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更新时间:2022-08-03 浏览次数:6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二上·丽水期末) 武夷山国家公园发育典型的丹霞地貌,其物质组成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图左为武夷山玉女峰景观图,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是图右中的(   )
      A . B . C . D .
    2. (2) 图右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 a冷凝作用 B . b风化作用 C . c重熔再生 D . d变质作用
  • 2. (2021高二上·温州期中) 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那里的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完成下列小题。
    1. (1) 那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
      A . 变质岩 B . 岩浆岩 C . 沉积岩 D . 喷出岩
    2. (2) 那里的地貌属于:(   )
      A . 丹霞地貌 B . 海蚀地貌 C . 喀斯特地貌 D . 冰蚀地貌
    3. (3) 形成张掖地貌四壁陡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流水侵蚀 B . 冰川堆积 C . 风力侵蚀 D . 岩浆活动
  • 3. (2019高二上·丰台期中)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读“丹霞地貌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塑造左图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风力侵蚀 B . 海浪侵蚀 C . 冰川侵蚀 D . 流水侵蚀
    2. (2) 右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外力作用 B . ②——重熔再生 C . ③——变质作用 D . ④——冷却凝固
    3. (3) 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为右图中的(   )
      A . B . C . D .
  • 4. (2021高二上·农安期末) 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庐山属于(   )
      A . 褶皱山脉 B . 断块山 C . 背斜山 D . 构造盆地
    2. (2) 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
      A . 渭河平原 B . 华山 C . 三江平原 D . 泰山
  • 5. (2021高二上·丽水期末) 墨西哥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2021年9月7日晚墨西哥西南部格雷罗州发生7.1级地震。下图为墨西哥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次地震中抗震防灾可以运用(   )
      A . GNSS技术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 B . RS技术统计人员伤亡数字 C . GIS技术设计救援的路线和方案 D . RS和GNSS技术定灾区重建计划
    2. (2) 能正确表示墨西哥地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6. (2021高二上·农安期末)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  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牛轭湖的形成过程。读图下列小题。

    1. (1) 导致②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 流水侵蚀 B . 流水搬运 C . 流水沉积 D . 地壳下陷
    2. (2) 下列地理事物与牛轭湖形成最相似的是(   )
      A . 角峰 B . 槽型河谷 C . 冲积扇 D . 沙丘
  • 7. (2021高二上·浙江期中) 湖南猛洞河出露的基岩河床上,密密麻麻地都是大小不一的凹坑,有的浑圆如圆规所绘,有的边缘残破近圆形,不仅在平面上分布,有的还互相重叠、上下多层立体分布。这些凹坑便是壶穴,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完成问题。

    1. (1) 壶穴多分布在( )
      A . 上游 B . 下游 C . 河漫滩 D . 入海口
    2. (2) 有利于壶穴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条件有( )

      ①裂隙发育

      ②降水量多

      ③地势陡峭

      ④河道弯曲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2021高二上·杭州期中) 读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 P、Q 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有关图中 P 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7 月最显著 B . 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 C . 形成与风力作用相关,1 月最显著 D . 组成物质大小混杂无分选
    2. (2) 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 Q 地的最佳位置是( )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二、综合题
  • 9. (2020高二上·曲阜月考) 下图为一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在甲、乙、丙、丁四地中,若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地,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地。
    2. (2)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其中丁处地质构造是,判断依据:丁处地貌原因。乙处地质构造是,判断依据。乙处地貌原因
  • 10. (2020高二上·滕州月考)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左图)和某地剖面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左图中方框内的地理事物:甲是;乙是;丙是
    2. (2) 写出左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地质作用名称:①作用,③作用。图甲中(填数码)可表示花岗岩的形成。
    3. (3) 右图中A地貌的名称是,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地区(填方位)。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受作用。
    4. (4) 图乙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
  • 11. (2021高一下·运城开学考) 实验名称: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形成

    实验器材:木板和木条制成的可升降木槽(如下图),颗粒大小不同的砾石、砂石、粉砂,粘土,矿泉水5瓶,直尺、量角器各一把等。

    实验操作:

    ①在木槽斜面A中,铺上厚度约10厘米的砂、砾、粘土混合物层。

    ②将A面的倾斜角度调整为30°,取一瓶水,自斜面A顶端缓缓倒水,使水流呈线状,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并加以记录。

    ③重复上述①②步,将水增加为两瓶,对比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差异,并加以记录。

    ④将A面的倾斜角度调整为40°,重复上述①②步(两瓶水),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情况,并加以记录。

    实验记录:


    第一次(α=30°)1瓶水

    第二次(α=30°)2瓶水

    第三次(α=40°)2瓶水

    A面

    冲沟深度

    冲沟顶部

    宽度

    冲沟深度

    冲沟顶部

    宽度

    冲沟深度

    冲沟顶部

    宽度

    3cm

    4cm

    5cm

    5cm

    6cm

    7cm

    B面

    堆积物

    多少

    颗粒物

    分布

    堆积物

    多少

    颗粒物

    分布

    堆积物

    多少

    颗粒物

    分布

    ---

    较多

    -----

    较多

    ----

    实验思考:

    1. (1) 据实验推测流水侵蚀作用与径流量、坡度的关系。
    2. (2) 实验小组在实验记录单上忘记了填写B面上颗粒物质分布特征。请从颗粒物的堆积形状及颗粒物大小排列,推测实验中B面上沉积颗粒物质的水平分布特征。
    3. (3) 某同学对实验进行改进,在斜面上铺设一层浅草,以验证植被对流水侵蚀的影响。试判断铺草后A面冲沟特征变化,并分析原因。
  • 12. (2021高一下·运城开学考) 在河流的作用下往往发育着不同的地貌,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读华北平原主要冲积扇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思考:

    1. (1) 说出该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
    2. (2) 分析该区域冲积扇上多古城的原因。
    3. (3) 说出对该区域春季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一种气象灾害,并说明其成因。
三、图文分析题
  • 13. (2021高二上·浙江月考)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乐清市某高中计划2021年2月某日去北雁荡山进行野外考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境内。雁荡山形成于中生代时期的古火山喷发,岩浆喷发后形成的流纹岩和火山灰落下后冷凝形成的凝灰岩成为了雁荡山的主要岩石。雁荡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5℃,最冷一月平均气温﹣5~7℃。

    材料二:同学们分三小组进行考察。下表为“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规划的考察方案表”。

    时间

    2021年2月某日(半天)

    地点

    乐清市雁荡山景区

    任务

    雁荡山地貌景观考察及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分地点

    地质公园博物馆

    分地点

    景区

    分地点

    山谷内某村落

    任务

    追踪雁荡山古火山形成原因

    任务

    探寻雁荡山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主要地貌

    任务

    任务探访雁荡山村民,了解山区村民的生产生活

    图片

    ……

    图片

    ……

    图片

    ……

    考察结束后,三个小组进行了交流学习。下面是学习的成果。

    第一小组:参观地质公园博物馆后绘制了下面图1雁荡山形成原因板块运动示意图。

    1. (1) 在中生代时期,板块向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使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当有断裂通往地表时,岩浆就沿着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2. (2) 第二小组:研学小组同学在登上山顶的山坡上发现了一片由大小不等、棱角较分明的石块组成的地貌的照片(图2),他们给这种地貌命名为“石海”。同学们推测形成“石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同学们判断该岩石的类型时,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若有层理构造,一定是侵入岩B.若有板状构造,一定是变质岩

      C.若由砾石组成,一定是喷出岩D.若有气孔结构,一定是沉积岩

      登上山顶后远望山谷,同学们发现较多的山谷是流水(填“溯源侵蚀”、“侧蚀”或“下切侵蚀”)作用形成“V”字形山谷。

    3. (3) 在某一山麓同学们发现一个由堆积物形成的大型堆积地貌,并绘出简图,如下图。请简述此地貌的特征。

    4. (4) 第三小组:简析山区里的道路和村落的主要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