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州市重点中2022-2023学年学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

更新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漫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慢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速度”,“速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一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美学现象进行解释。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在运输工具的躯壳之内,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强大,快速的移动使得“出发”的下一刻就是“到达”。未来主义者称:“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他们“创作的灵感在于机械的轰鸣、电气的沸腾、现代都市的喧嚣,主张以机械美代替艺术美、自然美”。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刷新竞速时代的“速度”。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

    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后者是以“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等虚拟现实和现象”为对象的美学。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在传统美学中,虽然塑造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审美主体却置身于现实之外;而在虚拟美学中,虽然虚拟世界中的形象置身现实生活之外,审美主体却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内的。

    “速度”的参与带来审美的变化。古典时期,“速度”的参与很少,审美客体是实在之物,是遥远的,外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缓慢悠游、超然物外的主动行为。而在“速度”占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时期,审美客体不再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在速度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突中,审美客体变成“被给予”的,审美主体往往因无法自主选择而变成“被迫”审美。

    (摘编自汤丽琪《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速度美学和慢速美学都产生于竞速时代,前者重视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后者关注“当下性”,将当下的瞬间固化。 B . 朱光潜说的“慢慢走,欣赏啊!”与慢速生活的理念相通,要求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C . 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促进“速力之美”的诞生,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使人们由追求“速力之美”转向欣赏虚拟美学。 D . 相较“速力之美”,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人们对速度不再那么敏感,而将关注重点转向虚拟现实和现象。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易失去平衡,适当减缓节奏、采取减速的时间模式有助于重建平衡。 B . “慢的乐趣”失传,不仅因为技术革命带来“令人出神的速度”,也与人们对竞速时代个体生存情境反思不足有关。 C . 与“慢速生活”者远离加速生活、关注内心体验不同,未来主义者大力地称赞并主动地拥抱竞速时代的“速力之美”。 D . 与虚拟美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但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而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也更强。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      )
      A . 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称,“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永恒的、无所不在的速度”。 B . 某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慢城市”,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美景随处可见,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令游人身心愉悦。 C . 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通过无数工匠的努力,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D . 某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卖掉城里的房子,在山里建房、种菜,远离城市喧嚣,过与世隔绝的山居生活。
    4. (4) 两则材料对“竞速时代”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5. (5) 请根据材料一、二,从审美体验的角度简要分析《去你家吃饭好吗》走红的原因。

      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在视频网站一经上架便好评如潮。它以邀请好朋友去家里吃饭为框架,展现不同家庭正在发生的生活情景。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静。它又以慢条斯里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对亲情的冲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麒麟踏雾来

    付淇琳

    麟儿有个奶奶,一个会对着36楼的天空悠悠地唱山歌的奶奶。

    “我还是个姑娘的时候,被寄在青莪书院念书。有一天,突然来了一帮花花绿绿的人,敲锣打鼓地搬进了隔壁的大祠堂。我觉得好奇怪,忍不住跑出院门,胡乱扯住一个男生的袖子问。原来他们是耍麒麟舞的,下江逃难来的。刚问完就被先生拽回去了,叫我别乱跑。”

    “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一座常年有云雾飘浮的岭南山城就顺着奶奶手指上缠绕的棉线被带出来了。

    区芸川小时候住在乡下。

    区芸川,就是麟儿的奶奶。抗日那会儿,麟儿的太公,也就是区芸川的爹爹,卷了包袱别了妻女就上前线去了。奶奶的娘干脆卷了包袱,顺着进城的驴车回了娘家。所以奶奶芸川是在进城念书的第二年遇见爷爷的。

    小姑娘嘛,在这种年纪碰上这样的人,心里的蒲公英早已散得漫天漫地。小芸川费尽周章从看门爷爷那儿打听到这男生叫陈轸,又费尽周章地爬上书院的白墙去看他,她早就看准了时机——书院先生中午是要休息的!刚开始她还不太能在中午看见陈轸,只能百无聊赖地坐在白墙上,看远处的山。城是陷在山里的,云雾也多,从远处看,林中的每一片叶都托着一滴雾,轻轻的,嗡嗡的,看得人心里痒痒的。

    在青莪书院,芸川慢慢长成了高年级。白墙框住的天空时而云雾弥漫,时而甲光乍现,很多同学都休学回家了。人少了以后,先生就不大管这些高年级的女生了,所以出门上街成了她们的常态。芸川也常跟着她们去街上派发抗日传单,甚至还顺船而下到广州游行去了。

    能自由出门以后,芸川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地爬上白墙,跟墙脚的少年谈天说地了。光明正大地,两人坐在广场的榕树下。

    “你知么,麒麟这种灵兽能压邪避害,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舞麒麟,就是要呼王者。”

    “那你觉得谁是王者?”

    “谁能赶跑日本鬼子,振兴中华,谁就是王者!”少年还特地扬了扬拳头。

    “我跟你讲,我好叻的喔,我以后可是要接师父的班的!”少年扬着脸说。

    “那你可要加油了,你的师兄师弟都不衰的嘞!”芸川故意酸他。

    “那我毕竟还是接了老祖宗的班呀!你呢,你就知念书!”

    “哪有!我念书也是接老祖宗的班呀!而且我还会唱古歌呢!这可是我们山城老祖宗的东西,你翻个岭,到北边去,想听都听不着呢!”

    “那你唱一个!”

    “麟之趾,振振公子呀,仁爱讲义气;麟之定,振振公姓呀,宽厚守礼节;麟之角,振振公族呀,男子男子唔使怕,学个麒麟换太平呀啊呀哟……”

    “怪文绉绉的。”陈轸摸了摸脑袋。

    芸川想到上次被娘塞满行嚢的爹,又想到了纷飞的战火,她看了看眼前少年,不知该笑还是该怎么样。

    快入冬了,前线胜了又败,败了又胜。虽说岭南常夏无冬,但冬天要真的来了,没件冬衣御寒还是受不住的。物资断了许久,眼看战火也要烧到云背后的这座城来了。

    日军终究在灰障中委头委脑地摸了过来,借暗把小政府给端了。等天一放明,日本军旗就在市政门口飘着了。旗杆,直直地,像尖刀一样,插在了山城人的心上。

    元宵节在夜雾的拐角处候着。日本军官贴了告示,说要走“亲民”路线。家家户户却被日本兵用刺刀逼着出门了。一个戴着瓜皮帽的汉奸站在丁字巷口的台子上,弓着腰说:“日本军官知今日是元宵节,特地请大家来看戏嘞。这不,费了老大劲把有名的麒麟班子都请来了,大家平时看不着的,听不上的,今天都尽情看一看、听一听!”坐在太师椅上的军官点了点头,仰着脑袋睨着眼,把腿架了起来。

    咚咚锵/咚咚锵——

    焰火在旁助兴,麒麟踩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尸体,舞动着,双眼圆瞪,嘴大张着,露出里面的尖牙。舞麒麟的人迎火而上,腾跃、低伏、摇晃、前冲、后倾,所有动作在火光中都显得影影绰绰,火气冲天,看得人眼里也晃晃地燃起小火苗来。火麒麟被爆竹烧得支离、烧得破碎,现在就等着“劏火麒麟”了。火麒麟一劏就表示又回到了太平盛世,人们可以安安稳稳地过节过年了,大家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火麒麟往前如游龙般行进,突然那头在最后一刻向前扑去,尾巴里藏的人往一旁冲,那看台上的日本军官就被压在了庞然大物下。火苗烧着两个人,两具身体都笼罩在麒麟的阴影下,遮掩着,扭曲、歪斜、殴打、挥舞、挣扎。一阵枪响,那麒麟里的两具身体,腿一蹬,都不动了。揭开一看,那军官胸口插着小刀,趴在他身上的背后有两个洞,深邃地暗红着,汩汩地涌着血。再一看,从尾巴里奔出的人和几个日本兵横在地上,背上映着梅花。

    “后来呢?后来呢?”麟儿摇着手中的笔。

    “后来,陈轸没了师父师兄,自然成了接班人。带着他的那个麒麟团啊,去过香港、澳门,去过美国……”

    “那你们都跑那么远去了,怎么不干脆留在那儿呢?”

    “麟儿,文化没了根,就像鱼失了水,活不了的。人也一样,只有抓牢了‘根’才能活。你看看你爷爷,那些年那么苦的日子都能把老祖宗的东西守住了。你看我,一把岁数不能跑不能跳的,要是不唱唱歌,在这36楼,一下就被风吹走咯!”祖孙俩都笑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少女芸川的爱情发展串起山城风物、麒麟舞艺、战争风云,内容丰富,精神厚重。 B . 芸川与陈轸在榕树下谈天说地的情节体现出两人有共同的追求,因而情感逐步加深。 C . 小说以少女口吻、有限视角展开叙述,从个人经历由点到面晕染开去,引向宏大社会背景。 D . 小说构思巧妙,情节转换自如,前后中间皆有照应,将一群普通人的故事写得别开生面。
    2. (2) 关于文中与“雾”相关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是陷在山里的,云雾也多……”中的“云雾”是少女芸川青春萌动时复杂情愫的具化。 B . “白墙框住的天空时而云雾弥漫……”中的“云雾”暗示了时局变幻,推动了情节发展。 C . “元宵节在夜雾的拐角处候着”中“夜雾”为实力悬殊的生死较量渲染了热烈悲壮的氛围。 D . 小说标题“麒麟踏雾来”中的“雾”既指岭南山城特有的气候环境,也是对战争的隐喻。
    3. (3) 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麒麟”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内涵。
    4. (4) 这篇小说散文化特点明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同敞传

    张同敞,湖广江陵人,曾祖居正,相神宗有声。敞,崇祯间荫补中书舍人。至十七年,闯贼李自成陷北京,怀宗殉难,贼索朝官甚急,文武逼降者多。敞藏入宫牙牌匿民间,潜出城徒步南归。

    及永历帝龙飞端州,敌陷粤东,上留大学士瞿式耜守粤西,驾幸武岗,趣敞入朝。丁亥八月,寇陷武岗,上狩粤西。敞为乱兵所掠,避入黔地。时黔、粤隔绝,人情汹扰,数月不闻行在消息。川、黔士绅议立荣、韩二藩。敞与钱邦艺及郑逢元、杨乔然力争其不可,众议乃沮。戊子,敞从间道赴行在,升詹事府正詹事。时寇数道攻粤,留守瞿式耜疏荐敞知兵,得士心。上命以兵部左侍郎,经略楚、粤兵马。时兵弱饷匮,敞身在行间,分甘苦,以忠义激励将士,人人自奋。每接战,敞即以死誓。及庚寅冬,敞督开国公赵印选、卫国公胡一青连营于桂林之小榕江。 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入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大学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 见敞至,喜曰:“我守臣不容他适,子军中总督,自宜行。天下事尚可为,子勉之!”敞笑曰:“公能为朝廷死,敞独不能乎?何相待之薄也!”遂取酒共饮,坐而待之。次日,敌人入城,执敞与式耜见孔有德,两人不跪,敞尤大骂。有德命部下捶辱之,敞骂愈厉。有德命拘二人于城北一小室中,命左右说之降,劝谕百端,式耜但大哭,敞则毒骂。暇则两人赋诗自矢,并刺敌人。有德愤甚,命折敞右臂,仍谈笑赋诗不绝。两人幽囚唱和者四十余日,诗各数十章。敌见两人困愈久、苦愈甚,而志愈坚、气愈烈,知终不可辱。至闰十一月十八日,乃杀之。金堡时为僧,致书于孔有德,乃殓瞿、张两公尸,葬于白鹤山下。上闻敞死痛悼,累日不食,望而祭之,赠陵江伯

    (选自《明季南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入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大学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 B . 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入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大学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 C . 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入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大学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 D . 十一月初五日/敌兵大至/两营战败/敞率数骑/入桂林城时军民俱散/留守大学士朝服坐堂上/誓与城亡/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同敞出身于官宦世家,李自成攻陷北京后,诸多朝臣被迫投降,张同敞隐藏身份潜逃南归,永历帝即位后要求他重新入朝为官。 B . 皇帝巡行粤西,黔地消息隔绝,黔、川两地士绅商议独立设置两藩,在黔地躲避乱兵的张同敞与郑逢元等人据理力争,但无法阻止。 C . 粤地军情紧急,留守瞿式向皇帝推荐张同敞,说他通晓军事且深得人心,于是张同敞从正詹事一职调任为兵部左侍郎,带兵打仗。 D . 张同敞与瞿式耜共同被捕,在被孔有德拘禁期间,两人或骂或哭,相互赋诗唱和,四十余日后被杀害,僧人金堡出面安葬了两人。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守臣不容他适,子军中总督,自宜行。天下事尚可为,子勉之!

      ②上闻敞死痛悼,累日不食,望而祭之,赠陵江伯。

    4. (4) 郭沫若在《赞张同敞》中用“江陵忠烈张”来评价张同敞,请简要概述张同敞的“忠烈”之处。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买  书  歌

    [清]陶士璜

    十钱买书书半残,十钱买酒酒可餐。

    我言舍酒僮曰否,咿唔万卷不疗饥。

    斟酌一杯酒适口,我感僮言意良厚。

    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

    淳于豪饮能一石,子建雄才得八斗。

    二事我俱逊古人,不如把书聊当酒。

    虽然一编残字半蠹鱼,区区蠡测我真愚!

    秦灰而后无完书。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借“十钱”为买酒或买书创设了只能二选其一的情境,“十钱”未必是实指。 B . “意良厚”,看似赞同,实则暗讽“僮”过于看重实用价值,而忽略了书的意义。 C . 本诗善用对比,如将酒与书进行对比;多处用典,如“淳于豪饮”“子建雄才”。 D . 本诗为“歌”,该诗体篇幅可短可长,平仄不拘,也可以换韵,形式上富于变化。
    2. (2) 有人认为,“残”字只出现两次,但满篇皆有“残”意,“残”意又尽显作者情思,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有两种:一般意义上的老师是“”,而韩愈所定义的老师是“”。
    2. (2) 杜甫《登高》中,“”一联,视角高低变化,描写有声有色,展现了夔州秋天独特的景色。
    3. (3) 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出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 6. 根据已经学习的《乡土中国》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格局”一词在文中是“形态、特点”的意思。请完成表格并思考: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区别是什么?

    中西社会结构模式对比图

    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

    在团体的人,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

    主张

    主张个人主义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团体界限分明

    依靠“”维持社会格局

    依靠“法”维持社会格局

六、语言表达(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呵,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虫儿们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 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节选自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1. (1) 下列句子中的“呢”和文中加点字“呢”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项是(      )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鼓噪无味

      A . 还有四五个月,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B . 你不信吗?院子里还有一棵更老的呢。 C . 有什么好玩的等会儿再说,我看书呢。 D .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到药物,就避不开靶点。任何药物都必须和体内特定目标(靶点)结合,对靶点介导的生物过程加以调节,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想了解药物疗效,就必须   ①   

    药物没有直中靶点的功夫,想改变靶点的生物功能,就必须和靶点“亲密无间”地结合。靶点是分子,因此绝大多数药物也是分子级别的,分为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两类。

    药物一般通过两个方法改变靶点功能:改变靶点的催化功能,或者改变靶点和其他分子的相互结合。对于具有催化功能的酶来说,   ②    , 反应在此进行。这个“活性中心”常常具有小而深的特点,很适合“塞”一个小分子进去。因此,在改变酶的活性这方面,小分子药物得天独厚。但是和酶的“活性中心”相反,靶点和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往往又大又浅,“浅”让小分子无处着手,“大”让小分子力不从心。因此,在干涉分子间相互作用这方面,   ③   

    1. (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点支烟,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 .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C .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D . 黄山谷论书,突出“韵”字;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趣”字。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1月,陆军工程大学理论宣讲服务政治教员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个群体注重系统学习、深入思考、厚积素养。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另一方面,他们以如火激情投身政治理论教学,不辞辛苦,勇于担当,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心怀火炬者,应予人星火!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