 18. 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
    A . 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而受害 B . 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过快而引起烂根 C . 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受到毒害 D . 土壤中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低温损害
二、填空题
  • 19. (2023九上·舟山开学考) 巴斯德社团的同学对葡萄酒酿造有浓厚兴趣,他们到青云酒庄进行项目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
    1. (1) 榨汁装瓶:同学们将清洗干净的葡萄榨汁装瓶。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2. (2) 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是
    3. (3) 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每12小时拧松瓶盖一次,以此排出葡萄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 20. (2022九上·平湖期末) 红心火龙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糖类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而深受很多人喜爱,因其含花青素使其果肉显红色而得名。 
    1. (1)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随pH值变化而变化,pH<7呈红色,pH=7~8时呈紫色,pH>11时呈蓝色。吃了红心火龙果后,很多人的尿液会呈红色,据此推测尿液呈性。
    2. (2) 火龙果富含糖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请你写出糖类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表达式 。 
  • 21. (2021九上·嘉兴期末) 近年来骑行成为越来越多人锻炼身体的一种时尚,这种积极的户外健身方式,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请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 (1) 骑行运动需要氧气。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红细胞内的相结合,被运输到各组织细胞。
    2. (2) 骑行运动需要能量。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皱襞和小 肠绒毛,大大增加了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体现了的生物学观点。
    3. (3) 如果骑自行车运动过量,大部分人有肌肉酸痛的现象,请解释原因:
  • 22. (2020九上·余杭期末) 某同学利用图中的装置进行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步骤为:

    ①取10%葡萄糖溶液30mL注入锥形瓿中,置于35℃水浴中预热;

    ②取干酵母3g,放入温水中化开后,倒入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

    ③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密封瓶口,使玻璃导管伸入右面试管的溶液底部;

    ④几分种后,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液体石蜡密封液面的目的是;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
    2. (2) 试管中有气泡出现,石灰水;打开瓶塞,可以闻到(填某种物质)的气味。
  • 23. (2021九上·绍兴期末) 葡萄酒的酿制过程如下:

    1. (1)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为(选填“自养”或“异养”)。
    2. (2) 在中间产物密封发酵生成葡萄酒的阶段中,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为
  • 24. (2019九上·萧山期末) 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图中器官乙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写出两个即可)。
    2. (2) 经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在细胞内将一部分营养物质彻底氧化供能,其中由淀粉转化而来的营养物质最终分解为
    3. (3) 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 25. 如图所示是水螅和乳酸菌的呼吸情况与氧浓度的关系,其中表示水螅的曲线是,它所进行的呼吸方式为;表示乳酸菌的曲线为,它所进行的呼吸方式为,判定依据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3九上·上城期末) 酿酒用的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能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同时在同温同压下能产生等体积二氧化碳。而在无氧情况下能进行无氧呼吸。科学兴趣小组运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观察甲、乙两个装置中着色液位置的变化,实验环境温度恒定5℃,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回答:

    实验时间t/h

    0

    1

    2

    3

    4

    5

    6

    7

    8

    甲中着色液移动距离x/mm

    0

    10

    20

    25

    30

    33

    35

    35

    35

    乙中着色液移动距离y/mm

    0

    0

    0

    2

    6

    12

    15

    20

    30

    1. (1) 图乙中液体A应是
    2. (2) 实验中,图甲中的着色液会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 (3) 对比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甲、乙两种装置均可验证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
  • 27. (2023九上·丽水期末) 小涛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其步骤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______

    ②取10%葡萄糖溶液30毫升注入锥形瓶中,置于35℃水浴中;

    ③取干酵母3克,放入温水中化开后,倒入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

    ④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态石蜡,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密封瓶口,使玻璃导管伸入试管的液面以下;

    ⑤几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步骤①补充完整
    2. (2) 在“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态石蜡”的目的是
    3. (3) 小涛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出现;打开瓶塞,可以闻到酒精的气味。根据该实验现象写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表达式
  • 28. (2022九上·吴兴期末) 小科在学习了发酵的知识后,对自制酸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打算自行探索一下制作酸奶的方法,他用煮沸过的三个相同玻璃瓶,按甲、乙、丙三组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图分析:

    1. (1) 本实验中存在的变量是
    2. (2) 三组实验中玻璃瓶,在相应温度条件下放置6—8小时,哪一组最有可能制成酸奶,并说明理由
    3. (3) 图中煮沸的目的是
  • 29. (2020九上·上虞期末)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右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第1 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15℃

    6

    16

    22

    22

    22

    35℃

    10

    24

    32

    32

    12

    55℃

    0

    2

    2

    2

    2

    1. (1) 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

      实验时,先将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其目的是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

    2. (2) 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的催化作用受到了温度影响。
    3. (3) 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可能是的原因。
  • 30. 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不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松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Ⅰ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燕锅。

    Ⅱ制作方法: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 ~ 5小时;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燕30分钟;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酵母化开时用温开水而不用热开水的原因是 。
    2. (2) 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是因为
    3. (3) 蒸熟的发糕松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4. (4) 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 31. 家庭制作甜酒的工序如下:①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②将糯米倒入蒸锅蒸熟;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⑤将糯米饭放人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人温暖的地方(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酒曲粉末里含有的主要菌种是 。
    2. (2) 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使米饭冷却到30℃,目的是
    3. (3) 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造成的。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气体,还产生了
    4. (4) 有一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但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甜酒没制出来。该同学没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是。(答出一条即可)。
四、解答题
  • 32. (2022九上·椒江期末) 新冠疫情期间, 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技术的原理是将人体上、下腔静脉中的血液引出体外,将其充氧后注入病人的肺静脉(如图甲)或主动脉(如图乙),起到替代部分心肺功能。

    1. (1) 下列设备中能替代人体肺功能的是     
      A . 动力泵 B . 氧合器 C . 氧气泵 D . 热交换器
    2. (2) ECMO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衰竭或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其中图乙模式是为了挽救功能衰竭的病人。
    3. (3) ECMO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若营养补充液中的氨基酸最终在细胞内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废物,则氨基酸一定含有元素。
    4. (4) 经图甲交换器出来回到人体心脏的血液,再经过(选填“体循环”或“肺循环”)到达脑,血液中的氧进入脑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为脑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33. (2021九上·嘉兴期末)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为两等份,如图所示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用带有导管的瓶塞塞紧,导管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定时向甲烧瓶内通入氧气。根据酵母菌代谢方式的多样性推断。

    1. (1) 乙烧瓶内最后的产物是
    2. (2) 从理论上推测,哪个烧瓶对应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请说明理由。
  • 34. (2020九上·浙江期末)   2019太湖图影国际马拉松将升级为全马,11月24日,来自全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万名选手汇聚在山图水影的太湖边,奔跑在太湖图影国际马拉松的赛道上。回答相关问题。
    1. (1) 若选手赛后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肌肉细胞(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2. (2) 某选手跑完全程马拉松,体重减轻。从新陈代谢角度分析,这是人体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结果。
    3. (3) 比赛当天气温较低,选手在比赛中机体的耗氧量与夏季参赛时会有什么变化,并说明原因。
  • 35. (2019九上·瑞安月考) 如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物质。

    1. (1) 血细胞中能运输A物质的是
    2. (2) 物质B表示的是
    3. (3) 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结合图甲分析,下列生理活动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有     (可多选)。
      A . 血液流经肺部时A含量的变化 B . 血液流经小肠时C含量的变化 C . 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B含量的变化
  • 36. (2019九上·温州月考) “关爱生命,珍惜健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而其中,控制体重和能量消耗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请结合所给资料进行分析。

    资料一:人体标准体重测算公式:

    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资料二:14~18 岁青少年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的比值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如下表;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0.9

    0.9~1.1

    >1.1

    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营养不良

    正常

    营养过剩

    资料三:不同年龄的人每天所需要能量的曲线图如图;

    资料四:小明,九年级学生,男,今年 15 岁。在体检时,测得身高为 165 厘米、体重为70千克。

    1. (1) 根据资料和测量数据,判断小明的营养状况为
    2. (2) 青春期人体需要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进行有氧呼吸时,蛋白质在体内被氧化分 解的最终产物包括 CO2、H2O 和含氮废物等,则可推知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3. (3) 分析资料三的图像,请比较青春期与其它时期每天所需能量有何不同,并解释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