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科学独立...

更新时间:2022-10-19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 )
    A . 瓷碗破碎 B . 金属生锈 C . 动物呼吸 D . 醋的酿造
  • 2.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液氮用作制冷剂 B . 天然气用作燃料   C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 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
  • 3. 盐碱地里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钠等,其中碳酸钠的俗称是( )
    A . 消石灰 B . 纯碱 C . 火碱 D . 食盐
  • 4. 宇航员太空授课时,利用酸碱指示剂甲基橙(变色范围:)画出奥运五环,把甲基橙滴入乙酸溶液变出红色环,滴入碳酸钠溶液变出黄色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甲基橙变黄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 甲基橙能指示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C . 碳酸钠溶液与乙酸混合产生气泡 D . 把甲基橙滴入肥皂水显红色
  • 5. 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 浓硫酸稀释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D . 取用氯化钠
  • 6. 要证明某工厂排放的污水呈酸性,用试管取样进行实验,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仍无色   C . 加入锌片,有气泡产生 D . 加入碳酸钙,有气泡产生
  • 7. 下列关于NaOH和Ca(OH)2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 . 用Ca(OH)2制波尔多液   B . 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C . 用NaOH溶液检验CO2   D . 用NaOH固体干燥某些气体
  • 8. 城市绿化养护移栽的树木需要用到营养液。某品牌营养液的配制是在1000mL水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以下几种成分:

    ①KNO3;②Ca3(PO4)2;③NH4H2PO4;④K2SO4。这些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9. 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 .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C . 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 .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 10.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有关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Cs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Cs+OH   B . 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 . 因为CsCl是易溶于水的盐,所以CsOH溶液与稀盐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D . CsOH溶液与Mg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 11. 在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如图是一种简易的自动化彩色喷泉实验。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pH=10),小药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开始时推动注射器使少量溶液进入小药瓶,然后松开手,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小药瓶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色喷泉。已知紫包菜汁的变色范围如表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A . 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绿色   B . 小药瓶中液体颜色变化依次为: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   C . 液体颜色为粉红色时小药瓶中所含的溶质是NaCl   D . 紫包菜汁可以用做酸碱指示剂
  • 13. 在①氧化铜②金属镁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硝酸钡溶液这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已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常温下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加入盛有 100mL 蒸馏水烧杯中,测得的电导率数据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由图可知,a 点对应的操作是向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 . c点的电导率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   C . 测定氯化钠溶液中不同位置的电导率,数值相同,说明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   D . 由图可知,可通过测量液体电导率来区分蒸馏水和稀氯化钠溶液
  • 15. 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 )

    氢氧化钡

    碳酸钠

    石蕊

    物质X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溶液变红

    A . H2SO4 B . CuSO4 C . HCl D . NaOH
  • 16. 在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内容之后,同学们用纯碱、水和紫罗兰花(其变色规律与紫色石蕊类似)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并连续几天进行了观察。下列有关说法和记录正确的是( )
    A . 纯碱的化学式是NaOH B . ②中得到的是纯碱的饱和溶液   C . ③中的紫罗兰花几天后变为红色 D . ③中烧杯内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 17. (2021九上·温州月考) 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会产生气泡。为探究气体是什么反应产生的,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后,小明认为还需要继续补充实验。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 应补充一支加入稀盐酸的试管,久置观察 B . 应补充一个铁与水能否反应的实验 C . 应补充一个氧化铁与水能否反应的实验 D . 应同时补充B和C两个实验
  • 18. 为测定一瓶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分别取该溶液于A、B两个密闭容器中,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滴加到A中,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滴加到B中,利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变化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 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B . 图1中ab段主要发生中和反应   C . 图2随氯化钙溶液不断加入,pH可能等于7 D . 根据图2,反应结束时,溶质只有NaCl
  • 19.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是( )
    A . Na2SO4、CuSO4、NaCl B . NaOH、HCl、NaCl C . FeCl2、NaNO3、Na2SO4            D . NaCl、Na2CO3、Na2SO4
  • 2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溶液中都含有H , 则酸一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C . 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 . 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二、填空题(共40分)
  • 21.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口会看见瓶口有,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性;浓硫酸具有性,所以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2. 碘化银是当前中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催化剂,它比干冰制造冰晶的功效高出百倍。①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毒性低;③熔点558℃,沸点1506℃;④几乎不溶于水;⑤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⑥应该用棕色玻璃瓶包装,储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
    1. (1) 上文叙述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
    2. (2) 根据储存注意事项,推测碘化银的另一性质可能是
  • 23.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
    1. (1) 编号②处的物质是
    2. (2) 编号①指示剂可以为
    3. (3) 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 小金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 (1) 写出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 (2) 图中小球分别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的微粒是(填微粒的符号)。
  • 25. 利用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并通过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滴)发生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据图分析A,B,C三点中,pH最大的点是
    3. (3) 分别取A,B,C点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成分相同的点位是
    4. (4)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填字母)。
      A . 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 B . 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 .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 26. 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请据表回答:

    表一 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

    NaOH

    Ca(OH)2

    CaCO3

    CaSO3

    溶解度(克)

    109

    0.165

    0.0014

    0.0043

    表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

    20℃时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 (1) 实验中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
    2. (2) 实验中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但是根据上表可知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3. (3) 向盛有3毫升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数滴氯化铁溶液,产生了明显的沉淀。但如果向盛有3毫升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数滴氢氧化钙溶液,却没有明显现象出现。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原因是
  • 27. (2020九上·宁波月考) 已知A、B、C、D、E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该五种溶液,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

    1. (1) C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2. (2) 若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D为(填物质名称);
    3. (3) 为鉴别B和E,加入的物质X为(写出一种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 28.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

    氯化氢(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取三朵用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

    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和Cl

    【实验结论】

    【交流反思】

    ⑴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

    ⑵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色。

  • 29. 在学习“酸和碱的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呈(填“酸”或“碱”)性。
    2. (2)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 (3) 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答:;请说明理由:
  • 30. 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1为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其中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2. (2) 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2。

      ①加BaCl2是为了除去

      ②不能用 KOH 溶液代替NaOH,其原因是

      ③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

      ④操作Ⅳ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pH=7的目的是

  • 31.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针筒Ⅰ和针筒Ⅱ中装有等量的液体,其中针筒I中是氢氧化钠溶液,容器Ⅰ和Ⅱ中充满二氧化碳。将两个针筒内的液体同时快速推入容器中。

    1. (1) 为达到实验目的,针筒Ⅱ中的试剂是什么?答:
    2. (2) 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答:
    3. (3) 请设计实验检验,充分反应后,容器I的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32. 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金同学将稀硫酸分别加入以下三支试管:

    试验编号

    试管内试剂

    Fe2O3粉末

    NaOH溶液+酚酞试剂

    MgCl2溶液

    1. (1) 实验一中,微热试管,出现现象时,表明Fe2O3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2. (2) 实验二中,当溶液刚变为无色时,此时溶液的pH7(请填“>”、“=”、“<”、“≥”或“≤”)。
    3. (3) 为了验证实验三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金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已知:SO42对Cl的检验、测定有干扰。

      ①沉淀A的化学式

      ②步骤II中加入的试剂要足量,目的是

      ③若满足m=(用含m1和m2的式子表示),证明实验三未发生复分解反应。

四、计算题(共20分)
  • 33. 某石化厂有一种石油产品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残余硫酸,过去他们都是用NaOH溶液来清洗这些硫酸。NaOH和Ca(OH)2的市场价格如表:

    名称

    Ca(OH)2

    NaOH

    价格(元/千克)

    6.00

    24.00

    1. (1) 若要清洗50千克这种石油产品,需要多少千克NaOH?
    2. (2) 石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每处理50千克这种产品,可以节约多少经费?
  • 34. 某兴趣小组用12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

    1. (1) 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
    2. (2) 当稀硫酸质量为90g时,取出部分溶液加入碳酸钡粉末,则会产生的现象是
    3. (3) 求出P的值。(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4. (4) 计算该镁条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