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沪科版 /八年级 /第九章 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物理试卷 沪科版 八下 9.2 阿基米德原理

更新时间:2023-02-28 浏览次数: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八上·汝城期末) 根据图中测量一块矿石密度的信息,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 矿石的质量是27.4 g B . 矿石的体积是40 cm3 C . 矿石的密度是2.5 g/cm3 D . 矿石浸没水中后所受的浮力是0.1 N
  • 2. (2023八上·房山期末) 如图所示,小军利用图中实验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大于 , 说明石块重力减小 B . 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石块受到浮力 C . 丙、丁两图可以得出,石块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D . 可以得出,石块受到浮力等于石块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 3. (2023八上·房山期末) 图甲所示,一个金属块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匀速下降,直至金属块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水的密度为 , 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500N B .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最大为3450N C . 金属块的体积为 D . 金属块的密度为
  • 4. (2022九上·奉贤期中) 某一物体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3牛,此时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
    A . 可能大于3牛 B . 一定等于3牛 C . 可能于小3牛 D .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 5. (2022九上·宝山期中) 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木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B . 乙容器中木块受到的浮力较大 C . 甲容器中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较小 D . 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
  • 6. (2022九上·奉贤期中) 测力计上挂一重为8牛的金属块,当金属块体积的三分之一浸入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若将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且未碰到容器底部,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 2牛 B . 4牛 C . 6牛 D . 8牛
  • 7. (2022九上·嘉定期中)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薄壁柱形容器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别装有A、B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金属球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与pB相等。将两个金属球取出后(忽略带出的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ρAB ,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ΔpA=ΔpB B . ρAB ,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变化量Δp=Δp C . ρAB , 液体A的质量可能大于液体B的质量 D . ρAB , 液体A的质量一定小于液体B的质量
二、多选题
  • 8. (2023八上·丰台期末)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盛有水的柱形容器,在容器上方的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着一个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记录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F-h图像,如图乙所示。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始终不与容器接触且容器中的水未溢出。已知水的密度为 , g取10N/kg。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4N B . 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的最大值为2.5N C . 圆柱体的密度为 D . 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桌面受到容器的压力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三、填空题
四、实验探究题
  • 17. (2023八上·平谷期末) 为了验证“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小明选用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图中未画)、圆柱体A(如图所示)、装有适量水、适量盐水的烧杯(如图所示)进行了实验探究。(已知ρA

    1. (1) 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将圆柱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②将圆柱体A下部的两个格浸入在水中,圆柱体不接触容器,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2. (2) 由F1-F2F1-F3(选填“=”或“≠”),可以验证“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 18. (2023八上·丰台期末) 某同学为了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利用如图所示的两个底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金属块A、B(每格体积相等)和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等器材进行实验。

    1. (1) 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金属块A、B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金属块A,使金属块A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

      ,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

      ④用公式计算金属块所受浮力并记录。

    2. (2) 由金属块A、B体积不同时,(选填“=”或“≠”),就可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19. (2023八上·房山期末) 学习密度和浮力知识后,小明想把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支密度计,于是准备了密度已知的多种液体、合金块、细线、笔、纸等。首先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重力为4N合金块,将合金块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3N的位置上标记密度值1;再将合金块分别完全浸没在不同的校验液体中,重复上述操作,反复校对检验。这样就制成一支测定液体密度的“密度计”。(g取10
    1. (1) 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合金块的密度为
    2. (2) 将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密度为1.2液体中时,此密度值应标记在弹簧测力计N的位置。
  • 20. (2023八上·通州期末) 小明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慢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实验步骤如图中的a、b、c、d、e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下来:

    1. (1) 分析数据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N;
    2. (2) 分析实验步骤a、c、d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3. (3) 分析实验步骤可知(填三个表示实验步骤的字母),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 (4) 根据图中给出的实验数据,还可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 21. (2022九上·上海期中) 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可验证原理.根据图示,在实验中物体所受浮力F浮=,排开水的重力G排=.根据如图中实验现象及弹簧测力计读数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弹簧测力计每拉出一小格,所需的拉力相同)

五、计算题
  • 22. (2023八上·平谷期末) 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0.16kg,密度为0.8×103kg/m3的实心小球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已知水密度是1.0×103kg/m3 , g取10N/kg。

    1. (1) 小球浸没在水中未释放时,所受浮力为F , 求F
    2. (2) 请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
  • 23. (2023八上·延庆期末) 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下潜深度已突破10000m,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小京阅读资料后,制作图的装置,模拟深潜器在海水中的运动。物体甲、乙由一条细线连接且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乙的质量为0.2kg,体积为。(取)。求:

    1. (1) 在10000m的深处,海水对深潜器的压强大小;
    2. (2) 乙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 (3) 细线对乙物体拉力的大小。
  • 24. (2023八上·丰台期末) 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的薄壁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质量为0.8kg,边长为0.1m的实心正方体物块A放在容器底部,物块A与容器底部不密合,已知水的密度 , g取10N/kg。

    1. (1) 求物块A受到的重力大小;
    2. (2) 若沿侧壁向容器中缓慢注入水,且水始终未溢出,则至少注入多少千克的水,能使物块A在容器中处于漂浮状态。
  • 25. (2022九上·上海期中) 如图所示,装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中漂浮着质量为0.2千克的苹果,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0.01米2。求:

    1. (1) 苹果受到的浮力;
    2. (2) 苹果排开水的体积;
    3. (3) 若将苹果缓慢从容器中取出(苹果带出的水忽略不计),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 26. (2022九上·闵行期中) 体积为3×10-4m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
    1. (1) 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
    2. (2) 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
  • 27. (2022九上·安徽期中) 如图所示为一可自动控制水量的水箱模型,其内底面积为200cm2 , 水箱底部有一个由阀门控制的出水口。正方体物体A的边长为10cm,物体A由轻质细杆悬挂在水中,细杆上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当物体A恰好完全浸没时力传感器受到向上的压力为4N,此时容器中水深为18cm,阀门自动打开,水缓慢流出,当细杆对力传感器的拉力为1N时阀门关闭,水不再流出。求:

    1. (1) 物体A恰好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2. (2) 物体A的密度;
    3. (3) 阀门关闭时,水箱底部受到的压强。
六、综合题
  • 28. (2023八上·通州期末) 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用细线系在容器底部,向容器内加水,物块上浮,细线被拉直;当物块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如图所示),细线拉力为3N;剪断细线,物块上浮直至漂浮。g取10N/kg。求:

    1. (1) 物块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物块所受的浮力;
    2. (2) 物块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画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3. (3) 物块的重力及物块的密度;
    4. (4) 物块漂浮时,物块所受浮力及排开水的体积。
  • 29. (2023八上·通州期末) 阅读《“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回答问题。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

    2022年4月28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全面启动。5月15日凌晨1点26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图甲所示)从海拔4300m的科考营地顺利升空,4点40分达到海拔9032m,超过珠峰8848.86m的高度,创造了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的世界纪录。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其内部上层装有氦气,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浮空艇可以用上层的氦气排出下层的部分空气,以此改变自身的重力来上浮,同时使整个浮空艇的压差在安全的范围内。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搭载的观测仪器,主要用于同步记录从地表到9000m高空的大气组分数据和水汽传输过程。测量的数据包括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黑碳、粉尘、甲烷、二氧化碳等变化,这对研究西风如何影响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浮空艇是通过改变来实现上浮的;
    2. (2) 在海拔4300m处的空气密度约为 , 浮空艇总体积为 , g取10N/kg,浮空艇在此处受到空气的浮力约为N;
    3. (3) 外形不变的浮空艇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空气的浮力变,其外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