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滨江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1-08-26 浏览次数:1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h1 >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h1>
  • 1. (2019·绍兴)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比较金属活动性 B . 水的电解 C . 过滤泥浆水 D . 食物霉变
  • 2. (2019·杭州) 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均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
    A . 浓盐酸 B . 浓硫酸 C . 烧碱 D . 生石灰
  • 4. (2018·绍兴)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 塑料瓶 B . 泡沫饭盒 C . 易拉罐 D . 垃圾袋
  • 5. 在科学实验和生活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后”问题,如果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的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先将唾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等分为若干份,然后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水浴 B .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对装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然后通入氢气 C . 发现有人接触漏电的家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时,先用手迅速将触电者拉离电器,然后切断电源进行维修 D .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 6. (2020九上·镇海月考) 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 .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B . 氯化钠  食盐    KCl C . 氢氧化钙  消石灰  Ca(OH)2 D . 碳酸钙  生石灰  CaCO3
  • 7. (2019·台州) 立定跳远时的动作分解如图,在此过程中运动员(   )


    A . 上升时,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B . 上升时,动能增大,势能增大 C . 下落时,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D . 下落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 8. (2019·宁波) 2018年6月29日,一则题为《20秒60级台阶他抱着晕倒的女士冲向医院》的新闻报道让救人兵哥哥、东部战区海军战士朱墨 岩刷屏全国。在这20s内,朱墨岩登台阶的平均功率接近(   )

    A .   5.5W B . 55W C . 550W D . 5500W
  • 9. 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研究对象是木块 B . 用木块移动距离表示小车动能大小 C . 水平表面必须光滑 D . 让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 10.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酸碱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 . ②④ B . ③④ C . ①⑤ D . ①②
  • 11.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 . 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 C . 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 D . 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 12. (2019九上·杭州期中) 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R的活动性探究时发现: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R 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R+MgCl2=RCl2+Mg B . R+2AgCl=RCl2+2Ag C . R+2HCl=RCl2+H2 D . Al+RSO4=AlSO4+R
  • 13. (2021九下·柯桥月考) 某固体由Ba2、Cu2、Na、Cl 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g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g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 Na B . Cu2 C . Cl D . Na、Ba2、Cl
  • 14. (2020·绍兴) 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 . 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 . 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 .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 15. 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    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硝酸银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B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C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 . A B . B C . C D . D
二、<h1 >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h1>
  • 16. (2019·台州) 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 (1) 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2. (2) 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7.
  • 17. (2020·绍兴)   2020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5号B型运载火箭圆满完成发射任务。图为起飞阶段加速上升的火箭,该过程中,内部的新型返回舱的动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火箭整体的机械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8. (2020九上·秀洲月考) 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1. (1) 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2. (2) 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填写离子符号)。
  • 19. 为了解火箭升空过程中的相关运动状况,兴趣小组制作了一模型火箭,重为 8 牛(不包含燃料),发射后获取模型火箭的飞行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 模型火箭燃料耗尽后仍能向上飞行一段距离,这是因为模型火箭具有
    2. (2) 图中标注的 A,B,C 三个位置中,模型火箭的重力势能最小的是
    3. (3) 模型火箭从最高点 B 下落到地面,重力做功的功率瓦。
  • 20. (2018·绍兴)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重均为20牛。

    1. (1) 在10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两者同时以2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为3米时,推力所做的功为焦.
    2. (2) 若物体A,B在15牛的推力作用力以3米/秒的速度在另一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则此时A对B的推力为牛。
  • 21. (2018九上·长兴月考) 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于今年5月成功试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选用铝合金做飞机机身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和强度(填“大于”或“小于”)纯铝。
    2. (2) 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接触。
    3. (3) 若要验证飞机材料中的Fe、Cu和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        (填序号)。

      A . 硫酸铝溶液 B . 硫酸亚铁溶液 C . 硫酸铜溶液
  • 22. 已知常用的强酸(盐酸、硫酸、硝酸)跟常用的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盐的水溶液显中性。   现将某蓝色晶体 A 溶入某一无色中性液体中,按下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试按要求填空。

    1. (1) 写出 B、C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B,C
    2. (2) 若 A 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也是纯净物,则中性液体是(填化学式)。
    3. (3) 若 A 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是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其溶质是(填化学式)。
    4. (4) 写出有色液体与 C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h1 >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3 分,共 45 分)</h1>
  • 23. 同学们所用的笔,有些在靠近笔端的地方装有一个轻质弹簧(如图所示)。小文和小军各自拿自己装有弹簧的笔玩弹笔游戏。结果发现小军的笔弹得高一些,小文分析:笔弹起的高度与笔内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有关,那么弹    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又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文猜想:

    ①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它的材料有关;

    ②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它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1. (1) 小文利用两个外形完全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弹簧 A 和 B、一个小钢球、一个轻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此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实验中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来体现的。

    2. (2) 小文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另一个猜想: 步骤:

      a.将小球置于弹簧A右端,使弹簧压缩2cm,放手后小球弹出,与木块相碰,木块推动的距离为s1

      b.将同一个弹簧压缩的程度稍大一些,把小球置于弹簧 A 右端,观察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移动的距离s2。比较s1、s2得出结论:若s1s2)(选填:>或<)说明

  • 24.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撤除装置 E,会导致实验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 (2) 装置 A 的作用是
    3. (3) 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25. 在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小明想: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若小球材质和斜面倾角不同,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会相同吗?
    1. (1) 图甲是用挡板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两种方案,小明实验时选择 A 方案而不能选择 B方案的原因是

    2. (2) 小明选择大钢球、小钢球、木球以及可调整倾角的斜面进行实验。分别让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利用测速仪测出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如表所示。

      斜面倾角

      球的类别   速度(m/s)

      10°

      20°

      30°

      40°

      50°

      60°

      大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小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木球

      2.67

      2.67

      2.67

      2.67

      2.74

      2.89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      

      A . 15° B . 25° C . 35° D . 45°
    3. (3) 小明利用图乙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通过观察球撞击相同塑料软片的数目来比较球的动能大小(图中未画出固定塑料软片的装置)。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实验,原因是

  • 26. 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 BaCl2 溶液呈中性)

    【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 AgNO3 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重新取样,滴加足量 Na2CO3 溶液

    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确

    ⑴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

    ⑵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A.紫色石蕊试液   B.铜片   C.铁锈

四、<h1 >解答题(本题共 7 小题,第 27、31 小题各 6 分,第 28 小题 11 分、第 29、32 小题各 10 分,第30 小题 12 分,共 55 分)</h1>
  • 27.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 NaOH 溶液 20g,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 (1) 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
    2. (2) 生成 NaCl 的质量。
  • 28. (2019·金华) 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新国家标准,小金买了一辆按新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如图),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已知小金质量为60千克,假定电动自行车在水平骑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终为总重的0.08倍。

    项目

    参数

    最高车速(千米/小时)

    25

    整车质量(千克)

    40

    电动自行车最大功率(瓦)

    400

    1. (1) 车轮上刻花纹的目的是
    2. (2) 小金在水平地面骑行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50厘米2 , 则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帕?
    3. (3) 小金在水平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10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4. (4) 若小金骑行过程中电动车以最大功率输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为多少?
  • 29. 将12.9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 CaCl2溶液质量/克

    15

    15

    15

    15

    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

    3

    m

    9

    10

    10

    求:

    1. (1) 表格中 m 的数值是
    2. (2) 溶液中 Na2CO3 完全反应是在第次实验。
    3. (3) 固体混合物 Na2CO3 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0.1%)
    4. (4) 请画出上述过程中溶液中 NaCl 质量的变化图。(要求:在图中标出起点和拐点的数值)
  • 30. 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已部分被 H2 还原的氧化铜粉末(含 Cu 和 CuO)7.2g 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50g 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 NaOH 溶液,加 NaOH 溶液的过程中,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 (1) 氧化铜粉末中 CuO 的质量为g,Cu 元素和 O 元素的质量比为
    2. (2) 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 (3) a 的值为
  • 31. (2020·越城模拟) 如图,关闭阀门K2 , 缓缓打开阀门K1 , 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轻轻震荡,发现溶液仍显红色;然后,关闭K1 , 缓缓打开K2 , 发现C中液体沿导管慢慢流入烧瓶,开始时瓶中无明显变化,后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32. 氢化钙(CaH2)是白色颗粒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氢化钙的性质,将一定量的 CaH2 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为进步确定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 (1) 【提出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 和 Na2CO3

      猜想三:NaOH、Ca(OH)2;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实验探究】

      方案一: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

      方案二: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是正确的。请解释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3. (3) 【拓展探究】上述小组同学将 5g 氢化钙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 50g 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0.4g。计算:

      样品中 CaH2 的质量分数为

    4. (4) 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
    5. (5)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