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6月...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制定过程反映出( )
    A . 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B . 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 C . 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D . 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 2. 那一天,是炽热的一天;那一天,是美好的一天;那一天,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一场庆祝新生的狂欢。她承载着全世界四分之一人类的百年期待,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战火和丧乱中降生了。“她”降生的标志是( )
    A . 中共成立 B . 渡江战役 C . 开国大典 D . 改革开放
  • 3. 某班的黑板报有这样一段文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材料反映了( )
    A . 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B . 修建青藏铁路 C . 和平解放西藏 D . 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 4.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 )
    A . 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 是土地改革顺利开展的保障 C .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5. (2022八下·广州期末) 电影《长津湖》生动塑造了抗美援朝时期鲜为人知的英雄群像,创造了中国战争影片的新标杆,电影上映半月票房即达到45亿元。该影片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 . 深刻阐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B . 反映当代人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期待 C . 充分显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D . 表达国人认识现代战争的理性情感
  • 6. 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1951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生产运动 B . 土地改革 C .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7. (2022·牡丹) “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土地改革(   )
    A .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 . 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 8.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五年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下列成就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是( )
    A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 武汉长江大桥 C . 沈阳飞机制造厂 D . 开平煤矿
  • 9.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新一年开始最重要的会议。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民主集中制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10.  1920年,爱国实业家刘鸿生创办了华商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即后来的上海水泥厂)。解放前,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7年,还是原来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其产量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 “大跃进”高潮的到来 B .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 . 人民公社的出现
  • 11.  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这一“划时代意义”指的是( )
    A . 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 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 彻底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局面
  • 12.  1958年8月,报纸上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的报道。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民积极性提高 B . 全国90%的农户参加了人民公社 C . 实行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 . 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 13.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是( )
    A .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C . 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D .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 14.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他们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 艰苦奋斗、公而忘私 B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 冲锋陷阵、抗击侵略 D . 民主科学、实业救国
  • 15. 会议以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他们不唯书,不拘泥于前人的个别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出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这次会议( )
    A . 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 做出工作中心转移的历史性决策
  • 16. (2022·梧州) 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 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 . 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D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 17. 下表是我国相继对外开放的地区,反映了( )
    时间 开放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
    1992年 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
    A . 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 . 我国对外开放经历“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这一过程 C .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 . 我国最富裕的地区在沿海地区
  • 18.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始于( )
    A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19. (2022·临沂) 某校九年级一班在设计板报内容时选取了以下几个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这些内容的板报主题应该是(   )
    A .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 B .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D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材料可知,下列不属于中国梦内涵的是( )
    A . 国家富强 B . 共同富裕 C . 人民幸福 D . 民族振兴
  • 21.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作出指示,要把“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贯穿办奥工作全过程,总书记的指示重点体现了( )
    A . 新发展理念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邓小平理论
  •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为此我国制定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A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23. 林郑月娥称,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大大超出特区政府应对能力,“情况极不理想,特区政府深感不安和抱歉”。她说,中央一直是香港特区最坚强的后盾。特区政府将竭尽所能,以“动态清零”为目标,“用好中央支持”奋力遏制疫情。“用好中央支持”是指( )
    A . “一国两制”的制度 B . “区域自治”的制度 C . “经济特区”的政策 D . “一带一路”的政策
  • 24.  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仙逝。“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他的诗作《乡愁》里提到的是尚未和祖国大陆统一的哪一地区( )
    A . 台湾 B . 香港 C . 澳门 D . 西藏
  • 25. (2018九下·镇江模拟)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 . 实现直接“三通” B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26.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彰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雄心壮志。人民军队以改革重塑后的全新面貌接受习主席检阅。而建国初不会出现的军种是( )
    A . 陆军 B . 空军 C . 火箭军 D . 海军
  • 27. (2022·铜仁) 体育外交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   )
    A . 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B . 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C . 有利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 . 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28.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为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此举( )
    A . 彻底消除了中美两国矛盾 B . 使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 迎来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D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9. 我国下列成就中,按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第三的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C .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D . 神舟五号载入飞船
  • 30. (2023·城关一模) 通过手机上的订餐软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通过自动购票机可以轻松购买车票:一个小小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室内灯光……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 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 . 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C . 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发展 D . 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 2分,32题14分,33题1 4分,共40分。
  •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一一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一一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场景?有何意义?
    2. (2)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请你举出在这次事件中涌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
    3. (3) 结合所学知识,支撑材料三事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三的事件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3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下册

     【制度确立】

    材料二:

    农民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

    递交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申请

    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

     【出现失误】

     材料三:八大二次会议(1 9 5 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 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 0年赶上美国…… 

    一一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以史为鉴】

    1. (1)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当时怎样的经济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党和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幅图片的内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除了“大跃进”,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还出现了什么失误?
    4. (4)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 33.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统一梦】

     材料一:“九二共识”的缘起是为两岸协商寻求奠定政治基础。两岸授权民间团体事务性协商开启后,需要双方为协商奠定明确的政治基础。1 992年1 0月底至1 2月初,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材料二:全国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 2 0个自治县(旗)。 一一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当前,致力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收入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最为迫切而紧要的民生课题。

     ——2014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一一袁隆平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 一屠呦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在哪里得到了实施?
    2. (2)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什么制度?
    3. (3)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 在此之后,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国家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
    4. (4) 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材料四其中一位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5. (5)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