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玉溪市民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27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
  • 1. (2020高一上·阜新期末)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主张是(    )
    A . 理是万物的本源 B . 存天理,灭人欲 C . 格物致知 D . 致良知
  • 2. (2020高一上·苍南月考) 隋文帝废除汉代以来地方州郡长官可以自行征辟僚属的制度,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官员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根据实绩实行奖惩、升迁或黜落。”这一措施(    )
    A .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B . 减轻了封建国家的财政负担 C . 调动了知识分子入仕的积极性 D .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
  • 3. (2019高一上·鞍山期末)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
    A . 扩大行政权 B . 削弱三省权限 C . 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 D . 加强皇权
  • 4. (2019高二下·崇阳月考)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 . 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取士 B . 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 制约平衡,提高行政效率 D . 整顿吏治,扩大统治基础
  • 5.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   )
    A . 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 B . 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 . 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 D . “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 6. “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    )
    A . 批判君主专制 B . 反对教条主义 C . 主张学以致用 D . 反对儒家思想
  • 7. (2022高一下·普洱开学考)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在齐国(    )
    A . 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 .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 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 . 废除了贵族特权
  • 8. (2019高二下·上饶期中) 雍正时,军机处因军务而设,但其职务并不限于此,“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由此推知,军机处(   )
    A . 分散了宰相权力 B . 推动皇权空前强化 C . 减少了决策失误 D . 掌握了军事决策权
  • 9. (2021高一上·定远月考)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 . 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 . 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D .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10. 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言论(    )
    A .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B . 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C .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D . 抨击了道学家的虚伪
  • 12. 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    )
    A . 轻徭薄赋 B . 虚怀纳谏 C . 劝课农桑 D . 戒奢从简
  • 13.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该材料旨在说明(   )

    A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偶然 B . 鸦片贸易引发战争是历史的必然 C . 鸦片战争的结果并非历史的偶然 D . 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 14. (2022高一下·普洱开学考) “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
    A . 确立皇帝制、实行官僚制 B . 建立刺史制、统一文字 C . 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 . 推行分封制、颁布严苛律令
  • 15. 诗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出现于元朝末年,这反映了元朝(    )
    A . 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 . 文化事业发展 C . 中外交往频繁 D . 民族融合发展
  • 16. 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 . 秦灭六国 B . 西晋灭吴 C . 隋灭陈朝 D . 元灭南宋
  • 17. 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分化地方的权力 B . 提高行政效率 C . 处理好民族关系 D . 加强中央集权
  • 18. 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情况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农民缴税用相同容量的“斗” B .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C . 商人使用五铢钱交易 D .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 19. 有学者统计,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    )
    A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 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 C .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 . 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
  • 20.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政策规定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不禁让人想起古代的以“孝廉”选拔人才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科举制 C . 宗法制 D . 察举制
  • 21. 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
    A . 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 B . 各诸侯国以农立国 C . 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 D . 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 22. (2019高一上·鞍山期末) 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而言,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 )
    A . 少数民族为中华文化增添色彩 B . 北方女性具有男子的英雄气概 C . 民族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D . 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 23. 三省体制最早出现于    (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汉 D . 魏晋南北朝
  • 24. (2018高一上·番禺期中) 《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
    A . 三司 B . 政事堂 C . 门下省 D . 枢密院
  • 25.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扫除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 . 提高党和国家执政能力 B . 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C .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D .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材料二:“一边倒”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外交与近代外交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出台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影响。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政治上确立了以王为核心的王权统治。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以宗法制度为主体,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政权机构,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垄断着各种官职。王朝的官由王任命,诸侯由王册命,诸侯国的官由诸侯任命,实行的是阶级性、等级性非常明确的世官制。两汉时,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的科目,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应举者按不同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丞相、九卿等策试;根据对策成绩高、低分别授官。这种选官方式尽管不尽完善,易出弊端,但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

    ——摘编自姜国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变化浅谈》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分析作者认为它“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
  • 28.   1919年、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1750年至今)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年(部分)

    1948.09-1949.01 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0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1949.04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简析“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用一句话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