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等效平衡

更新时间:2023-07-30 浏览次数:14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2·深圳模拟) 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 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温度(T)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 曲线Y表示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 . 提高投料比 , 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D . 其他条件不变,℃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 2. (2020·赤峰模拟) 700℃时,向容积为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 ,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

    反应时间/min

    0

    0.30

    0.60

    20

    0.10

    3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则反应的 B . 反应在 内的平均速率为 C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平衡体系中同时通入 ,达到新平衡前v(正)<v(逆) D . 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达到平衡时 转化率大于
  • 3. (2016·分宜模拟) 已知2SO2 (g)+O2 (g)⇌2SO3 (g);△H=﹣197kJ•mol1 .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mol SO2和1mol O2;(乙) 1mol SO2和0.5mol O2;(丙) 2mol SO3 .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 . 容器内压强p:P=P>2P B . SO3的质量m:m=m>2m C . c(SO2)与c(O2)之比k:k=k>k D . 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Q>2Q
  • 4. (2021高二上·台州期末) 一定压强下,向10L密闭容器中充入 , 发生反应: 的消耗速率(v)、 的消耗速率(v)、温度(T)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B,C三点对应状态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 B .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减小 C . 若投料改为通入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 . 125℃,平衡时 的消耗速率为0.015
  • 5. (2021高二上·东城期末) 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0.01

    0.01

    0

    0.004

    0.01

    0.02

    0

    a

    0.01

    0.01

    0.02

    b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中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B . 乙中的平衡转化率等于 C . 丙中反应逆向进行 D .
  • 6. (2021高二上·汕尾期末) 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3(g)2SO2(g)+O2(g)△H=+197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 质 的量 /mol

    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SO3

    SO2

    O2

    2

    0

    0

    吸收热量akJ

    0

    2

    1

    放出热 量 bkJ

    4

    0

    0

    吸收热量c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达平衡时O2的体积分数:①>③ B . 热量关系:a一定等于b C . ①②③ 反应的平衡常数:③>①>② D . ①中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7. (2021高二上·开封月考) 温度为 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甲、乙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CO(g)和 ,发生反应: .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反应物

    CO

    CO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1.2

    0.6

    2.4

    1.2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0.9

    0.3

    a

    b

    A . 甲容器中,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3.2kJ B .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C . 乙容器中,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35% D . 平衡时,乙中CO的浓度是甲中的2倍
  • 8. (2021高二下·丽水月考) 一定压强下,向10 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S2Cl2(g)和1 molCl2 , 发生反应:S2Cl2(g)+Cl2(g)⇌2SCl2(g)。Cl2与SCl2的消耗速率(v)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B,C,D四点对应状态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 B . 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C . 达到平衡后再加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 在300℃下,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重新达到平衡后,Cl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 9. (2020高二上·黄山期末) 在温度均为T℃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g) + O2(g) 2SO3(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

    容器类型

    初始体积

    起始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SO3

    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需要的时间/min

    SO2

    O2

    SO3

    恒温恒容

    1.0 L

    2

    1

    0

    1.6

    5

    恒温恒压

    1.0 L

    2

    1

    0

    a

    t

    A . a < 1.6    t < 5 B . 选择不同的催化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都将不同 C . 反应达到平衡时,装置Ⅱ中SO2平均反应速率v = 0.32 mol·L-1·min-1 D .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1 mol SO2、0.2 mol O2和4 mol SO3 , 则反应不移动
  • 10. (2020高二上·肇庆期末) 相同温度下,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进行反应: H<0。实验过程中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容器

    起始容积

    物质的起始加入量

    平衡时W的物质的量

    5 L

    0.6 mol

    5 L

    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1.8 mol B . 平衡时,两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n(乙)<3n(甲) C . 平衡时,两容器内的压强:p(乙)<3p(甲) D . 升高乙容器温度,能使甲、乙两容器中X的体积分数相等
  • 11. (2020高二上·双辽期末) 恒温、恒压下,1 mol A和1 mol 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 mol 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1:1 B . 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一定是1:2 C . 若起始放入3 mol A和3 mol B,则达到平衡时生成3a mol C D . 当v(A)=v(B)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
  • 12. (2020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 Y(g) 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m=2 B . 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 . 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 . 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 13. (2019高二上·嘉兴月考)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SO2氧化成S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 2SO3(g);△H=-akJ·mo1-1 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2a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 . 4 mo1SO2和2mol O2 B . 4mol SO2、2mo1 O2和2mol SO3 C . 4mol SO2 . 和4 mo1 O2 D . 6mo1 SO2和4 mo1 O2
  • 14. (2019高三上·吕梁期末) 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 N2O5(g)+O2(g),在T温度下,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NO2和1.0mol O3 , 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

    3

    6

    12

    24

    n(O2)/mol

    0

    0.36

    0.60

    0.80

    0.8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在0~3 s内的平均速率v(NO2)=0.24 mol·L1·s1 B . 在T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NO2、0.5mol O3和0.50mol N2O5、0.50mol O2 , 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为起始时的0.88倍 C . 24 s后,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达到新平衡时测得c(O2)=0.44mol·L1 , 则反应的ΔH>0 D . 在T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N2O5和2.0mol O2 , 达到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大于20%
  • 15. (2019高二上·达州期末)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 2Z2(g),若X2、Y2、Z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0mol·L-1、0.30mol·L-1、0.20mol·L-1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Z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
    A . 0.05mol·L-1    B . 0.20mol·L-1    C . 0.35mol·L-1    D . 0.40mol·L-1
  • 16. (2019高二上·张掖期末) 4.0mol PCl3和2.0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  PCl5(g) 达到平衡后,PCl5为0.8 mol,如果此时移走2.0mol PCl3和1.0mol Cl2 , 相同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
    A . 0.8 mol    B . 小于0.4 mol C . 0.4 mol    D . 大于0.4 mol,小于0.8 mol
  • 17. (2018高二下·仙桃期末) 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体积相等且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 SO3(g)+NO(g)。投入NO2和SO2 , 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经2min达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起始浓度

    c(NO2)/(mol·L-1)

    0.10

    0.20

    0.20

    c(SO2)/(mol·L-1)

    0.10

    0.10

    0.20

    A . 容器甲中的反应在前2min的平均速率v(NO)=0.05mol·L-1·min-1 B . 容器乙中若起始时改充0.10mol·L-1NO2和0.20mol·L-1SO2 , 达到平时c(NO)与原平衡相同 C . 达到平衡时,容器丙中SO3的体积分数是容器甲中SO3的体积分数的2倍 D . 达到平衡时,容器乙中NO2的转化率和容器丙中NO2的转化率相同
二、多选题
  • 18. (2016·江苏) 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L的容量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温度/℃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

    c(H2

    c(CO)

    c(CH3OH)

    c(CH3OH)

    400

    0.20

    0.10

    0

    0.080

    400

    0.40

    0.20

    0


    500

    0

    0

    0.10

    0.025

    A . 该方应的正反应放热 B .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C .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 D . 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 19. (2020·徐州模拟) 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molCH4和1.2molN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H4(g)+2NO2(g) N2(g)+CO2(g)+2H2O(g),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0

    20

    40

    50

    T1

    n(CH4)/mol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mol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0~10min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1·min1 B . T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为70.0% C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molCH4和0.80mol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CH4和1.2molNO2 , 与原平衡相比,达新平衡时N2的浓度增大
  • 20. (2020·南通模拟) 温度为T℃,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1mol NO2 , 发生反应:2C(s)+2NO2(g)⇌N2(g)+2CO2(g)反应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NO2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B . 图中c点所示条件下,v(正)>v(逆) C . 向a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 , 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比原平衡大 D . 容器内的压强:Pa:Pb>6:7
  • 21. (2020·南京模拟) 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Ⅰ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Ⅱ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200 ℃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2 mol·(L·min)1 B . 图Ⅱ所知反应xA(g)+yB(g)⇌zC(g)的ΔH<0,且a=2 C . 若在图Ⅰ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He,重新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 . 200 ℃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小于0.5
  • 22. (2018·江苏模拟) 温度为T时,在两个起始容积都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反应:H2(g)+I2(g) 2HI(g)  ΔH<0。实验测得:v=v(H2)消耗=v(I2)消耗=kc(H2)·c(I2),v=v(HI)消耗=kc2 (HI),k、k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

    c(H2)

    c(I2)

    c(HI)

    Ⅰ(恒容)

    0.1

    0.1

    0

    c(I2)=0.07 mol·L1

    Ⅱ(恒压)

    0

    0

    0.6


    A . 反应过程中,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的比为1:3 B . 两容器达平衡时:c(HI,容器Ⅱ)>3c(HI,容器Ⅰ) C . 温度一定,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K),有K= 成立 D . 达平衡时,向容器Ⅰ中同时再通入0.1 mol I2和0.1 mol HI,则此时ν>ν
  • 23. (2016高二下·无锡期末)

    如图所示,隔板Ⅰ固定不动,活塞Ⅱ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H=﹣192kJ•mol1 . 向 M、N 中,都通入 xmol N2 和ymol H2的混合气体,初始M、N容积相同,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x:y=1;2,则平衡时,M中的转化率:N2>H2 B . 若x:y=1:3,当M中放出热量172.8kJ时,N2的转化率为90% C . 若x=1,y=3,则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N>M D . 平衡时N2气体在两容器中体积分数可能相等
  • 24. (2021高二上·滕州期中) 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如下:2A(g)+ B(g) ⇌XC(g),达到平街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4 mol A,0.2 mol B和3.2 mol 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可能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 25. (2020高三上·连云港期中) 在恒压、SO2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测得不同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图中a点使用了催化剂,则b点没有使用催化剂 B . 反应2SO2(g)+O2(g) 2SO3(g)的ΔH<0 C . 若将起始n(SO2)和n(O2)变为原来的一半,图象发生改变 D . T1℃下,c起始(O2)=2.0×10-2 mol·L-1 , 则平衡常数K>50
  • 26. (2020高二下·合肥期中) 在1L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氨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3  N2+3H2 ,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为a%,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都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含量仍为a%的是(   )
    A . 3molH2和1molN2 B . 2molNH3和1molN2 C . 2molN2和3molH2 D . 0.1molNH3 , 0.95molN2和2.85molH2
三、非选择题
  • 27. (2020·宜春模拟) 化学平衡是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原理之一。
    1. (1) 现有容积为1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向其中加入1molA气体和1molB气体后发生反应:A(g)+B(g) C(g)   ΔH=-qkJ·mol-1(q>0),t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0.5molC气体,放出热量Q1kJ。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题干条件下,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A.消耗0.1molA的同时生成0.1molC

      B.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A的转化率为50%

      ②保持容器温度和容积不变,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C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Q2kJ,则Q1、Q2与q的数值关系正确的是(填序号)。

      A.Q1+Q2=q     B.Q1+2Q2<q     C.Q1+2Q2>q     D.Q1+Q2<q

      ③在原平衡基础上,保持容器温度和容积不变,向容器中再通入amolA气体,重新达平衡后,B气体的转化率为75%,则a=

    2. (2)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和20molH2 , 发生CO(g)+2H2(g) CH3OH(g)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

      ②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8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L。

    3. (3) 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电化学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电源的正极为(填“A”或“B”),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28. (2020·石家庄模拟) 为了解决能源的可再生及将CO2变废为宝等问题,科学家借鉴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原理,通过“人工” 光合作用合成了甲醇等液态燃料,因此甲醇又被称为液态太阳燃料。液态太阳燃料的合成及应用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 (1) 联系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原理,并结合上述图示, 写出“人工”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在图示转化过程中,太阳能除了储存在甲醇中,还储存在中(填化学式)。
    2. (2) 图中热催化过程的反应原理为CO2(g) + 3H2(g) = CH3OH(g) + H2O(g)△H

      已知:2H2(g)+O2(g)=2H2O (g)△H1= -483.6 kJ•mo1-1

      2CH3OH(g)+3O2(g)=2CO2(g)+4H2O(g)△H2=-1352.86 kJ•mol-1

      H =

    3. (3) 实验室对热催化反应进行模拟探究: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均为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1.0 mol CO2(g)和3.0 mol H2(g), 在不同催化剂X、Y 的催化下发生反应。测得5 min时,CO2转化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适宜选用的催化剂为(填“X'”或 “Y”)。

      T1K时,a点对应容器在0~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b、c点对应状态下反应物的有效碰撞几率bc(填“>”“<”或“=”),原因为

      T2K时,若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为p,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 (KP为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4. (4) 我国化学家结合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得出热催化反应的一种可能历程如图所示,其中自由基用“•”标出,过渡态用TS表示。

      四个过渡态中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的是,理由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 (2021高二上·怀柔期末)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 (1) CO还原NO的反应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该反应为自发反应,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0(填“>”或“<”或“=”)

      ②已知:   

         

         

       △H =(用含a、b、c的表达式表示)。

      ③一定温度下,将2 mol CO、4 mol NO充入2 L密闭容器。5 min到达平衡,测得N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

      i.5min内v(NO)=

      ii.该条件下,可判断此反应到达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 CO同时形成1 mol N2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CO与NO的转化率比值不再改变。

      ④某研究小组探究催化剂对CO、NO转化的影响。将CO和NO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测量逸出气体中N2的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即NO的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

      i.由图可知:要达到最大脱氮率,该反应应采取的最佳实验条件为

      ii.若低于200℃,图中曲线Ⅰ脱氮率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为

    2. (2) 用焦炭还原NO的反应为:。恒容恒温条件下,向体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三个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焦炭和一定量的NO,测得各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n(N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容器

      0

      40

      80

      120

      160

      甲/400℃

      2.00

      1.5

      1.10

      0.80

      0.80

      乙/400℃

      1.00

      0.80

      0.65

      0.53

      0.45

      丙/T℃

      2.00

      1.45

      1.00

      1.00

      1.00

      ①T400℃(填“>”或“<”)。

      ②乙容器达平衡时n(N2)=mol。

  • 30. (2021高一下·铁岭期末)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反应如下:
    1. (1) I:2SO2(g)+O2(g) 2SO3(g) ΔH1=-197.7kJ/mol K1(浓度平衡常数)

      为研究该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已装固体V2O5催化剂的密闭容器装置:

      在初始体积与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中均按2 mol SO2、1molO2进行投料,达平衡时,三个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甲、乙、丙”表示)。

    2. (2) 在容器丙中,0.1 MPa条件下,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投料方式下研究上述反应,得到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A组

      B组

      C组

      反应温度

      451℃

      451℃

      551℃

      投料方式(按照SO2、O2、SO3的顺序)

      2 mol 、1mol、0 mol

      0mol 、0mol 、2mol

      2mol 、1mol 、0mol

      含硫化合物的转化

      60%

      b

      c

      反应的热量变化

      放热a

      吸热79.08kJ

      放热

      压强平衡常数(Kp)

      Kp1

      Kp1

      Kp2

      ①表中:a= 。

      ②已知用平衡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得到的平衡常数即为压强平衡常数,则Kp1=MPa-1。

      ③451℃时,若按0.4 mol SO2、0.4mol O2、0.4 mol SO3进行投料,则反应开始时v(SO2)v(SO2)(填“>”、“<”或“=”)。

    3. (3) 将上述固体催化剂V2O5换成NO2气体同样可以对该反应起到催化作用,此催化过程如下:

      Ⅱ:SO2(g)+NO2(g)  SO3(g)+NO(g) △H2     K2(浓度平衡常数)

      Ⅲ:2NO(g)+O2(g)  2NO2(g)   △H3=-114.1 kJ/mol K3(浓度平衡常数),△H2=;K3=(用含有K1、K2的表达式表示)。

  • 31.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1. (1) Ⅰ.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A(g)+2B(g) 3C(g),已知起始时加入 3 mol A(g)和 2 mol B(g),达平衡后,生成 a mol C(g)。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开始加入 1.5 mol A 和 1 mol B,达平衡时 C 的 物质的量为mol(用含字母 a 的代数式表示),此时 C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开始时加入 2 mol A 和 1 mol B,达平衡时,要 求 C 在混合物中体积分数与(1)相同,则开始时还需加入mol C。
    3. (3) Ⅱ.向 BaSO4  中加入饱和 Na2CO3溶液,当溶液中 c(CO32)=6  mol/L 时,有部分BaSO4转化成了 BaCO3 , 则此时 c(SO42-)=。(已知 Ksp(BaCO3)=2.6×109 , Ksp=(BaSO4)1.1×1010)
    4. (4) Ⅲ.25℃时,V1 L pH=2 的 HCl 和 V2 L pH=11 的 NaOH 溶液反应后 pH=9,则 V1∶V2
  • 32. (2018高二上·佛山期末)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和H2反应可生成甲醇 (CH3OH) 和副产物CH4 , 反应如下:

    反应①CO(g)+2H2(g) CH3OH(g)  △H1=-90.0kJ/mol

    反 应②CO(g)+3H2(g) CH4(g) + H2O(g)    △H2

    反应③ CH4(g)+2H2O(g) CO2(g)+ 4H2(g)    △H3=+125.0 kJ/mol

    反应④CO(g)+ H2O(g) CO2(g) + H2(g) △H4=-25.0 kJ /mol

    K1、K2、K3、K4分别表示反应①、②、③、④的平衡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2=,K2与K3和K4的关系为K2=,△H2=kJ/mol。
    2. (2) 图1中能正确表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lgK1)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填曲线字母),其判断理由为

    3. (3) 恒温恒容的条件下,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 . 2v (H2)=v(CH3OH) B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 .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4. (4) 为探究不同催化剂对CO和H2生成CH3OH的选择性效果,某实验室控制CO和H2的初始投料比为1∶3进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T/K

      时间/min

      催化剂种类

      甲醇的含量(%)

      450

      10

      CuO-ZnO

      78

      450

      10

      CuO-ZnO-ZrO2

      88

      450

      10

      ZnO-ZrO2

      46

       

      ①由表1可知,反应①的最佳催化剂为,图2中a、b、c、d四点是该温度下CO平衡转化率的是

      ②有利于提高CO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A.使用催化剂CuO-ZnO-ZrO2 B.适当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CO和H2的初始投料比          D.恒容下,再充入a molCO和3a mol H2

    5. (5) 已知1000℃,反应CO(g)+ H2O(g) CO2(g) + H2(g)  K4=1.0。该温度下,在某时刻体系中CO、H2O、CO2、H2的浓度分别为3mol•L-1、1mol•L-1、4mol•L-1、2mol•L-1 , 则此时上述反应的v(CO)v(CO) (填“>”、“<”或“=”)达到平衡时c(CO)= mol•L-1
  • 33. (2016高一下·武汉期末)

    有a、b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保持容积不变,b中的活塞可上下移动,以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将3molA、1molB分别同时混合于a、b两容器中,发生反应:

    3A(g)+B(g)⇌2C(g)+D(g)

    1. (1) 达平衡时,a中A的浓度为M mol・L1 , C的浓度为N mol・L1 , b中A的浓度为m mol・L1 , C的浓度为n mol・L1 , 则Mm;Nn; (填“>”或“<”或“=”或“无法比较”)

    2. (2) 保持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分别充入 a、b 两容器,达平衡后a中C的浓度为N mol・L1的是,b中C的浓度为n mol・L1的是

      A.6molA+2molB            B.3molA+2molC       C.2molC+1molB+1mol D

      D.2molC+1molD            E.1.5molA+0.5molB+1molC+0.5molD

    3. (3) 若将2molC和2molD充入a中,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A的浓度为Wmol・L1 , C的浓度为Ymol・L1 , 则W和M,Y和N之间的关系为WM、YN. (填>、<、=、无法比较)

    4. (4) 保持温度不变,若将4molC和2molD充入a中,平衡时A的浓度为R mol・L1 , 则关系式正确的是       

      A . R=2M B . R<M C . M<R<2M D . R>2M
  • 34. (2016高二上·孟津期末) 工业上制备H2的一种重要方法是:CO(g)+H2O(g)⇌CO2 (g)+H2(g)△H=QkJ/mol.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850℃时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 (mol/L)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表:已知:85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0,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CO(g)

     H2O(g)

     CO2(g)

     H2(g)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4

     4

     c1

    c2

    c3

    c4

    1. (1) Q0(填“>”、“=”或“<”).
    2. (2) 若在850℃时向反应容器中充人H2O(g),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上表中 c2 mol/L,CO(g)的转化率为
四、题目
  • 35. (2021高二下·)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广泛。
    1. (1) 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生成的氢气(标准状况),实验记录如下表(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在0~1 min、1~2 min、2~3min、3~4 min、4~5 min时间段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原因为

    2. (2) 反应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后,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保持体积不变,充入Ar使体系压强增大,其逆反应速率
    3. (3) 一定温度下,将3 mol气体A和1 mol气体B通入一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 min时,测得剩余1.8 mol A,C的浓度为0.4 mol/L。

      ①x=

      ②反应经2 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mol/L。

      ③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为p,混合气体起始压强为p0。请用p0、p来表示达到平衡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