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重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3-10-18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更是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在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之下,传统文艺与新型“云端”文艺紧密“牵手”;在媒介融合的加持下,网络文学和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齐头并进;在数字化生态环境的作用下,特殊时刻以艺战“疫”的坚守激起强大力量……当前,文艺与互联网的“联姻”,迸发出强劲的活力,透露出无限的潜能。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活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网络空间为艺术鉴赏和消费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场域,同时也为文艺创作和评价提供了重要的阵地。“用户生产内容”“人人都是艺术家”唤醒社会各领域的文艺力量,为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互联网十文艺”模式的开放性,为网络文艺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与全民化提供了可能。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个体,都可成为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体。

    参与者实现圈层突围的同时,网络文艺“受众”的概念也发生变化。传统文艺中的受众是文学作品的读者、影像的观众和音乐的听众,他们作为信息传播和文艺审美的接受者而存在。但网络文艺领域,“受众”被视为“用户”。他们在进行信息读取和艺术审美之外,还参与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和评价,包括点赞、弹幕互动、直播连麦、众筹影视创作等方式。他们是创作者、参与者,也是消费者、评论者,是“复合型”受众。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传播—接受—反馈”信息接收模式受到系列挑战,传播者和接受者转而趋向双向互动模式。这种改变脱胎于媒介融合的技术赋权,同时又作用于影像的创作理念,更为影像创作主体带来自由的创作空间。比如,时下比较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尝试将不同地区、行业、类型和层次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整合,助推文艺作品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虚拟成像、全息影像等形式推送作品,以各种展演活动、网络直播、创意工坊等作为传播平台,传递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诉求的文艺作品,彰显文化的整合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欧阳一菲《变的是外部形态,不变的是价值坚守——对当下网络文艺生态的一点观察与思考》)

    材料二:

    每个时代都有与其“时代精神”、文化风尚协调共振的文学艺术,相应地,每个时代也有独具特色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与之相配套。21世纪以来,依托于互联网、数字信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而急剧融合的网络媒体,为文艺创作、传播和接受的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当然也对文艺学学科体系与话语范式的建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不过,就科学规范的学术共同体建设和理论话语范式的创新而言,当前的网络文艺学特别是我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文本和接受的理论与批评研究还很不成熟,主要问题表现在理论视野局限、研究方法单一、话语创新不足、研究范式错位、审美定位偏差、遴选机制不灵活、评论生态不健全以及专业研究队伍建设不到位等方面。网络文艺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的滞后与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火热状况之间构成了某种“失位”或不平衡,这是新时代文艺学学科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文艺学是一个指向宽泛的学术概念。从研究范围看,其关注的应该是网络媒体或者更宽泛意义上的新媒体语境之下的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问题,涉及网络文艺的创作、传播、文本阅读及其跨媒介、跨学科、跨专业与跨文化的意义生成语境等研究内容共同构成的“泛问题域”。这种理论研究在本体论层面可以被理解为网络文艺的基本概念辨析、研究范围界定、理论方法创新和批评话语阐释,在现实操作层面则应该是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发布、呈现、传播和再生产的文艺理论研究成果。生产机制与功能高度融合、意义传播与转化跨界互动的网络媒体生态,为网络文艺作品的创作、传播、接受与再生产提供了远比传统文艺生产更加丰富多元的阐释前景,当然它也为网络文艺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和话语范式转型提供了前提条件。

    (摘编自鲍远福《网络文艺学话语范式与学科体系构想》)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今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融互通,既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又拓宽了文艺空间。 B . 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C . 媒介融合的技术赋权带来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向互动,赋予影像创作者最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D . 当前我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文本和接受的理论与批评研究还很不成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空间不仅为艺术鉴赏和消费提供自由的空间场域,还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B . 在“互联网+文艺”模式下,地处偏远地域的中学生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体。 C . 某短视频“用户”因为只观看并点赞他人作品而从未发布过自己的作品,所以不是“复合型”受众。 D . 某地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互动,推送作品,因而能传递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诉求的优秀作品。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文艺学范畴的一项是( )
      A . 通常情况下,“语图文一体”“视听触同步”与“技术手段赋义”是网络文艺作品存在的方式。 B . 在新技术和跨媒介的文艺生产中,网络文艺学可借助网络和新媒体来实现所谓的“数字化生存”。 C . 网络文艺学是指向宽泛的学术概念,可从研究范围角度对其进行理论层面和现实操作层面的阐释。 D . 文学、影视、动漫的文本形式、主题内容和思想价值必须依靠读者阅读和影众观看来传播。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阐述的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5) 当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理解。
  • 2. 现代文阅读Ⅱ

    打彩

    戴智生

    我的老家有个习俗:端午节宴请亲友,摆的是流水桌。

    所谓流水桌,就是来一拨人上桌菜,来拨人上桌菜,开席无定规,菜肴是一模一样的。宾客用过的碗筷,主人决不肯立刻清洗,皆堆积在门前的木盆里。谁家用过的碗盘摞得高,就证明谁家亲朋好友多,是面子也是荣耀。

    亲友酒足饭饱,观龙舟,打扑克,悉听尊便。我好些年头没有回去了。

    父亲生前,带我回过几次。父亲从小随爷爷在城里安了家,老家还有父亲的一位堂弟。按理说,我应该称父亲的堂弟叫叔叔,“做我女儿吧?”叔叔似真似假。他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婶婶打趣,他们百年之后,女儿打发“八仙王”的垫肩布,就指望我了。叔婶说的是久远的事,我只当是玩笑话。

    那时我还小,我们两家来往密切。叔叔上街常来我家落脚,带点辣椒或鸡蛋。我家也会送他些火柴、肥皂。叔叔家有喜事,一定请父亲到场,奉为上宾。

    父亲英年早逝,叔叔同我们一样悲伤,葬礼上几次哽咽落泪。他全家人都来了,忙前忙后,抬棺柩的“八仙王”也是叔叔带来的,丧事由他一手操办。之后,叔叔来得少了;我有了继父,叔叔好像再没来过。

    我出嫁时,也忘记了通知他。这么些年,忙工作,忙家庭,我几乎忘记了这位乡下的叔叔。今年端午节,一早接到一个电话,苍老的声音呼我小名,我辨不出声音,叔叔自报家门,开口就邀我去他家看龙船,并说有车来接我。

    这颇为意外,也有一点点为难。

    我知道老家有个习俗,出嫁女回去看龙舟,是要打彩的。怎么说,我也算村里出来的姑娘。打彩是给自家上船的兄弟披红绸,还得打爆竹、买烟送红包,慰劳全船的人。不花上两千块,面子上过不去。

    同爱人商量,老公倒也大方:饿肚也要争饱气!

    我们准备去银行取钱办礼品,叔叔两个儿子竟然上门了。两兄弟轮廓没有变化,进门就姐姐姐夫叫得山响。他们是专程来接人,茶也不喝,火急火燎地拉我们上车。

    我说:“东西还没准备好呢。”

    大弟说:“老爸有交代,人去就行,什么都不用准备。”

    上了车,我嗔怪他们:“知道我的地址,平时也不见你们来家坐坐?”大弟说:“老爸腿脚不便,我们前几年在外打工,回来没两年,合伙办了加工厂,都忙。这不,刚打听到你地址,今天就来了。”大弟按了一下喇叭,接着说:“现在村里日子好了,打了三条龙船,要热闹一下。我们也要划船,特意早点接你们。”

    我心里立马打起鼓,好像龙舟竞渡时的“咚咚锵”。

    二十公里的县道,个把钟头就到了。小弟先下车,跑回家拿出一挂鞭炮,噼里啪啦一阵响,烟雾还没散尽,我看见叔婶驻足门旁。叔叔有点佝偻,凝重地点着头;婶婶手拿一把勺,满脸的笑已见皱纹。他们明显有了老态!

    房子不是以前的老屋,是翻新的楼房。路过的邻里问:“谁来了?”“街上的亲戚!”婶婶高声地回答。“啥亲戚?”“女儿呗!”

    婶婶一只手牵住我的手,引我进了屋。屋里还有不认识的人,大家让开了座,弟弟一边递烟倒茶,叔叔陪我们坐了下来。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嘴里不停地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吃了饭让弟媳带你们去看龙船。”

    我又想到打彩的事,便讷讷地说:“可我、可我还没有准备打彩的礼。”“准备好了,准备好了,我帮你们准备好了!”“这怎么行?该我出的我出!”

    “知道你们不容易——我们自己人还计较什么喽!”

    叔叔的话,让我有些汗颜。我说:“真不好意思!你看,你是长辈,我都是空手来的。”“人来了就好。我们不是东西亲,是人亲!”叔叔一板一眼地说,双眼突然泛红,竟先流出两滴老泪来。顿时,我的眼睛红了起来。

    (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打彩”为线索,讲述了端午节当天“我”受叔叔的邀请回老家看龙船,叔叔为“我”准备好打彩礼的故事。 B . 小说插叙父亲去世后,“我”家与叔叔家的关系从密切到疏离,为下文作了铺垫,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 C . 在“我”小时候,婶婶想让“我”做她“女儿”的想法,既表现了婶婶对“我”的喜爱,也表现了“我”家与婶婶家关系亲密。 D . 小说中两次写叔叔落泪,其中第二次是叔叔对“我”父亲的怀念以及为“我”的疏远而感到难过。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如运用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弟弟们朴实、勤劳、孝顺懂礼。 B . “饿肚也要争饱气”一句既表现了丈夫支持“我”回乡看龙船,也表现了丈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C . “叔叔有点佝偻,……他们明显有了老态”一句直接描写了叔婶的苍老,与前文“我好些年头没有回去了”相照应。 D . 小说传承一方地域风俗文化,表现了淳朴的民风以及老家人善良真诚、热情好客的品质,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3. (3) 请结合“我”受邀回老家看龙船的相关情节,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4. (4) 小说以“打彩”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楚武王侵随,使莲章求成焉,军于取以待之。随人使少师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 , 其我也,君何急焉    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而君逞欲,祝史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铨肥脂,桨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脂’,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疾蠡也,谓其备脂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桨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種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摘编自《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B .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C .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D .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少师,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辅佐君主的官职。北周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孤”。 B . “随人使少师董成”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成”字含义不同。 C . “少师得其君”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两句中的“得”字含义相同。 D . “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楚王想攻打随国,但由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的关系比较好,又有季梁的出谋划策,所以楚王又不敢轻举妄动。 B . 楚王采纳了斗伯比的“欲擒故纵,骄兵必败”的策略来对付随国,被季梁识破,由此可以看出季梁的聪明才干。 C . 斗伯比认为扩张军队、增加装备、用武力威胁邻国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会使邻国因为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楚国。 D . 季梁的观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能使“随侯惧而修政”,由此也可以看出随侯是一位善于听取谏言的君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②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5. (5) 随侯与季梁对取信于鬼神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 4. (2023高二下·安徽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点绛唇·题草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馀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乱生”和“谁为主”突出金谷园蔓草丛生、人去园空的景象,与杜牧诗句“流水无情草自春”意味相近。 B . “馀花”两句看似写雨中落花,实则包含草盛人稀的意思,“满地”句意境阔大迷蒙,渲染了哀伤的氛围。 C . “又是”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来描写送别的具体过程,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D . “王孙”三句活用《楚辞》诗句,点明主旨。“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2. (2) 王冕《劲草行》中“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几句和本词都通过写草来寄寓情感,二者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报答皇帝大恩大德的两句是“”。
    2. (2)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看似写诗人清闲地作书品茗,实则暗示了他内心的郁闷和惆怅。
    3. (3) 古代以“水”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的诗词数不胜数,如杜甫《客至》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驶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但也应看到,决胜全面小康重任在肩,打赢三大攻坚战____,全面深化改革亟待进一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正因不进则退,更应非进不可——当此之时,唯有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兢兢业业,苦干实干,才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跑好我们手中的这一棒。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有少数人在“个人跑”中跑得还算优秀,但在“接力跑”中,并没有认清自己在“接力跑”中的角色定位,或是慵懒散漫、消极怠工,跑得“掉了棒”;或是今天上山、明天下河,跑得“脱了轨”。这些都是不为未来筹谋、只为眼前考虑的短视行为。一切伟大梦想的实现,都是“个人跑”与“接力跑”的结合。这启示我们:切勿丢掉团队精神。丢掉团队精神,失去奋进动力,踟蹰不前,得过且过,____,只会贻误发展时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共同怀抱的伟大梦想,要我们____才能实现。不求一时之功,不念眼前之利,“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多些家国情怀,多些责任担当,才能跑好自己这一棒,以行动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回答。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葡萄干是一种优质的水果干。有人说,葡萄干不就是糖吗?的确,①____,因为它浓缩了葡萄里的糖。但是,葡萄干≠糖。葡萄本身富含多酚类物质,在干制的过程中有部分损失,但大部分仍能保留在葡萄干中。因为我们平常吃新鲜葡萄时通常会吐掉葡萄皮,而②_,所以吃葡萄干能够得到果皮中的营养,包括皮里的大量果胶和纤维素,以及多酚类抗氧化成分。有研究发现,在常见水果干中,葡萄干中的多酚类含量是最高的一档。一般来说,③____,抗氧化作用越强。

    因为适量食用葡萄干有利于心脏健康,所以葡萄干是钾、镁和多种抗氧化成分的良好来源,也大量富含低聚糖和果胶。调查发现,每周吃至少160克的葡萄干,高血压的风险显著下降。又有研究表明,用葡萄干替代饼干、蛋糕等零食点心,更有利于控制血压。

    葡萄干中含蔗糖非常少,果糖和葡萄糖在牙齿表面附着时间短,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还略有抗菌效力,所以吃葡萄干后牙齿表面的pH值下降不多,达不到损害牙釉质的程度。当然,每一种食物都有自己的合理份额,若贪吃过多的水果干,而且不替代其他碳水食物,或者其他食物吃得少,只吃大量葡萄干,那也一样是不利于营养平衡的,一样会发胖或伤害健康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眼高手低”的基本意是:要求的标准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做不到。鲍鹏山先生在《孔子传》中也提到:一般人都把“眼高手低”当成一个贬义词。其实我们不妨对这个成语,做一个全新的理解:眼高者,并不拒绝手低;手低时,眼界却在高处。手低,是脚踏实地,干好本分活,受人之禄,忠人之事;眼高,是不为眼前一切所局限,明白自己还有更大的追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