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2节 机械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科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机械能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10-09 浏览次数:7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舟山月考) 2020年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号”探测器被成功发射,开启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之旅。“嫦娥五号”探测器随火箭加速上升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能不变 B . 重力势能减少 C . 机械能不变 D . 机械能增大
  • 2. (2021九上·长兴期中) 2021年3月1日,最新刑法修正案生效,“高空抛物”正式人刑。高空抛物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 . 重力 B . 动能 C . 重力势能 D . 弹性势能
  • 3. (2021九上·萧山月考) 如图是雨滴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雨滴在t1~t3三个时刻中具有的动能分别是E1、E2、E3 , 不考虑下落过程中雨滴的质量变化,则动能的大小关系是(   )

    A . E1<E2<E3 B . E1>E2>E3 C . E1<E2=E3 D . E1=E2<E3
  • 4. (2021九上·义乌期中) 如图所示,媛媛站立在电动扶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则此过程中,关于媛媛机械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B .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加   C .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D .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 5. (2020九上·嘉兴期末) 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新颁布的《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 . 势能 B . 速度 C . 重力 D . 动能
  • 6. (2020九上·苍南期中)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P 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压缩弹簧使小球至 M 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就在 MN 间做往复运动(已知 MP=PN),小球从 M 位置运动到 N 位置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是(   )

    A . 一直增大 B . 一直减小 C . 先增大后减小 D . 先减小后增大
  • 7. (2022九上·定海期末)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如图是“返回器”通过大气层返回地球时“打水漂”过程示意图,“返回器”跃出大气层后不跃出大气层再受摩擦阻力。下列关于“返回器”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A到B点内能增大,势能增大 B . 从B点到C点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C . 从C点到D点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 D . 从C点到D点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变小
  • 8. (2022九上·金东期末) 在蹦床比赛中,运动员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又被弹起,该过程中有关机械能及其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力势能为零 B . 运动员下降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C . 运动员从高处下落到蹦床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 运动员弹离蹦床后,上升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 9. (2022九上·越城期末) 如图,把同一小球从同一高度,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分别沿斜向上和水平方向抛出,小球第一次落地速度为v1 , 第二次落地速度为v2 , 不计空气阻力,则v1和v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v1>v2 B . v1=v2 C . v1<v2 D . 无法比较
  • 10. (2021九上·新昌期末) 乒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球,三个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均相等。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三球的发球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 V>V>V B . V>V>V C . V=V=V D . V>V=V
  • 11. (2021九上·奉化期末)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将甲乙两球抛出:甲球以速度v竖直向下抛出后落地;乙球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至最高点A后落地,若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抛出时刻,甲球的动能比乙球的动能小 B . 抛出时刻,甲球的机械能比乙球的机械能大 C . 乙球在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为零 D . 甲球落地时的速度大于乙球落地时的速度
  • 12. (2021九上·淳安期中) 如图所示,物块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依次经过a、b两个点(不计空气阻力),比较物块在a、b两点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在a点时动能大 B . 物块在b点时重力势能大 C . 物块在a、b两点的重力势能一样大 D . 物块在a、b两点的机械能一样大
  • 13. (2019九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凹型槽,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若小球出点A点到B点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用W表示,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 . 小球能够从A点运动到D点 C . 小球运动到B点时受力平衡 D . 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大于C点时的重力势能
  • 14. (2021九上·临海月考) 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 . 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C . 在实验器材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 . 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 15.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从水平地面开始,小球第一次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第二次以速度v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斜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两次上升的最高点的距离抛出点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 , 则h1和h2的关系是( )

    A . h1>h2 B . h1<h2 C . h1=h2 D . 无法确定
  • 16.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将AB两物体以细线相连并跨过定滑轮,使两物体距离地面相同高度,当由静止自由释放后,A物体下降,B物体上升,假设细线及定滑轮的重量不计,且细线与定滑轮间无摩擦,关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的机械能减少,B的重力势能减少 B . A的机械能不变,B的动能增加 C . A的机械能减少,B的动能增加 D . A的机械能不变,B的机械能增加
  • 17. (2021九上·宁波月考) 学校将举行运动会,如图为小科同学在练习跳远时的几个阶段,则他(   )

    A . 在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 B . 在起跳时机械能为零 C . 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D . 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 18. (2021九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细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第一次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悬点正下方时( )

    A . 两球的动能相等 B . B球的动能较大 C . A球的动能较大 D . 两球的机械能相等
  • 19. (2020九上·绍兴月考) “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橡皮绳,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当人下落至图中A点时,橡皮绳刚好被伸直,C点是游戏者所能达到的最低点,当人下落至图中B点时,橡皮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对于游戏者离开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游戏者的动能一直在增加 B . 游戏者到达B点时,游戏者的动能增加到最大值 C . 游戏者到达C点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 . 游戏者从C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 20. (2020九上·杭州月考) “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橡皮绳,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当人下落至图中A点时,橡皮绳刚好被伸直,C点是游戏者所能达到的最低点,当人下落至图中B点时,橡皮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对于游戏者离开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游戏者的动能一直在增加 B . 游戏者到达C点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 . 游戏者到达B点时,游戏者的动能增加到最大值 D . 游戏者从C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二、填空题
  • 21. (2021九上·嵊州期末) 同一小球以同样的速度v沿着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抛出,甲图表示小球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向上运动,乙图表示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空气对小球的阻力忽略不计)。

    1. (1) 小球在沿斜面上升的过程中其机械能总量(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 (2) 小球能到达最高点的高度h1h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2. (2021九上·舟山月考) 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纸,将皮球表面涂黑,使完全相同的皮球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留下圆斑说明皮球下落到纸面上时发生了,使皮球具有弹性势能。分析图中两个圆般大小,还能知道,球从较高处下落形成的圆斑是图中的(“A”或“B”)。

  • 23. (2021九上·龙湾期中) 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沿竖直方向降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最后安全着地。跳伞过程中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正常情况下空气阻力大小随迎风面积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1. (1) OA段跳伞运动员的机械能(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2. (2) 当t=s时,运动员打开降落伞。
  • 24. 如图为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在大气层外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它在远地点的动能;在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25. (2019九上·德清期末) 光滑斜面甲与水平面AB平滑连接,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B点静止,如图①所示。在AB上的C点平滑拼接另一光滑斜面乙,已知AB=3AC,如图②所示。则

    1. (1) 如果小球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则小球到达乙斜面的最大高度h=H;
    2. (2) 要使小球在乙斜面上到达的最大高度变为2h,小球应从甲斜面高处静止释放。
  • 26. (2018九上·义乌期中) 如图所示,将一根弹簧和一只质量为1kg的金属球(球上有一直小孔)套在铁架台的金属杆AB上面。现将小球提到B端后松手,小球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1. (1) 从t1到t3时刻,小球的机械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 在整个过程中,小球在时动能最大。(选填“t1”或“t2”或“t3”)
  • 27. (2021九上·杭州期中) 物体G和弹簧相连固定于墙壁上,当物体处于位置B处弹簧没有形变,用力将其拉至C处,松手后物体从C点出发在CA之间往返运动并最终停留在某处,停留时弹簧弹性势能为0。则

    1. (1) 由C到B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填“不变”、“增大”或“减少”)
    2. (2) 物体在CA之间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最大的点位于 (选填“B点”、“AB之间”或“BC之间”)
    3. (3) 物体最终停留在 (选填“B点”、“AB之间” 、“BC之间” )
三、实验探究题
  • 28. (2022九上·定海期末)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他们将钢球用绳系着,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经过实验,获得三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钢球

    质量(g)

    钢球下落

    高度(cm)

    木块滑行

    距离(cm)

    1

    20

    20

    30

    2

    40

    20

    58

    3

    60

    20

     

    1. (1) 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只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换一块更长的同样材料的木板。你认为应当采用同学的建议。
    2. (2) 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如“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转换法”和“等效替代法”等,本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下列实验中应采用与本实验相同2种科学方法的有      填字母编号)
      A . 研究比较不同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多少 B . 研究人体的运动与脉博之间的关系 C .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D .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29. (2021九上·绍兴期中) 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球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 , 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 , 且h1<h2<h3

    1. (1) 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
    2. (2) 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3. (3) 比较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 (4) 比较C、D两球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选填:“有关”或“无关”)。
  • 30. (2020九上·诸暨期中) 在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小明想: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若小球材质和斜面倾角不同,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会相同吗?
    1. (1) 图甲是用挡板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两种方案,小明实验时选择 A 方案而不能选择 B方案的原因是

    2. (2) 小明选择大钢球、小钢球、木球以及可调整倾角的斜面进行实验。分别让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利用测速仪测出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如表所示。

      斜面倾角

      球的类别   速度(m/s)

      10°

      20°

      30°

      40°

      50°

      60°

      大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小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木球

      2.67

      2.67

      2.67

      2.67

      2.74

      2.89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      

      A . 15° B . 25° C . 35° D . 45°
    3. (3) 小明利用图乙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通过观察球撞击相同塑料软片的数目来比较球的动能大小(图中未画出固定塑料软片的装置)。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实验,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