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3-11-25 浏览次数:17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strong><strong>2</strong><strong>分,共</strong><strong>60</strong><strong>分</strong><strong>)</strong>
  • 1. 根据目前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学术界对于中国文明起源地的观点主要有五种说法:一是满天星斗说:即认为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分为六大板块;二是两大集团说:以半坡文化为代表的高原山岭型和以青莲岗系统文化为代表属川泽湖泊型;三是接触地带说:即主张以阴山、秦岭、南岭三条山脉为标志划分出几个接触地带,找出各种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四是大小中心说,即坚持黄河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中心,也存在若干个小的中心;五是辽河流域文化中心说:赤峰的红山文化并非受黄河仰韶文化的影响才形成的。据此说明(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众说纷纭,中国历史错综复杂,历史学家难以解释 B . 对于客观历史认识必须要遵循大胆设想、以论带史的治学精神 C . 历史观点不可盲从,历史解释需要长期研究和工作,才能逐步接近历史的真实 D . 历史的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 2.  历史学家钱穆曾指出:中国之完成为一中国,当远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这一说法的依据是该时期( )
    A . 小农经济的出现 B . 郡县制度的推广 C . 儒家思想的产生 D . 华夏认同观的形成
  • 3. 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下观点与他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 . “兼爱”、“非攻” B .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C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4. (2022高二下·贵州月考) 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博律》中规定,百姓要如实填报户籍,不得隐瞒家内奴隶,不得未老报名,已名不报,不得以壮年报病废,已成丁报幼小等;秦简《编年纪》记载: 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全国百姓向官府申报自己的年龄和实有土地数。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
    A . 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 B .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 . 郡县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D . 注重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 5.  下图为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主要路线示意图。据此判断(     )

    A . 世界发展呈现多元一体 B . 亚欧大陆交通畅通无阻 C . 交往交流促进文明发展 D . 世界各地区连成了一体
  • 6.  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药物学、方剂学、针灸学以及养生保健学等方面更是特色鲜明。下列有关中医药成就,正确的是( )
    A . 扁鹊著《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B .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C .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 . 吴有性著《瘟疫论》,有效防治了东北鼠疫
  • 7.  《木兰辞》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主人公身上兼具英雄气概与女性特点,诗歌既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族特色,又反映了耕织生产、礼乐文明和家国情怀。这说明( )
    A . 商品经济为市民文化增添色彩 B . 北方游牧民族女性的英雄气概 C . 民族融合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D . 封建化改革深刻影响北方民族
  • 8. (2022·包钢厂一模) 大雁塔既是唐代著名佛教建筑,又因为科举进士及第者将被题名于此而著称。“雁塔题名”这一现象表明(    )
    A . 唐朝政府重视佛教发展 B . 三教合流推动了科举制发展 C . 科举制助长了攀比之风 D . 科举制助推了崇文社会风尚
  • 9. (2022·青岛二模) 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汉承秦制,实行“编户齐民”制度。两者的首要目的是(    )
    A . 取代血缘政治 B . 进行赋役征发 C . 实行社会救济 D . 维护社会治安
  • 10.  始建于北魏的云冈石窟佛像凿在粗糙的岩石之上,夹杂着希腊元素的自然主义风格,以及从中亚传入的印度审美特征;唐朝的龙门石窟佛像相对较小,细腻紧实的基底则让更线性、庄重的中原风格逐渐占据了上风。上述差异体现了( )
    A . 不同区域艺术在交流中嬗变 B . 地理环境决定佛像艺术风格 C . 中国早期雕像多为佛教艺术 D . 中原文明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 11.  下表所示为对隋朝至盛唐社会生活变化的部分描述。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服饰文化

    为便于妇女骑马,圆领长袍服装设计趋于流行

    饮食文化

    每年立春时节,朝廷向高级官员发放葡萄酒、胡饼

    舞蹈文化

    城市中人们对胡旋舞与胡腾舞钟爱有加

    A . 社会风气开放多元 B . 城市生活日益丰富 C . 民族差异逐渐消亡 D . 中外交往颇为密切
  • 12.  含嘉仓也称含嘉仓城(如图所示),是隋唐王朝在洛阳修建的大型储粮仓库。考古发掘显示,含嘉仓城有粮窖287座,不少出土粮窖铭砖上记载的粮食来源地有江南的徐州、苏州、润州(镇江)等,以及华北一带的邢州、德州、魏州(河北大名)等地。这反映出隋唐时期( )

    A . 南方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B . 农民赋役负担极其沉重 C .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D . 国家具有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
  • 13.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宋王朝吸收了唐代覆亡的历史教训,建立起以分权体制为最大特色的藩镇割据防范体制。这主要表现在( )
    A . 分割中枢机构的权力 B . 崇武抑文的基本国策 C . 参知政事的全面放权 D . 事权分离的地方建制
  • 14.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当时的海商之船,大船载重有五千料,可以装载五六百人;中船载重一千料至三千料,可以装载二三百人。宋代海船已能远航到红海乃至东非。由此可见,当时( )
    A . 政府财政倚重海外贸易 B . 海上丝绸之路颇为繁荣 C . 民间贸易得到政府鼓励 D . 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实现
  • 15.  宋代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宋人抛弃了奴婢“类同畜产”的传统观念,视其为“佣雇良民”,这表明当时( )
    A . 门第观念日益淡化 B . 阶层流动性增强 C .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 新生产关系形成
  • 16.  下列图片展示了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创制的文字。这可用来说明( )

    A .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 . 民族史研究资料丰富 C . 文字能促进文明发展 D . 民族间文化联系增强
  • 17.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从制度建构上而言,明代内阁的职能来自皇帝的需要,其主要职能"密勿论思、票拟批答”都出自皇帝处理决策事务时所需的辅助,且由于内阁权力地位未经法定,所以它也不具备太强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明代内阁(  )
    A . 并不具备参与决策的职能 B . 增加了皇帝的工作负担 C . 推动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D . 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
  • 18. (2022高一上·江门期中) 乾隆五十八年(1797年),清廷颁布《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达赖、班禅及各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的亲临监视下,集众喇嘛采取“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一章程的颁布(   )
    A . 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 . 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C . 说明驻藏大臣地位最高 D . 消除了西藏地区的社会矛盾
  • 19.  宋元时期,福建曾是对外贸易发达的地区之一,而明代“自海禁严而闽贫矣”。由此可知,明代实行“海禁”( )
    A . 断绝了对外贸易活动 B . 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 . 强化了传统重农政策 D . 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 20.  明清时期,江南封建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园林。其中苏州城就有200多处,大多数是为名人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有“不隐山林隐朝市,草堂开傍阖闾城”之说。这可用于说明( )
    A . 城市规划布局水平高超 B . 苏州名士重农抑商观念深厚 C . 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D . 明清南方士大夫生活的奢靡
  • 21. (2023高三上·恩施月考) 1830—1856年,中国的白银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银荒”危机出现,银钱比价在超过1000文/两的基础上持续快速上涨,为此江西巡抚吴文镕上《设法贵钱贱银疏》曰:“用银之款,可代以用钱,财用因以少裕。”这段材料可用来证明( )
    A . 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 . 西方侵略激化中国银钱矛盾 C . 政府试图建立近代货币体系 D . 重农抑商政策事实上已破产
  • 22.  魏源主持编撰的《海国图志》出版于1842年以后,在东亚地区流传甚广,其“师夷长技”的观点不仅催生出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还启发了日本“和魂洋才”与朝鲜“东道西器”思想的产生。这可用于说明( )
    A . 东亚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 B . 《海国图志》启迪了东亚地区的近代化 C . 东亚新旧势力之间的妥协合流 D . 东亚对西方的学习已经深入文化层面
  • 23.  洪仁玕提出“兴士民公会……以拯困扶危,并教育等件”;“禁演戏修斋建醮(举行道教仪式)”,兴建医院、四民院、办学馆、办报纸等;“禁庙宇奇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拯民出于迷昧之途”等主张。据此可知,洪仁玕的这些思想( )
    A . 是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 B . 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C . 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 D . 切合广大农民的根本需求
  • 24.  上海的一些路名的设置有其历史背景,其中与洋务运动有关的是( )
    A . 黄兴路 B . 靖宇路 C . 制造局路 D . 光启路
  • 25.  《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 )

    A . 日本发动战争为了独占中国市场 B . 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 C . 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 D .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
  • 26. (2023·郴州三模)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在一场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基础上进行的一场不彻底的政治改革。由于没有真正兴起的市场经济力量作为班底,戊戌变法显得有些心急火燎而又一厢情愿。最起码,对于一个百姓很穷,还在为他们的生存而发愁的国家来说,这样的改革也太奢侈了。他意在强调(    )
    A . 变法过急不具彻底性 B .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利益 C .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 . 变法不符合中国的需要
  • 27. (2022高一下·阜阳期末) 义和团运动反推了“开民智”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民动员的民族抗争运动的兴起,继起了抵制洋货等运动,新知识群体、传统绅士等知识精英,常常直接诉诸群众力量的态度,既体现了“社会启蒙”的成功,也反映了当时“民间社会”势力的茁壮。材料旨在说明(    )
    A . 民族群体意识的觉醒 B . 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 . 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 D .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28. (2023·杭州二模) 有史家认为:唐宋变革,是指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性质.权力关系、政府组织的全面改变。这样的改变,在我国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四次:一是殷周之际;二是春秋战国;三是唐宋之际;四是晚清民国。以下关于这四个时期的改变.对应正确的有(    )

    ①殷周之际——封建制邦国统一为郡县制帝国

    ②春秋战国——农业家庭式劳作取代农夫集体耕作

    ③唐宋之际——士庶阶层之别明显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④晚清民国——君主专制集权体制逐渐向民主宪政体制过渡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9.  武昌起义后,杜亚泉发表《革命战争》一文,专门申论此次革命,以“建设民主国,创立共和政体”宣示国民,“纯乎为转移统治权之政治战争,一改历代革命战争之面目,实为我革命民族中一种之异彩。”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 )
    A . 统治权从君主转移到国民 B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实现政权的和平渐进过渡 D . 丰富了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 30. 熊月之先生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论述了国人接受西学的五大主题:“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与科学启蒙。”下列项中,属于“科学启蒙”的是( )
    A .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B . 陈独秀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 C . 维新派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D . 洋务派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二、材料分析题(</strong><strong>3</strong><strong>道题,共</strong><strong>40</strong><strong>分)</strong>
  •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及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55一1759年,清朝出动数万军队平定叛乱,结束了天山南北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清朝基本沿用汉、唐治理西域的办法,在新疆实行以军事为主的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为最高军政长官。在汉、回农民聚居的乌鲁木齐,清政府采用与各省一致的郡县制,而塔里木盆地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区域,清政府则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1759年,清政府从内地抽调八旗、绿营官兵到新疆携眷长驻,在各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修筑城堡,这些城堡不仅是军队驻所,后来还发展成为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政府还在天山南北开展了以大规模屯田垦荒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活动,使新疆大片万古荒原变成了良田,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军府人员的粮食问题。但在强调边疆地区的特殊性和制定特殊政策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各民族交流、影响边疆民族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南疆实行的回汉隔离政策等,迟滞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摘编自齐清顺《清朝对新疆的治理与开发》

    1. (1) 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治理与开发新疆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前期对新疆的治理与开发。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

    时间主要内容

    1861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1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1862

    京师同文馆创办

    1865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2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前往美国、欧洲。

    1875

    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0

    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

    设立开平矿务局。

    表二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时间

    时间主要内容

    1901

    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

    1902

    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

    1903

    设立商部,颁布奖励实业措施。

    1903

    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留学生大都留学日本。

    1905

    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8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文件。

    比较表格,提取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至少提取2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