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4章 地球和宇宙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07 浏览次数:3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下·金东期末)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赤道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随公转而移动的原因。据科学家观察发现,黄赤交角在缓慢减小,下列描述的变化,不会出现的是(    )

    A . 热带范围增大 B . 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缩小 C . 金华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将变小 D .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将变大
  • 2. (2022七下·嘉兴期末)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方式开幕。地球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不同节气的形成是由于(   )
    A .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B .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 . 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变化 D . 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 3. (2022七下·嘉兴月考) 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当晚的月相是(   )

    A . 甲、A B . 丙、D C . 乙、D D . 丁、B
  • 4. 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所处的位置,“五一劳动节”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④~①
  • 5. 如图表示四地在夏至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你认为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6. 小明的爸爸要给年迈的爷爷、奶奶买新房,决定买一楼,这样出行方便。选好楼址后,爸爸又担心前面的楼会影响采光,小明建议爸爸某几天中午去看房,要是这几天采光很好就没问题了。小明建议爸爸看房的日期是( )
    A . 春分前后 B . 夏至前后 C . 秋分前后 D . 冬至前后
  • 7. 图甲是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昼长时间的变化,图乙是地球绕日公转。当该地昼长时间为图甲中P点时,地球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 8. 如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下列节气中,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用箭头③表示的是( )

    A . 春分 B . 夏至 C . 秋分 D . 冬至
  • 9. 图中四个地点的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

    A . ①地产生极昼或极夜现象 B . ②地四季变化明显 C . ③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 D . ④地季节与②地相反
  • 10. 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

    A .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B .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C . 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 .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 11. 如图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甲、乙为轨道上的两位置。依据此图,下列有关此时北半球的季节与地球公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北半球为夏季,地球公转方向朝甲前进 B . 北半球为夏季,地球公转方向朝乙前进 C . 北半球为冬季,地球公转方向朝甲前进 D . 北半球为冬季,地球公转方向朝乙前进
  • 12. 如图,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昼长于夜②昼为一年中最长③昼短于夜④昼夜平分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 . B . ①② C . ③⑤ D .
  • 13. 在下列位置中,一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 . 赤道上 B . 回归线上 C . 南北纬60°的纬线上 D . 极圈上
  • 14. 202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在这一重要的节日里,杭州武林广场的旗杆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一天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
    A . 杆影朝着正南方向 B . 杆影朝着正北方向 C . 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小 D . 太阳光与旗杆的夹角最大
  • 15. 当杭州正午旗杆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的时候,你能感觉到( )

    ①草木凋零②草木繁盛③昼长夜短④昼短夜长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填空题
  • 16. (2022七下·武义期末)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七)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之旅。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发射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A . 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B . 悬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 C . 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 D . 属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2. (2) 发射当晚的月相是, 。
  • 17. (2022七下·武义期末)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还流传了好些谚语指导着我们的农业生产。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回答下列问题:
    1. (1)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 ;
    2. (2) 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是    
      A . 地球自转 B . 月球绕地公转 C . 地球绕日公转 D . 太阳活动强弱
  • 18. (2022七下·乐清期末)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七)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在预定轨道进行绕地运动(如图甲)。

    1. (1) 如图乙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的位置在。之间(填字母)
    2. (2)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接近于

    3. (3) 小科判断“空间站组合体”绕地运动时受力不平衡,他的依据是
  • 19.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1) 写出地球公转至下列位置时的节气:

      A,B,C,D

    2. (2) 在图甲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图甲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 (3) 图甲中Q点所在晨昏线属于(填“晨线”或“昏线”);该点上的太阳高度为
    4. (4) 简述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过程中,图甲中M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
    5. (5)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是在(均填字母)期间。
  • 20. “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根据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图”和表“九九消寒歌”,完成下列问题。

    12月22日前后冬至

    九九消寒歌从冬至起,我国进人数九寒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 (1)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地球公转到乙位置的日期在  前后。
    2. (2) 当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序号表示的位置,这一天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此时北极圈有现象。
    3. (3) “九九”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图2中字母表示的时间段,此时我们杭州市的白昼时间将逐渐变,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变
  • 21.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的直射点是变化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 。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年中
  • 22.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①位置的节气时的日期是,此时的日期是前后。
    2. (2) ②位置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④位置北半球昼 (填“长”或“短")。

    3. (3) 10月1日时地球运行到 之间(填序号)。
  • 23.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2. (2)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
    3. (3) 此时A点昼长为小时,B点昼长为小时。
    4. (4) 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一个月,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

      北极圈内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 。

  • 2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读图2,该日地球位于图1所示公转轨道中的(填序号)位置,这一天太阳直射 ,图中A地将迎来 (填“黎明”或“黄昏”)。
    2. (2) 如图3,厦门(24.5°N,118°E)湖滨中学科学兴趣小组观测发现,在正午阳光照射下,树影朝向偏(填“北”或“南”)。
    3. (3) 一年中当正午树影最长时,厦门的昼夜长短情况是,且比 A点的白昼时间(填“长”或“短”)。
  • 25. 地球绕日运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 (1) 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都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白昼最短的是,南半球则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的。
    2. (2) 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阳光直射,白昼总是黑夜。此时北极圈内出现现象,南极圈内出现现象。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受阳光直射,北半球白昼总是黑夜。
三、实验探究题
  • 26. 如图1是某观测者在当地夏至日时,根据观测到的竖直标杆日影绘制的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1中表示正午日影的是       (填字母,下同)。
      A . B . C . D .
    2. (2) 观测地当日的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为       
      A . 东北、西北 B . 东南、西南 C . 东、西 D . 东北、西南
    3. (3) 为什么会形成杆影?这是因为
    4. (4) 如图2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杆影,并用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A,B,C,D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27. (2020七下·杭州月考) 探究活动——寻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证据和规律。

    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

    观测结果:

    1. (1) 图1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选填“冬”或“夏”)季测绘的。
    2. (2) 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
    3. (3) 拓展延伸: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在12月22日正午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4. (4) 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

      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2)。请你分析;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

      因是地球的(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 28. 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厘米)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Z(厘米)

      30

      15

      10

     7.5

        5

    1. (1)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 (2)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Z的变化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处的水平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Z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 29. 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他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父亲说,这不稀奇,我已经绕太阳转60圈了。我还准备转几十圈呢!请回答:


    1. (1) 儿子的职业是什么?

    2. (2) 父亲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   

  • 30.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旗杆正午在地面上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

    1. (1)  月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三个月后,该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 (2) 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            ;

    3. (3) 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天文现象,此时当地地方时为       。

  • 31.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李红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她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分析回答:

    1. (1) 一天中不同时刻,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一年中不同日子,正午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 (2) 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杭州市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日的楼影来计算。

四、解答题
  • 32. 仔细阅读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五带分布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由于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内不同的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1. (1) 如果今天是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今天南半球按四季划分属于
    2. (2) 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因此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在,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为 时,温带的划分界限与低中高纬的划分界限是一致的。
    3. (3) 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0°,则地球上不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①昼夜长短变化②四季变化③昼夜更替④昼夜半球⑤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A . ①②③ B . ④⑤⑥ C . ①⑤⑥ D . ①②⑥
    4. (4) 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33. (2020七下·柯桥期末) 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给了地球光亮和温暖,更给了地球生命维持所需的能量。

    1. (1) 除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 (2) 已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000万千米,而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所需时间。
    3. (3) 太阳光需穿透地球大气层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如果 地球大气层消失,会出现              (选填字母)。
      A . 日出、日落都延迟 B . 日出、日落都提前 C . 日出提前、日落延迟 D . 日出延迟、日落提前
  • 34. (2020七下·温岭期末) 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物体在月球上受的重力为地球上的1/6。

    资料二: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从地球发射至月球轨道,然后两位宇航员再换乘质量为15440千克的登月舱,于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

    1. (1) 图甲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E”),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
    2. (2) 如图乙所示,在距离月表约30米高时,通过启动反推发动机,使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以便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降落。已知宇航员的平均质量为80千克,当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时,反推发动机要提供多少牛的反推力?
  • 35. (2020七下·吴兴期末) 过去的2019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又有了新的进展。

    ①“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地是方形,因此这一学说又称为“天圆地方说”。

    ②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认为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③1543年,N.哥白尼所著《天球运行论》正式提出了“日心说”观点,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④1927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星系离它远去,宇宙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

    1. (1) 根据以上科学史信息,请选出“日心说”所对应的模型图(  )
      A . B . C . D .
    2. (2) 2020年,日月食的频率不低,地球上将发生四次半影月食、一次日环食和一次日全食。6月21日夏至日(初一)我们可以看到日环食,为什么日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呢?
    3. (3) 2020年为太阳黑子第24个周期,以下关于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B . 太阳黑子发生在色球层,是太阳上出现了黑色物质 C . 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 D . 每隔11年地球才受太阳活动影响一次,其余时间不受太阳活动影响
  • 36. (2020七下·吴兴期中) 今天是2020年5月14日(农历四月二十二)。请结合下列图示,思考以下问题:

    1. (1) 今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区域之间。
    2. (2) 今晚的月相名称是,此时月球处于图2中的位置左右。
五、综合说理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